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扇組件本申請是2012年7月27日提交的、發明名稱為“風扇組件”、申請號為201210265140.2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扇組件。在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產生濕空氣流和用于在室內環境(如房間,辦公室或諸如此類)發散濕空氣的空氣流的加濕裝置。本發明還可被用于在環境內發散熱的,涼爽的,有氣味的,或已電離的空氣流。
背景技術:家用加濕裝置通常是便攜式器具的形式,該器具具有包括儲存大量水的水箱的殼體和用于產生空氣流動穿過殼體的空氣導管的風扇。儲存的水通常在重力作用下被輸送到用于從接收到的水產生水滴的霧化設備。這個設備可以是高頻率振動設備的形式,如換能器。該水滴進入穿過空氣導管的空氣流導致薄霧發射進入環境。該器具可包括用于檢測在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的傳感器。該傳感器輸出檢測到的相對濕度的指示信號到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控制換能器以保持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大約在期望水平。典型地,當檢測到的相對濕度高于期望水平約5%時停止換能器的促動,當檢測到的相對濕度低于期望水平約5%時重新啟動換能器。發射自這樣的加濕器的空氣的流動速度趨向于相當低的,例如在1至2升每秒的范圍中,因此濕空氣被發散進入房間的速度可以是非常低的。當加濕器所在局部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比較于用戶所在的局部環境的空氣的相對濕度將相對迅速地上升時,由傳感器檢測到的相對濕度將不再(至少在最初)指示用戶所處局部的空氣的相對濕度。作為結果,當用戶所在的局部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明顯在期望水平之下時可停止換能器的促動。由于濕空氣以相當低的速度擴散進入房間,那么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讓檢測到的相對濕度下降到重新啟動換能器的促動的水平。因此,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用于將用戶所在的局部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期望水平。WO2010/100462描述了一種加濕裝置,該加濕裝置包括用于將濕空氣發射進入大氣的加濕器和被放置在加濕器前部的風扇組件,該風扇組件包括本體和環形噴嘴,該本體容納了馬達驅動的葉輪,該葉輪用于產生空氣流,該環形噴嘴安裝在本體上,包括接收空氣流的內部通道和發射空氣流的空氣出口。噴嘴定義了孔眼,噴嘴外的空氣和加濕器發射的濕空氣都由發射自嘴部的空氣流所抽吸穿過該孔眼。加濕器的出口位于與噴嘴的孔眼的最下面部分的相同水平處。通過卷吸發射自加濕器的濕空氣在風扇組件產生的氣流內,濕空氣可迅速被運輸遠離加濕器,帶遠至幾米的距離。這可使位于自加濕器這個距離的用戶體驗局部環境中的空氣相對濕度的迅速上升。
技術實現要素:在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風扇組件,包括:噴嘴,該噴嘴具有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的第一內部通道,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和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的第二內部通道,噴嘴定義了孔眼,內部通道繞孔眼延伸,風扇組件外部的空氣被從空氣出口發射的空氣抽吸穿過孔眼;本體,噴嘴安裝在本體上,該本體包括流動產生器件,第一空氣通道和第二空氣通道,該流動產生器件用于產生穿過第一內部通道的第一空氣流和穿過第二內部通道的第二空氣流,第一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一空氣流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第二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二空氣流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該第二空氣通道被布置接收來自流動產生器件下游的第一空氣通道的空氣,及器件,用于改變第二空氣流的溫度,濕度,組成和電荷中的一個。在所示實施例中,風扇組件包含用于加濕第二空氣流的加濕器,但風扇組件可選擇性地包括用于改變第二空氣流的另一參數的加熱器,冷卻裝置,空氣凈化器和離子發生器中的一個。本發明的風扇組件(當用于發射加濕的氣流時)與在WO2010/100462中描述的加濕裝置之間的差異在于,本發明中,風扇組件的噴嘴被布置發射加濕的第二空氣流和第一空氣流兩者,該第一空氣流攜帶加濕的空氣流進入環境。與此相反,在WO2010/100462中,加濕的空氣流從位于風扇組件后面的加濕裝置的出口發射,且被卷吸在由風扇組件產生的空氣流的下部部分內。本發明可由此允許加濕的空氣流從噴嘴的一個或多個不同空氣出口發射。這些空氣出口可被定位為,例如,繞噴嘴的孔眼以允許加濕的空氣流在第一空氣流內相對均勻地發散。用于改變第二空氣流的所述參數中的一個的器件優選位于風扇組件的本體中。通過定位改變第二空氣流的濕度的部件在本體內,風扇組件可具有緊湊的外觀,減數量的部件,且由此減少了制造成本。風扇組件的本體包括用于將第一空氣流運輸到噴嘴的第一空氣進口(一個或多個)的第一空氣通道和用于將第二空氣流運輸到噴嘴的第二空氣進口(一個或多個)的第二空氣通道。用于改變第二空氣流的所述參數的器件可因此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空氣通道內。本體可包括用于準許第一空氣流進入風扇組件的空氣流進口。該空氣流進口可包括單個孔,但優選該空氣流進口包括多個孔。這些孔可由形成本體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網眼,格柵或其他模制部件提供。該第一空氣通道優選從空氣流進口延伸到噴嘴的第一空氣進口(一個或多個)。第二空氣通道被布置為接收來自第一空氣通道的空氣。定位接頭在流動產生器件的下游的優勢在于該流動產生器件可包括用于產生空氣流的單個葉輪和馬達,該空氣流在葉輪下游被分成第一和第二空氣流。該葉輪可以是混流葉輪或軸向葉輪。優選地,第一空氣流以第一空氣流動速度(flowrate)發射,第二空氣流以第二空氣流動速度發射,該第二空氣流動速度低于第一空氣流動速度。該第一空氣流動速度可為可變的空氣流動速度,所以第二空氣流動速度可隨著第一空氣流動速度變化。空氣通道可以以取決于,尤其,空氣流進口的位置和用于改變第二空氣流的濕度或溫度的被選擇器件的特性而以任何期望配置被布置于本體內。為了減少本體的尺寸,第一空氣通道定位為與第二空氣通道相鄰。每個空氣通道可垂直延伸穿過本體,其中,第二空氣通道在第一空氣通道的前面垂直延伸。第一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優選位于第二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后面以便第二空氣流在第一空氣流內被運輸遠離噴嘴。每個內部通道優選為環形。噴嘴的該兩個內部通道可由噴嘴的相應部件限定,該些部件可在組裝期間被連接在一起。替代地,該噴嘴的內部通道可由位于噴嘴的公共內壁和外壁之間的間隔壁或其他分隔構件所間隔開。如上所述,第一內部通道優選從第二內部通道隔離開,但相對小量的空氣可能從第一內部通道流到第二內部通道以促使第二空氣流穿過噴嘴的第二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由于第一空氣流的流動速度優選大于第二空氣流的流動速度,噴嘴的第一內部通道的體積優選大于噴嘴的第二內部通道的體積。該噴嘴可包括單個連續的第一空氣出口,該第一空氣出口優選繞噴嘴的孔眼延伸,且優選以孔眼的軸線為中心。替代地,噴嘴可包括多個第一空氣出口,該多個第一空氣出口被繞噴嘴的孔眼布置。例如,第一空氣出口可位于孔眼的相對側上。該第一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優選被布置為發射空氣穿過至少孔眼的前部部分。該第一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被布置為發射空氣越過定義孔眼的一部分的表面以最大化由從第一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發射的空氣抽吸穿過孔眼的空氣的體積。替代地,第一空氣出口可被布置為從噴嘴的端面發射空氣流。噴嘴的第二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可被布置發射第二空氣流越過噴嘴的該表面。替代地,第二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可位于噴嘴的前端中,且被布置為發射空氣遠離噴嘴的表面。第一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可因此定位為鄰近第二空氣出口(一個或多個)。噴嘴可包括單個連續的第二空氣出口,該第二空氣出口可繞噴嘴的軸線延伸。替代地,噴嘴可包括多個第二空氣出口,該多個第二空氣出口可繞噴嘴的前端布置。例如,第二空氣出口可位于噴嘴的前端的相對側上。多個第二空氣出口每個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孔,例如,槽,多個線性對齊的槽或多個孔。第一空氣出口可平行于第二空氣出口延伸。在優選實施例中,風扇組件包括加濕系統,該加濕系統被布置為在第二空氣流從噴嘴發射之前增加第二空氣流的濕度。為了提供風扇組件緊湊的外觀和減少的部件數量,加濕系統的至少一部分可位于噴嘴的下方。加濕系統的至少一部分還可位于葉輪和馬達的下方。例如,用于將水霧化的換能器可位于噴嘴的下方。該換能器可由控制馬達的控制器控制。該第二空氣通道可被布置為運輸第二空氣流越過存儲器和換能器,該存儲器用于接收來自水箱的水,該換能器用于將位于存儲器中的水霧化。本體可包括可移除的水箱,該水箱用于供應水到加濕系統。為了提供本體緊湊的外觀,該水箱優選繞流動產生器件延伸。在優選實施例中,水箱圍繞流動產生器件。該水箱可圍繞第一空氣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空氣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該本體包括基座,該基座包括空氣進口,空氣穿過該空氣進口進入風扇組件,且水箱可被安裝在基座上。優選地,該基座和該水箱每個具有彎曲的,例如圓柱形,外表面,且基座和水箱的外表面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半徑。這個可進一步有助于風扇組件的緊湊的外觀。在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濕裝置,包括:噴嘴,具有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的第一內部通道,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和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的第二內部通道,該噴嘴定義了孔眼,內部通道繞該孔眼延伸且風扇組件外部的空氣由從空氣出口發射的空氣抽吸穿過該孔眼;本體,噴嘴安裝在該本體上,該本體包括流動產生器件,第一空氣通道,第二空氣通道和用于加濕第二空氣流的器件,該流動產生器件用于產生穿過第一內部通道的第一空氣流和穿過第二內部通道的第二空氣流,第一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一空氣流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第二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二空氣流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第二空氣通道被布置接收來自在流動產生器件下游的第一空氣通道的空氣。在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濕裝置,包括:噴嘴,具有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出口的第一內部通道,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和用于將空氣從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出口的第二內部通道,噴嘴定義了孔眼,來自風扇組件外部的空氣由從空氣出口發射的空氣抽吸穿過該孔眼;及本體,噴嘴安裝在該本體上,該本體包括基座和安裝在基座上的水箱,該基座包括流動產生器件,存儲器,換能器,第一空氣通道和第二空氣通道,該流動產生器件用于產生穿過第一內部通道的第一空氣流和穿過第二內部通道的第二空氣流,該存儲器用于接收來自水箱的水,該換能器用于將位于存儲器中的水霧化,該第一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一空氣流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一空氣進口,該第二空氣通道用于將第二空氣流運輸越過所述存儲器并運輸到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其中水箱優選繞流動產生器件延伸。第二空氣通道優選在流動產生器件的下游連接到第一空氣通道。該流動產生器件優選包括葉輪和用于驅動葉輪的馬達。該葉輪優選是混流葉輪的形式。使用混流葉輪產生第一和第二空氣流的益處在于旋轉混流葉輪發射的空氣流的壓力可以是充分高的以允許第二空氣流克服任何遭遇的流動阻力,例如,當空氣流穿過基座被分成第一空氣流和第二空氣流時,和當第二空氣流沿第二空氣通道穿過到噴嘴的至少一個第二空氣進口時。在第四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濕裝置,該加濕裝置包括本體和安裝在本體上的噴嘴,該本體包括葉輪,用于驅動葉輪以產生空氣流的馬達,用于將空氣流運輸到加濕器件用于加濕空氣流的第一管和用于將加濕了的空氣流運輸到噴嘴的第二管,其中噴嘴包括用于接收加濕了的空氣流的至少一個空氣進口和用于發射加濕了的空氣流的至少一個空氣出口,噴嘴繞開口延伸,裝置外部的空氣由從噴嘴發射的空氣抽吸穿過該開口。該葉輪優選為混流葉輪的形式。該加濕器件優選包括用于將水霧化的換能器。這個換能器可由控制馬達的控制器控制。該本體包括用于供應水到換能器的可移除的水箱。為了提供本體緊湊的外觀,該水箱優選繞葉輪延伸。在優選實施例中,水箱圍繞葉輪。本體可包括基座,該基座包括空氣進口,空氣穿過該空氣進口進入加濕裝置,且水箱可被安裝在基座上。優選地,該基座和該水箱每個具有彎曲的,例如圓柱形,外表面,且該基座和該水箱的外表面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半徑。該第一管優選定位為鄰近第二管。該第一管和該第二管優選被布置為沿大致相反方向運輸空氣。該第一管優選被布置為運輸空氣越過用于接收來自水箱的水的存儲器,且該第二管優選具有位于存儲器上方的空氣進口。該換能器優選被布置為將存儲器內的水霧化。上述與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相關的特征描述同樣適用于本發明的第二到第四方面的每一個,反之亦然。附圖說明現在將參考附圖僅通過舉例的方式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是風扇組件的前視圖;圖2是風扇組件的側視圖;圖3是風扇組件的后視圖;圖4是沿圖1中的線A-A截取的側剖視圖;圖5是沿圖1中的線B-B截取的頂部剖視圖;圖6是沿圖5中的線C-C截取的剖視圖;圖7是沿圖1中的線D-D截取的頂部剖視圖;圖8是圖7中示出的區域P的特寫;圖9是風扇組件的控制系統的示意性圖示。具體實施方式圖1到圖3是風扇組件10的外部視圖。總體上,風扇組件10包括本體12和噴嘴14,該本體12包括空氣進口,空氣穿過該空氣進口進入風扇組件10,該噴嘴14是安裝在本體12上的環形殼體的形式,噴嘴14包括用于從風扇組件10發射空氣的多個空氣出口。噴嘴14被布置發射兩個不同空氣流。噴嘴14包括后部區段16和被連接到后部區段的前部區段18。每個區段16,18是環形的形狀,且繞噴嘴14的孔眼20延伸。該孔眼20在中心延伸穿過噴嘴14以致每個區段16,18的中心位于孔眼20的軸線X上。在這個實施例中,每個區段16,18具有“跑道”形狀,其中每個區段16,18包括位于孔眼20的相對側上的兩個大致直的區段,接合直的區段的上端的彎曲的上部區段和接合直的區段的下端的彎曲的下部區段。然而,區段16,18可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狀;例如區段16,18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在這個實施例中,噴嘴14的高度大于噴嘴的寬度,但噴嘴14可被布置以便噴嘴14的寬度大于噴嘴14的高度。噴嘴14的每個區段16,18定義了流動路徑,相應的一個空氣流沿流動路徑流過。在這個實施例中,噴嘴14的后部區段16限定了第一空氣流動路徑,第一空氣流沿第一空氣流動路徑穿過噴嘴14,噴嘴14的前部區段18定義了第二空氣流動路徑,第二空氣流沿第二空氣流動路徑穿過噴嘴14。同樣參考圖4,噴嘴14的后部區段16包括連接到環形內部殼體區段24且繞該殼體區段24延伸的第一環形外部殼體區段22。每個殼體區段22,24繞孔眼軸線X延伸。每個殼體區段可由多個被連接部件構成,但在這個實施例中每個殼體區段22,24由相應的單個模制部件構成。同樣參考圖7和圖8,第一外部殼體區段22的后部部分26向內朝向孔眼軸線X彎曲以定義噴嘴14的后端和孔眼20的后部部分。在裝配中,第一外部殼體區段22的后部部分26的端部連接到內部殼體區段24的后端,例如使用粘合劑。第一外部殼體區段22包括管狀基座28,該管狀基座28定義了噴嘴14的第一空氣進口30。噴嘴14的前部區段18也包括連接到環形前部殼體區段34且繞該殼體區段24延伸的第二環形外部殼體區段32。此外,每個殼體區段32,34繞孔眼軸線X延伸且可以由多個被連接部件構成,但在這個實施例中,每個殼體區段32,34是由相應的單個模制部件構成。在這個實施例中,前部殼體區段34包括連接到外部殼體區段22的前端的后部部分36和大致截頭錐形形狀且從后部部分36遠離孔眼軸線X向外張開的前部部分38。前部殼體區段34可以與內部殼體區段24是一體的。第二外部殼體區段32是大致圓柱形形狀且在第一外部殼體區段22和前部殼體區段34的前端之間延伸。第二外部殼體區段32包括管狀基座40,該管狀基座40定義了噴嘴的第二空氣進口42。殼體區段24,34一起定義了噴嘴14的第一空氣出口44。第一空氣出口44由內部殼體區段24和前部殼體區段34的后部部分36的重疊或相對的表面限定,從而第一空氣出口44被布置成從噴嘴14的前端發射空氣。第一空氣出口44是環形槽的形式,其具有繞孔眼軸線X的相對不變的寬度,該寬度在0.5至5mm的范圍。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一空氣出口44具有約1mm的寬度。在內部殼體區段24,34由相應部件形成的情況下,間隔件46可繞第一空氣出口44間隔開,用于促使殼體區段24,34的重疊部分分離以控制第一空氣出口44的寬度。這些間隔件可與殼體區段24,34的任一個是一體的。在殼體區段24,34是由單個部件形成的情況下,間隔件46由翅片替代,該翅片繞第一空氣出口44間隔開用于將內部殼體區段24和前部殼體區段34連接到一起。噴嘴14定義了第一環形內部通道48,該第一環形內部通道48用于將第一空氣流從第一空氣進口30運輸到第一空氣出口44。該第一內部通道48由第一外部殼體區段22的內表面和內部殼體區段24的內表面限定。錐形環形嘴部50引導第一空氣流到第一空氣出口44。穿過噴嘴14的第一空氣流動路徑可因此被視為由第一空氣進口30,第一內部通道48,嘴部50和第一空氣出口40形成。前部殼體區段34定義了噴嘴14的多個第二空氣出口52。該第二空氣出口52也形成在噴嘴14的前端,每個在孔眼20的相應側上,例如通過模制或機械加工。每個第二空氣出口52位于第一空氣出口44的下游。在這個實施例中,每個第二空氣出口52是槽的形式,其具有相對不變的寬度,該寬度在0.5至5mm的范圍。在這個實施例中,每個第二空氣出口52具有約1mm的寬度。替代地,每個第二空氣出口52可以是形成在噴嘴14的前部殼體區段34中的一排圓孔或槽的形式。噴嘴14定義了第二環形內部通道54,該第二環形內部通道54用于將第二空氣流從第二空氣進口42運輸到第二空氣出口52。該第二內部通道54由殼體區段32,34的內表面且由第一出口殼體區段22的外表面的前面部分限定。該第二內部通道54在噴嘴14內與第一內部通道48隔離開。穿過噴嘴14的第二空氣流動路徑可因此被視為通過第二空氣進口42,第二內部通道54和第二空氣出口52形成。本體12是大致圓柱形的形狀。本體12包括基座56,噴嘴14安裝在該基座56上。該基座56具有外部外壁57,該外壁57是圓柱形形狀,且該外壁包括空氣進口58。在這個實施例中,該空氣進口58包括形成在基座56的外壁57中的多個孔。該基座56包括第一空氣通道60和第二空氣通道62,該第一空氣通道60用于將第一空氣流運輸到穿過噴嘴14的第一空氣流動路徑,該第二空氣通道62用于將第二空氣流運輸到穿過噴嘴14的第二空氣流動路徑。基座56的前部部分可包括風扇組件10的用戶接口。該用戶接口示意性地示出在圖9中,且在下面進行更詳細地描述。用于供應電力到風扇組件10的主電源線(未顯示)延伸穿過形成在基座56中的孔。第一空氣通道60穿過基座56從空氣進口58到噴嘴14的第一空氣進口30。該第一空氣通道60通常由基座56的管狀上壁63限定。噴嘴14的管狀基座28插入上壁63的敞開上端。上壁63繞葉輪64延伸,該葉輪64用于產生穿過第一空氣通道60的第一空氣流。在這個實施例中,葉輪64是混流葉輪的形式。該葉輪64連接到從馬達66向外延伸用于驅動葉輪64的旋轉軸。在這個實施例中,馬達66是直流無刷馬達,其具有響應由用戶選擇的速度通過驅動電路68而變化的速度。馬達66的最大速度優選在5000至10000rmp的范圍。該馬達66被容納在馬達桶內,該馬達桶包括連接到下部部分72的上部部分70。該馬達桶的上部部分70包括具有彎曲葉片的靜止盤形式的擴散器74。該擴散器74位于噴嘴14的第一空氣進口30的下方。馬達桶位于大致截頭錐形的葉輪外殼76內且被安裝在其上。該葉輪外殼76被轉而安裝在從上壁63向內延伸的環形支撐件78上。環形進氣構件80被連接到葉輪外殼76的底部用于引導空氣流進入葉輪外殼76。環形密封構件82位于葉輪外殼76和環形支撐件78之間以阻止空氣穿過葉輪外殼76的外表面周圍流到進氣構件80。該環形支撐件78優選包括引導部分84,該引導部分84用于從驅動電路68引導電線到馬達66。第二空氣通道62被布置為接收來自第一空氣通道60的空氣。第二空氣通道62定位為與第一空氣通道60相鄰。該第二空氣通道62包括進氣口86,該進氣口86位于擴散器74下游用于接收發射自擴散器74的空氣流的一部分。該第二空氣通道62由進氣管88限定,該進氣管88被布置為接收來自進氣口86的第二空氣流。參考圖5和圖6,進氣管88由上壁63限定且定位為與第一空氣通道60的一部分相鄰,在這個實施例中,在第一空氣通道60的一部分的前面。第二空氣通道62還由出氣管90限定,該出氣管90被布置為接收來自進氣管88的第二空氣流,且運輸空氣流到噴嘴14的第二空氣進口42。該第二空氣流被沿大致相反方向運輸穿過進氣管88和出氣管90。噴嘴14的第二外部殼體區段32的基座40插入出氣管90的敞開上端。在這個實施例中,風扇組件10包括用于在第二空氣流進入噴嘴14前增加第二空氣流的濕度且被容納在風扇組件10的本體12內的加濕器件或加濕系統。風扇組件10的這個實施例可因此被視為提供加濕裝置。參考圖4至圖6,該加濕器件包括可移除地安裝在本體12的基座56上的水箱100。該水箱100具有圓柱形外壁102,該外壁102具有和本體12的基座56的外部外壁57相同的半徑以便當水箱100被安裝在基座56上時本體12具有圓柱型外觀。該水箱100具有環形內壁104,該內壁104具有與基座56的上壁63相同的形狀且圍繞基座56的上壁63。外壁102和內壁104與水箱100的上壁106和下壁108定義了用于儲存水的環形體積。水箱100因此圍繞葉輪64和馬達66,從而圍繞第一空氣通道60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空氣通道62的至少一部分。該水箱100優選具有從2至4升的范圍的容量。水箱100的上壁106成形為限定手柄110,使用戶可使用一只手從基座56提起水箱100。窗口111被提供在水箱100的外壁102上以當水箱被布置在基座站56上時允許用戶看見水箱100內的水位。噴口112可移除地連接到水箱100的下壁108,例如通過協作的螺紋連接。在這個實施例中,水箱100通過從基座56移走水箱100且將水箱100反轉以便噴口112向上突出來填充。噴口112隨后被從水箱100擰下,且水通過當該噴口112從水箱100分離時暴露的孔被引進水箱100。一旦水箱100被裝滿,用戶將噴口112重新連接到水箱100,再次反轉水箱100將水箱100放回基座56上。彈簧承載閥門114位于噴口112內,該閥門114用于當水箱100再次反轉時防止水通過噴口112的排水口116泄漏。閥門114被朝向一位置偏壓,在該位置閥門114的裙部接合噴口112的上表面以阻止水從水箱100進入噴口112。基座56包括內壁117,該內壁117定義了用于接收來自水箱100的水的水存儲器118。在這個實施例中,水存儲器118具有200ml的容積。當水箱100位于基座56上時,基座56的向上延伸的銷釘120突出進入噴口112。該銷釘120向上推動閥門114以打開噴口112,從而允許水在重力作用下從水箱100行進到水存儲器118中。這導致水存儲器118中裝滿水到與銷釘120的上表面大致共平面的水平。磁液位傳感器122位于水存儲器118內用于檢測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水位。基座56的內壁117包括孔124,每個孔124用于暴露相應的壓電式換能器126的表面,該壓電式換能器126用于將水存儲器118內存儲的水霧化。金屬散熱器128位于內壁117和換能器126之間用于將熱量傳送遠離換能器126。散熱器128的一部分可定位為鄰近形成在本體12的基座56的外表面中的第二組孔以便熱量可從散熱器128被傳送通過那些孔。環形密封構件在換能器126和散熱器128之間形成不漏水的密封。驅動電路68驅動換能器126的超聲波振動使水存儲器118內的水霧化。進氣管88和出氣管90的敞開底端每個位于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最大水位之上以便第二空氣流穿過這些管88,90之間越過位于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表面。該出氣管90由水箱100限定。用于控制風扇組件的操作的用戶接口位于本體12的殼體區段的側壁上。圖9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風扇組件10的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包括這個用戶接口和風扇組件10的其他電氣部件。在這個實施例中,用戶接口包括多個用戶可操作按鈕140a,140b和140c,和顯示器142。該第一按鈕140a用于激活和關閉馬達66,第二按鈕140b用于設定馬達66的速度,由此設定葉輪64的旋轉速度。第三按鈕140c用于設定風扇組件10所在環境(如房間,辦公室或其他家庭環境)的相對濕度的期望水平。例如,相對濕度的期望水平可通過第三按鈕140c的重復促動選擇在20℃處的30%至80%的范圍內。該顯示器142提供了當前選擇的相對濕度水平的指示。用戶接口還包括用戶接口電路144,該用戶接口電路144根據按鈕中的一個的促動輸出控制信號到驅動電路68,并接收由驅動電路68輸出的控制信號。用戶接口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發光二級管(LED),該發光二級管用于提供取決于加濕裝置的狀態的視覺警告。例如,第一LED146a可由驅動電路68點亮指示水箱100已經排空,如通過驅動電路68接收的來自液位傳感器122的信號所指示。濕度傳感器148也被提供用于檢測外部環境中的空氣的相對濕度,且用于供應檢測到的相對濕度的指示信號到驅動電路68。在這個實施例中,該濕度傳感器148可直接地位于空氣進口58的后面以檢測被抽吸進入風扇組件10的空氣流的相對濕度。用戶接口可包括第二LED146b,當來自濕度傳感器148的輸出指示進入風扇組件10的空氣流的相對濕度在用戶設定的期望相對濕度水平或在期望相對濕度水平之上時,該LED146b由驅動電路68點亮。為了操作風扇組件10,用戶促動第一按鈕140a,響應該操作驅動電路68激活馬達66以旋轉葉輪64。葉輪64的旋轉導致空氣穿過空氣進口58被抽吸進入本體12。空氣流穿過葉輪外殼76和擴散器74。在擴散器74的下游,從擴散器74發射的空氣的一部分穿過進氣口86進入進氣管88,而從擴散器74發射的空氣的其余部分通過上壁63被運輸到噴嘴14的第一空氣進口30。葉輪64和馬達66可由此被視為產生第一空氣流,該第一空氣流通過第一空氣通道70被運輸到噴嘴14且通過第一空氣進口30進入噴嘴14。第一空氣流在噴嘴14的后部區段16的基座處進入第一內部通道48。在第一內部通道48的基座處,空氣流被分為兩股氣流,該兩股氣流繞噴嘴14的孔眼20沿相反方向行進。當氣流穿過第一內部通道48時,空氣進入噴嘴14的嘴部50。進入嘴部50的該空氣流優選繞噴嘴14的孔眼20大致均勻。該嘴部50引導空氣流朝向噴嘴14的第一空氣出口44,空氣流從第一空氣出口44從風扇組件10發射。該空氣流從第一空氣出口40發射導致次空氣流通過卷吸來自外部環境的空氣產生,特別地來自第一空氣出口44周圍區域和來自噴嘴14的后面周圍。這些次空氣流的一些穿過噴嘴14的孔眼20,而該次空氣流的其余部分被卷吸在從噴嘴14的前面中的第一空氣出口發射的空氣流內。如上所述,隨著葉輪64的旋轉,空氣穿過進氣管88的進氣口86進入第二空氣通道72。同時,隨著馬達66的促動,驅動電路68驅動換能器126的振動,優選在頻率f1,該頻率f1在從1至2MHz的范圍,以霧化水存儲器118內的水。這造成在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上方的空氣中的水滴。隨著水存儲器118內的水霧化,水存儲器118不斷地被來自水箱100的水重新裝滿,以便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水位保持大致不變同時水箱100內的水的水位逐漸下降。隨著葉輪66的旋轉,第二空氣流穿過進氣管88且直接發射越過位于水存儲器118中的水的上方,導致空中的水滴被夾帶在第二空氣流內。該目前濕的第二空氣流向上穿過第二空氣通道62的出氣管90到噴嘴14的第二空氣進口42,且進入噴嘴14的前部區段18內的第二內部通道54。在第二內部通道54的基座處,第二空氣流被分成兩股氣流,該兩股氣流繞噴嘴14的孔眼20沿相反方向行進。當該氣流穿過第二內部通道54時,每股氣流從位于第一空氣出口44前面中的噴嘴14的前端中的第二空氣出口52中的相應一個發射。該被發射的第二空氣流在通過第一空氣流從噴嘴14的發射而產生的空氣流內被運輸遠離風扇組件10,從而使濕氣流被在距風扇組件10幾米的距離處迅速體驗到。濕空氣流從噴嘴14發射直到由濕度傳感器148檢測到進入風扇組件10的空氣流的相對濕度比用戶使用第三按鈕140c選定的相對濕度水平高在20℃處的1%。于是濕空氣流從噴嘴14的發射可通過驅動電路68,優選通過減少換能器126的振動的頻率到頻率f2,而終止,其中,f1>f2≥0。可選擇地,馬達66也可被停止以便沒有空氣流從噴嘴14發射。然而,當濕度傳感器148定位為緊密靠近馬達66時,最好馬達66繼續運行以避免在濕度傳感器148的局部環境中不期望的溫度波動。作為終止從風扇組件10發射濕空氣流的結果,通過濕度傳感器148檢測到的相對濕度開始下降。一旦到濕度傳感器148的局部環境的空氣的相對濕度下降到比用戶選定的相對濕度水平低在20℃處的1%,驅動電路68以頻率f1重新啟動換能器126的振動。如果馬達66被停止,驅動電路68同時重新啟動馬達66。如之前,濕空氣流從噴嘴14發射直到濕度傳感器170檢測到的相對濕度比用戶選定的相對濕度水平高在20℃處的1%。用于保持檢測到的濕度水平在用戶選定的水平周圍的這個換能器126(和可選擇地馬達66)的一系列的促動繼續進行直到按鈕140a再次被促動,或直到接收自水位傳感器122的信號指示水存儲器118內的水的水位已經下降到最小水位以下。如果按鈕140a被促動,驅動電路68關閉馬達66和換能器126以關閉風扇組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