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水井,屬于取水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工具,傳統壓水井應用機械杠桿原理,使活塞上下運動進行抽水,這種取水方式不僅勞動強度大,且需要人們不斷來回變換位置,長時間使用極易引起人的疲勞,為解決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水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壓水井,包括主體、上水倉與支架,所述主體上設置有活塞、連接架與進水口,所述活塞設置于主體內部,活塞底部通過螺桿連接有皮碗,所述連接架設置于主體下方右側,連接架上設置有轉輪與傳動桿,所述轉輪安裝于連接架前端,所述傳動桿設置于連接架后端,傳動桿上套穿有傳動套,所述傳動套通過轉軸分別與連桿、L形連桿相連接,所述連桿通過轉軸與轉輪外圓相連接,所述L形連桿與活塞螺紋連接,所述進水口設置于主體底部,所述上水倉通過軸承套穿于主體上方,上水倉外壁上設置有出水口,所述支架設置于主體下方。
優選的,所述轉輪為雙面轉輪。
優選的,所述傳動桿為實心方鋼,規格為30*30。
優選的,所述傳動套為空心方鋼,內徑尺寸為30*30。
優選的,所述軸承為密封型氧化鋯陶瓷軸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轉輪帶動活塞上下運動進行抽水,減小了抽水時的動作幅度,降低了勞動強度,上水倉上設置有軸承,可隨意調節出水口位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轉輪連接結構圖;
圖中:1-主體;2-上水倉;3-支架;4-活塞;5-連接架;6-進水口;7-轉輪;8-傳動桿;9-傳動套;10-連桿;11-L形連桿;12-軸承;13-出水口;14-皮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闡述。
如圖1-2所示,一種壓水井,包括主體1、上水倉2與支架3,主體1上設置有活塞4、連接架5與進水口6,活塞4設置于主體1內部,活塞4底部通過螺桿連接有皮碗14,連接架5設置于主體1下方右側,連接架5上設置有轉輪7與傳動桿8,轉輪7安裝于連接架5前端,傳動桿8設置于連接架5后端,傳動桿8上套穿有傳動套9,傳動套9通過轉軸分別與連桿10、L形連桿11相連接,連桿10通過轉軸與轉輪7外圓相連接,L形連桿11與活塞4螺紋連接,進水口6設置于主體1底部,上水倉2通過軸承12套穿于主體1上方,上水倉2外壁上設置有出水口13,支架3設置于主體1下方。
具體使用方式:將進水口6與地面引水口相連接,轉動轉輪7,通過連桿10帶動傳動套9上的L形連桿11沿著傳動桿8上下往復運動,同時L形連桿11帶動活塞4上的皮碗14在主體1內部上下往復運動進行抽水,抽出的水上升進入到上水倉2內,通過出水口13排出。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