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專用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目前尚沒有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用的裝置,而利用現有的鉆機操作高度不夠,鉆孔施工時,操作人員需要預先在相應位置安裝登高梯或腳手架,然后站在梯子或腳手架上用電鉆對混凝土頂板進行鉆孔施工。一方面,需要根據孔位變化不斷移動梯子或者腳手架,操作繁瑣,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登高操作安全性無法保障。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借助該裝置操作人員能夠站在地面直接對頂板進行鉆孔施工。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包括鉆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空的主立桿,所述鉆機固定于主立桿的上端;在主立桿上分別通過第一鉸接軸和第四鉸接軸連接有上橫桿和下橫桿,還包括分別通過第二鉸接軸和第三鉸接軸與所述上橫桿和下橫桿連接的副立桿;第一鉸接軸與第二鉸接軸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第三鉸接軸與第四鉸接軸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等,第一鉸接軸與第四鉸接軸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第二鉸接軸與第三鉸接軸之間的直線距離;在第一鉸接軸與第四鉸接軸之間的主立桿外側壁上安裝有鉆機開關,位于主立桿內腔的導線一端與鉆機連接,另一端與鉆機開關連接。在第一鉸接軸與第四鉸接軸之間的主立桿外側壁上還安裝有操作手柄。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使用時,副立桿下端觸地,以所述鉸接軸為支點主立桿能夠上下移動,實現了鉆機高度的調節。操作人員不必登高,站在地面即可對頂板進行鉆孔施工。這種施工方式不僅安全系數高,操作簡便,還提高了施工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鉆機1,還包括中空的主立桿2,所述鉆機1固定于主立桿2的上端且鉆頭向上。在主立桿2上分別通過第一鉸接軸11和第四鉸接軸5連接有上橫桿9和下橫桿4,還包括分別通過第二鉸接軸10和第三鉸接軸7與所述上橫桿9和下橫桿4連接的副立桿6。第一鉸接軸11與第二鉸接軸10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第三鉸接軸7 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等,第一鉸接軸11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
3第二鉸接軸10與第三鉸接軸7之間的直線距離。主立桿2、副立桿6、上橫桿9和下橫桿4 之間構成平行四邊形。使用時,副立桿6下端觸地,以所述鉸接軸為支點主立桿2能夠上下移動。在第一鉸接軸11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主立桿2外側壁上安裝有鉆機開關8,位于主立桿2內腔的導線12 —端與鉆機1連接,另一端與鉆機開關8連接。使用時通過該鉆機開關8操縱鉆機1的開與關。在第一鉸接軸11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主立桿2外側壁上還安裝有操作手柄3, 使用時手握該手柄3實施鉆孔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包括鉆機(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空的主立桿 (2),所述鉆機(1)固定于主立桿(2)的上端;在主立桿(2)上分別通過第一鉸接軸(11)和第四鉸接軸(5)連接有上橫桿(9)和下橫桿(4),還包括分別通過第二鉸接軸(10)和第三鉸接軸(7)與所述上橫桿(9)和下橫桿(4)連接的副立桿(6);第一鉸接軸(11)與第二鉸接軸 (10)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第三鉸接軸(7)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直線距離相等,第一鉸接軸(11)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直線距離等于第二鉸接軸(10)與第三鉸接軸(7)之間的直線距離;在第一鉸接軸(11)與第四鉸接軸(5 )之間的主立桿(2 )外側壁上安裝有鉆機開關(8),位于主立桿(2)內腔的導線(12)—端與鉆機(1)連接,另一端與鉆機開關(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鉸接軸(11) 與第四鉸接軸(5)之間的主立桿(2)外側壁上還安裝有操作手柄(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混凝土頂板鉆孔施工裝置,鉆機(1)固定于中空的主立桿(2)的上端;在主立桿(2)上分別連接有上橫桿(9)和下橫桿(4),還包括與分別所述上橫桿(9)和下橫桿(4)連接的副立桿(6);在主立桿(2)外側壁上安裝有鉆機開關(8),位于主立桿(2)內腔的導線(12)一端與鉆機(1)連接,另一端與鉆機開關(8)連接。使用時,副立桿下端觸地,以所述鉸接軸為支點主立桿能夠上下移動,實現了鉆機高度的調節。操作人員不必登高,站在地面即可對頂板進行鉆孔施工。這種施工方式不僅安全系數高,操作簡便,還提高了施工效率。
文檔編號E21B15/00GK202215155SQ20112033893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0日
發明者原長棟 申請人:山東中昌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