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主要是對不銹鋼索進行連續式電
解脫脂及電解拋光等處理,以提升不銹鋼索的品質。
背景技術:
—般市面上的不銹鋼索在生產和販售時并無進行連續式電解拋光的設備,原因在 于不銹鋼索在連續電解拋光過程中易產生相關質量問題,如 —、因鋼索是由多根不銹鋼線構成,易產生較大的電阻并影響電解拋光的效率。 二、鋼索在高電流密度的情況下進行電解拋光容易產生高溫現象。 三、鋼索在高速作動下對所經過的金屬產生切割,容易使金屬因磨耗而破壞。 四、鋼索的形狀容易造成堿與酸的殘留,鋼索在堿與酸的環境中容易造成金屬零
件腐蝕。 從上述問題可知,連續式電解拋光設備在開發成本及效率上存在很大的困難,隨 著對不銹鋼索日漸提高的質量要求,本發明人針對上述造成鋼索產品在質量上一直難以克 服的弊端,利用一連續式電解拋光設備加以改良以克服上述問題并提升鋼索的電解拋光技 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對目前既有的不銹鋼 線或不銹鋼索產品進行連續式的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以提升不銹鋼鋼索的品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種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包括依序設立的一電解脫脂設備、一電解拋光設 備、一弱酸強化處理槽、超音波冷、熱水中和槽和烘干設備。電解脫脂設備和電解拋光設備 其間組設一導電輪組,該導電輪組包含側板、支持架、碳刷組和導電滾輪;支持架以一間距 固設于兩側板上,碳刷組貫穿并延伸入兩側板之間并結合其間凹設一弧形槽溝的兩間隔導 電滾輪。 其中,碳刷組包含碳刷、彈性組件、固定蓋、碳刷座、導電連接件、側蓋及桿段;碳刷
一端貫穿彈性組件并突伸出固定蓋中間孔,另一端貫穿入碳刷座其間通孔,在該通孔的孔
穴內套設與碳刷接觸的導電連接件,其間套合一軸承的側蓋套設于碳刷座該端孔穴開口并
抵靠在其側板靠外一端,桿段貫穿于兩側板之間,其一端與導電連接件相連,其間套設兩間
隔的導滾輪,另一端在貫穿出另一側板后通過一其間套合一軸承的側蓋予以抵靠,再配合
一螺固組件將該側蓋定位在相臨側板該端。 所述導電輪組其間的碳刷組一端連接整流器。 所述導電輪組其兩側板之間組設前、后端架設桿。 所述導電輪組兩側板中間段落貫穿一可使導電輪組水平架設的平衡桿段。 采用上述結構,導電輪組可使行經而過的不銹鋼索沿著導電滾輪的槽溝行進,并使不銹鋼索呈S形的延伸繞過另一導電滾輪,通過碳刷組將正電傳導至導電滾輪其間,以 使不銹鋼索在行經其間時帶有正電。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通過該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可實現不銹鋼索在連續生產情況下,同時完 成電化學除油、電解拋光及活化和最后的清洗及烘干過程,并將處理完的不銹鋼索巻收在 收線輪軸上。 二、該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其電解脫脂與電解拋光的速度與運用超音波脫脂 的速度相當,因此運用該設備連續電解脫脂與電解拋光并不會因電化學的反應時間造成產 量的減少。 三、因不銹鋼索表面呈不規則形狀,以致在連續高速磨擦下會造成電解拋光設備 的故障,進而使電解拋光效果下降,而運用該具導電裝置的電解拋光設備則能使機件磨損 成本降到最低,并可提供每單位供電零件最小100A的輸出電流,以實現對不銹鋼索進行電 解脫脂及電解拋光。 四、本實用新型在對鋼索經連續式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處理下,其殘酸及殘堿能 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了提早誘發不銹鋼索生銹情況的發生。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解脫脂設備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解拋光設備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弱酸強化處理槽及冷、熱水中和、烘干設備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輪組的部份構件分解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碳刷組的構件分解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輪組的外觀立體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導電輪組的前視剖面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不銹鋼索在行經導電輪組的實施示意圖。標號說明1電解脫脂設備11電解脫脂槽2電解拋光設備21電解拋光處理槽3導電輪組31側板32支持架33架設桿34平衡桿段4碳刷組41碳刷42彈性組件43固定蓋431孔44碳刷座441通孔442孔穴45導電連接件46側蓋461軸承47桿段48導電滾輪481槽溝49螺固組件5弱酸強化處理槽6超音波冷水中和槽7超音波熱水中和槽8烘干設備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3,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主要是對利用在不銹鋼線編織制成的 不銹鋼索9通過一具導電輪組3的電解脫脂設備1 (如圖1)、一具導電輪組3的電解拋光設 備2 (如圖2)、一弱酸強化處理槽5及超音波冷、熱水中和槽6、7、烘干設備8 (如圖3)的處 理,來達到一連續式的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處理。 其中,編織成的不銹鋼索9先經一具導電輪組3的電解脫脂槽11處理(如圖1), 以使不銹鋼索9表面形成一電化學反應以進行脫脂,并在有效的電流控制下使產生的氣泡 可對不銹鋼索9表面隙縫達到澈底的清洗作用,在電化學脫脂后使不銹鋼索9進入一超音 波冷水中和槽6及超音波熱水中和槽7,之后再使用超音波清洗(在此的超音波清洗未作圖 示)以使不銹鋼索9的殘堿量達到最低值以便進入烘干設備8。 不銹鋼索9在進行電解脫脂處理后即進入一具導電輪組3的電解拋光處理槽 21 (如圖2),此處的電解拋光處理槽21采兩槽形式,其母槽的電解液抽至子槽并使不銹鋼 索9在子槽內進行電解拋光反應,電解拋光處理槽21的子槽可控制電解液的對流速度,進 而加快電解液的更新及加速氣泡的排除,以達到對不銹鋼索9在連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 制。 組設在電解脫脂設備1和電解拋光設備2其間的每一導電輪組3 (如圖4)是通過 兩側板31以一支持架32予以間距固設,在該兩側板3 l上以預設間距貫穿組設碳刷組4, 每一碳刷組4延伸入兩側板31之間且結合兩間隔的導電滾輪48 ;其中,碳刷組4(如圖5) 是將一碳刷41 一端貫穿一彈性組件42并使碳刷41該端突伸出一固定蓋43中間孔431,再 使碳刷41另一端貫穿入一碳刷座44其間的通孔441,并在碳刷座44另一端的孔穴442內 套入一導電連接件45與碳刷41接觸(如圖7),再以一其間套合一軸承461的側蓋46套設 入碳刷座44的孔穴442開口以抵靠在其一側板31靠外一端,之后再以一桿段47貫穿兩側 板31之間并在桿段47其間套設兩間隔的導電滾輪48 ,該導電滾輪48其間凹設一弧形槽溝 481,桿段47另一端在貫穿出另一側板31時可通過一具軸承461的側蓋46予以抵靠,再配 合一螺固組件49將側蓋46定位在相臨側板31上(如圖6)。 上述組成的導電輪組3在對行經而過的不銹鋼索9進行傳導正電時(如圖7、圖 8),不銹鋼索9沿著導電滾輪48的槽溝481行進并呈S形的延伸繞過另一導電滾輪48 (如 圖8),利用前、后端兩架設桿33的延伸接觸來對不同規格的不銹鋼索9所須張力及整直度 作調整,而兩導電滾輪48的電源是利用碳刷組4來進行正電傳導,使以該不銹鋼索9在行 經其間時帶有正電,而碳刷組4一端連接整流器(在此整流器未作圖示)以使電流引導至 兩導電滾輪48之間,其中組設在碳刷組4內部的彈性組件42可使碳刷41保持一定推力 以將整流器的電流弓I導至兩導電滾輪48上,但該推力不會造成導電滾輪48有過大推力以 致難以轉動的情況,使導電滾輪48產生不規則磨損,另,前、后架設桿33可避免不銹鋼索9 在高速行進時因外力振動發生接觸不良或損壞情況,同時通過組設在兩側板31中間段落 的平衡桿段34使導電輪組3獲得一恒保水平架設,以減少過度彎折所造成的不銹鋼索9變 形。 不銹鋼索9在經前述的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處理之后,進入一弱酸強化處理槽5, 如圖2的最后階段及圖3,此處的弱酸強化處理槽5是為清洗不銹鋼索9表面上的黏膜,同時具有鈍化不銹鋼索9表面功能,在弱酸強化后即進入一超音波冷水中和槽6及超音波熱 水中和槽7清洗,以使不銹鋼索9在經清洗后表面的殘酸殘留值能達到最小值,使不銹鋼索 9不會因殘酸及殘堿而影響其抗腐蝕性(對該不銹鋼索在未作連續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處 理時,其不銹鋼索的腐蝕速率是0. 07mm/year,而運用連續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處理后過的 不銹鋼索其腐蝕速率可降至0. 03mm/year)。
權利要求一種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包括依序設立的一電解脫脂設備、一電解拋光設備、一弱酸強化處理槽、超音波冷、熱水中和槽和烘干設備,其特征在于電解脫脂設備和電解拋光設備其間組設一導電輪組,該導電輪組包含側板、支持架、碳刷組和導電滾輪;支持架以一間距固設于兩側板上,碳刷組貫穿并延伸入兩側板之間并結合其間凹設一弧形槽溝的兩間隔導電滾輪;其中,碳刷組包含碳刷、彈性組件、固定蓋、碳刷座、導電連接件、側蓋及桿段;碳刷一端貫穿彈性組件并突伸出固定蓋中間孔,另一端貫穿入碳刷座其間通孔,在該通孔的孔穴內套設與碳刷接觸的導電連接件,其間套合一軸承的側蓋套設于碳刷座該端孔穴開口并抵靠在其側板靠外一端,桿段貫穿于兩側板之間,其一端與導電連接件相連,其間套設兩間隔的導滾輪,另一端在貫穿出另一側板后通過一其間套合一軸承的側蓋予以抵靠,再配合一螺固組件將該側蓋定位在相臨側板該端。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輪組其間的碳 刷組一端連接整流器。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輪組其兩側板 之間組設前、后端架設桿。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輪組兩側板中 間段落貫穿一可使導電輪組水平架設的平衡桿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連續式鋼索表面處理設備,主要是對不銹鋼線編織制成的不銹鋼索通過一電解脫脂設備、一電解拋光設備、一弱酸強化處理槽及超音波冷、熱水中和槽及烘干設備的處理,達到連續式的電解脫脂及電解拋光,以提升不銹鋼鋼索的耐蝕性,增強其外觀色澤度并延長其使用壽命等。
文檔編號C25F3/16GK201525904SQ200920170350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3日
發明者魏子夏 申請人:元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