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質碳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我國是木炭生產大國,每年木炭產量高達千萬噸,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木炭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同時,我國還是農業生產大國,每年農作物秸桿、雜樹雜木等生物質廢棄物約為70億噸左右,除了少部分用作飼料、燃料和工業燃料以外,大部分在田間直接焚燒或丟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利用率僅為20%,白白浪費了自然資源。生物質碳化技術能有效地將這些生物質廢棄物轉化為生物質碳化產物——可燃氣體和生物炭(生物炭即木炭),這樣既能大大降低對天然木材的需求量,從而有效地保護林業資源,同時還能有效利用生物質廢棄物。生物炭用途十分廣泛,既可用作生活用炭,用于燒烤、取暖等生活用途中,也可與農、林業相結合,作為土壤改良劑,改善土壤,促進植物更好地生長,此外還可將生物炭進一步加工成活性炭,用于凈化空氣、水質等。
[0003]目前常用的生物質碳化裝置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手工碳化窯和半工業碳化釜,這兩種裝置在工作過程中始終需要依靠外界提供熱能來對生物質原料進行高溫碳化,碳化加熱時間至少需要10天左右,碳化時間長、產率低、能耗高,而且在碳化過程中產生污染氣體的程度更甚于將生物質原料直接焚燒所產生污染氣體的程度,嚴重污染了環境。另一種類型為炭化爐,該炭化爐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造價十分昂貴,并不適合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因而目前木炭的生產依然普遍以手工碳化窯和半工業碳化釜為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集烘干炭化為一體、能源循環自產自供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包括:帶爐腔的炭化爐爐體,在爐腔中部設置有隔熱板,隔熱板將爐腔分隔成相互獨立的第一爐腔和第二爐腔,在隔熱板上由前至后間隔設置有若干氣體通道,各氣體通道兩端分別與第一爐腔和第二爐腔相連通;在第一爐腔后端設置有與第一爐腔相連通的第一管道,在第二爐腔后端設置有與第二爐腔相連通的第二管道;在炭化爐爐體后側設置有燃燒室,引風機通過引風管道與燃燒室內腔相連通;在第一爐腔與燃燒室之間設置有第一煙路循環裝置,位于第一爐腔內的生物質原料產生的可燃氣體能通過第一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燃燒室內,燃燒室內燃燒的高溫熱煙氣能通過第一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第一爐腔中;在第二爐腔與燃燒室之間設置有第二煙路循環裝置,位于第二爐腔內的生物質原料產生的可燃氣體能通過第二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燃燒室內,燃燒室內燃燒的高溫熱煙氣能通過第二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第二爐腔中。
[0006]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煙路循環裝置的結構包括:第一燃氣管道和第一煙氣管道,第一燃氣管道的后端通過燃燒室側壁上的第一通孔與燃燒室相連通,第一燃氣管道的前端與第一通道密封連接,在第一燃氣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一蒸汽排放裝置,在第一蒸汽排放裝置與燃燒室之間的第一燃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一閥門;第一煙氣管道前端通過炭化爐爐體后端的第一連接孔與第一爐腔相連通,第一煙氣管道后端通過燃燒室側壁上的第二通孔與燃燒室相連通,在第一煙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一煙氣排放裝置,在第一煙氣排放裝置與燃燒室之間的第一煙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二閥門。
[0007]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蒸汽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燃氣管道上的第一蒸汽排放管道,第一蒸汽排放管道與第一燃氣管道相連通,在第一蒸汽排放管道上設置有第三閥門;所述的第一煙氣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煙氣管道上的第一煙氣排放管道,第一煙氣排放管道與第一煙氣管道相連通,在第一煙氣排放管道上設置有第四閥門。
[0008]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在炭化爐爐體中設置有第一煙氣引入管道,在第一爐腔側壁上由前至后間隔設置有若干與第一煙氣引入管道相連通的第一分支通孔,第一煙氣引入管道后端與第一連接孔相連通。
[0009]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各氣體通道位于隔熱板的上段,各第一分支通孔位于第一爐腔側壁的下段。
[0010]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煙路循環裝置的結構包括:第二燃氣管道和第二煙氣管道,第二燃氣管道的后端通過燃燒室側壁上的第三通孔與燃燒室相連通,第二燃氣管道的前端與第二管道密封連接,在第二燃氣管道上還設置有第二蒸汽排放裝置,在第二蒸汽排放裝置與燃燒室之間的第二燃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五閥門;第二煙氣管道前端通過炭化爐爐體后端的第二連接孔與第二爐腔相連通,第二煙氣管道后端通過燃燒室側壁上的第四通孔與燃燒室相連通,在第二煙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二煙氣排放裝置,在第二煙氣排放裝置與燃燒室之間的第二煙氣管道上設置有第六閥門。
[0011]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蒸汽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二燃氣管道上的第二蒸汽排放管道,第二蒸汽排放管道與第二燃氣管道相連通,在第二蒸汽排放管道上設置有第七閥門;所述的第二煙氣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二煙氣管道上的第二煙氣排放管道,第二煙氣排放管道與第二煙氣管道相連通,在第二煙氣排放管道上設置有第八閥門。
[0012]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在炭化爐爐體中設置有第二煙氣引入管道,在第二爐腔側壁上由前至后間隔設置有若干與第二煙氣引入管道相連通的第二分支通孔,第二煙氣引入管道尾端與第二連接孔相連通。
[0013]進一步地,前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其中,所述的各氣體通道位于隔熱板的上段,各第二分支通孔位于第二爐腔側壁的下段。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煙路循環裝置和第二煙路循環裝置配合能使位于第一爐腔中的生物質原料和位于第二爐腔中的生物質原料交替進行烘干作業和炭化作業,集烘干炭化為一體、能源循環自產自供,有效提高了產炭率,大大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在使用過程中無污水、焦油排放,煙氣排放符合環保標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環保碳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中A-A剖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圖2中C-C剖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圖1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0019]圖5是圖1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及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環保炭化爐中的煙路循環裝置,包括:帶爐腔的炭化爐爐體I,在爐腔中部設置有隔熱板12,隔熱板12將爐腔分隔成相互獨立的第一爐腔2和第二爐腔3,在隔熱板12上由前至后間隔設置有若干氣體通道13,各氣體通道13兩端分別與第一爐腔2和第二爐腔3相連通;在第一爐腔2后端設置有與第一爐腔2相連通的第一管道21,在第二爐腔3后端設置有與第二爐腔3相連通的第二管道31;在炭化爐爐體I后側設置有燃燒室4,引風機10通過引風管道101與燃燒室4的內腔相連通,在引風管道101上設置有控制閥門102;在第一爐腔2與燃燒室4之間設置有第一煙路循環裝置,位于第一爐腔2內的生物質原料產生的可燃氣體能通過第一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燃燒室4內,燃燒室4內燃燒的高溫熱煙氣能通過第一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第一爐腔2中;在第二爐腔3與燃燒室4之間設置有第二煙路循環裝置,位于第二爐腔3內的生物質原料產生的可燃氣體能通過第二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燃燒室4內,燃燒室4內燃燒的高溫熱煙氣能通過第二煙路循環裝置進入第二爐腔3中。
[0022]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煙路循環裝置的結構包括:第一燃氣管道5和第一煙氣管道6,第一燃氣管道5的后端通過燃燒室4側壁上的第一通孔41與燃燒室4相連通,第一燃氣管道5的前端與第一通道21密封連接,在第一燃氣管道5上還設置有第一蒸汽排放裝置,在第一蒸汽排放裝置與燃燒室4之間的第一燃氣管道5上設置有第一閥門
91。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蒸汽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燃氣管道5上的第一蒸汽排放管道51,第一蒸汽排放管道51與第一燃氣管道5相連通,在第一蒸汽排放管道51上設置有第三閥門93。第一煙氣管道6前端通過炭化爐爐體I后端的第一連接孔23與第一爐腔2相連通,第一煙氣管道6后端通過燃燒室4側壁上的第二通孔42與燃燒室4相連通,在第一煙氣管道6上設置有第一煙氣排放裝置,在第一煙氣排放裝置與燃燒室4之間的第一煙氣管道6上設置有第二閥門92。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煙氣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煙氣管道6上的第一煙氣排放管道61,第一煙氣排放管道61與第一煙氣管道6相連通,在第一煙氣排放管道61上設置有第四閥門94。本實施例中,在炭化爐爐體I中設置有第一煙氣引入管道22,在第一爐腔2側壁上由前至后間隔設置有若干與第一煙氣引入管道22相連通的第一分支通孔,第一煙氣引入管道22后端與第一連接孔23相連通。所述的各氣體通道13位于隔熱板12的上段,各第一分支通孔位于第一爐腔2側壁的下段。
[0023]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煙路循環裝置的結構包括:第二燃氣管道7和第二煙氣管道8,第二燃氣管道7的后端通過燃燒室4側壁上的第三通孔43與燃燒室4相連通,第二燃氣管道7的前端與第二管道31密封連接,在第二燃氣管道7上還設置有第二蒸汽排放裝置,在第二蒸汽排放裝置與燃燒室4之間的第二燃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五閥門95。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蒸汽排放裝置的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二燃氣管道7上的第二蒸汽排放管道71,第二蒸汽排放管道71與第二燃氣管道7相連通,在第二蒸汽排放管道71上設置有第七閥門97。第二煙氣管道8前端通過炭化爐爐體I后端的第二連接孔33與第二爐腔3相連通,第二煙氣管道8后端通過燃燒室4側壁上的第四通孔44與燃燒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