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豬飼料生產領域,具體是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豬養殖業的規模以及養殖的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而豬飼料則是生豬養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在豬飼料生產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飼料添加劑。
我們知道飼料添加劑是在飼料生產加工、使用過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質,在飼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顯著,飼料添加劑是現代飼料工業必然使用的原料,對強化基礎飼料營養價值,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保證動物健康,節省飼料成本,改善畜產品品質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
但是,目前市場上很多飼料添加劑混合機大都是單軸立式混合,單軸混合使得攪拌裝置內的物料大都僅僅沿一個方向進行轉動,其攪拌速度較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包括底座、主體、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一V型板、第一固定桿、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葉片,所述主體的底部支撐箱體,支撐箱體和主體之間也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主體的底部設有斜向設置出料管,出料管連接至末端出料管,末端出料管上設有管閥,底座上均布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主體內設有攪拌腔,攪拌腔內并排設有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末端均通過聯軸器連接有驅動電機;所述支撐箱體的凸起上端設有第一V型板和第二V型板,第一V型板和第二V型板呈X形設置,且第一V型板和第二V型板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體上,第一V型板和第二V型板上均設有固定板,固定板通過螺栓與固定在V型板上,且固定板的上端設有轉軸轉動支撐架,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末端均安裝在轉軸轉動支撐架上,主體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吊環,兩個吊環對稱設置,且吊環上設有吊孔;所述主體的上端罐頂部罐頂部的上端中部設有進料口,進料口的上端設有蓋板,蓋板通過鉸鏈鉸接在進料口上;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間隔設有多組攪拌葉片,每組攪拌葉片內均設有三個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葉片,第一攪拌槳的兩端設有連接桿,連接桿的兩端設有第一固定桿,第二攪拌葉片的兩端設有第二固定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槳和第二攪拌葉片相互交錯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槳上海均布設有多個凸起片。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槳的長度大于第二攪拌葉片的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桿的長度小于第一固定桿的長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置兩組轉軸,從而使得主體內的物料能夠更加充分的被攪拌,且兩組攪拌葉片同時工作能夠減少攪拌時間,從而提高了攪拌效率,增加了混合裝置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中攪拌葉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生豬飼料生產用雙軸混合裝置,包括底座1、主體2、第一轉軸3、第二轉軸19、第一V型板9、第一固定桿6、第一攪拌槳5和第二攪拌葉片20,所述主體2的底部支撐箱體8,支撐箱體8的長度大于主體2的長度,即支撐箱體8的前側設有一個凸起,支撐箱體8的底部焊接在底座1上,支撐箱體8和主體2之間也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主體2的底部設有斜向設置出料管,出料管連接至末端出料管7,末端出料管7上設有管閥,管閥為現有技術,在本領域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固不再贅述,末端出料管7設在支撐箱體8的右側中部,底座1上均布設有多個安裝孔21;所述主體2內設有攪拌腔4,攪拌腔4內并排設有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19,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19的末端均通過聯軸器連接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設在主體2的后側,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19與主體2的交接處均設有軸承組件;所述支撐箱體8的凸起上端設有第一V型板9和第二V型板10,第一V型板9和第二V型板10的拐角處均設有圓弧過渡部,第一V型板9和第二V型板10呈X形設置,且第一V型板9和第二V型板10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體2上,第一V型板9和第二V型板10上均設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通過螺栓與固定在V型板上,且固定板12的上端設有轉軸轉動支撐架11,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19的末端均安裝在轉軸轉動支撐架11上,主體2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吊環15,兩個吊環15對稱設置,且吊環15上設有吊孔16;所述主體2的上端罐頂部18罐頂部18的上端中部設有進料口13,進料口13的上端設有蓋板14,蓋板14通過鉸鏈17鉸接在進料口13上;使用過程中,需要打開蓋板14,將物料導入進料口13中即可;所述第一轉軸3和第二轉軸19上間隔設有多組攪拌葉片,每組攪拌葉片內均設有三個第一攪拌槳5和第二攪拌葉片20,第一攪拌槳5的兩端設有連接桿23,連接桿23的兩端設有第一固定桿6,第二攪拌葉片20的兩端設有第二固定桿22,第二固定桿22的長度小于第一固定桿6的長度,且第一攪拌槳5的長度大于第二攪拌葉片20的長度,第一攪拌槳5上海均布設有多個凸起片24,且第一攪拌槳5和第二攪拌葉片20交錯設置;使用時,關閉末端出料管7上的閥門,物料進入到主體2內時,兩組轉軸上的攪拌葉片對物料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后的物料從末端出料管7出料。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