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砂干餾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砂干餾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有幾種含油的礦石,由于含浙青量、重油較高,干餾時會粘接、不透氣,不能用撫順式干餾爐或干餾方爐來加工,現有的其它干餾爐主要是利用流化床鍋爐發電,得到的熱灰作為固體熱載體,傳熱到油沙氣化,油產低、投資大,不利于大規模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油砂干餾系統,充分利用燃燒油沙產生的熱氣和熱灰,全部熱量用于氣化原料油沙,得到最好的熱量傳遞及最聞的廣能。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包括循環流化燃燒爐、冷凝裝置和除塵器,所述循環流化燃燒爐的一側設有殼體,殼體的內部設有通過第一燃燒聯接管相互連接的第一轉筒和第二轉筒,第一轉筒頂部的一側設有料斗,第一轉筒的頂部通過管路連接除塵器,殼體的底部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的頂部連通,第二轉筒的底部通過第二燃燒聯接管連接第三轉筒,第三轉筒的一端分別連接油砂輸入管和熱灰輸入管,熱灰輸入管與循環流化燃燒爐連通,第一轉筒、第二轉筒和第三轉筒分別通過管路與冷凝裝置連接,第三轉筒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水封槽,余熱回收裝置的一側分別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所述第一燃燒聯接管和第二燃燒聯接管的外壁上均設有含氧氣體輸入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利用循環流化燃燒爐產生的熱量,全部傳遞到油沙,還利用在燃燒聯接管的燃燒熱量傳遞,迅速提高油沙溫度,使熱灰作為固體熱載體的傳熱效果提高,油產更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油砂干餾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循環流化燃燒爐;2、冷凝裝置;3、除塵器;4、殼體;5、第一燃燒聯接管;6、第一轉筒;7、第二轉筒;8、料斗;9、第二燃燒聯接管;10、第三轉筒;11、熱灰輸入管;12、余熱回收裝置;13、水封槽;14、含氧氣體輸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0011]如圖1所示,一種油砂干餾系統,包括循環流化燃燒爐1、冷凝裝置2和除塵器3,所述循環流化燃燒爐I的一側設有殼體4,殼體4的內部設有通過第一燃燒聯接管5相互連接的第一轉筒6和第二轉筒7,第一轉筒6頂部的一側設有料斗8,第一轉筒6的頂部通過管路連接除塵器3,殼體4的底部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I的頂部連通,第二轉筒7的底部通過第二燃燒聯接管9連接第三轉筒10,第三轉筒10的一端分別連接油砂輸入管和熱灰輸入管11,熱灰輸入管11與循環流化燃燒爐I連通,第一轉筒6、第二轉筒7和第三轉筒10分別通過管路與冷凝裝置2連接,第三轉筒10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余熱回收裝置12,余熱回收裝置12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水封槽13,余熱回收裝置12的一側分別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I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所述第一燃燒聯接管5和第二燃燒聯接管9的外壁上均設有含氧氣體輸入管14。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用油沙為循環流化燃燒爐的燃料,油沙由循環流化燃燒爐的左側壁輸入,產生的熱氣800-900°C,一部分通入第一燃燒聯接管,加熱第一轉筒里的原料油沙,另一部分用于加熱第二轉筒外壁,熱量間接傳遞到由第一轉筒輸進的原料油沙。熱廢氣進入除塵器后排放;由第二轉筒出來的油沙,經過第二燃燒聯接管,管內通入含氧氣體,燃燒提高油沙溫度,熱油沙進入第三轉筒,與由循環流化床出來的700°C熱灰及新追加入的原料油沙混合,溫度達到450°C,產生氣化的含油氣體,一起與第一、第二轉筒得到的含油氣體,經過冷凝系統,冷卻成燃料油。不可冷凝的氣體,可用于發電機的燃料。一部分熱灰渣輸回到循環流化燃燒爐,再加熱利用,余下的熱灰渣,經過余熱回收器后,排入水封槽,可用來制造建筑材料。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砂干餾系統,包括循環流化燃燒爐(I)、冷凝裝置(2)和除塵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環流化燃燒爐(I)的一側設有殼體(4),殼體(4)的內部設有通過第一燃燒聯接管(5)相互連接的第一轉筒(6)和第二轉筒(7),第一轉筒(6)頂部的一側設有料斗(8),第一轉筒(6)的頂部通過管路連接除塵器(3),殼體(4)的底部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O的頂部連通,第二轉筒(7)的底部通過第二燃燒聯接管(9)連接第三轉筒(10),第三轉筒(10)的一端分別連接油砂輸入管和熱灰輸入管(11),熱灰輸入管(11)與循環流化燃燒爐(I)連通,第一轉筒(6)、第二轉筒(7)和第三轉筒(10)分別通過管路與冷凝裝置(2)連接,第三轉筒(10)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余熱回收裝置(12),余熱回收裝置(12)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水封槽(13),余熱回收裝置(12)的一側分別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I)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砂干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燒聯接管(5)和第二燃燒聯接管(9) 的外壁上均設有含氧氣體輸入管(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砂干餾系統,包括循環流化燃燒爐、冷凝裝置和除塵器,循環流化燃燒爐的一側設有殼體,殼體的內部設有第一轉筒和第二轉筒,第一轉筒頂部的一側設有料斗,第一轉筒的頂部通過管路連接除塵器,殼體的底部通過管路與循環流化燃燒爐的頂部連通,第二轉筒的底部通過第二燃燒聯接管連接第三轉筒,第三轉筒的一端分別連接油砂輸入管和熱灰輸入管,熱灰輸入管與循環流化燃燒爐連通,第一轉筒、第二轉筒和第三轉筒分別通過管路與冷凝裝置連接,第三轉筒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的底部通過管路連接水封槽。本實用新型的油砂干餾系統利用循環流化燃燒爐產生的熱量,全部傳遞到油沙,迅速提高油沙溫度,油產更高。
文檔編號C10B49/10GK203095980SQ20132004992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吳德音 申請人:吳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