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61744閱讀:382來源:國知局
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的氣門機構,更確切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節能、高效和環保成為內燃機技術發展的主導方向,“節能減排”策略是目前解決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問題的主要手段,同時也是衡量發動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優化進氣系統,有利于提高充量系數,調整殘余廢氣量,優化缸內燃燒,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發動機性能。眾所周知米勒循環發動機即是通過改變配氣正時技術改變進氣門關閉時刻,當活塞運動到進氣門打開行程末段下止點前,進氣門提前關閉,由于活塞繼續下行使缸內氣體發生膨脹,氣體溫度降低,進而改善NOX的產生,同時米勒循環發動機可以降低有效壓縮比,從而降低缸內壓力,改善發動機的震動噪聲,減少機械損失和延長機械壽命。

為了使發動機獲得更好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氣門的配氣相位需要隨發動機轉速和負荷的改變而改變。在高轉速大負荷的情況下,為了獲得大的輸出功率,需要較大的氣門重疊角和進氣延閉角;然而在低轉速小負荷的情況下,為了獲得良好的運轉穩定性和燃油經濟性,需要較小的氣門重疊角和進氣延閉角。傳統配氣相位是固定不變的,固定的凸輪軸式氣門驅動系統難于實現多個氣門相位及升程的獨立控制,在米勒循環的應用中存在一定限制。此外,汽車在不同環境下行駛時,發動機運行工況時刻變化,由于不同工況下對進、排氣量要求不同,傳統的配氣機構亦很難滿足未來日益嚴格的內燃機排放法規要求。而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電子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內燃機上,電控液壓控制的可變氣門機構成為一種較為理想的可變氣門系統,可以使配氣機構的運動與柴油機運行工況相互獨立,實現氣門正時、氣門開啟持續時間和升程的靈活控制,進而實現發動機低油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控制目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發動機在不同運轉條件下進氣參數不可控和氣門落座對缸體沖擊過強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包括高壓缸體、低壓缸體、4套結構相同的執行機構與電磁機構;

所述的電磁機構包括第一高速電磁閥、第二高速電磁閥、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第一高速電磁閥、第二高速電磁閥、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的結構相同;

高壓缸體安裝在低壓缸體上并采用高強螺釘固定連接,4套結構相同的執行機構安裝在高壓缸體與低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與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內,第一高速電磁閥、第二高速電磁閥、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依次安裝在高壓缸體上的第一電磁閥座孔、第二電磁閥座孔、第三電磁閥座孔與第四電磁閥座孔上。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4套結構相同的執行機構安裝在高壓缸體與低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與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內是指:所述的執行機構包括高壓缸體O型圈、小柱塞、大柱塞、限位臺肩、過渡挺桿、限位銅片與低壓缸體O型圈;所述的4個結構相同的大柱塞安裝在高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內,4個結構相同的小柱塞安裝在4個結構相同的大柱塞內,小柱塞的上段柱體伸出高壓缸體,小柱塞頂端的中心處沿軸向加工有螺紋孔,4個結構相同的過渡挺桿裝入低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內,4個結構相同的下段挺桿從低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中伸出,每套小柱塞、大柱塞與過渡挺桿回轉中心線共線,4個結構相同的限位臺肩套裝在4個結構相同的過渡挺桿的上端,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缸體O型圈安裝在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下環形槽內,4個結構相同的限位銅片采用調節螺釘安裝在低壓柱塞孔的底端面上,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缸體O型圈安裝在高壓缸體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上環形槽中。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小柱塞由上段柱體和下段柱體組成,上段柱體的直徑小于下段柱體的直徑,小柱塞的上段柱體直徑與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相同,小柱塞的下段柱體直徑與大柱塞的內徑相同,小柱塞的下段柱體高度等于大柱塞的空心腔的高度,小柱塞的總長度大于高壓缸體的高度,小柱塞頂部的中心處沿軸向加工螺紋孔,在下段柱體上沿軸向均勻分布有4道第一環形溝槽。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大柱塞是空心式柱塞,大柱塞由直徑不同的上段空心柱塞和下段空心柱塞組成,大柱塞的內徑等于小柱塞外徑,大柱塞上段空心柱塞的外徑和長度分別等于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內徑和高度,大柱塞下段空心柱塞的外徑和長度分別等于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的內徑和高度,大柱塞的空心高度等于小柱塞下段柱體高度。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過渡挺桿由直徑不同的上段挺桿和下段挺桿組成,過渡挺桿的上段挺桿直徑等于低壓缸體上的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的內徑,并且大于大柱塞的內徑,在過渡挺桿上段挺桿上沿軸向加工兩道第二環形溝槽。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高壓缸體為長方體形結構件,高壓缸體的中間位置豎直地加工4個相互平行的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貫穿高壓缸體,4個高壓柱塞孔回轉軸線的依次連線為一矩形,高壓柱塞孔設置為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自上而下依次為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和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高壓柱塞孔貫穿高壓缸體,在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中,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最小,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最大;在高壓缸體頂部的4角處設置有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座孔即第一電磁閥座孔、第二電磁閥座孔、第三電磁閥座孔與第四電磁閥座孔;在高壓缸體左右兩端、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座孔的下方對稱地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進油道與4個結構相同的回油,在高壓缸體內部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主油道、4個結構相同的第一支路油道、4個結構相同的第二支路油道與4個結構相同的第三支路油道,進油道的加工深度達到電磁閥座孔處,即4個結構相同的進油道與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進油孔相連通,回油道的加工深度同樣達到電磁閥座孔處,即4個結構相同的回油道與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回油孔相連通,4個結構相同的主油道依次和第一電磁閥座孔、第二電磁閥座孔、第三電磁閥座孔與第四電磁閥座孔相連通,并且依次和4個結構相同的第一支路油道、4個結構相同的第二支路油道與4個結構相同的第三支路油道相連通;其中第一支路油道與第二支路油道匯成一條油道與1個相對應的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頂部相通;第三支路油道與1個相對應的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上部相通,每個第一支路油道與第二支路油道中分別設有單向閥和節流孔,在每個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的孔壁處加工有安裝密封圈的上環形槽。

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低壓缸體為長方體形結構件,低壓缸體上豎直地加工4個互相平行的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貫穿低壓缸體,低壓柱塞孔設置為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三段階梯孔同軸線,自上而下依次為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和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等于高壓缸體中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直徑小于高壓缸體中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直徑,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等于高壓缸體中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4個低壓柱塞孔的回轉中心軸線與高壓缸體中4個高壓柱塞孔的中心軸線共線;低壓缸體的兩端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輔油道,4個結構相同的輔油道連通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和卸油管路;左、右兩對低壓柱塞孔的中間設置有前后水平方向的緩沖主油道,4個低壓柱塞孔的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分別經過兩條左、右水平油道與緩沖主油道相連通,緩沖主油道兩側的4對左右水平油道中分別設置有第二單向閥與第二單節流孔,兩對單向閥方向設置相反,在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的下端孔壁處加工有安裝密封圈的下環形槽,低壓缸體的前后兩端加工有分別安裝1號油氣緩沖罐和2號油氣緩沖灌的螺紋孔,并且緩沖主油道連通1號油氣緩沖罐和2號油氣緩沖灌的內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依靠先進的電子控制技術,實現更加靈活精準的進、排氣控制,實時控制四氣門開閉時刻和氣門升程,同時控制四個進、排氣門的開啟持續時間,進而控制缸內空燃比和缸內EGR量,實現缸內廢氣再循環,滿足對發動機在高轉速和低轉速、大負荷和小負荷運轉工況下的最優化控制。進、排氣門之間的電控液壓控制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通過改變液壓作用面積和運動件的質量,配合單向閥和節流孔的作用,增加氣門開啟和關閉的前期運動速度,降低氣門后期運動速度,減緩氣門對缸體的落座沖擊和損壞。

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由于采用高速電磁閥結構,無凸輪軸機構,降低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的磨損。通過控制單元輸出信號控制高速電磁閥的通斷電,進而可以實現對氣門啟閉時刻的精準控制。

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所采用的HSV高速電磁閥(以下簡稱高速電磁閥),具有響應速度快、流量大、體積小、耐高溫、精度高、壽命長、抗污染能力強和工作穩定等優點,保證了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的控制精度和穩定性要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結構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中的HSV二位三通高速電磁閥即第一高速電磁閥結構原理圖;

圖中:1.油箱,2.網式濾清器,3.液壓泵,4.伺服電動機,5.溢流閥,6.供油單向閥,7.壓力繼電器,8.壓力表,9.儲能器,10.控制單元,11.高壓共軌高速數據采集卡,12.進油道,13.回油道,14.第一高速電磁閥,15.主油道,16.第一支路油道,17.第二支路油道,18.高壓缸體O型圈,19.氣門升程傳感器,20.高壓缸體,21.第三支路油道,22.第二高速電磁閥,23.第一單向閥,24.第一節流孔,25.大柱塞,26.小柱塞,27.流量閥,28.第一環形溝槽,29.冷卻器,30.輔油道,31.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2.限位銅片,33.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4.限位臺肩,35.過渡挺桿,36.調節螺釘,37.低壓缸體O型圈,38.第二節流孔,39.第二單向閥,40.第二環形溝槽,41.緩沖主油道,42.低壓缸體,43.第一電磁閥座孔,44.密封蓋,45.小柱塞孔,46.第二電磁閥座孔,47.第三電磁閥座孔,48.1號油氣緩沖罐,49.第四電磁閥座孔,50.銜鐵,51.電磁線圈,52.磁鐵,53.閥桿,54.回油孔,55.工作油孔,56.推桿,57.第一密封球閥,58.進油孔,59.第二密封球閥,60.2號油氣緩沖灌,61.氣門彈簧,62.氣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可以根據發動機的不同運行工況和各缸內燃燒情況,通過控制單元10接受輸入的信號,對輸入的信號進行處理分析,進一步對4個高速電磁閥輸出相應的電流信號,調節氣門62正時、開啟持續時間和氣門62升程,使發動機在不同工況下,都能獲得較好的容積效率和較低的泵氣損失,提高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參閱圖1和圖2所示,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主要包括高壓缸體20、低壓缸體42、4套結構相同的執行機構與電磁機構。

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是根據四氣門單缸發動機設計,其中,執行機構位置根據單缸機4個氣門62位置設定,4套執行機構在結構上完全相同。每一套執行機構均包括安裝在高壓缸體20內的小柱塞26、大柱塞25、高壓缸體O型圈18和安裝在低壓缸體42內的過渡挺桿35、低壓缸體O型圈37、限位銅片32、限位臺肩34、調節螺釘36;電磁機構包括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的結構相同。

所述的高壓缸體20為長方體結構件,平面面積略大于氣缸蓋面積。高壓缸體20上豎直地加工4個相互平行且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4個高壓柱塞孔位于高壓缸體20中間位置,4個高壓柱塞孔回轉軸線連線為一矩形,高壓柱塞孔設置為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三段階梯孔同軸線,自上而下依次為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和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高壓柱塞孔貫穿高壓缸體20。在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中,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最小,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最大。在高壓缸體20頂部的4角處即在4個高壓柱塞孔的外側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座孔即第一電磁閥座孔43、第二電磁閥座孔46、第三電磁閥座孔47與第四電磁閥座孔49;在高壓缸體20左右兩端、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座孔的下方對稱地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進油道12和4個結構相同的回油道13;在高壓缸體20內部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主油道15、4個結構相同的第一支路油道16、4個結構相同的第二支路油道17與4個結構相同的第三支路油道21。進油道12的加工深度達到電磁閥座孔處,即4個結構相同的進油道12與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進油孔58相通;回油道13的加工深度同樣達到電磁閥座孔處,即4個結構相同的回油道13與4個結構相同的電磁閥回油孔54相通;4個結構相同的主油道15依次和第一電磁閥座孔43、第二電磁閥座孔46、第三電磁閥座孔47與第四電磁閥座孔49相連通,并且依次和4個結構相同的第一支路油道16、4個結構相同的第二支路油道17與4個結構相同的第三支路油道21相連通;其中第一支路油道16與第二支路油道17匯成一條油道與1個相對應的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頂部相通;第三支路油道21與1個相對應的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上部相通。每個第一支路油道16和第二支路油道17中分別設有第一單向閥23和第一節流孔24。在每個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的孔壁處加工有安裝密封圈的上環形槽。

所述的低壓缸體42為長方體結構件,低壓缸體42上豎直地加工4個互相平行且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低壓柱塞孔設置為三段直徑不同的階梯孔,貫穿低壓缸體42,三段階梯孔同軸線,自上而下依次為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3、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和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3直徑等于高壓缸體20中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直徑略小于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直徑,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直徑等于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并且本實用新型的4個低壓柱塞孔的中心軸線與4個高壓柱塞孔的中心軸線共線。低壓缸體42的兩端加工有4個結構相同的輔油道30,4個結構相同的輔油道30連通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3和卸油管路。左、右兩對低壓柱塞孔的中間設置有前后水平方向的緩沖主油道41,4個低壓柱塞孔的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分別經過兩條左、右水平油道與緩沖主油道41相連通,緩沖主油道41兩側的4對左右水平油道中分別設有第二單向閥39與第二節流孔38,兩對單向閥方向設置相反,緩沖主油道41的油液不能從兩對單向閥中流向兩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在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的下端孔壁處加工有安裝密封圈的下環形槽。低壓缸體42的前后兩端加工有分別安裝1號油氣緩沖罐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的螺紋孔,并且緩沖主油道41連通1號油氣緩沖罐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的內腔。

所述的執行機構包括安裝在高壓缸體20上的高壓柱塞孔內的高壓缸體O型圈18、小柱塞26、大柱塞25和安裝在低壓缸體42上的低壓柱塞孔內的限位臺肩34、過渡挺桿35、限位銅片32、調節螺釘36與低壓缸體O型圈37。

所述的小柱塞26分為直徑不同的上段柱體和下段柱體,小柱塞26的上段柱體直徑與高壓缸體上段階梯孔直徑相同,小柱塞26的上段柱體與大柱塞25采用間隙配合;小柱塞26的下段柱體直徑與大柱塞25內徑相同;小柱塞26的下段柱體高度等于大柱塞25的空心腔高度;小柱塞26的總長度略大于高壓缸體20的高度。小柱塞26頂部的中心處沿軸向加工螺紋孔,在下段柱體上沿軸向均勻分布有4道第一環形溝槽28。

所述的大柱塞25是空心式柱塞,分為直徑不同的上段空心柱塞和下段空心柱塞,大柱塞25的內徑等于小柱塞26外徑;大柱塞25上段空心柱塞的外徑和長度分別等于高壓缸體中間段階梯孔的內徑和高度;大柱塞25下段空心柱塞的外徑和長度分別等于高壓缸體下段階梯孔的內徑和高度。大柱塞25的空心高度等于小柱塞26下段柱體高度。

所述的過渡挺桿35分為直徑不同的上段挺桿和下段挺桿,過渡挺桿35的上段挺桿直徑等于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的內徑,并且略大于大柱塞25的內徑。在過渡挺桿35上段挺桿上沿軸向加工兩道第二環形溝槽40。

所述的電磁閥機構包括4個高速電磁閥。4個高速電磁閥包含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圖中未畫出),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結構相同;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依次安裝在第一電磁閥座孔43、第二電磁閥座孔46、第三電磁閥座孔47與第四電磁閥座孔49上。

參閱圖1和圖3,所述的二位三通高速電磁閥即第一高速電磁閥14包括銜鐵50、電磁線圈51、磁鐵52、閥桿53、推桿56、第一密封球閥57和第二密封球閥59,并且由控制單元10輸出的電流信號控制其動作。

高速電磁閥工作原理如下,當控制單元10向電磁線圈51輸送電流時,通電后的電磁線圈51與磁鐵52產生強磁吸合銜鐵50,銜鐵50推動閥桿53向下運動,并且推桿56推動第一密封球閥57打開,同時第二密封球閥59關閉,達到進油孔58與工作油孔55相連通的目的。當控制單元10停止向電磁線圈51輸送電流時,強磁消失,高壓油推動第一密封球閥57使其密封進油孔58,第二密封球閥59打開,工作油孔55與回油孔54相連通。通過控制電磁線圈51的通斷電時刻,控制執行機構的運動,進而控制氣門62的開閉時刻。

將高壓缸體20安裝在低壓缸體42之上并采用高強螺釘固定連接,避免液壓油從兩者的接觸面間流出。4個結構相同的大柱塞25安裝在高壓缸體20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高壓柱塞孔內。4個結構相同的小柱塞26安裝在4個結構相同的大柱塞25內,小柱塞26的上段柱體伸出高壓缸體20,小柱塞26頂端的中心處沿軸向加工有螺紋孔,用以安裝氣門升程傳感器19。為保證大、小柱塞的良好運動,4套柱塞不能互換。4個結構相同的過渡挺桿35裝入低壓缸體42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柱塞孔內,4個結構相同的下段挺桿從低壓缸體42上的4個結構相同的低壓缸體下段階梯孔中伸出。每套小柱塞26、大柱塞25、過渡挺桿35與氣門62中心線處于同一軸線。氣門62在氣門彈簧61的作用下與過渡挺桿35接觸,對每套執行機構施加向上的推力。

高壓缸體O型圈18安裝在高壓缸體20上的上環形槽中,低壓缸體O型圈37安裝在低壓缸體42上的下環形槽中。環形限位臺肩34套裝在過渡挺桿35的上端,并通過螺釘將環形限位臺肩34固定在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3內,限位臺肩34采用紫銅材料。調節螺釘36將紫銅材料的環形的限位銅片32固定在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的底端面上。低壓缸體42前后兩端分別通過螺紋孔水平方向固定1號油氣緩沖罐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緩沖主油道41連接1號油氣緩沖罐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的內腔。

進油管與進油道12接口螺紋連接,并且進油道12與電磁閥進油孔58相通;回油管與回油道13接口螺紋連接,回油道13與電磁閥回油孔54相通;主油道15與電磁閥工作油孔55相通;輔油道30的接口與卸油管路連接。

電磁閥機構通過螺釘固定在高壓缸體20頂部的4角處,即第一高速電磁閥14、第二高速電磁閥22、第三高速電磁閥與第四高速電磁閥依次安裝在第一電磁閥座孔43、第二電磁閥座孔46、第三電磁閥座孔47與第四電磁閥座孔49上。

油箱1通過油管與網式濾清器2相連,網式濾清器2再與液壓泵3連接。液壓泵3后的油管產生分支,一個分支油管經過溢流閥5后返回油箱1;另一個分支油管連接供油單向閥6。經過供油單向閥6的油管再次產生分支,一個分支與低壓缸體42中的4個進油道12相連接;另一個分支先與壓力繼電器7連接,再與壓力表8連接,最后與儲能器9連接。壓力繼電器7將儲能器9中的壓力反饋給伺服電動機4,伺服電動機4輸出端與液壓泵3輸入軸連接。

所述的四氣門發動機可變氣門機構的工作原理:

1.液壓系統建立階段

參閱圖1,首先打開流量閥27,保證整個油路的暢通。儲能器9中壓力低于設定值時,壓力繼電器7閉合,伺服電機4自動啟動運行,驅動液壓泵3運轉,液壓泵3供給的高壓油流經供油單向閥6進入儲能器9中。當壓力達到溢流閥5的設定值時,溢流閥5開啟,多余的壓力油從溢流閥5中流回油箱,壓力繼電器7斷電,伺服電機4停止工作。如此往復循環,維持整個系統壓力處于穩定的設定值。

2.控制氣門動作階段

參閱圖1和圖3,當控制單元10向電磁閥機構中的某高速電磁閥輸入電流時,銜鐵50被吸合,使進油孔58與工作油孔55相貫通。液壓泵3輸送的高壓油流經供油單向閥6、進油道12、高速電磁閥進油孔58和工作油孔55,進入主油道15。大柱塞25和小柱塞26受到高壓油的作用,推動過渡挺桿35向下運動,使氣門62開啟。

當電磁閥機構中的某高速電磁閥斷電時,銜鐵50恢復到初始位置,工作油孔55與回油孔54相貫通。從高壓缸體20內反向流回的液壓油,經過工作油孔55和回油孔54流入回油道13,液壓油卸入油箱1,氣門62在氣門彈簧61的作用下關閉。

具體工作過程:控制單元10向第二高速電磁閥22提供電流,銜鐵50吸合,進油通路打開,從液壓泵3輸出的高壓油經過供油單向閥6和第二高速電磁閥22的進油孔58流進主油道15,高壓油被迫從第一單向閥23中流進高壓缸體20油腔內,作用在大柱塞25和小柱塞26上表面,此時液壓作用面積較大,大柱塞25和小柱塞26具有較大的下行加速度,使執行機構的響應速度快。當大柱塞25下行,第三支路油道21打開,兩個油道的高壓油共同作用,加速了氣門62開啟速度。低壓缸體上段階梯孔33內的空氣和液壓油通過輔油道30排入油箱1,減少大柱塞25下行阻力,克服氣門62開啟困難。

當大柱塞25與限位臺肩34接觸后,停止向下運動,液壓油作用在小柱塞26上表面,推動小柱塞26繼續下行。

氣門62開啟前期,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內的液壓油經過第二單向閥39流入緩沖主油道41,減少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內阻力,增加了氣門62開啟響應速度。氣門62開啟后期,當第二單向閥39所在油道被下行的過渡挺桿35密封后,液壓油只能經過第二節流孔38流入緩沖主油道41。由于節流孔的節流作用,使氣門62后期開啟速度降低,減少對缸體的沖擊破壞,延長使用壽命。

1號油氣緩沖灌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中的空氣具有良好的壓縮性,降低執行機構運行時引起的缸內液體波動,起到緩沖作用。通過改變液壓作用在大柱塞25和小柱塞26的面積和質量,氣門62開啟前期,響應速度快;氣門開啟末期,通過節流作用,降低氣門62開啟速度。

氣門62保持階段,當氣門62行程達到最大位置后,第二高速電磁閥22繼續保持短暫通電狀態,此時液壓力等于氣門彈簧力,運動機構保持在最大行程位置。

改變調節螺釘36的旋入深度,可以改變氣門62的最大限定升程;改變壓力繼電器7的設定值可以同步改變氣門62的升程,達到氣門62升程可變目的。

氣門62關閉階段,控制單元10控制第二電磁閥22斷電,進油孔58關閉。此時,高壓缸體20內液壓力小于彈簧力,過渡挺桿35受彈簧力作用向上運動。高壓缸體20內液壓油先從第三支路油道21經過工作油孔55、回油孔54和回油道13流回油箱1。由于氣門62回落前期,回油道無任何機械阻力,回落速度快。

小柱塞26帶動大柱塞25上行,氣門62回落后期,第三支路油道21被大柱塞25封堵,液壓油從第一節流孔24內流入主油道15,節流孔具有節流緩沖作用,降低氣門62關閉后期的運動速度。在氣門彈簧61的作用下實現氣門62柔性落座,減緩氣門62對缸蓋的沖擊作用,延長氣門62和缸蓋的使用壽命。

過渡挺桿35向上運動時,1號油氣緩沖罐48和2號油氣緩沖灌60中的液壓油和空氣可以從第二節流孔38迅速流回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補充過渡挺桿35上行的空間,避免低壓缸體中段階梯孔31中出現真空負壓。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