<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01676閱讀:568來源:國知局
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材料加工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應用于污水處理的小型球型顆粒,為了保證具有一定的懸浮性,需要保證球型顆粒的尺寸大小。現在制備球型顆粒的模具很難制備小型顆粒,小型顆粒在模具中成型后,難以完整的將顆粒取出。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取出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包括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所述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設有相互配合的1/4球型凹槽;基座Ⅰ和基座Ⅱ可拆卸式左右連接,基座Ⅰ和基座Ⅱ連接在一起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基座Ⅰ和頂蓋Ⅰ可拆卸式上下連接,基座Ⅰ和頂蓋Ⅰ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基座Ⅱ和頂蓋Ⅱ可拆卸式上下連接,基座Ⅱ和頂蓋Ⅱ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頂蓋Ⅰ和頂蓋Ⅱ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

為了實現上述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之間的可拆卸式連接,一種方案是: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至少一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13);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在前側面上分別設置橫向突起(22);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23);所述基座Ⅰ上的橫向孔洞(12)和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突起(22)插接連接;所述頂蓋Ⅰ包括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32);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孔洞(32)和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突起(13)插接連接;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42);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孔洞(42)和所述基體Ⅱ上的縱向突起(23)插接連接。

為了增加模具連接牢固性,所述縱向突起(1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3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橫向突起(22)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縱向突起(2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4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為了實現上述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之間的可拆卸式連接,另外一種方案是: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至少一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14);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13);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22);所述基體(2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24);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23);所述基體I上的橫向突起(14)與所述基體Ⅱ上的橫向孔洞(22)插接連接;所述基體Ⅱ上的橫向突起(24)與所述基體I上的橫向孔洞(12)插接連接;所述頂蓋Ⅰ包括一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32);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42);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孔洞(42)和所述基座Ⅱ上的縱向突起(23)插接連接;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突起(13)與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孔洞(32)插接連接。

為了增加模具連接牢固性,所述縱向突起(1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2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橫向突起(2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縱向突起(1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3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縱向突起(2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4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為了實現上述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之間的可拆卸式連接,第三種方案是: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至少一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14);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孔洞(15);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22);所述基體(2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24);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設置縱向孔洞(25);所述基座I上的橫向突起(14)與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孔洞(22)插接連接;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突起(24)與所述基座I上的橫向孔洞(12)插接連接;所述頂蓋Ⅰ包括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在下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33);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在下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43);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突起(33)與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孔洞(15)插接連接;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突起(43)與所述基體Ⅱ上的縱向孔洞(25)插接連接。

為了增加模具連接牢固性,所述橫向突起(1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2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橫向突起(2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縱向突起(3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15)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縱向突起(4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25)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所述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驟:

A.將基座I和頂蓋I插接在一起,壓緊,在基座I和頂蓋I中間形成1/2球形凹槽,將顆粒填料填充進該半球形凹槽,形成左側填充體;

B.將基座Ⅱ和頂蓋Ⅱ插接在一起,壓緊,在基座Ⅱ和頂蓋Ⅱ中間形成1/2球形凹槽,將顆粒填料填充進該半球形凹槽,形成右側填充體;

C.將所述步驟A獲得的左側填充體與所述步驟B獲得的右側填充體插接在一起,壓緊,擠壓步驟A和步驟B已填入的顆粒填料,形成球型顆粒。

所述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的另一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驟:

D.將基座I和頂蓋I插接在一起,壓緊,將基座I和基座Ⅱ插接在一起,基座I、頂蓋I和基座Ⅱ之間形成3/4球形凹槽,在所述3/4球形凹槽內填入顆粒填料;

E.將頂蓋Ⅱ與基座Ⅱ插接在一起,壓緊,擠壓步驟D已填入的顆粒填料,形成球型顆粒。

球型顆粒成型后進行對模具進行后續的烘干等加工處理,形成球型顆粒成品后,依次將模具拆開,可以很好的保證小型球型顆粒的形狀,同時能夠提高成型效率。本發明專利申請提供的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方便取出小型球型顆粒,使用方法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 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基座I結構示意圖;

圖2 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基座Ⅱ結構示意圖;

圖3 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和實施例2頂蓋I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和實施例2頂蓋Ⅱ結構示意圖;

圖5 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基座I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基座Ⅱ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基座I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基座Ⅱ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頂蓋I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頂蓋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出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包括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基座Ⅰ、基座Ⅱ、頂蓋Ⅰ和頂蓋Ⅱ設有相互配合的1/4球型凹槽;基座Ⅰ和基座Ⅱ可拆卸式左右連接,基座Ⅰ和基座Ⅱ連接在一起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基座Ⅰ和頂蓋Ⅰ可拆卸式上下連接,基座Ⅰ和頂蓋Ⅰ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基座Ⅱ和頂蓋Ⅱ可拆卸式上下連接,基座Ⅱ和頂蓋Ⅱ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頂蓋Ⅰ和頂蓋Ⅱ連接后其各自的1/4球型凹槽配合形成1/2球形凹槽。具體結構如圖1-4所示。

如圖1所示,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若干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13)。如圖2所示,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在前側面上分別設置橫向突起(22);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23);所述基座Ⅰ上的橫向孔洞(12)和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突起(22)插接連接;所述橫向突起(22)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如圖3所示,所述頂蓋Ⅰ包括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32);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孔洞(32)和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突起(13)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1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3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如圖4所示,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42);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孔洞(42)和所述基體Ⅱ上的縱向突起(23)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2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4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如圖5所示,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若干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14);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13)。如圖6所示,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22);所述基體(2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24);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突起(23)。所述基體I上的橫向突起(14)與所述基體Ⅱ上的橫向孔洞(22)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1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2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所述基體Ⅱ上的橫向突起(24)與所述基體I上的橫向孔洞(12)插接連接;所述橫向突起(2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如圖3所示,所述頂蓋Ⅰ包括一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32)。如圖4所示,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分別設置縱向孔洞(42);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孔洞(42)和所述基座Ⅱ上的縱向突起(23)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2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4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突起(13)與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孔洞(32)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1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32)的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如圖7所示,所述基座Ⅰ包括基體(10),所述基體(10)中間設置若干個1/4球型凹槽(11),所述1/4球型凹槽(1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1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12);所述基體(1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14);所述基體(10)左右兩端在上側面上設置縱向孔洞(15)。如圖8所示,所述基座Ⅱ包括基體(20),所述基體(2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21),所述1/4球型凹槽(21)在前側面和上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20)左端設置橫向孔洞(22);所述基體(20)右端在前側面上設置橫向突起(24);所述基體(20)左右兩端設置縱向孔洞(25);所述基座I上的橫向突起(14)與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孔洞(22)插接連接;所述橫向突起(1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2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所述基座Ⅱ上的橫向突起(24)與所述基座I上的橫向孔洞(12)插接連接;所述橫向突起(24)穿過所述橫向孔洞(12)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如圖9所示,所述頂蓋Ⅰ包括基體(30),所述基體(3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31),所述1/4球型凹槽(3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30)左右兩端在下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33)。如圖10所示,所述頂蓋Ⅱ包括基體(40),所述基體(40)中間設置若干個位置與基體I上的1/4球型凹槽(11)對應的1/4球型凹槽(41),所述1/4球型凹槽(41)在前側面和下側面設有半圓型開口;所述基體(40)左右兩端在下側面上分別設置縱向突起(43);所述頂蓋I上的縱向突起(33)與所述基體I上的縱向孔洞(15)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3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15)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所述頂蓋Ⅱ上的縱向突起(43)與所述基體Ⅱ上的縱向孔洞(25)插接連接;所述縱向突起(43)穿過所述縱向孔洞(25)部分設置螺紋結構;所述螺紋結構部分設置螺母緊固。

實施例4:

上述實施例1-3所述的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的一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驟:

A.將基座I和頂蓋I插接在一起,擰緊螺母壓緊,在基座I和頂蓋I中間形成1/2球形凹槽,將顆粒填料填充進該半球形凹槽,形成左側填充體;

B.將基座Ⅱ和頂蓋Ⅱ插接在一起,擰緊螺母壓緊,在基座Ⅱ和頂蓋Ⅱ中間形成1/2球形凹槽,將顆粒填料填充進該半球形凹槽,形成右側填充體;

C.將所述步驟A獲得的左側填充體與所述步驟B獲得的右側填充體插接在一起,擰緊螺母壓緊,擠壓步驟A和步驟B已填入的顆粒填料,形成球型顆粒。

實施例5:

上述實施例1-3所述的小型球型顆粒的制作模具的另外一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驟:

D.將基座I和頂蓋I插接在一起,擰緊螺母壓緊,將基座I和基座Ⅱ插接在一起,基座I、頂蓋I和基座Ⅱ之間形成3/4球形凹槽,在所述3/4球形凹槽內填入顆粒填料;

E.將頂蓋Ⅱ與基座Ⅱ插接在一起,擰緊螺母壓緊,擠壓步驟D已填入的顆粒填料,形成球型顆粒。

球型顆粒成型后進行對模具進行后續的烘干等加工處理,形成球型顆粒成品后,依次將模具拆開,可以很好的保證小型球型顆粒的形狀,同時能夠提高成型效率;其結構合理,使用方便。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