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煤氣發生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發生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煤氣發生爐。
背景技術:
現有的煤氣發生爐爐膛外壁由鋼板組成,內壁由耐火材料制成,燃煤在燃燒的過程中,耐火材料容易粘渣,爐渣在其內壁上越積越厚,造成爐膛越來越小,清理爐渣耗費工時,影響效率,使用壽命短;其灰盤由蝸輪、蝸桿傳動,其造價高,磨損后,灰盤易造成整體報廢,更換比較繁瑣,時間長,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影響煤氣產量,并且其體積大,笨重。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維修方便、造價低,使用壽命長的煤氣發生爐。
實現上述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煤氣發生爐,由爐膛、爐箅、液壓旋轉灰盤、通風管、加煤機、煤氣管道構成,其特征在于由外壁及內襯構成的爐膛是一密封腔,該密封腔與進、出水管聯接,其下部裝有出渣口;回轉軸位于爐膛下端中心部位,該回轉軸的上部裝有塔式爐箅,中部裝有旋轉灰盤,下部與通風管相聯接;該旋轉灰盤四周設有傳動齒,固定于地面的液壓油缸其活塞桿的一端與傳動齒相配和;該爐膛上部裝有加煤機座,加煤機座與全水套結構的爐蓋為一體,該加煤機座上裝有加煤機和煤氣管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爐體積小,制造成本低,運轉過程不粘渣,清灰容易。旋轉灰盤與回轉軸連接,使用壽命長,輸出的煤氣質量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旋方式煤氣發生爐由爐膛18、爐箅8、旋轉灰盤10、通風管12、加煤機2、煤氣管道3等組成。參見附圖1,該爐膛18由外壁5及內襯6組成,外壁5、內襯6形成密封腔。該密封腔與進水管19、出水管16聯接,進水管19與儲水箱20連接,密封腔的下部裝有出渣口7。回轉軸11位于爐膛18下端中心部位,該回轉軸11為空心軸,其上部裝有偏心塔式爐箅8,中部裝有旋轉灰盤10,下部與通風管12相聯接。灰刀9安裝在旋轉灰盤10上,該旋轉灰盤10四周設有傳動齒22,固定于地面的液壓油缸13的活塞桿的一端與傳動齒相配和。液壓油缸13與油箱14連接,油箱14與油泵15連接。爐膛18的上部裝有加煤機座4,爐蓋與加煤機座4為一體,是全水套結構。該加煤機座4上裝有加煤機2和煤氣管道3。該爐膛18外壁與支柱座17聯接,加煤機上部的加煤口1與燃煤輸送裝置21聯接。出水管16與進水管19連接。
工作原理燃煤由燃煤輸送裝置經加煤口1、加煤機2送至爐膛18內,鼓風機打出的氣體經由通風管12、空心回轉軸11送至爐膛內,儲水箱20內的水經由進水管19、出水管16進入密封腔及爐蓋內循環,對爐膛18內的燃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進行降溫,油泵15在電機的帶動下從油箱14中壓油進入油缸13內,油缸13的活塞桿嵌入旋轉灰盤10四周的傳動齒槽中,在活塞桿不斷往復伸縮的過程中,帶動旋轉灰盤10作勻速旋轉運動,燃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灰燼由偏心塔式旋轉爐箅8落入旋轉灰盤10中,當灰燼落滿旋轉灰盤10時,由灰刀9將灰盤10外的灰燼清除。燃煤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氣體經由煤氣管道3送入煤氣儲存及燃燒裝置;當煤渣需要清理時,將出渣口7打開進行清理;當爐膛18內的燃煤量少時,加煤機2上的燃煤計量裝置提示進行加煤。
權利要求1.一種煤氣發生爐,由爐膛、爐箅、液壓旋轉灰盤、通風管、加煤機、煤氣管道構成,其特征在于由外壁及內襯構成的爐膛是一密封腔,該密封腔與進、出水管聯接,其下部裝有出渣口;回轉軸位于爐膛下端中心部位,該回轉軸的上部裝有塔式爐箅,中部裝有旋轉灰盤,下部與通風管相聯接;該旋轉灰盤四周設有傳動齒,固定于地面的液壓油缸其活塞桿的一端與傳動齒相配和;該爐膛上部裝有加煤機座,加煤機座與全水套結構的爐蓋為一體,該加煤機座上裝有加煤機和煤氣管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氣發生爐,其特征在于,該爐膛外壁與支柱座聯接,加煤機上部的加煤口與燃煤輸送裝置聯接。
專利摘要一種煤氣發生爐,由爐膛、爐箅、液壓旋轉灰盤、通風管、加煤機、煤氣管道構成。由外壁及內襯構成的爐膛是一密封腔,該密封腔與進、出水管聯接,其下部裝有出渣口;回轉軸位于爐膛下端中心部位,該回轉軸的上部裝有塔式爐箅,中部裝有旋轉灰盤,下部與通風管相聯接;該旋轉灰盤四周設有傳動齒,固定于地面的液壓油缸其活塞桿的一傳動齒相配合;該爐膛上部裝有加煤機座,該加煤機座上裝有加煤機和煤氣管道。本爐體積小,制造成本低,運轉過程不粘渣,清灰容易。旋轉灰盤與回轉軸連接,使用壽命長,輸出的煤氣質量高,是理想的燃氣發生裝置。
文檔編號C10J3/20GK2793081SQ20052002406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13日
發明者郝春宇 申請人:郝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