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耙斗及耙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耙斗及耙矸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開采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耙斗及耙矸機。
技術背景[0002]傳統巖巷開拓的耙矸機耙斗繩頭與回頭輪之間是直接接觸的。在耙矸機每次出矸過程中,耙斗繩頭與回頭輪相互碰撞,長時間互撞就會造成回頭輪及耙斗繩頭的損壞,為了保證生產需要經常更換回頭輪和耙斗繩頭,給耙矸機的使用和維修都造成了諸多不便,進而縮短了耙矸機的使用壽命。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耙斗,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實現耙斗繩頭和回頭輪相互隔離,延長耙斗繩頭和回頭輪的使用壽命。[0004]一種耙斗,包括耙斗本體,所述耙斗本體的一側固定有錨鏈,所述錨鏈遠離耙斗本體的一端固定有緩沖裝置。[0005]進一步地,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和兩個錨桿托盤,所述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錨桿托盤上;兩個所述錨桿托盤的中部均設置有穿繩孔;其中一個錨桿托盤固定在錨鏈上,具體的,在此錨桿托盤上設置固定孔,用于將緩沖裝置固定在耙斗本體的錨鏈上,防止緩沖裝置在鋼絲繩上自由竄動。在耙矸機出矸過程中,彈簧受到擠壓收縮緩沖會吸收部分撞擊力,避免了耙斗繩頭與回頭輪的硬接觸,從而延長了回頭輪和耙斗繩頭的使用壽命。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彈性部件彈簧,還可以被其他可起到緩沖作用的部件所取代應用在本發明中。[0006]進一步地,所述穿繩孔的軸心線和彈簧的軸心線在一條直線上。保證鋼絲繩可便捷的依次穿過遠離耙斗本體的錨桿托盤、彈簧和靠近耙斗本體的錨桿托盤。[0007]進一步地,兩個所述錨桿托盤上的固定孔直徑為3-8mm,優選的為5mm ;所述彈簧內徑為90-150mm,優選的為120mm,所述彈簧內徑大于元寶卡子的長度。[000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還提供了一種耙矸機,實現了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優點。[0009]一種耙矸機,包括所述耙斗。[0010]本實用新型一種耙斗及耙矸機,結構簡單、合理、緊湊,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優點耙斗是在耙斗本體和回頭輪之間設置一種緩沖裝置,使耙斗繩頭和回頭輪滑輪撞擊時不會直接接觸,由于彈簧的收縮緩沖會吸收部分撞擊力,避免了耙斗繩頭與回頭輪的硬接觸,從而使回頭輪和耙斗繩頭使用壽命更長久。
[0011]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3[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緩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耙矸機結構示意圖;[0014]圖3為圖2中緩沖裝置的連接關系示意圖。[0015]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0016]I"彈簧;2、3-錨桿托盤;4-固定孔;[0017]5-穿繩孔;6-耙斗本體;7-緩沖裝置;[0018]8-回頭輪;9-鋼絲繩;10-耙矸機機體[0019]11-錨鏈;12-細鋼絲;13-元寶卡子;[0020]14-耙斗繩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0022]實施例一[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緩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0024]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耙斗包括耙斗本體(未繪出),耙斗本體的一側固定有錨鏈,錨鏈遠離耙斗本體的一端固定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彈簧1、錨桿托盤2和錨桿托盤3, 彈簧1兩端分別焊接固定在錨桿托盤2和錨桿托盤3上,靠近耙斗本體的錨桿托盤2上設置有固定孔4,用于細鐵絲穿過與耙斗本體錨鏈相連接,用于將緩沖裝置固定在耙斗本體的錨鏈上,防止緩沖裝置在鋼絲繩上自由竄動;錨桿托盤2和錨桿托盤3的中部設置有穿繩孔 5。[0025]靠近耙斗本體的錨桿托盤2上的固定孔4的個數為4個,均勻分布在錨桿托盤2 的圓周上,固定孔4的直徑為5mm ;彈簧1內徑為120mm。穿繩孔5的軸心線和彈簧1的軸心線在一條直線上。[0026]將鋼絲繩依次穿過錨桿托盤3、彈簧1和錨桿托盤2,然后固定在耙斗本體的錨鏈上。工作時緩沖裝置串在耙斗和回頭輪之間的鋼絲繩上,并且不能自由串動,使耙斗繩頭和回頭輪滑輪撞擊時不會直接接觸,彈簧1的收縮緩沖會吸收部分撞擊力,避免了耙斗繩頭與回頭輪的硬接觸,從而延長了回頭輪和耙斗繩頭使用壽命。[0027]實施例二[0028]圖2為本實用新型耙矸機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緩沖裝置的連接關系示意圖。[0029]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耙矸機,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耙矸機機體10、耙斗、鋼絲繩9和回頭輪8,其中耙斗采用實施例一所述的包括有緩沖裝置7和耙斗本體6的耙斗,耙斗本體6上固定有錨鏈11 ;鋼絲繩9穿過緩沖裝置7與錨鏈11連接,并用元寶卡子13固定;細鋼絲12的一端固定在緩沖裝置7的固定孔中,另一端固定在錨鏈11上,使緩沖裝置7 固定在耙斗本體的錨鏈上;工作時由于緩沖裝置7的緩沖,使得耙斗繩頭14和回頭輪8的更換周期延長,進而延長了耙矸機的壽命。[0030]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耙斗,包括耙斗本體,所述耙斗本體的一側固定有錨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錨鏈遠離耙斗本體的一端固定有緩沖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和兩個錨桿托盤,所述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錨桿托盤上;兩個所述錨桿托盤的中部均設置有穿繩孔;其中一個錨桿托盤固定在錨鏈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繩孔的軸心線、彈簧的軸心線在一條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耙斗,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錨桿托盤上的固定孔直徑為 3-8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內徑為90-150mm。
6.一種耙矸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耙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耙斗及耙矸機。耙斗包括耙斗本體,所述耙斗本體的一側固定有錨鏈,所述錨鏈遠離耙斗本體的一端固定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彈簧和兩個錨桿托盤,彈簧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錨桿托盤上;兩個錨桿托盤的中部均設置有穿繩孔;其中一個錨桿托盤固定在錨鏈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緊湊,克服了現有技術的諸多缺點,實現了耙斗繩頭和滑輪撞擊時不直接接觸,避免了耙斗繩頭與回頭輪的硬接觸,從而使回頭輪和耙斗繩頭使用壽命更長久。
文檔編號E21C35/20GK202300397SQ2011203116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5日
發明者張虎, 李鵬, 武友峰, 王明柱, 蓋軍 申請人: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