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襯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橡膠襯套,襯套各向剛度便于設定。為實現所述目的的橡膠襯套,包括內套管、外套管以及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的橡膠,其特點是,內套管內部通過冷鐓工藝形成有一個型腔,對應該型腔的外套管向外凸出擠壓所述橡膠。
【專利說明】橡膠襯套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橡膠襯套。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結構襯套如圖2所示,其包括內套管3、外套管I以及橡膠2,其通過改變橡膠2的硬度的方式改變襯套剛度,會使襯套各個方向的線剛度及扭轉剛度均受到影響并按相同趨勢變化,這不能有效解決底盤操控性與舒適性之間的矛盾。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橡膠襯套,襯套各向剛度便于設定。
[0004]為實現所述目的的橡膠襯套,包括內套管、外套管以及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的橡膠,其特點是,內套管內部通過冷鐓工藝形成有一個型腔,對應該型腔的外套管向外凸出擠壓所述橡膠。
[0005]所述的橡膠襯套,其中,所述型腔為球狀。
[0006]所述的橡膠襯套,其中,該橡膠襯套為控制臂襯套。
[0007]前述橡膠襯套并非改變橡膠配方來改變襯套剛度,而是通過改變套管形狀來改變襯套剛度,這導致設計者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由設定襯套各向剛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橡膠襯套可能受到的負載的示意圖。
[0009]圖2是傳統橡膠襯套的半剖視圖。
[0010]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橡膠襯套的半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2所示,傳統襯套的內套管3采用直管結構,需通過改變橡膠2的配方,以調節襯套如圖1所示各向(X、Y、Z)剛度,且各向剛度的變化趨勢一致。圖1中Fx、Fz、Mz、Mx/y表示X、Y、Z方向的力或力矩。
[0012]如圖3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襯套的結構得到優化,其內套管3’采用冷鐓工藝,內部形成一個球狀的型腔31,可通過改變型腔31的尺寸及形狀,調整襯套各向剛度。所述球狀如圖所示,并非完整的球形形狀,其是完整球形的一部分,也不嚴格限于幾何意義上的球形,還可以是類似于球形的其他可以使內套管3’向外凸出形成型腔31的形狀。
[0013]采用新型結構的襯套,可在不改變橡膠配方的情況下增加襯套軸向(Z向)線剛度、軸向(Z向)扭轉剛度以及徑向(X/Y向)線剛度,在獲得剛度提升的同時,不影響其疲勞壽命。
[0014]采用新型結構的襯套,增加襯套軸向(Z向)線剛度、軸向(Z向)扭轉剛度以及徑向(X/Y向)線剛度的同時減小徑向扭轉剛度,進一步可通過調節內套管3’的大小及形狀,改變內部橡膠2的形狀,在不改變橡膠2的配方的情況下,通過型腔31的大小自由設定襯套各向剛度;
[0015]與傳統襯套相比,前述實施例還增加了橡膠2與內套管3’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防止襯套與內套管3’脫膠。
[0016]前述實施例的橡膠襯套被用作控制臂襯套時,可使懸架系統在增加側向剛度,提高轉向響應靈敏度的同時,減小懸架垂向系統遲滯,提高舒適性,較好的平衡了操縱性與穩定性之間的矛盾;同時可通過改變內套管3’特征的形狀及尺寸,改變襯套各向剛度,為底盤調校提供更大的空間。
【權利要求】
1.橡膠襯套,包括內套管、外套管以及內套管和外套管之間的橡膠,其特征在于,內套管內部通過冷鐓工藝形成有一個型腔,對應該型腔的外套管向外凸出擠壓所述橡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為球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橡膠襯套,其特征在于,該橡膠襯套為控制臂襯套。
【文檔編號】F16F1/36GK203614644SQ201320669600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王耀明, 羅建華 申請人: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