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煤氣發生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套爐身產生常壓水蒸汽同空氣混合成氣化劑及可調節偏爐裝置的混合煤氣發生爐。
目前,公知的固定床層式混合煤氣發生爐是由水套爐身產生壓力蒸汽經同空氣混合后成氣化劑直接進入風帽,但是,水套爐身產生壓力蒸汽后其自身承受了壓力,使其成為壓力容器,這不僅在使用中存在潛在的爆炸危險,同時也給制造、安裝和操作帶來嚴格技術要求,增大了設備及維護費用。公知的固定床層式煤氣發生爐加煤裝置為使加煤均勻,在爐蓋中心開設加煤箱,由中心帽控制開關和中心帽逐步下降達到煤塊灑均爐截面。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爐內煤炭結渣,氣化劑分布不均勻等原因造成爐內煤層高低不平的偏爐現象。為糾正偏爐,不僅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造成供氣不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合煤氣發生爐,它不僅水套爐身以常壓供給水蒸汽產生穩定的氣化劑,而且能方便調節偏爐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水套爐身同水汽鍋之間由上升和下降管相連。水汽鍋由限位浮球閘和溢流管控制水位。水汽鍋蒸汽排出口上連接著放空管和同一次風機進口相連的引汽管,引汽管上開設配風口,在配風口上設調節閘閥,調節各閘閥可方便調節混合氣化劑溫度和量,經風機混合后的汽化劑能更穩定均勻提供給發生爐。為達到方便控制偏爐現象,在爐頂蓋中心加煤箱下端口均設落煤方向調節閥,通過調節閥板張開角度,使張開閥板一角煤碳減少,達到調節偏爐之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水套爐身在常壓下為發生爐提供穩定均勻混合汽化劑,同時可更安全使用,結構簡單。在發生偏爐時通過調節調節閥板的桿手柄就能很方便及時處理偏爐現象,穩定了爐的供氣,結構也極簡單。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面構造圖。
圖2是落煤方向調節閥剖面圖。
圖中1、加煤箱,2、水套爐體,3、水汽鍋,4、排灰盤,5、鼓風機,6、落煤方向調節閥,7、調節閥殼,8、轉軸,9、調節板,10、壓板,11、調節螺栓,12、上升管,13、下降管,14、溢流管,15、放空管,16、引氣管,17、吸氣調節閥,18、配風管,19、配風調節閥,20、水位控制浮球閥。
在
圖1中,加煤箱(1)、水套爐體(2)、排灰盤(4)組裝在一起,水汽鍋(3)由上升管(12)、下降管(13)同水套爐體(2)相連,水汽鍋(3)由放空管(15)同外界空氣相連,引氣管(16)同放空管(15)軟連接,引氣管(16)上設有吸氣調節閥(17)、配風管(18)、配風調節閥(19),引氣管(16)同鼓風機(5)吸入口相連。水汽鍋(3)由水位控制浮球閥(20)和溢流管(14)控制水位,溢流管(14)同排灰盤(4)水面相連。
在圖2中,落煤方向調節閥(6)設在頂蓋中心加煤箱下口,落煤方向調節閥(6)由調節閥外殼(7)能按支點轉軸(8)轉動貼在加煤箱(1)口壁的調節閥板(9),能按支點轉軸(8)轉動同調節板(9)成夾角的壓板(10)及在壓板上方調節螺栓(11)組成,落煤方向調節閥(6)在加煤箱(1)下口均佈。
權利要求1.一種混合煤氣發生爐,它由加煤裝置、水套爐身、水汽鍋、排灰盤及鼓風等裝置組成,其特征是水套產生常壓水蒸汽經配風后被吸入鼓風機內混合成均勻的氣化劑,在頂蓋加煤口中設加煤方向調節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煤氣發生爐,其特征是水汽鍋由上升和下降管同水套爐身相連,水汽鍋由水位控制浮球閥、溢流管控制水位,由放空管同外界空氣相連,由引氣管、配風管及閥同鼓風機吸口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煤氣發生爐,其特征是落煤方向調節閥設在發生爐頂蓋中心加加煤口中,由能按支點轉動貼在口壁的調節板、支點軸和相連壓板,在壓板上方的調節螺栓組成。
專利摘要一種能安全使用,調節方便的混合煤氣發生爐,它是以自身水套產生常壓水蒸氣同空氣配風后經風機混合成均勻的氣化劑,使使用更安全、方便,在爐頂蓋加煤口處設有加煤方向調節閥板,使當發生偏爐時能方便調節和糾正偏爐現象。
文檔編號C10J3/00GK2435397SQ9925498
公開日2001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9日
發明者戴瑞樂 申請人:戴瑞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