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氣輪機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
背景技術:
:
燃氣輪機是以連續流動的氣體為工作介質帶動葉輪高速旋轉,將燃料的能量轉變為有用功的內燃式動力機械,是一種旋轉葉輪式熱力發動機。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是任何一臺燃氣輪機必備的一個重要的輔助系統,它的作用是在機組啟動、正常運行以及停機過程中,向正在運行的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各個軸承、傳動裝置及其附屬設備,供應流量充足的、溫度和壓力合適的、干凈的潤滑油,以確保機組安全可靠地運行,防止發生軸承燒毀、轉子軸頸過熱彎曲、高速齒輪法蘭變形等事故。
目前,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存在以下幾個缺點:1、潤滑油系統采用兩個交流潤滑油泵和一個直流油泵,當單個交流潤滑油泵出現故障時,另一個交流潤滑油泵作為備用油泵,不需要將整個設備停止運轉維修,但是正常工作時都是單個交流潤滑油泵運行,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無法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2、現有的潤滑油系統對于潤滑油的溫度控制不好,在給燃氣輪機供油時無法保證燃氣輪機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能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同時交流潤滑油泵出現故障時,潤滑油模塊可以連續不間斷供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新型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包括油箱、潤滑油系統、盤車系統、頂軸油系統、儀表控制系統、風機系統,盤車系統、頂軸油系統、儀表控制系統、風機系統均置于油箱的上方,油箱的側壁設有加熱溫控組;
潤滑油系統包括置于油箱上方的第一交流潤滑油泵、第二交流潤滑油泵、第三交流潤滑油泵、直流潤滑油泵、潤滑油過濾器組以及置于油箱前側的潤滑油冷卻器組,潤滑油冷卻器組、潤滑油過濾器組分別由兩個潤滑油冷卻器、兩個潤滑油過濾器組成,兩個潤滑油冷卻器之間設有水側聯動切換閥、油側聯動切換閥,潤滑油冷卻器組與第一交流潤滑油泵之間設有冷卻器進油管路,同時潤滑油過濾器組與潤滑油冷卻器組之間設有冷卻器出油管路,該冷卻器出油管路與冷卻器進油管路通過第一潤滑油管路連接,第一潤滑油管路與第一交流潤滑油泵、第二交流潤滑油泵、第三交流潤滑油泵、直流潤滑油泵、潤滑油過濾器組連接,潤滑油冷卻器組與油箱之間通過冷卻器排氣管路連接,潤滑油過濾器的頂部通過一管路與油箱連接,同時潤滑油過濾器組通過第二潤滑油管路與外部的供油點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盤車系統包括盤車油管路、盤車電動閥,該盤車油管路與潤滑油系統的第一潤滑油管路相通,盤車電動閥安裝在盤車油管路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頂軸油系統包括頂軸油泵組、頂軸油過濾器、頂軸油管路、頂軸油閥組,頂軸油泵組由兩個并列設置的頂軸油泵組成,且每個頂軸油泵分別通過獨立的管路與頂軸油過濾器的進油口連接,頂軸油管路的一端連接頂軸油過濾器的出油口,另一端連接頂軸油閥組,該頂軸油閥組由數個頂軸油閥組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儀表控制系統包括多個并列排列的觀測儀表、儀表控制組支架,該觀測儀表分布在儀表控制組支架上,儀表控制組支架設置在油箱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風機系統包括底盤、置于底盤上方的排煙風機組、除油霧器、油煙管路,排煙風機組由兩個排煙風機并列組成,兩個排煙風機之間設有排氣管,且排煙風機分別通過獨立的管路與除油霧器連接,排煙風機組通過油煙管路依次與除油霧器、油箱相連,該油煙管路靠近油箱的位置上設有進口調節閥,且該油煙管路靠近排煙風機的位置上設有出口調節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第一潤滑油管路與潤滑油過濾器組的連接處設有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于:油箱的側壁設有兩個磁翻板液位計,同時油箱的頂部設有液位變送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潤滑油系統中配備三個交流潤滑油泵和一個直流潤滑油泵,改變傳統的兩個交流潤滑油泵和一個直流潤滑油泵,盤車系統取油時,第一交流潤滑油泵與第二交流潤滑油泵同時工作,第三交流潤滑油泵作為備用,能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當上述三個交流潤滑油泵均出現故障時,直流潤滑油泵可作緊急使用,繼續供油。
2、潤滑油冷卻器、潤滑油過濾器、頂軸油泵、排煙風機均配備兩個,即使其中一個出現故障,可以轉換至另一個繼續正常工作,無需停機維護,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3、一部分潤滑油經潤滑油冷卻器組的冷卻后為冷油,通過冷卻器進油管路與第一潤滑油管路的另一部分不過冷卻器的熱油混合,經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實現潤滑油溫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潤滑油經潤滑油過濾器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潤滑油通過第二潤滑油管路輸送到供油點。
4、盤車系統從潤滑油系統的第一潤滑油管路中取油,正常工作時,第一交流潤滑油泵與第二交流潤滑油泵運行,能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盤車系統的設置保證燃氣輪機在停機后任意時間內啟動,停機后使轉子連續或定期轉動以便消除轉子的熱彎曲度。
5、頂軸油系統的設置可以防止潤滑油的壓力溢出,頂軸油閥組是頂軸油管路的出口流量分配閥組,當頂軸油管路的壓力超過閥組上溢流閥的設定值時,多余的油可以從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內,從而保證頂軸油管路出油口的壓力恒定。
6、觀測儀表集中分布在儀表控制組支架上,便于集中觀察與維護。
7、風機系統的設置使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排出,保持油箱的壓力恒定,風機系統的除油霧器是將排煙風機抽出的氣霧中的氣體與潤滑油進行分離,氣體從排氣管排出,潤滑油再流入油箱中,實現潤滑油的循環,不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增加了進口調節閥與出口調節閥,方便調節油箱的負壓。
8、油箱的側壁設有兩個磁翻板液位計,同時油箱的頂部設有液位變送器,磁翻板液位計帶目視觀察和四個液位報警點,液位變送器輸出液位的模擬量和一個液位報警點,從而保證油箱液位重故障報警信號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
附圖說明: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中標號:1-油箱、2-第一交流潤滑油泵、3-第二交流潤滑油泵、4-第三交流潤滑油泵、5-直流潤滑油泵、6-潤滑油過濾器、7-潤滑油冷卻器、8-水側聯動切換閥、9-油側聯動切換閥、10-冷卻器進油管路、11-冷卻器出油管路、12-第一潤滑油管路、13-冷卻器排氣管路、14-頂軸油過濾器、15-頂軸油管路、16-頂軸油泵、17-盤車油管路、18-盤車電動閥、19-觀測儀表、20-第二潤滑油管路、21-底盤、22-排煙風機、23-排氣管、24-除油霧器、25-油煙管路、26-進口調節閥、27-出口調節閥、28-加熱溫控組、29-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30-頂軸油閥組、31-磁翻板液位計、32-液位變送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至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燃氣輪機潤滑油模塊的一種實施方式,包括油箱1、潤滑油系統、盤車系統、頂軸油系統、儀表控制系統、風機系統,盤車系統、頂軸油系統、儀表控制系統、風機系統均置于油箱1的上方,油箱1的側壁設有加熱溫控組28;
潤滑油系統包括置于油箱1上方的第一交流潤滑油泵2、第二交流潤滑油泵3、第三交流潤滑油泵4、直流潤滑油泵5、潤滑油過濾器組以及置于油箱1前側的潤滑油冷卻器組,潤滑油冷卻器組、潤滑油過濾器組分別由兩個潤滑油冷卻器7、兩個潤滑油過濾器6組成,兩個潤滑油冷卻器7之間設有水側聯動切換閥8、油側聯動切換閥9,潤滑油冷卻器組與第一交流潤滑油泵2之間設有冷卻器進油管路10,同時潤滑油過濾器組與潤滑油冷卻器組之間設有冷卻器出油管路11,該冷卻器出油管路11與冷卻器進油管路10通過第一潤滑油管路12連接,第一潤滑油管路12與第一交流潤滑油泵2、第二交流潤滑油泵3、第三交流潤滑油泵4、直流潤滑油泵5、潤滑油過濾器組連接,潤滑油冷卻器組與油箱1之間通過冷卻器排氣管路13連接,潤滑油過濾器6的頂部通過一管路與油箱1連接,同時潤滑油過濾器組通過第二潤滑油管路20與外部的供油點連接,第一潤滑油管路12與潤滑油過濾器組的連接處設有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29。
潤滑油系統中配備三個交流潤滑油泵和一個直流潤滑油泵5,改變傳統的兩個交流潤滑油泵和一個直流潤滑油泵,盤車系統取油時,第一交流潤滑油泵2與第二交流潤滑油泵3同時工作,第三交流潤滑油泵4作為備用,能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當上述三個交流潤滑油泵均出現故障時,直流潤滑油泵5可作緊急使用,繼續供油。
潤滑油冷卻器7、潤滑油過濾器6、頂軸油泵16、排煙風機22均配備兩個,即使其中一個出現故障,可以轉換至另一個繼續正常工作,無需停機維護,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部分潤滑油經潤滑油冷卻器組的冷卻后為冷油,通過冷卻器進油管路10與第一潤滑油管路12的另一部分不過冷卻器的熱油混合,經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29實現潤滑油溫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潤滑油經潤滑油過濾器6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潤滑油通過第二潤滑油管路20輸送到供油點。
盤車系統包括盤車油管路17、盤車電動閥18,該盤車油管路17與潤滑油系統的第一潤滑油管路12相通,盤車電動閥18安裝在盤車油管路17上。
盤車系統從潤滑油系統的第一潤滑油管路中取油,正常工作時,第一交流潤滑油泵2與第二交流潤滑油泵3運行,能在燃氣輪機低速運轉時提供高壓、大流量的盤車油,盤車系統的設置保證燃氣輪機在停機后任意時間內啟動,停機后使轉子連續或定期轉動以便消除轉子的熱彎曲度。
頂軸油系統包括頂軸油泵組、頂軸油過濾器14、頂軸油管路15、頂軸油閥組30,頂軸油泵組由兩個并列設置的頂軸油泵16組成,且每個頂軸油泵16分別通過獨立的管路與頂軸油過濾器14的進油口連接,頂軸油管路15的一端連接頂軸油過濾器14的出油口,另一端連接頂軸油閥組30,該頂軸油閥組30由數個頂軸油閥組成。
頂軸油系統的設置可以防止潤滑油的壓力溢出,頂軸油閥組30是頂軸油管路15的出口流量分配閥組,當頂軸油管路15的壓力超過閥組上溢流閥的設定值時,多余的油可以從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1內,從而保證頂軸油管路15出油口的壓力恒定。
儀表控制系統包括多個并列排列的觀測儀表19、儀表控制組支架,該觀測儀表19分布在儀表控制組支架上,儀表控制組支架設置在油箱1的上方,觀測儀表19分別通過管線與頂軸油系統的頂軸油閥組連接。
觀測儀表分別通過管線與頂軸油系統的頂軸油閥組連接,由于頂軸油閥組太小,無法布置多個觀測儀表19,頂軸油閥組通過管線引出壓力油至觀測儀表19,且觀測儀表19集中分布在儀表控制組支架上,便于集中觀察與維護。
風機系統包括底盤21、置于底盤21上方的排煙風機組、除油霧器24、油煙管路25,排煙風機組由兩個排煙風機22并列組成,兩個排煙風機22之間設有排氣管23,且排煙風機22分別通過獨立的管路與除油霧器24連接,排煙風機組通過油煙管路25依次與除油霧器24、油箱1相連,該油煙管路25靠近油箱1的位置上設有進口調節閥26,且該油煙管路25靠近排煙風機22的位置上設有出口調節閥27。
風機系統的設置使潤滑油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排出,保持油箱1的壓力恒定,風機系統的除油霧器24是將排煙風機22抽出的氣霧中的氣體與潤滑油進行分離,氣體從排氣管23排出,潤滑油再流入油箱1中,實現潤滑油的循環,不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增加了進口調節閥26與出口調節閥27,方便調節油箱1的負壓。
油箱1的側壁設有兩個磁翻板液位計31,同時油箱1的頂部設有液位變送器32,磁翻板液位計31帶目視觀察和四個液位報警點,液位變送器32輸出液位的模擬量和一個液位報警點,從而保證油箱1液位重故障報警信號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
使用時,一部分潤滑油經潤滑油冷卻器組的冷卻后為冷油,通過冷卻器進油管路10與第一潤滑油管路12的另一部分不過冷卻器的熱油混合,經自調節式溫度控制閥29實現潤滑油溫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潤滑油經潤滑油過濾器6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潤滑油通過第二潤滑油管路20輸送到供油點;同時頂軸油系統的潤滑油經頂軸油過濾器14的過濾后,通過頂軸油管路15輸送至頂軸油閥組30,當頂軸油管路15的頂軸油的壓力超過閥組上溢流閥的設定值時,多余的頂軸油可以從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1內,從而保證頂軸油管路15出油口的壓力恒定,防止頂軸油的壓力溢出;風機系統將排煙風機22抽出的氣霧中的氣體與潤滑油進行分離,氣體從排氣管23排出,潤滑油再流入油箱1中,實現潤滑油的循環使用。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