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791260閱讀:630來源:國知局
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包括:輸入管道、壓力噴頭、分流管柱、氣相出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和混合出口管道,分流管柱豎直設置,輸入管道與壓力噴頭、分流管柱的側部依次連通,且輸入管道與分流管柱表面相切,氣液混合物經壓力噴頭加速進入分流管柱,分流管柱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氣相出口管道的一端、液相出口管道的一端連通,氣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液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均與混合出口管道連通。本實用新型使氣液混合物經壓力噴頭加速進入分流管柱,且在分流管柱內易形成旋流,使得氣液混合物的分離效果大大增強,分離出的氣體和液體分別從氣相出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說明】
_種管柱式氣液分禹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開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油井生產中,由于伴生氣的產生,致使油井產液常常出現油、氣、水三相共存的狀態,由于伴生氣的影響,導致油井產液計量不準,從而造成地面集油系統計量輸差的產生,致使技術管理人員對地質動態分析時作出錯誤判斷,影響油田動態管理措施的制定。
[0003]因此,需要將油井產液進行氣液分離,將三相流分離成單相流,以解決油井產液準確計量的問題。而目前使用的氣液分離器結構復雜,體積大且分離效果較差,容易造成油井產出液三相計量結果不準確。
[0004]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0005]現有氣液分離器結構較復雜,且分離效果較差,容易造成油井產出液三相計量結果不準確。
【實用新型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氣液分離器結構較復雜、且分離效果較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7]—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包括:輸入管道、壓力噴頭、分流管柱、氣相出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和混合出口管道,所述分流管柱豎直設置,所述輸入管道與所述壓力噴頭、所述分流管柱的側部依次連通,且所述輸入管道與所述分流管柱表面相切,氣液混合物經所述壓力噴頭加速進入所述分流管柱,所述分流管柱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一端連通,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均與所述混合出口管道連通。
[0008]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輸入管道包括第一入管和第二入管,所述第一入管豎直設置,所述第二入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入管上端、壓力噴頭連通,且所述第二入管與所述第一入管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
[0009]進一步地,所述壓力噴頭與所述分流管柱連接處下方的所述分流管柱的內壁表面粗糙度為Ra0.1。
[0010]作為優選,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管徑大于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管徑。
[0011 ]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一法蘭,所述第一法蘭設置在所述第一入管的下端。
[0012]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二法蘭,所述第二法蘭設置在所述混合出口管道的末端。
[0013]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設置在所述第二法蘭處。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液相出口管道上。
[00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實用新型將輸入管道與分流管柱表面相切設置,且設置壓力噴頭,從而使氣液混合物經壓力噴頭加速進入分流管柱,且在分流管柱內易形成旋流,使得氣液混合物的分離效果大大增強,分離出的氣體和液體分別從氣相出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得油井產出液三相計量結果較為準確,實際應用優勢明顯。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I輸入管道,11第一入管,12第二入管,2分流管柱,3氣相出口管道,4液相出口管道,5混合出口管道,6第二法蘭,7止回閥,8第一法蘭,9壓力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包括:輸入管道1、壓力噴頭9、分流管柱2、氣相出口管道3、液相出口管道4和混合出口管道5,所述分流管柱2豎直設置,所述輸入管道I與所述壓力噴頭9、所述分流管柱2的側部依次連通,且所述輸入管道I與所述分流管柱2表面相切,氣液混合物經所述壓力噴頭9加速進入所述分流管柱2,所述分流管柱2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氣相出口管道3的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4的一端連通,所述氣相出口管道3的另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4的另一端均與所述混合出口管道5連通。
[0022]其中,壓力噴頭9為現有技術,如目前灌溉時使用的噴頭,在水壓的驅使下使得該噴頭打開,從而使得水的噴射速度加強,實現遠距離灌溉的目的;還可以是簡單的口徑大小變化的大小頭,通過口徑的變化,使得通過介質的壓強變化,從而使得該介質的流速適當變化;本實施例中,壓力噴頭9的作用即,使得氣液混合物在通過壓力噴頭9進入分流管柱2時,壓強變大,即使得氣液混合物的流速加大,并且由于輸入管道I與分流管柱2表面相切,從而使得氣液混合物在分流管柱2內易形成旋流,加強分離效果;輸入管道I與分流管柱2表面相切,即為了保證氣液混合物可沿著分流管柱2切向運動,從而易形成環繞分流管柱2內壁表面的旋流。
[0023]本實用新型將輸入管道I與分流管柱2表面相切設置,且設置壓力噴頭9,從而使氣液混合物經壓力噴頭9加速進入分流管柱2,且在分流管柱2內易形成旋流,使得氣液混合物的分離效果大大增強,分離出的氣體和液體分別從氣相出口管道3、液相出口管道4排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得油井產出液三相計量結果較為準確,實際應用優勢明顯。
[0024]如圖1所示,具體地,作為優選,所述輸入管道I包括第一入管11和第二入管12,所述第一入管11豎直設置,所述第二入管1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入管11上端、壓力噴頭9連通,且所述第二入管12與所述第一入管11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
[0025]其中,如此設置,可保證第二入管12為斜向下方向,當氣液混合物在通過第一入管11進入第二入管12時,氣液混合物在重力作用及虹吸作用下,可達到加大流速的目的,如此可在氣液混合物進入分流管柱2內更容易形成旋流,進一步加強分離效果。
[0026]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所述壓力噴頭9與所述分流管柱2連接處下方的所述分流管柱2的內壁表面粗糙度為Ra0.1。控制分流管柱2內壁的表面粗糙度,可保證氣液混合物受到分流管柱2內壁的阻力不會太大,從而保證氣液混合物的旋轉速度,進而保證分離效果;另外,分流管柱2內壁受到磨損較小,粘附的原油較少,原油的損失較小。
[0027]如圖1所示,作為優選,所述液相出口管道4的管徑大于所述氣相出口管道3的管徑。分離出的液體一般較多,因此,管道要對應較粗。
[0028]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一法蘭8,所述第一法蘭8設置在所述第一入管11的下端。第一法蘭8用于與氣液混合物的來源處連接。
[0029]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二法蘭6,所述第二法蘭6設置在所述混合出口管道5的末端。
[0030]如圖1所示,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設置在所述第二法蘭6處。
[0031]如圖1所示,更進一步地,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止回閥7,所述止回閥7設置在所述液相出口管道4上。止回閥7可采用差壓式可調節止回閥7。
[0032]控制閥也可采用止回閥7、單向閥等閥體,均用于防止氣體、液體或氣液混合物倒流。整個氣液分離過程快速、高效。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包括:輸入管道、壓力噴頭、分流管柱、氣相出口管道、液相出口管道和混合出口管道,所述分流管柱豎直設置,所述輸入管道與所述壓力噴頭、所述分流管柱的側部依次連通,且所述輸入管道與所述分流管柱表面相切,氣液混合物經所述壓力噴頭加速進入所述分流管柱,所述分流管柱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一端連通,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另一端均與所述混合出口管道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管道包括第一入管和第二入管,所述第一入管豎直設置,所述第二入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入管上端、壓力噴頭連通,且所述第二入管與所述第一入管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噴頭與所述分流管柱連接處下方的所述分流管柱的內壁表面粗糙度為Ra0.1。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出口管道的管徑大于所述氣相出口管道的管徑。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一法蘭,所述第一法蘭設置在所述第一入管的下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第二法蘭,所述第二法蘭設置在所述混合出口管道的末端。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設置在所述第二法蘭處。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式氣液分離裝置還包括止回閥,所述止回閥設置在所述液相出口管道上。
【文檔編號】C10L3/10GK205473623SQ201620080787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7日
【發明人】鄭增玉, 徐文寧, 徐永峰, 周愛軍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