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雙向減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56365閱讀:35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雙向減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震器,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用于汽車上的雙向減震器。
背景技術
通常一輛汽車的懸架由前后2組共4支減震器組成,原有的減震器都是一端為裝車連接件,另一端則以活塞桿或彈性元件為主體的工作端與車體連接,根據受力的不同設計前后2組減震器的相應承載力,并要求每組之間的2支減震器的阻尼承載力及回彈反應相對平衡。因車輛各點受不同外力影響,導致了各減震器原有設計的阻尼承載力及回彈反應不能統一,所以容易造成車輛的失衡。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一種雙向減震器,大大增加了減震器的減震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雙向減震器,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內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內筒,所述內筒和所述外筒之間形成儲油部,還包括連通所述儲油部和所述內筒內部的通孔,所述內筒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活塞桿一端上,所述外筒的兩端設置有導向器和油封,所述導向器和所述油封之間形成儲油腔,所述導向器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儲油部和所述儲油腔的阻尼孔。本發明需要配合彈簧使用,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活塞桿固定。使用時,本發明安裝在車輛的各個車輪上由于外筒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阻尼孔,兩個阻尼孔都起到減震作用,當遇到車輛上各個車輪之間受力不均時,能夠有效緩解車輛在高速行駛以及轉彎時的瞬間失衡。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通孔設置在所述隔板上。通孔只要能夠連通內筒內部和儲油腔就可以,理論上也可以設置在內筒側壁上,但是這樣會使內筒的內壁形狀產生一定的變形,影響活塞與內筒內壁的配合。而設置在隔板上就不會產生這種問題。根據前一技術方案,優選的,所述通孔連通所述隔板一側的所述內筒內部和所述隔板另一側的所述儲油部。這樣設計,隔板一側的油液到隔板另一側進行阻尼作用,一側的活塞桿的阻力由另一側的阻尼孔提供,使得兩側活塞桿的受力更加均衡,有助于車輛的減
-) : ο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儲油部內設置有氣囊。氣囊內充有一定壓力的氣體,當本發明出現橫置或則側傾的情況時,儲油部可能出現單邊缺油的情況,這時缺油的那部分的壓力減小,氣囊膨脹,使得油液繼續充滿儲油部。防止活塞阻力突然減小,不能起到減震效果。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活塞桿的另一端設置有吊環。兩個活塞桿的另一端都是吊環,這種雙吊環的結構便于與不同的車型相配合。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活塞桿伸出所述外筒部分外設置有防塵罩。防塵罩用于保護活塞桿不受外界灰塵侵害。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外筒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阻尼孔,兩個阻尼孔都起到減震作用,當遇到車輛上各個車輪之間受力不均時,能夠有效緩解車輛在高速行駛以及轉彎時的瞬間失衡。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一種雙向減震器,包括外筒1,外筒1內設置有隔板2,隔板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內筒31、32。左側的內筒31和外筒1之間形成儲油部41,右側的內筒32和外筒1之間形成儲油部42,隔板2上成型有兩個通孔21、22,通孔21連通內筒31內部和儲油部42,通孔22連通內筒32 和儲油部41。儲油部41、42內設置有氣囊411、412。內筒31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51,活塞51與活塞桿53的右端固定,活塞桿53的左端穿出外筒1外,活塞桿53的右端固定有吊環531。內筒32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52, 活塞52與活塞桿M的左端固定,活塞桿M的右端穿出外筒1外,活塞桿M的右端固定有吊環532。活塞桿5354伸出外筒1部分外設置有防塵罩81、82。外筒1的兩端設置有導向器61、62和油封71、72。導向器61、62為一個環形的零件,導向器61、62的外圈有兩端直徑不同的但同軸的圓柱面,導向器61、62的外圈直徑較大的圓柱面與外筒1的內壁緊密貼合形成密封,導向器61、62外圈直徑較小的圓柱面與內筒 31、32的內壁相配合,這樣就保證了外筒1和內筒31、32之間的同軸度。導向器61、62的內圈與活塞桿5354的外表面機密貼合,形成良好的密封,同時導向器61、62的內圈也保證了活塞桿53、54的軸線與外筒1的軸線同軸。導向器61、62靠向外筒1外側的端面上設置有油封71、72,油封71、72與導向器61、62之間形成儲油腔63、64。導向器61、62上設置有連通儲油部41、42和儲油腔63、64的阻尼孔65、66。本發明配合回復彈簧使用,安裝在車輛的各個車輪處,當車輛遇到顛簸或是震動時,活塞桿53、54同時受到力的作用,其中與活塞桿53相連的活塞51推動內筒31內的油液通過通孔21流到儲油部42內,再通過阻尼孔66流到儲油腔64內,油液通過阻尼孔66 時,產生的阻力用于減緩活塞桿53受到的力產生的速度。同樣的原理,活塞桿M受到力產生的速度由油液通過阻尼孔65產生的阻力提供。這樣兩根活塞桿5354運動的速度被減緩之后,就起到了減震的作用。當活塞桿5354的速度降到零以后,活塞桿5354依靠回復彈簧的作用,回復到初始的位置,回復過程中,儲油腔63、64內的油液通過阻尼孔65、66,產生阻尼作用,防止彈簧回復過快,造成車輛的顛簸。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向減震器,包括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內設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內筒(31、32),所述內筒(31、32)和所述外筒(1)之間形成儲油部 (41、42),還包括連通所述儲油部(41、42)和所述內筒內部的通孔(21、22),所述內筒(31、 32)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51、52),所述活塞(51、52)固定在活塞桿(53、54)—端上,所述外筒(1)的兩端設置有導向器(61、62)和油封(71、72),所述導向器(61、62)和所述油封 (71、72)之間形成儲油腔(63、64),所述導向器(61、62)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儲油部(41、42) 和所述儲油腔(63、64)的阻尼孔(65、6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22)設置在所述隔板 (2)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向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22)連通所述隔板 (2) 一側的所述內筒(31、32)內部和所述隔板(2)另一側的所述儲油部(41、42)。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雙向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部(41、 42)內設置有氣囊(411、412)。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雙向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53、 54)的另一端設置有吊環(531、532)。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雙向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53、 54)伸出所述外筒(1)部分外設置有防塵罩(81、82)。
全文摘要
一種雙向減震器,屬于減震器技術領域,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內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內筒,所述內筒和所述外筒之間形成儲油部,還包括連通所述儲油部和所述內筒內部的通孔,所述內筒內壁上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活塞桿一端上,所述外筒的兩端設置有導向器和油封,所述導向器和所述油封之間形成儲油腔,所述導向器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儲油部和所述儲油腔的阻尼孔。本發明需要配合彈簧使用,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活塞桿固定。使用時,本發明安裝在車輛的各個車輪上由于外筒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個阻尼孔,兩個阻尼孔都起到減震作用,當遇到車輛上各個車輪之間受力不均時,能夠有效緩解車輛在高速行駛以及轉彎時的瞬間失衡。
文檔編號F16F9/22GK102364153SQ201110296968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柳平波, 柳碧輝, 王輝 申請人:浙江金波減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