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支架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包括;掛臂組件、墻面固定組件,所述掛臂組件懸掛于墻面固定組件的卡槽中;所述掛壁組件為角度可調的組合掛臂,包括固定臂、可傾臂、導向連桿和控制連桿,其中導向連桿與控制連桿分別連接在固定臂上,可傾臂連接在導向連桿與控制連桿上;所述固定臂的下端帶有限位卡槽。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緊湊;不僅實現了電視機角度調節,并且不需要輔助工具,而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承載性能更優異,使用更安全。
【專利說明】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架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液晶電視因其體積輕薄、尺寸范圍寬廣等優點,在人們的家居、商務等場所中被廣泛使用。隨著液晶電視使用的增多,人們對其使用的位置,可以調節角度的要求也在相應增加。但是,現有的電視機墻面支架功能單一,有些不能調節角度,有些可以調節角度但需要工具輔助調節。
[0003]例如申請號為201210513891.1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電視機支架,解決了現有的電視機支架對電視機進行俯仰角度微調比較麻煩的問題。它包括底座結構、電視機面板以及支撐臂結構,電視機面板通過頭部旋轉結構安裝在支持臂結構上,頭部旋轉結構包括頭部旋轉塊和頭部旋轉件,頭部旋轉件上開有通孔一和通孔二,頭部旋轉塊上開有通孔三和弧形調節孔,通孔一與通孔三通過轉動螺栓一、轉動螺母一連接,通孔二與弧形調節孔通過轉動螺栓二、轉動螺母二連接,轉動頭部旋轉件時,轉動螺栓二和轉動螺母二能繞著轉動螺栓一在弧形調節孔中來回移動形成轉動角度為A的調節角度。但是該支架調節方式繁瑣,不易于操作,并且電視機與墻面距離較大,浪費有限的空間且不美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不需要工具即可調節電視機角度、超近離墻距離的電視機墻面支架。
[0005]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包括;掛臂組件、墻面固定組件,所述掛臂組件懸掛于墻面固定組件的卡槽中;所述掛壁組件為角度可調的組合掛臂,包括固定臂、可傾臂、導向連桿和控制連桿,其中導向連桿與控制連桿分別連接在固定臂上,可傾臂連接在導向連桿與控制連桿上;所述固定臂的下端帶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帶有若干卡口。
[0006]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臂、可傾臂、導向連桿和控制連桿之間的連接均采用能夠旋轉的連接方式。使得固定臂、可傾臂、導向連桿和控制連桿之間可以相對轉動,使所述掛壁組件為角度可調的組合掛臂。
[0007]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連桿上設有限位鉚釘,限位鉚釘在固定臂的限位卡槽內運動并被限位。限位鉚釘,控制可傾臂的運動范圍,使電視機在安全角度范圍內運動。
[0008]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臂上設有防誤拆脫落的限位片。
[0009]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拉繩捆綁在所述限位片上并穿過拉繩導向扣被固定在固定臂的一側,復位彈簧連接在固定臂與限位片上,使拉繩被拉動時能夠自動恢復至安全位置。
[0010]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臂上設有接線安裝支架,用于安裝時抬起電視,增加安裝空間。[0011]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可傾臂上裝有垂直位停止扣,在收合時,垂直位停止扣卡在固定臂的卡槽內,使可傾臂保持垂直。
[0012]針對以上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墻面固定組件包括墻面固定桿、水平儀支架、水平儀;水平儀安裝在水平儀支架上,水平儀支架安裝在墻面固定桿上。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結構設計合理緊湊;
[0015]2、不僅實現了電視機角度調節,并且不需要輔助工具,而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承載性能更優異,使用更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施例的收攏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施例處于收攏狀態的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施例處于展開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施例處于展開狀態的一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施例掛臂組件處于展開狀態的正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施例掛臂組件處于展開狀態的背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控制連桿調節限位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墻面固定組件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實用新型限位片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A-掛臂組件、B-墻面固定組件;
[0026]1-固定臂、2-可傾臂、3-導向連桿、4-控制連桿、5-接線安裝支架、6_拉繩、7_拉繩導向扣、8-限位片、9-限位鉚釘、10-垂直位停止扣、11-復位彈簧、12-墻面固定桿、13-水平儀支架、14-水平儀、15-限位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8]本實用新型施例,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如圖1、2、3、4所示,包括掛臂組件A、墻面固定組件B,所述掛臂組件A懸掛于墻面固定組件B的卡槽中,通過限位片8防誤拆脫落。
[0029]所述掛壁組件A為角度可調掛臂,如圖5、圖6所示,包括固定臂1、可傾臂2、導向連桿3和控制連桿4,其中導向連桿3與控制連桿4分別連接在固定臂I上,可以采用螺絲或鉚釘等方式連接固定并可旋轉,可傾臂2連接在導向連桿3與控制連桿4上,同樣可以采用螺絲或鉚釘等方式連接固定并可旋轉;所述固定臂I的下端帶有限位卡槽15,所述限位卡槽15帶有若干卡口。
[0030]所述控制連桿4上設有限位鉚釘9,限位鉚釘9在固定臂I的限位卡槽15內運動并被限位卡槽15限位。
[0031]所述固定臂I上設有用于安裝時抬起電視,增加安裝空間的接線安裝支架5,在安裝時打開即可方便接線安裝時的操作,安裝完成后收起即可正常使用。
[0032]所述可傾臂2上裝有垂直位停止扣10,在收合時,垂直位停止扣10卡在固定臂I的卡槽內,使可傾臂2在不受力時保持垂直。[0033]如圖9所示,所述固定臂I上設有防誤拆脫落的限位片8,拉繩6捆綁在限位片8上并穿過拉繩導向扣7被固定在固定臂I的一側,復位彈簧11連接在固定臂I與限位片8上,使拉繩6被拉動時能夠自動恢復至安全位置。
[0034]如圖8所示,所述墻面固定組件B包括墻面固定桿12、水平儀支架13、水平儀14。水平儀14安裝在水平儀支架13上,水平儀支架13安裝在墻面固定桿12上,使組件安裝時能夠水平安裝。
[0035]使用過程中,將電視機固定在掛壁組件A的可傾臂2上,墻面固定組件B固定在墻面上,拉動拉繩6,帶動限位片8轉動,將限位片8插入墻面固定組件B的安裝孔內,松開拉繩6,則限位片8在復位彈簧11的作用下復位,從而將電視機固定在墻面上,調整角度時,只需推動電視機,使控制連桿4上得限位鉚釘9在固定臂I的限位卡槽15內運動,調整到合適角度并被限位卡槽15卡牢即可,由于導向連桿3的拉動作用,可以將電視機的角度限定在安全范圍內。
[0036]以上技術方案所提供的電視機墻面支架結構設計合理;不僅實現了電視機角度調節,并且傾斜角度可調,而且不需要任何工具輔助,整體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0037]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包括;掛臂組件(A)、墻面固定組件(B),所述掛臂組件(A)懸掛于墻面固定組件(B)的卡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掛臂組件(A)為角度可調的組合掛臂,包括固定臂(I)、可傾臂(2)、導向連桿(3)和控制連桿(4),其中導向連桿(3)與控制連桿(4)分別連接在固定臂⑴上,可傾臂(2)連接在導向連桿(3)與控制連桿⑷上;所述固定臂(I)的下端帶有限位卡槽(15),所述限位卡槽(15)帶有若干卡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I)、可傾臂(2)、導向連桿(3)和控制連桿⑷之間的連接均采用能夠旋轉的連接方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連桿(4)上設有限位鉚釘(9),限位鉚釘(9)在固定臂⑴的限位卡槽(15)內運動并被限位。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I)上設有防誤拆脫落的限位片(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拉繩(6)捆綁在所述限位片⑶上并穿過拉繩導向扣(7)被固定在固定臂⑴的一側,復位彈簧(11)連接在固定臂(I)與限位片(8)上,使拉繩(6)被拉動時能夠自動恢復至安全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I)上設有接線安裝支架(5),用于安裝時抬起電視,增加安裝空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傾臂(2)上裝有垂直位停止扣(10),在收合時,垂直位停止扣(10)卡在固定臂⑴的卡槽內,使可傾臂(2)保持垂直。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或5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電視機墻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面固定組件(B)包括墻面固定桿(12)、水平儀支架(13)、水平儀(14);水平儀(14)安裝在水平儀支架(13)上,水平儀支架(13)安裝在墻面固定桿(12)上。
【文檔編號】F16M11/10GK203533142SQ201320689095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姜九龍, 姚遠 申請人:耐思電氣(嘉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