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滑動導軌面用的潤滑油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滑動導軌面用的潤滑油組合物。具體地是涉及在導軌面上的潤滑特性優良而且與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優良的滑動導軌面用的潤滑油組合物。在機床上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大都是混入工件的加工液而構成的,特別是使用水溶性切削液作為加工液時,該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的混入成為水溶性切削液劣化(切削性能下降、促進切削液的腐敗、油的更換壽命縮短、廢液處理成本上升等)的原因之一。因此,作為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的性能除了要求在滑動導軌面上的潤滑特性優良之外,在混入水溶性切削液時它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也要優良,而且不使該水溶性切削液的諸性能受到不良影響。然而,在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中通常使用的、為提高其潤滑特性而添加的添加劑使其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降低,歷來,要獲得潤滑特性以及其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兩者都優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是很難的。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滑動特性優良,同時在其混入水溶性切削液時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也優良,而且又不使該水溶性切削液的各種性能受到不良影響。本發明人為克服上述問題而反復研究,結果終于發現具有特定組成的潤滑油組合物,其潤滑特性優良而且它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也優良,從而完成本發明。本發明第一發明特征提供一種由下列成分所組成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將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和(B)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中的至少一種金屬的有機酸鹽。本發明第二發明是由下列成分所組成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將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和(C)下式(1)所表示的磷化物或其胺鹽(HO)n(R1O)3-n-P(=0)m(1)上式(1)中,R1是表示碳原子數1~24的烴基,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本發明的第三發明是由下列成分所組成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將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B)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中的至少一種金屬的有機酸鹽,以及(C)下式(1)所表示的磷化合物或其胺鹽(HO)n(R1O)3-n-P(=0)m(1)式(1)中,R1是表示碳原子數1~24的烴基,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是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作為本發明可使用的礦物油系基油可列舉如下將原油經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所得的潤滑油餾分用適當組合的溶劑脫瀝青、溶劑萃取、氫化分解、溶劑脫蠟、催化脫蠟、加氫精制、硫酸洗滌、白土處理等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精制手段而制得的石蠟系或萘系礦物油。作為油脂,有牛油、豬油、大豆油、菜籽油、米糠油、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或者它們的加氫物。作為合成油的實例有聚α-鏈烯烴(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丁烯、1-辛烯低聚物、1-癸烯低聚物以及其氫化物等)、烷基苯、烷基萘、單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辛酯)、雙酯(戊二酸雙十三烷基酯、雙-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己二酸雙異癸酯、己二酸雙十三烷基酯、雙-2-乙基己基癸二酸酯等)、聚酯(偏苯三酸酯等)、多元醇酯(三羥甲基丙烷辛酸酯、三羥甲基丙烷壬酸酯、季戊四醇-2-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壬酸酯等)、聚氧亞烷基乙二醇、聚苯基醚、二烷基二苯基醚、磷酸酯(磷酸三甲苯基酯等)、含氟化合物(全氟聚酯、氟化聚烯烴等)和硅油。作為本發明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的基油可單獨使用上述各基油,也可將二種以上組合使用。本發明所使用的基油其粘度沒有特別限制,但一般以在40℃下的動粘度為10~500mm2/s范圍者為宜,15~250mm2/s范圍者更好。本發明所用基油的量可任意選用,但通常為組合物總量的50~99.8(重量)%。本發明的(A)成分是羧酸(A-1)和/或酯(A-2)。作為(A-1)羧酸可以是分子內有一個羧基的一元羧酸,也可以是分子內有二個以上羧基的多羧酸。作為一元羧酸,通常使用碳原子數為6~24的脂肪酸。而且,直鏈的和支鏈的都可;飽合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也都可。作為碳原子數6~24的脂肪酸有直鏈或支鏈的己酸、直鏈或支鏈的庚酸、直鏈或支鏈的辛酸、直鏈或支鏈的壬酸、直鏈或支鏈的癸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一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二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三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四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五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六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七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八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九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一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二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三烷基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四烷基酸等飽和脂肪酸,或者,直鏈或支鏈的己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庚烯酸、直鏈或支鏈的辛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壬烯酸、直鏈或支鏈的癸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一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二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三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四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五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六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七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八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十九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一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二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三碳烯酸、直鏈或支鏈的二十四碳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作為多羧酸適用的是碳原子數為2~10的多羧酸,具體實例有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甲基琥珀酸、2,2-二甲基琥珀酸、2,3-二甲基琥珀酸、2-乙基-2-甲基琥珀酸、2-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甲基庚二酸等的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中康酸等不飽和脂肪族二羧酸;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芳香族聚羧酸等。作為上述(A-2)的酯是由醇和/或苯酚和羧酸所形成的酯。作為構成(A-2)酯的醇可用一元醇,也可用二元以上的多元醇。作為一元醇通常使用碳原子數為1~24的脂肪族醇。作為碳原子數1~24的脂肪族醇具體的實例有甲醇、乙醇、直鏈或支鏈的丙醇,直鏈或支鏈的丁醇、直鏈或支鏈的戊醇、直鏈或支鏈的己醇、直鏈或支鏈的庚醇、直鏈或支鏈的辛醇、直鏈或支鏈的壬醇、直鏈或支鏈的癸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一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二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三醇、直鏈或支鏈的十四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五醇、直鏈或支鏈的十六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七醇、直鏈或支鏈的十八醇、直鏈或支鏈的十九醇、直鏈或支鏈的二十醇、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一醇、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二醇、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三醇、直鏈或支鏈的二十四醇等。此外,作為多元醇最好使用2元~10元的醇。作為2元~10元的多元醇具體實例有乙二醇、二甘醇、聚乙二醇(3~15個單體的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3~15個單體的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甲基-1,2-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2-戊二醇、1,3-戊二醇、1,4-戊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等二元醇;甘油、聚丙三醇(2~8個單體的丙三醇,例如雙甘油、三甘油、四甘油等)、三羥甲基鏈烷(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丁烷等)以及它們的2-8個單體聚合物、季戊四醇及其2~4個單體聚合物、1,2,4-丁三醇、1,3,5-戊三醇、1,2,6-己三醇。1,2,3,4-丁四醇、山梨糖醇、山梨糖醇酐、山梨糖醇三甘油縮合物、側金盞花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甘露糖醇等多元醇;木糖、阿拉伯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山梨糖、纖維二糖、麥芽糖、異麥芽糖、海藻糖、蔗糖等糖類。作為(A-2)酯可以由上述醇生成的酯也可以由苯酚化合物生成的酯。作為所述苯酚化合物通常使用含有碳原子6~12的苯酚,具體的實例有苯酚、甲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乙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甲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丙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乙基甲基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三甲基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丁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戊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己酚(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構成上述(A-2)酯的羧酸具體實例可使用與上述(A-2)羧酸所例舉的相同。而且,當用多元醇作為醇構成(A-2)酯時,可以是其羥基全部被酯化的全酯;也可以是至少一個以上的羥基未進行酯化的而由其余羥基所構成的偏酯,但用全酯較好。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只使用一種羧酸,也可以用二種以上的羧酸。同樣,當使用多羧酸作為構成(A-2)酯的羧酸時,其羧基可以是全部被酯化的全酯,也可以是至少一個以上的羧基未被酯化而由其余羧基所構成的偏酯,而用全酯較好。此外,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用一種醇,也可以用兩種醇。在本發明中,作為(A)成分,可以選自上述(A-1)和(A-2)中的一種化合物構成,也可以由二種以上的混合物構成。使用(A-1)羧酸作為本發明(A)成分時,(A-1)成分含量的上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40(重量)%,較好為20(重量)%,更好為10(重量)%,最好為7(重量)%。當(A-1)成分超過40(重量)%時,則含量再大其效果也不再提高,而且儲藏穩定性變差,因而不好。使用(A-2)酯作為本發明(A)成分時,(A-2)成分含量的上限值是組合物全量的40(重量)%,較好為20(重量)%,更好為10(重量)%,最好為7(重量)%。此外,還可用(A-2)酯作為本發明中的基油,此時,相當于(A-2)酯的酯含量上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99.9(重量)%,較好是90(重量)%,更好是50(重量)%。又,(A)成分的含量下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0.01(重量)%,較好是0.05(重量)%,更好是0.1(重量)%,最好是0.2(重量)%。當(A)成分與含量小于0.01(重量)%時,則潤滑性劣化,因而不好。本發明第一發明所涉及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是以上述基油和(A)成分以及下述(B)成分作為必要的構成成分。本發明的(B)成分是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中的至少一種金屬的有機酸鹽。上述(B)成分中,作為堿金屬的具體實例有鈉和鉀;而作為堿土金屬的具體實例有鎂、鈣和鋇。在(B)成分中作為有機酸鹽的具體實例有(B-1)磺酸鹽、(B-2)酚鹽、(B-3)水楊酸鹽以及其混合物。作為(B-1)磺酸鹽是分子量為100~1500的磺酸鹽,較好是由200~700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磺化所得的烷基芳香族磺酸與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反應所得的所謂中性磺酸鹽;在水存在下,將中性磺酸鹽和過量的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鹽和堿(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加熱所得的所謂堿性磺酸鹽;在二氧化碳氣體存在下,使中性磺酸鹽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反應所得的所謂碳酸鹽過堿性(超堿性)磺酸鹽;使中性磺酸鹽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及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硼酸化合物反應或者使碳酸鹽過堿性(超堿性)磺酸鹽和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的硼酸化合物反應所制備的所謂硼酸鹽過堿性(超堿性)磺酸鹽;以及其混合物。又,作為上述烷基芳香族磺酸具體的有所謂石油磺酸和合成磺酸等。這里所說石油磺酸一般是在礦物油的潤滑油餾分的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磺化而所得的以及在制備輕油時的副產的所謂石油磺酸。作為合成磺酸,可使用例如作為洗滌劑原料的烷基苯制造廠副產的或者聚烯烴在苯中烷基化所得的有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烷基苯進行磺化而制得的,或者使用二壬基萘等烷基萘磺化而制得的。此外,作為將這些烷基芳香族化合物磺化時的磺化劑則沒有特別限制,通常使用發煙硫酸和無水硫酸。作為(B-2)酚鹽的具體實例有在有元素離子存在或不存在情況下使具有1~2個碳原子數為4~20的烷基的烷基酚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反應而所得的中性酚鹽;在有水存在下,使中性酚鹽和過量的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鹽和堿(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加熱而所得的所謂堿性酚鹽;在二氧化碳氣體存在下,使中性酚鹽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反應而所得的所謂碳酸鹽過堿性(超堿性)酚鹽;使中性酚鹽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及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硼酸化物反應,或者使碳酸過堿性(超堿性)酚鹽和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的硼酸化合物反應而制備的所謂硼酸鹽過堿性(超堿性)酚鹽;以及其混合物。作為(B-3)水楊酸酯的具體實例有具有1~2個碳原子數為4~20的烷基水楊酸在有元素離子存在下或不存在情況下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反應所得的中性水楊酸鹽;在水的存在下,使中性水楊酸鹽和過量的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鹽或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等)加熱所得的所謂堿性水楊酸鹽;在二氧化碳氣體存在下,使中性水楊酸鹽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或氫氧化物)反應而所得的所謂碳酸鹽過堿性(超堿性)水楊酸鹽;使中性水楊酸酯和堿金屬、堿土金屬、鋅或鉛的堿(氧化物和氫氧化物)以及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的硼酸化物反應,或者使碳酸過堿性(超堿性)金屬水楊酸鹽和硼酸或無水硼酸等的硼酸化合物反應所制備的所謂硼酸鹽過堿性(超堿性)水楊酸鹽;以及它們的混合物。作為本發明的(B)成分,在上述化合物中,從其潤滑性以及和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的優點看,以堿性金屬的有機酸鹽較好,而其中以其總堿值為30~500mgKOH/g的過堿性有機酸鹽更好。這里所說的總堿值是指按照JISK2501“石油制品及潤滑油-中和試驗方法”中的7基準,通過過氯酸法測定的總堿值。在本發明中,作為(B)成分,可以使用選自上述化合物中的一種,也可以使用二種以上的混合物。(B)成分含量的上限是組合物總量的20(重量)%,較好是10(重量)%,更好是5(重量)%,最好是3(重量)%。(B)成分的含量即使超過20(重量)%時,其效果不可能再有提高,并且成本提高因此不好。此外,(B)成分含量的下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0.01(重量)%,較好是0.05(重量)%,更好是0.1(重量)%,最好是0.2(重量)%。當(B)成分含量小于0.01(重量)%時,則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下降,因此不好。本發明第二發明涉及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它是由上述基油和(A)成分以及下述(C)成分作為必要構成成分的。本發明(C)成分是下式(1)所表示的磷化合物或其胺鹽(HO)n-p(R1O)3-n-P(=0)m(1)上式(1)中,R1是碳原子數1~24的烴基,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上式(1)中的R1表示碳原子數為1~24的烴基,作為這種烴基的具體實例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直鏈或支鏈的戊基、直鏈或支鏈的己基、直鏈或支鏈的庚基、直鏈或支鏈的辛基、直鏈或支鏈的壬基、直鏈或支鏈的癸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一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二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三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四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五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六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七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八烷基、直鏈或支鏈的十九烷基、直鏈或支鏈的二十烷基、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一烷基、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二烷基、直鏈或支鏈的二十三烷基、直鏈或支鏈的二十四烷基的碳原子數為1~24的烷基;乙烯基、直鏈或支鏈丙烯基、直鏈或支鏈丁烯基、直鏈或支鏈戊烯基、直鏈或支鏈己烯基、直鏈或支鏈庚烯基、直鏈或支鏈辛烯基、直鏈或支鏈壬烯基、直鏈或支鏈癸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一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二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三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四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五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六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七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八碳烯基、直鏈或支鏈十九碳烯基、直鏈或支鏈二十碳烯基、直鏈或支鏈二十一碳烯基、直鏈或支鏈二十二碳烯基、直鏈或支鏈二十三碳烯基、直鏈或支鏈二十四碳烯基等碳原子數為2~24的鏈烯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等的碳原子數為5~7的環烷基;甲基環戊基、二甲基環戊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甲基乙基環戊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二乙基環戊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甲基環己基、二甲基環己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甲基乙基環己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二乙基環己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甲基環庚基、二甲基環庚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甲基乙基環庚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二乙基環庚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等碳原子數為6~11的烷基環烷基;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數為6~10的芳基;甲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二甲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乙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的丙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的丁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戊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己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庚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的辛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壬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癸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十一烷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直鏈或支鏈十二烷基苯基(含有全部結構異構體)等的碳原子數為7~18的烷基芳基;芐基、苯乙基、苯丙基(含有丙基的異構體)、苯丁基(含有丁基的異構體)、苯戊基(含有戊基的異構體)、苯己基(含有己基的異構體)等的碳原子數為7~12的芳基烷基。上述式(1)中,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n為0或1的情況下,3個或2個R1在同一分子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m為0的情況下,是亞磷酸酯,這時,由潤滑性和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的優點考慮;n為1~2的整數較好。又作為本發明的(C)成分,式(1)表示的磷化合物較好,式1的n是1~2的整數的情況下,可以是其胺鹽,也可以是兩者的混合物。這里所述的胺,是使用碳原子數為6~24的胺。作為含碳原子數6~24的胺具體實例有二丙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丙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丁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丁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戊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戊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一己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己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己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一庚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庚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庚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一辛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辛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三辛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一壬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壬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一癸胺(含有全部異構體)、二癸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一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雙十一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二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雙十二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十二烷基二甲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三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四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五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單十六烷基胺(含有全部異構體)等的烷基胺;一芐胺、(1-苯基乙基)胺、(2-苯基乙基)胺(別名是苯乙胺)、二芐胺、雙(1-苯乙基)胺、雙(2-苯基乙基)胺(別名是二苯乙基胺)等芳香族置換烷基胺;二環戊胺、三環戊環、一環己胺、二環己胺、三環己胺、一環庚胺、二環庚胺、三環庚胺等其碳原子數為6~21的環烷基胺;(甲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甲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甲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二甲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乙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乙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甲基乙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甲基乙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乙基環戊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甲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甲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甲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二甲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乙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乙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甲基乙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乙基環己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甲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雙(甲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甲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乙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甲基乙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二乙基環庚基)胺(含有全部置換異構體)等烷基環烷基胺等。作為本發明的(C)成分,在上述化合物中從潤滑性和與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的優點考慮,(C-1)以上述式(1)中m=0、n=1或2的亞磷酸酯或其胺鹽為好。(C-2)以上述式(1)中m=0、n=1的磷酸酯為好。在本發明中,作為(C)成分可使用選自上述化合物中的一種,也可使用二種以上的混合物。(C)成分含量的上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30(重量)%、較好是10(重量)%、更好是5(重量)%、最好是3(重量)%。(C)成分含量超過30(質量)%,則不能再提高其效果,而且成本也高,因而不好。此外,(C)成分含量的下限值是組合物總量的0.01(重量)%,較好是0.05(重量)%,更好是0.1(重量)%,最好是0.2(重量)%。當(C)成分含量小于0.01(重量)%,其潤滑性下降,因而不好。本發明第三發明涉及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它是由上述基油、(A)成分、(B)成分和(C)成分作為必要構成成分。在本發明中,由于在基油中含有作為必要成分的三個成分,所以得到潤滑特性和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進一步提高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本發明滑動導軌面用潤滑組合物在必要時為進一步提高其優良性質也可以按配合形式使用其它各種添加劑。作為這種添加劑的有;二叔丁基對甲酚、雙苯酚A等苯酚系化合物;苯基-α-萘胺、N,N′-二(2-萘基)-對-亞苯基二胺等胺系化合物等的抗氧化劑;苯并三唑和烷基噻二唑等金屬鈍化劑;硅油、氟硅油等消泡劑;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縮合生成物等抗乳化劑;聚甲基丙烯酸酯等的流動點下降劑;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丁烯、聚烷基苯乙烯、烯烴共聚物、苯乙烯-二烯烴共聚物、苯乙烯-無水馬來酸共聚物等的粘度指數增加劑等。在本發明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中配合使用這些添加劑時,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將二種以上組合起來使用。配合使用這些公知添加劑時其添加量可任意的,通常這些公知添加劑的總量以在組合物總量的15(重量)%以下為適宜。以下通過實施例和比較例對本
發明內容進一步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任何限制。實施例1~29通過表1(實施例1~6)、表2(實施例7~12)、表3(實施例13~17)\表4(實施例18~24)和表5(實施例25~28)所示組成來制備本發明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通過以下所示方法對這些組合物的機床的定位性能和與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加以評價。其結果分別示于表1(實施例1~6)、表2(實施例7~12)、表3(實施例13~17)、表4(實施例18~24)和表5(實施例25~29)。比較例1-11通過表6(比較例1~4)、表7(比較例5~7)和表8(比較例8~11)所示組成制備用于比較的組合物。通過與實施例1~29相同方法對這些組合物評價其機床定位性能和與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其結果分別示于表6(比較例1~4)、表7(比較例5~7)和表8(比較例8~11)。實施例和比較例所用各成分如下基油基1石蠟系高級溶劑精制礦物油(68.0mm2/s(@40℃))基2聚α-烯烴(數均分子量650)和三羥甲基丙烷三月桂酸酯的體積比為65∶35的混合油(68.0mm2/s(@40℃))(A)成分A1油酸A2甘油三油酸酯(B)成分B1含碳酸鈣的過堿性磺酸鈣(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0的石油磺酸的過堿性鈣鹽總堿值為160mgKOH/g,鈣含量為6.6(重量)%)B2二含有硼酸鈣的過堿性水楊酸鈣(具有由碳原子數為12~20的α-鏈烯混合物所衍生的烷基的烷基水楊酸的過堿性鈣鹽,總堿值(過氯酸法)為170mgKOH/g,含鈣量6.8(重量)%)。B3含有碳酸鈣的過堿性苯酚鈣(具有由碳原子數為9~18的α-鏈烯混合物所衍生的烷基的烷基苯酚的過堿性鈣鹽,總堿值(過氯酸法)為125mgKOH/g,含鈣量5.7(重量)%)。B4含有碳酸鈣的過堿性水楊酸鈣(具有由碳原子數為12~20的α鏈烯混合物所衍生的烷基的烷基水楊酸的過堿性鈣鹽,總堿值(過氯酸法)為160mgKOH/g,含鈣量6.2(重量)%)。B5磺酸鉛(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0的石油磺酸的鉛鹽,其總堿值(過氯酸法)為0mgKOH/g)B6磺酸鋅(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0的石油磺酸的鋅鹽,其總堿值(過氯酸法)為0mgKOH/g)B7磺酸鈉(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0的石油磺酸的鈉鹽,其總堿值(過氯酸法)0mgKOH/g)(C)成分C1;二油酰磷C2二月桂酰磷C3二油酰磷的2-乙基己胺鹽C4三油酰磷C5三甲苯基磷酸酯C6三(2-乙基己基)磷酸酯機床定位性能的判定在加工臺上設有圓度計,在如下所示試驗條件下,在X-Y-平面上作圓運動時測定其正圓度(μm),該值越小則判定其定位性能越高。試驗條件如下正圓度測定器CMD(牧野銑刀公司制)馬尼興中心UB-75-II(日精浦和制)測定面X-Y平面圓運動半徑100mm進給速度200mm/mun測定點數1887點/360度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將試料油20ml和水溶性切削油80ml放在100ml帶蓋的量筒中,在室溫下振動一分鐘后觀察經過預定時間的分離狀況,使用以下的水溶性切削液乳化型切削液使用與J1SK2241“切削油劑”的W1種1號相當的切削液,稀釋10倍可溶型切削液使用與JISK2241“切削油劑”的W2種1號相當的切削液,稀釋30倍。分離狀態的判定在觀察分離狀況中,各分離層的各稱如附圖1所示,測定各層體積(ml)。附圖1說明在評價水溶液切削液分離性實驗中各分離層的名稱。從表1~5可見,本發明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實施例1~29)的定位性能高,從而滑動導軌面上的潤滑特性優良,而且混入水溶性切削液時與水溶液切削液的分離性優良。與此相反,從表6~8可知,比較例1~11的組合物的定位性能低,因而滑動導軌面上的潤滑特性低劣,當混入水溶性切削液時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也差。本發明滑動導向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在滑動導向面上的潤滑特性優良,同時當混入水溶性切削液時與水溶性切削液的分離性優良,而且不對水溶性切削液諸性能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是優良的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表1表2表3JISW1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10倍)、2)JISW2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30倍)表51)JISW1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10倍)、2)JISW2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30倍)表6<tablesid="table5"num="005"><tablewidth="828">比較例1比較例2比較例3比較例4組成(重量%)基油基1[99.2]基1[96.0]基1[99.5]基1[99.5](A)成分A1A2[4.0]--(B)成分--B1-(C)成分---C1定位性能試驗(μm)10.610.716.513.5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試驗(ml)乳化型切削液振動前振動后0.5(h)1(h)3(h)6(h)24(h)(F-O-C-E-W)0-20-0-80-08-0-100-0-04-0-100-0-02-0-30-70-01-1-23-76-00-3-22-75-0(F-O-C-E-W)0-20-0-80-03-0-100-0-00-9-15-76-00-10-13-77-00-10-12-78-00-11-11-78-0(F-O-C-E-W)0-20-0-80-03-0-85-14-00-0-53-47-00-0-43-57-00-0-38-62-00-0-34-66-0(F-O-C-E-W)0-20-0-80-00-9-18-73-00-13-11-76-00-16-6-78-00-16-5-79-00-16-5-79-0可溶型切削液振動前振動后0.5(h)1(h)3(h)6(h)24(h)0-20-0-0-806-0-0-99-05-0-0-99-02-0-24-0-761-0-23-0-770-5-18-0-770-20-0-0-805-0-98-0-05-0-99-0-03-0-99-0-03-1-98-0-00-10-12-0-780-20-0-0-8025-0-0-94-520-0-0-89-1010-0-26-54-204-0-25-0-750-0-22-0-780-20-0-0-8014-0-0-98-010-0-0-99-07-0-0-99-02-1-24-0-750-14-8-0-78</table></tables>表7<p>表81)JISW1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10倍)、2)JISW2種1號相當物(稀釋率30倍)權利要求1.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和(B)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中至少一種金屬有機酸鹽。2.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和(C)下式(1)所表示的磷化合物或其胺鹽(HO)n(R1O)3-n-P(=0)m(1)上式(1)中,R1是表示碳原子數1~24的烴基,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3.滑動導軌面用潤滑油組合物,其特征在于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中至少一種油作為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B)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中至少一種金屬有機酸鹽和(C)下式(1)所表示的磷化物或者其胺鹽(HO)n(R1O)3-n-P(=0)m(1)上式(1)中,R1是表示碳原子數1~24的烴基,m是0-1的整數,n是0-2的整數。全文摘要一種具有潤滑性和水溶性切削液分離性都優良的、用于導軌面的潤滑油組合物。它除了含有選自礦物油、油脂和合成油的基油并含有(A)羧酸和/或酯以及(B)選自堿金屬、堿土金屬、鋅和鉛的金屬有機酸鹽,或者含有基油,上述A或(C)一種以(HO)文檔編號C10M129/00GK1167139SQ9711050公開日1997年12月10日申請日期1997年4月7日優先權日1996年4月10日發明者富永英二,若林利明申請人:日本石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