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作業漏油清潔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作業井口防油污
直O
背景技術:
在油井作業中,檢泵作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檢泵作業中經常會遇到斷桿、泵卡 死或泵內沉淀物過多等情況導致泄油器打不開,在此時油管內油液會在起生產柱時一并提 起,當油管提出井口擰開絲扣時油管內的油液就會外流,不便回收,外流的油液不僅對井口 及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外流的油液含水高, 可順利通過導油槽流入污油池,如遇低含水或油水乳化,則需人工清理,而回收污油池的油 液還需借助吸污車進行回收,回收周期長且成本高昂,而且污油池長期存有污油存在嚴重 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自動回收井口油污以防止井口污染不便清理的 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器,管柱,漏油回流開口,所述的 集油器的出口與井口密封連接,集油器的軸線位置設置管柱,管柱與集油器的底部連接;管 柱內設置油管,在集油器底部的位置管柱上設置漏油回流開口。上述漏油回流開口設置為1-6個,上述集油器設置成漏斗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的自動回收作業過程中的漏油,防止井口因為漏油不能及時 清理造成的污染及安全隱患,不僅降低了作業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了污染,還能大大降低 安全事故的發生機率。
圖1是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結構示意圖,其中,1-集油器,2-管柱,3-油管,4-集油器出口,5-漏油回流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一種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器(1),管柱(2),漏油 回流開口(5),所述的集油器的出口(4)與井口密封連接,集油器(1)的軸線位置設置管柱 (2),管柱(2)與集油器(1)的底部連接;管柱(2)內設置油管(3),在集油器底部的位置管柱
3(2)上設置漏油回流開口(5),所述漏油回流開口(5)為1-6個,所述集油器(1)為漏斗形。在油井作業過程油管2內殘留油液會外流,或者檢泵作業中泄油器打不開時,油 管2內油液在油管2擰開絲扣時也會外流,此時在作業中漏出的油會流入作業井口防油裝 置的集油器1,因為在集油器1底部位置的管柱2上設置漏油回流開口 5,漏油即順漏油回 流開口 5回流入油井,不會在井口堆積污染,防止井口因為漏油不能及時清理造成的污染 及安全隱患。漏油回流開口 5設置為1-6個,當集油器1集油器(1)為漏斗形更容易流入漏油 回流開口,回收效率更高。
權利要求1.一種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器(1),管柱(2),漏油回流開口 (5),所述的集油器的出口(4)與井口密封連接,集油器(1)的軸線位置設置管柱(2),管柱 (2)與集油器(1)的底部連接;管柱(2)內設置油管(3),在集油器底部的位置管柱(2)上設 置漏油回流開口(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回流開口(5) 為1-6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器(1)為漏 斗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作業清潔回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現有的回收污油池的油液還需借助吸污車進行回收,回收周期長且成本高昂,而且污油池長期存有污油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缺陷,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作業井口防油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器,管柱,漏油回流開口,所述的集油器的出口與井口密封連接,集油器的軸線位置設置管柱,管柱與集油器的底部連接;管柱內設置油管,在集油器底部的位置管柱上設置漏油回流開口。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的自動回收作業過程中的漏油,防止井口因為漏油不能及時清理造成的污染及安全隱患。
文檔編號E21B33/03GK201786309SQ20102053899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5日
發明者劉杰 申請人: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