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開放式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差速器,尤其是涉及一種開放式差速器,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公路建設日新月異,截止目前,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37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6. 5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公路運輸車輛正向大噸位、多軸化、大功率方向發展,平板車是公路運輸的一種常見車輛,因為其比較方便裝卸大型、重型貨物,而且比相同規格的其他種車型,可以裝載更多的貨物,深受用戶的青睞。隨著國內平板車的飛速發展,對平板車用驅動橋可靠性和傳遞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平板車用的差速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潤滑不足和可靠性低而出現的質量事故越來越多,因此需要提高差速器的工作可靠性和差速器殼體的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開放式差速器,解決差速器潤滑不足的問題,降低了故障率,差速器齒輪使命延長,達到差速器總成壽命提高的目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和差速器后殼,其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設有十字軸,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通過內六角螺栓緊固,將十字軸固定在中間;十字軸的軸端部均裝有一行星齒輪。優化的,上述開放式差速器,其差速器前殼的厚度減小到35_38mm。優化的,上述開放式差速器,其差速器后殼的厚度減小到觀_32讓。本實用新型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差速器后殼、十字軸和四個行星齒輪, 四個行星齒輪安裝在十字軸上,十字軸位于差速器前、后殼之間,差速器前、后殼通過內六角螺栓緊固,將十字軸緊緊的固定在中間,通過采用厚度尺寸縮小的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使十字軸和行星齒輪暴露在外,形成開放式結構,所有的零部件都可直接與潤滑油接觸,潤滑效果十分理想,并且該結構可以縮短動力傳遞路線,提高傳遞效率,通過實際裝車試用,實際使用效果非常好。通過提高各個環節強度,達到差速器總成壽命提高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的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式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1和差速器后殼2,其差速器前殼1和后殼2之間設有十字軸3,差速器前殼1和后殼2之間通過內六角螺栓4緊固,將十字軸3固定在中間;十字軸3的軸端部均裝有一行星齒輪5。其差速器前殼1的厚度減小到35-38mm。其差速器后殼2的厚度減小到觀-32讓。本實用新型開放式差速器通過采用厚度尺寸縮小的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使十字軸和行星齒輪暴露在外, 形成開放式結構,所有的零部件都可直接與潤滑油接觸,潤滑效果十分理想,并且該結構可以縮短動力傳遞路線,提高傳遞效率,通過實際裝車試用,實際使用效果非常好。通過提高各個環節強度,達到差速器總成壽命提高的目的。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和差速器后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設有十字軸,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通過內六角螺栓緊固,將十字軸固定在中間;十字軸的軸端部均裝有一行星齒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前殼的厚度減小到 35-38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放式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后殼的厚度減小到 28-32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和差速器后殼,其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設有十字軸,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之間通過內六角螺栓緊固,將十字軸固定在中間;十字軸的軸端部均裝有一行星齒輪。本實用新型開放式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前殼、差速器后殼、十字軸和四個行星齒輪,四個行星齒輪安裝在十字軸上,十字軸位于差速器前、后殼之間,差速器前、后殼通過內六角螺栓緊固,將十字軸緊緊的固定在中間,通過采用厚度尺寸縮小的差速器前殼和后殼,使十字軸和行星齒輪暴露在外,形成開放式結構,所有的零部件都可直接與潤滑油接觸,潤滑效果十分理想,并且該結構可以縮短動力傳遞路線,提高傳遞效率。
文檔編號F16H57/08GK202228635SQ20112026256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4日
發明者傅英, 劉黎明, 楊朝會, 紀建奕, 紀愛師 申請人:青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