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吸盤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32367閱讀:2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吸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盤裝置,尤指一種可吸附于曲面的吸盤裝置。
背景技術
吸盤裝置(suction device)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用來吸附于物體表面以吊掛物品。請參考圖1及圖2,圖1為公知的一吸盤裝置10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吸盤裝置10吸附于一曲面的側視圖。由圖1及圖2可知,由于吸盤裝置10的一支撐座100的底盤為圓形, 當吸盤裝置10吸附于曲面時,支撐座100的底盤的邊緣與被吸附的曲面間形成較大縫隙, 使得吸盤裝置10的一吸盤102無法緊密與曲面貼合,造成漏氣,導致吸盤裝置10喪失原本應有的固定功能。因此,吸盤裝置10通常僅用來吸附平面,不適用于吸附曲面。以車用吸盤支撐架為例,公知的車用吸盤支撐架的一端為一吸盤裝置,為圖1的吸盤裝置10的結構,吸附于汽車前方的檔風玻璃板,另一端為一夾持裝置,用來放置車用電子裝置,如衛星廣播收音機或衛星導航裝置等。然而,由于吸盤裝置10不適用于吸附曲面,公知的車用吸盤支撐架僅能固定于汽車前方近似平面的擋風玻璃板,無法固定于汽車內部曲度較大的表面,例如儀表板上。然而,當車用吸盤支撐架固定于擋風玻璃板時,可能會阻礙駕駛者的視線,影響行車安全。此外,擋風玻璃板距離座位較遠,使用者不易裝設車用吸盤支撐架。由上可知,若吸盤裝置無法穩定吸附于曲面,將使其應用位置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存在對可吸附于曲面的吸盤裝置的需求。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可吸附于曲面的吸盤裝置。本發明公開一種吸盤裝置,該吸盤裝置包含有一吸盤、一拉桿、一第一支撐盤、一套筒、一連動控制件以及一第二支撐盤,該吸盤包含有一頂面及接觸一被吸附面的一底面; 該拉桿設有一貫穿孔,該拉桿垂直連接于該吸盤,用來牽引該吸盤;該第一支撐盤的中心具有一開口使該拉桿穿過,以及該第一支撐盤的邊緣具有一第一對缺口,對稱于該第一支撐盤的中心;該套筒設有一對滑動槽,該套筒連接于該第一支撐盤,用來容置該拉桿;該連動控制件與該套筒及該拉桿結合,用來控制該拉桿在該套筒中移動以牽引該吸盤,使該吸盤產生吸附功能;該第二支撐盤設于該吸盤與該第一支撐盤之間,旋轉結合于該第一支撐盤, 該第二支撐盤的中心具有一開口使該拉桿穿過,以及該第二支撐盤的邊緣具有一第二對缺口,對稱于該第二支撐盤的中心。本發明的吸盤裝置可簡單地作為吊掛用途,或用于各種需要吸盤的固定架裝置中,例如車用吸盤支撐架,以較佳地吸附于汽車內呈曲面的儀表板或車體,提升使用便利性。


圖1為公知的ー吸盤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吸盤裝置吸附于ー曲面的示意圖。圖3及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的分解圖。圖5為圖3的吸盤裝置吸附于ー曲面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圖3的吸盤裝置未產生吸附功能時的立體示意圖。圖7及圖8為圖6的吸盤裝置的側面示意圖。圖9為圖6的吸盤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3的吸盤裝置產生吸附功能時的立體示意圖。圖11及圖12為圖10的吸盤裝置的側面示意圖。圖13為圖10的吸盤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的拉桿的立體示意圖。圖15ム、圖15B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的拉桿的立體示意圖。圖150為圖15A的拉桿的剖面示意圖。圖16ム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的拉桿的立體示意圖。圖16B為圖16A的拉桿的剖面示意圖。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8為圖17的吸盤裝置的主支撐盤及輔助支撐盤的平面示意圖。圖19至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吸盤裝置的支撐盤的平面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30.40吸盤裝置 320滑動槽100支撐座 322、140、150、160 底盤102.300吸盤324、142、152桿體302U4U5U6 拉桿326、144、154旋轉接頭304彈簧328、332、146、156、158 貫穿孔306.402輔助支撐盤 330開槽308.400主支撐盤 366、386、410、420 缺ロ60.70.80支撐盤 362、382、384a 384d 卡槽310套筒364a、364b卡肋312連動控制件 90、130空間314黏著件 162外桿體316軸銷164內桿體318扳動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考圖3及圖4,圖3及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ー吸盤裝置30的分解圖,圖3 為吸盤裝置30的上視分解圖,圖4則為下視分解圖。由于吸盤裝置30中部分組件單獨以 上視或下視說明較清楚,故需交互參考圖3及圖4。吸盤裝置30包含有ー吸盤300、ー拉桿 302、ー彈簧304、ー輔助支撐盤306、ー主支撐盤308、ー套筒310、ー連動控制件312以及ー 黏著件314,其中連動控制件312包含ー軸銷316及ー扳動件318。在圖3及圖4中,ー中心軸Z表示吸盤300、拉桿302、彈簧304、輔助支撐盤306、主支撐盤308、套筒310以及黏著件314的中心位置的連線。此外,用來形成拉桿302、輔助支撐盤306、主支撐盤308、套筒 310以及連動控制件312的材料不限,可為塑料或金屬等。吸盤300由彈性材料所形成,其底面與黏著件314結合,用來接觸被吸附面,頂面的中心位置連接拉桿302。黏著件314呈一環狀,其材質可為具有黏性的硅膠,設于吸盤300 的底面的邊緣,能夠填補被吸附面上的縫隙,以強化吸盤300與被吸附面之間的密合性。因此,當吸盤300的吸附功能產生作用時,無論被吸附面為平滑或粗糙的材質,如玻璃、皮革、 塑料、木紋或水泥等,吸盤300皆能通過黏著件314緊密地附著于被吸附面。拉桿302包含有一底盤322、一桿體324以及一旋轉接頭326。底盤322在中心與桿體3 連接,埋設于吸盤300中。桿體3 為圓柱體,一端垂直連接于底盤322,另一端具有一水平方向的開槽330,并且桿體3M的頂面設有凸點。旋轉接頭3 上部具有一水平貫穿的貫穿孔328,貫穿孔3 的大小可使軸銷316穿過,旋轉接頭3 下部的直徑較上部小, 組合于桿體324的開槽330中,桿體3M與旋轉接頭3 能受控制而相對地旋轉。此外,旋轉接頭3 上部的底面設有凹點(顯示于圖4),凹點位置對應于桿體3M頂面的凸點位置。 桿體3M與旋轉接頭3 相對地旋轉一特定角度時,凹點及凸點相互卡合,使桿體3M與旋轉接頭3 的組合狀態維持穩定。拉桿302穿過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的中心位置,設置于套筒310中,由連動控制件312控制在套筒310中移動。彈簧304位于吸盤300 及輔助支撐盤306之間,套設于拉桿302。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皆用來支撐吸盤300,可相對地旋轉,并且在旋轉至特定的相對位置時,使吸盤裝置30較佳地適用于吸附曲面。在此請注意,主支撐盤308 與套筒310固定結合,并且軸銷316將扳動件318、套筒310以及拉桿302的旋轉接頭3 組合在一起以進行連動控制。當主支撐盤308受控制而旋轉時,旋轉接頭3 隨著旋轉,此時桿體3M及輔助支撐盤306并未跟著旋轉,因此產生相對旋轉的效果。換言之,旋轉接頭 326的設計能夠讓使用者輕易地控制扳動件318水平移動,進而連動旋轉主支撐盤308,而不需旋轉被覆蓋于主支撐盤308之下的輔助支撐盤306。輔助支撐盤306具有卡槽362、卡肋36^、364b以及一對缺口 366。卡槽362凸出設于輔助支撐盤306的頂面的中心位置;由輔助支撐盤306的底面往上看,卡槽362形成一向上凹陷的空間。卡槽362的中心位置具有一開口,使拉桿302得以穿過,彈簧304位于卡槽362的下方。卡肋36 及364b凸出設于輔助支撐盤306的頂面,對稱于中心軸Z。輔助支撐盤306以卡槽362及卡肋36^、364b與主支撐盤308結合。缺口 366對稱于輔助支撐盤306的中心位置,位于輔助支撐盤306的底面的邊緣,削去部分輔助支撐盤306的材質而形成,使輔助支撐盤306的邊緣處由內向外漸薄。主支撐盤308包含有卡槽382、384a、384b、384c、384d以及一對缺口 386。卡槽382 設于主支撐盤308的中心位置,由主支撐盤308的底面往上看,卡槽382形成一向上凹陷的空間。卡槽382的中心位置具有一開口,使拉桿302得以穿過。卡槽38 384d中每一卡槽弧狀下凹設于主支撐盤308的底面,平均分布于以中心軸Z為中心的圓周上,每一卡槽的中線與相鄰卡槽的中線的夾角為90度。主支撐盤308可旋轉不同的角度,將卡槽38 384d中任二個對稱于中心軸Z的卡槽與輔助支撐盤306的卡肋36 及364b旋轉卡合,以結合輔助支撐盤306 ;換言之,主支撐盤308可在不同的相對位置與輔助支撐盤306結合。舉例來說,如圖3及圖4所示,以主支撐盤308的卡槽38 及38 分別與輔助支撐盤306 的卡肋36 及364b卡合的狀態視為一位置L0,在主支撐盤旋轉90度之后,卡槽384b及 384d分別與卡肋36 及364b卡合,視為主支撐盤308與輔助支撐盤306結合的另一位置 Li。缺口 386對稱于主支撐盤308的中心位置,位于主支撐盤308的底面的邊緣,其形成方式與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 366相同。當主支撐盤308在不同的相對位置與輔助支撐盤306結合時,缺口 386將對應地位于缺口 366的正下方或互不重疊。繼續上述實施例,如圖3及圖4所示,在主支撐盤308在位置LO與輔助支撐盤306結合的情形下,缺口 366位于缺口 386的正下方。下方的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 366須等于或大于上方的主支撐盤308 的缺口 386,使得由主支撐盤308的頂面俯視時,輔助支撐盤306不會露出。當主支撐盤308 基于位置LO旋轉90度,在位置Ll與輔助支撐盤306結合時,缺口 366與缺口 386的位置正好錯開,互不重疊。除了上述缺口位置及相對大小的限定外,本發明不限制缺口 366與缺口 386的實際大小,只要實際上不影響吸盤裝置的吸附功能即可。簡言之,根據主支撐盤308與輔助支撐盤306在不同的相對位置旋轉結合的方式, 缺口 366及缺口 386的位置對應會有重疊或不重疊的情形。本發明的重點即在于彈性改變主支撐盤308與輔助支撐盤306的相對位置,以缺口 366與缺口 386重疊的位置下的吸盤 300吸附曲面。由前述可知,公知的吸盤裝置僅包含一支撐盤且支撐盤的邊緣沒有缺口。如圖2 所示,當吸盤裝置吸附于曲面,支撐盤無法使吸盤服貼于曲面,導致吸附效果不佳,吸盤裝置可應用的吸附位置也因此受限。請參考圖5,圖5為吸盤裝置30吸附于曲面的側面示意圖。相比較于圖2,當吸盤裝置30的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旋轉結合使缺口 366 與缺口 386重疊,由缺口 366及缺口 386所退讓出來的空間,可容納吸盤300,使吸盤300更服貼地吸附于曲面。另一方面,當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旋轉結合使缺口 366與缺口 386互不重疊時,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提供吸盤300完整的支撐,使吸盤300 是正常地吸附于平面,不會因為支撐盤邊緣的缺口而造成漏氣現象。繼續參考圖3及圖4。套筒310連接于主支撐盤308的中心位置,用來容置拉桿 302,并且具有水平貫穿的一對滑動槽320,滑動槽320的尺寸可使軸銷316穿過并在其中垂直移動。拉桿302的旋轉接頭3 上的貫穿孔3 與套筒310上的滑動槽320的位置相對應。連動控制件312的扳動件318呈兩耳的形狀,其上設有一對貫穿孔332,設于套筒310 兩側具有滑動槽320的位置。軸銷316穿過貫穿孔332、滑動槽320以及貫穿孔328,組合扳動件318、套筒310以及拉桿302。通過扳動件318向下或向上扳動的動作,扳動件318 連動軸銷316在滑動槽320中垂直移動,進而連動拉桿302移動,以牽引吸盤300產生或解除吸附功能。請參考圖6至圖9,其描述圖3的吸盤裝置30未產生吸附功能時的形態,并參考圖 10至圖13,其描述吸盤裝置30產生吸附功能時的形態。圖6為吸盤裝置30的立體示意圖, 可知扳動件318尚未扣下。圖7為沿圖6中箭頭W方向所見的吸盤裝置30的側面示意圖。 圖8為沿圖6中箭頭S方向所見的吸盤裝置30的側面示意圖。圖9為沿圖7中A-A剖面線進行剖面所得的吸盤裝置30的剖面示意圖。圖10為吸盤裝置30的立體示意圖,可知扳動件318已扣下使吸盤300產生吸附功能。圖11為沿圖10中箭頭W方向所見的吸盤裝置30的側面示意圖。圖12為沿圖10中箭頭S方向所見的吸盤裝置30的側面示意圖。圖13 為沿圖11中B-B剖面線進行剖面所得的吸盤裝置30的剖面示意圖。以圖9及圖13詳細說明連動控制件312的控制動作。如圖9所示,當扳動件318 尚未扣下,軸銷316位于滑動槽320中的下方,拉桿302尚未受到軸銷316控制而連動抬升, 彈簧304的張力使吸盤300與被吸附面間形成的一空間90的壓力與外界的壓力相等,此時吸盤300尚未產生吸附功能。如圖13所示,當扳動件318扣下,軸銷316移動至滑動槽320 中的上方而連動抬升拉桿302,拉桿302牽引吸盤300向上抬升,遠離被吸附面;此時,吸盤 300與被吸附面間形成的一空間130的壓力小于外界的壓力,因而吸盤300產生吸附功能。請注意,本發明重點在于吸盤裝置30所包含的二個互相輔助的支撐盤及其應用方式,前述圖式中拉桿302、套筒310以及連動控制件312的結構及外型僅為一簡單的實施例,不局限本發明所欲保護的范疇。請參考圖14,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用于吸盤裝置30 的一拉桿14的立體示意圖。拉桿14用來替代圖3的拉桿302,包含有一底盤140、一桿體 142以及一旋轉接頭144,底盤140與桿體142連接,埋設于吸盤300中。旋轉接頭144具有一水平貫穿的貫穿孔146,其孔徑大小可使軸銷316穿過。桿體142為圓柱體,一端連接于底盤140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與旋轉接頭144組合,與旋轉接頭144組合的一端的圓柱直徑小,并具有一水平環狀凹槽。與旋轉接頭3 不同之處在于,旋轉接頭144是由垂直對分的二半部所組合形成, 每一半部的垂直面上設有一凸柱及一凹孔,并且每一半部的下方與桿體142組合處具有一凹槽。每一半部的下方與桿體142的水平環狀凹槽相互卡合,每一半部的垂直面上的凹孔及凸柱亦相互卡合,以將旋轉接頭144穩定組合于桿體142上。此外,水平環狀凹槽的底面設有凸點,旋轉接頭144的底面相對于凸點位置處設有凹點(未顯示于圖14),當桿體142 與旋轉接頭144相對地旋轉一特定角度時,凹點及凸點相互卡合,使桿體142與旋轉接頭 144的組合狀態維持穩定。因此,當拉桿14替代拉桿302使用時,使用者能夠方便地控制扳動件318,通過軸銷316帶動旋轉接頭3 旋轉,同時帶動主支撐盤308旋轉,以將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外露或隱藏于主支撐盤308下,達到使吸盤裝置30適用于吸附曲面的目的。請參考圖15A,圖15A為本發明實施例用于吸盤裝置30的一拉桿15的立體示意圖。拉桿15用來替代圖3的拉桿302,包含有一底盤150、一桿體152以及一旋轉接頭154。 底盤150的中心與桿體152連接,埋設于吸盤300中。桿體152為上下部直徑相異的圓柱體,直徑較大的下部連接底盤150。旋轉接頭IM呈U型,底面具有一垂直貫穿的貫穿孔 156,其孔徑尺寸可使桿體152的上部穿過,使旋轉接頭巧4套設于桿體152上方。此外,旋轉接頭1 具有一對水平貫穿的貫穿孔158,設于旋轉接頭154的兩側面,其孔徑尺寸可使軸銷316穿過。請參考圖15B,圖15B為拉桿15的立體示意圖,顯示了桿體152上部經過沖壓工藝固定后的狀態。請參考圖15C,圖15C為拉桿15的剖面示意圖。由圖15C可知,經沖壓工藝后旋轉接頭巧4與桿體152組合,并且二者之間保持一間隙,旋轉接頭154由穿過貫穿孔158的軸銷316進行連動控制。當使用者控制扳動件318左右旋轉時,扳動件318通過軸銷316帶動旋轉接頭IM旋轉,同時帶動主支撐盤308旋轉,以將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外露或隱藏于主支撐盤308下,達到使吸盤裝置30適用于吸附曲面的目的。請參考圖16A,圖16A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吸盤裝置30的一拉桿16的立體示意圖。拉桿16用來替代圖3的拉桿302,包含有一底盤160、一外桿體162以及一內桿體164。 底盤160中心有一圓形開口,與外桿體162連接。外桿體162為上下面皆具有開口的中空圓柱體。內桿體164由上下二部直徑相異的圓柱體結合形成,下部直徑大于上部直徑,并且內桿體164上部具有一水平貫穿的貫穿孔166,其孔徑尺寸可使軸銷316通過。內桿體164 穿過底盤160及外桿體162底部的開口,使得內桿體164下部設置于外桿體162中,并且內桿體164上部穿過外桿體162頂面的開口。請參考圖16B,圖16B為拉桿16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6B所示,外桿體162與內桿體164之間具有間隙,因此內桿體164在外桿體162中可自由旋轉。當使用者控制扳動件 318左右旋轉時,扳動件318通過軸銷316帶動內桿體164旋轉,同時帶動主支撐盤308旋轉,以將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外露或隱藏于主支撐盤308下,達到使吸盤裝置30適用于吸附曲面的目的。請注意,拉桿15及拉桿16與圖3的拉桿302或圖14的拉桿14不同之處在于,拉桿15及拉桿16中可旋轉的構件(即旋轉接頭IM及內桿體164)不是通過凸點及凹點控制相對旋轉的位置。在使用拉桿15或拉桿16替代拉桿302時,主支撐盤308上可另外標示旋轉方向,方便使用者操作。用于本發明的吸盤裝置中的拉桿的形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可據以產生不同的變化及修飾。另外,連動控制件亦可使用按鈕或旋鈕代替扳動件并搭配凸輪機構,以連動拉桿,控制吸盤產生吸附功能。在前述附圖中,輔助支撐盤306的缺口 366及主支撐盤308的缺口 386削去部分盤體使邊緣處由內向外漸薄所形成,并且由頂面看去,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的外形仍為圓形。值得注意的是,在吸盤裝置30的變化實施例中,缺口 366及缺口 386的形狀不限如前述附圖,可變化為不同的形狀。舉例來說,請參考圖17及圖18,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吸盤裝置40的立體示意圖,圖18為吸盤裝置40的一主支撐盤400(如斜線區域) 及輔助支撐盤402(如虛線區域)的平面示意圖。主支撐盤400上的一對缺口 410及輔助支撐盤402上的一對缺口 420皆對稱于支撐盤的中心位置,缺口 410及缺口 420的邊緣為直線。由圖18可知,當主支撐盤400及輔助支撐盤402以旋轉方式在不同的相對位置結合時,缺口 420的位置可能在缺口 410的正下方,或不重疊,使主支撐盤400與輔助支撐盤402 互補缺口部分的支撐功能。此外,請參考圖19至圖21,圖19至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吸盤裝置的支撐盤60、 70,80的平面示意圖,支撐盤60的缺口邊緣為弧形,支撐盤80的缺口邊緣為矩形,支撐盤 70的缺口邊緣則為三角形。支撐盤60、支撐盤70或支撐盤80可用來作為吸盤裝置30的輔助支撐盤306及主支撐盤308。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可根據上述支撐盤的實施例加以變化修飾,進而應用于吸盤裝置中以吸附于曲面。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吸盤裝置包含有二個支撐盤并具有缺口,支撐盤可旋轉以在不同的相對位置結合,使缺口重疊時的吸盤裝置較佳地吸附于曲面,以及使缺口不重疊時的吸盤裝置維持吸附于平面的功能。本發明的吸盤裝置可簡單地作為吊掛用途,或用于各種需要吸盤的固定架裝置中,例如車用吸盤支撐架,以較佳地吸附于汽車內呈曲面的儀表板或車體,提升使用便利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是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吸盤裝置,該吸盤裝置包括一吸盤,該吸盤包括一頂面及接觸一被吸附面的一底面; 一拉桿,設有一貫穿孔,該拉桿垂直連接于該吸盤,用來牽引該吸盤; 一第一支撐盤,該第一支撐盤的中心具有一開口使該拉桿穿過,以及該第一支撐盤的邊緣具有一第一對缺口,對稱于該第一支撐盤的中心;一套筒,設有一對滑動槽,該套筒連接于該第一支撐盤,用來容置該拉桿; 一連動控制件,與該套筒及該拉桿結合,用來控制該拉桿在該套筒中移動以牽引該吸盤,使該吸盤產生吸附功能;以及一第二支撐盤,設于該吸盤與該第一支撐盤之間,旋轉結合于該第一支撐盤,該第二支撐盤的中心具有一開口使該拉桿穿過,以及該第二支撐盤的邊緣具有一第二對缺口,對稱于該第二支撐盤的中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盤在一第一預設位置旋轉結合于該第二支撐盤時,該第二支撐盤的該第二對缺口位于該第一支撐盤的該第一對缺口的正下方。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盤的該第二對缺口大于或等于該第一支撐盤的該第一缺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盤在一第二預設位置旋轉結合于該第二支撐盤時,該第二支撐盤的該第二對缺口與該第一支撐盤的該第一對缺口互不重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連動控制件包括 一軸銷,穿過該套筒的該對滑動槽及該拉桿的該貫穿孔;以及一扳動件,用來控制該軸銷在該套筒的該對滑動槽中移動,以連帶移動該拉桿,進而牽引該吸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還包括一彈簧,位于該吸盤與該第二支撐盤之間,活動套設于該拉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還包括一黏著件,設于該吸盤的該底面,用來強化該吸盤與該被吸附面之間的密合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拉桿包括 一底盤,埋設于該吸盤中;一桿體,垂直連接于該底盤;以及一旋轉接頭,與該桿體組合,由該連動控制件控制以進行相對于該桿體的旋轉。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盤裝置,其中該拉桿包括 一底盤,埋設于該吸盤中;一外桿體,垂直連接于該底盤,該外桿體內部中空;以及一內桿體,設置于該外桿體內,由該連動控制件控制以進行相對于該外桿體的旋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吸盤裝置。該吸盤裝置包含有吸盤,吸盤包括頂面及接觸被吸附面的底面;拉桿,設有貫穿孔,拉桿垂直連接于吸盤,用來牽引吸盤;第一支撐盤,第一支撐盤中心具有開口使拉桿穿過,以及第一支撐盤的邊緣具有第一對缺口,對稱于第一支撐盤的中心;套筒,設有一對滑動槽,套筒連接于第一支撐盤,用來容置拉桿;連動控制件,與套筒及拉桿結合,用來控制拉桿在套筒中移動以牽引吸盤,使吸盤產生吸附功能;以及第二支撐盤,設于吸盤與第一支撐盤之間,旋轉結合于第一支撐盤,第二支撐盤的中心具有開口使拉桿穿過,以及第二支撐盤的邊緣具有第二對缺口,對稱于第二支撐盤的中心。本發明的吸盤裝置可吸附于曲面并提升使用便利性。
文檔編號F16B47/00GK102192232SQ201010117630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4日
發明者張仁勇, 陳世宏 申請人: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