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液壓張緊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89610閱讀:393來源:國知局
一種液壓張緊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傳動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壓張緊器。



背景技術:

張緊器是皮帶、鏈條傳動系統上常用的保持裝置,其特點是保持皮帶、鏈條在傳動過程中可以擁有適當的張緊力,從而避免皮帶打滑,或避免同步帶發生跳齒、脫齒而拖出,或者是防止鏈條松動、脫落,減輕鏈輪、鏈條磨損。張緊器的結構多種多樣,其大致包括固定式結構和彈性自動調節結構,其中固定式結構多采用固定可調式鏈輪調節皮帶、鏈輪的張緊,彈性自動調節結構多采用彈性部件可自動回彈控制皮帶、鏈條的張緊,國內可自動調節的鏈條張緊器多采用液壓彈簧結構。現有的液壓張緊器不具備限位功能,不能對液壓張緊器的柱塞進行有效限位,液壓張緊器在使用時的裝配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液壓張緊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液壓張緊器在裝配時不能限位的技術問題,實現了液壓張緊器的有效限位,降低了液壓張緊器的裝配難度。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壓張緊器,包括:殼體及柱塞,所述柱塞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柱塞沿所述殼體的內腔往復運動;所述液壓張緊器還包括:第一彈性擋圈及第二彈性擋圈;所述殼體的內腔側壁開設有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彈性擋圈設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內,所述第二彈性擋圈設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內;所述柱塞上開設有第三限位槽及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與所述第一彈性擋圈相配合,所述柱塞與所述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所述第一彈性擋圈進入所述第三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與所述第二彈性擋圈相配合,所述柱塞與所述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所述第二彈性擋圈進入所述第四限位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彈性擋圈包括:第一鎖緊端、第一鎖緊環及第二鎖緊端;所述第一鎖緊端及所述第二鎖緊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鎖緊環的兩端連接,第一鎖緊端與所述第二鎖緊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鎖緊環設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內;所述殼體上開設有調節口,所述調節口內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鎖緊端及所述第二鎖緊端設置在所述調節口內,所述第一鎖緊端及所述第二鎖緊端置于所述限位塊的同一側時,所述第一鎖緊環將所述柱塞鎖緊;所述第一鎖緊端及所述第二鎖緊端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塊的兩側時,所述柱塞自由通過所述第一鎖緊環。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彈性擋圈包括:第三鎖緊端、第二鎖緊環及第四鎖緊端;所述第三鎖緊端及所述第四鎖緊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鎖緊環的兩端連接,第三鎖緊端與第四鎖緊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鎖緊環設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內;所述第三鎖緊端及所述第四鎖緊端設置在所述調節口內,所述第三鎖緊端及所述第四鎖緊端置于所述限位塊的同一側時,所述第二鎖緊環將所述柱塞鎖緊;所述第三鎖緊端及所述第四鎖緊端分別置于所述限位塊的兩側時,所述柱塞自由通過所述第二鎖緊環。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圓形槽及第二圓形槽;所述第一圓形槽與所述第二圓形槽相接,所述第一圓形槽與所述第二圓形槽平行;所述第一圓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二圓形槽的直徑;所述柱塞與所述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所述第一彈性擋圈滑動至所述第一圓形槽內;所述第一彈性擋圈在外力的作用下從所述第一圓形槽滑入所述第二圓形槽,所述第一彈性擋圈進入所述第二圓形槽內時,所述柱塞自由通過所述第一彈性擋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形槽與所述第二圓形槽的連接處平滑過渡。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限位槽包括:立面及曲面;所述立面與所述曲面相接;所述柱塞與所述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所述立面對所述第二彈性擋圈限位;所述柱塞與所述殼體相向運動時,所述第二彈性擋圈與所述曲面分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彈性擋圈為碳素彈簧鋼或不銹鋼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彈性擋圈為碳素彈簧鋼或不銹鋼材質。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塊的高度為所述調節口高度的1/4~1/2。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口為正方形或矩形形狀。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技術方案,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或優點: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進入第三限位槽,柱塞與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彈性擋圈進入第四限位槽;使柱塞只能在第三限位槽及第四限位槽之間運動,防止柱塞自由彈出,降低了液壓張緊器的裝配難度。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開設有調節口,通過在調節口內調節第一彈性擋圈的鎖緊端及第二彈性擋圈的鎖緊端的位置,可實現對柱塞的鎖緊或解除對柱塞的鎖緊,操作簡單、方便。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中,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圓形槽與第二圓形槽,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滑動至第一圓形槽內,第一彈性擋圈在外力的作用下從第一圓形槽滑入第二圓形槽,可通過施加外力將柱塞由鎖緊狀態變為自由狀態,便于裝配時對柱塞不同狀態的切換。

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中,第四限位槽包括立面及曲面,柱塞與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立面對第二彈性擋圈限位,限制柱塞與殼體繼續反向運動,確保柱塞不與殼體脫離。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時,第二彈性擋圈與曲面分離,確保柱塞與殼體無阻礙相向運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剖視圖;

圖2為圖1所示液壓張緊器內的第一彈性擋圈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液壓張緊器的調節口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液壓張緊器的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液壓張緊器的第一限位槽結構剖視圖;

圖6為圖1所示液壓張緊器的第三限位槽及第四限位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液壓張緊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液壓張緊器在裝配時不能限位的技術問題,實現了液壓張緊器的有效限位,降低了液壓張緊器的裝配難度。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壓張緊器,該液壓張緊器包括:殼體1、鋼球3、單向閥座2、單向閥蓋4、柱塞6、內螺塞5、復位彈簧11、頂柱10、柱塞蓋9、第一彈性擋圈8及第二彈性擋圈7。殼體1內部開設有內腔,鋼球3、單向閥座2、單向閥蓋4、柱塞6、頂柱10、內螺塞5及復位彈簧11設置在殼體1內腔內。單向閥座2設置在內腔的最里端,鋼球3設置在單向閥座2內部。單向閥蓋4設置在單向閥座2內部,且單向閥蓋4設置在鋼球3的外側。單向閥座2的外側與柱塞6的一端抵接,柱塞6的另一端與柱塞蓋9固定連接,柱塞6沿殼體1的內腔往復運動。參見圖1,內螺塞5設置在柱塞6內部,內螺塞5與柱塞6連接。頂柱10的一端設置在內螺塞5的內部,另一端與柱塞蓋9固定連接。復位彈簧11套裝在頂柱10上,復位彈簧11的一端與柱塞蓋9抵接,另一端與內螺塞5抵接。參見圖1及圖4,殼體1的內腔側壁開設有第一限位槽14及第二限位槽15,第一彈性擋圈8設置在第一限位槽14內,第二彈性擋圈7設置在第二限位槽15內。參見圖1及圖6,柱塞6上開設有第三限位槽16及第四限位槽17,第三限位槽16與第一彈性擋圈8相配合,柱塞6與殼體1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8進入第三限位槽16,防止柱塞6彈出;第四限位槽17與第二彈性擋圈7相配合,柱塞6與所述殼體1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彈性擋圈7進入第四限位槽17,防止柱塞6與殼體1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彈性擋圈8和第二彈性擋圈7為碳素彈簧鋼或不銹鋼材質。

參見圖1及圖2,第一彈性擋圈8包括:第一鎖緊端81、第一鎖緊環82及第二鎖緊端83。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分別與第一鎖緊環82的兩端連接,第一鎖緊端81與第二鎖緊端83相對設置,第一鎖緊環82設置在第一限位槽14內。參見圖3,殼體1上開設有調節口12,調節口12為正方形或矩形形狀(本實施例中,調節口12為矩形形狀),調節口12內設置有限位塊13,限位塊13與殼體1固定連接。限位塊13的高度h為調節口12高度H的1/4~1/2(本實施例中,限位塊的高度h為調節口12高度H的1/3)。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設置在調節口12內,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置于限位塊13的同一側時,第一鎖緊環82將柱塞6鎖緊;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分別置于限位塊13的兩側時,柱塞6自由通過第一鎖緊環82。通過在調節口12內調節第一彈性擋圈8的鎖緊端及第二彈性擋圈7的鎖緊端的位置,可實現對柱塞6的鎖緊或解除對柱塞6的鎖緊,操作簡單、方便。參見圖1,第二彈性擋圈7包括:第三鎖緊端、第二鎖緊環及第四鎖緊端。第三鎖緊端及第四鎖緊端分別與第二鎖緊環的兩端連接,第三鎖緊端與第四鎖緊端相對設置,第二鎖緊環設置在第二限位槽15內。第三鎖緊端及第四鎖緊端設置在調節口12內,第三鎖緊端及第四鎖緊端置于限位塊13的同一側時,第二鎖緊環將柱塞6鎖緊;第三鎖緊端及第四鎖緊端分別置于限位塊13的兩側時,柱塞6自由通過第二鎖緊環。

參見圖1、圖4及圖5,第一限位槽14包括:第一圓形槽141及第二圓形槽142。第一圓形槽141與第二圓形槽142相接,第一圓形槽141與第二圓形槽142的連接處平滑過渡,第一圓形槽141與第二圓形槽142平行,第一圓形槽141的直徑小于第二圓形槽142的直徑。柱塞6與殼體1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8滑動至第一圓形槽141內;第一彈性擋圈8在外力的作用下從第一圓形槽141滑入第二圓形槽142,第一彈性擋圈8進入第二圓形槽142內時,柱塞6自由通過第一彈性擋圈8。第一彈性擋圈8在外力的作用下從第一圓形槽141滑入第二圓形槽142,可通過施加外力將柱塞6由鎖緊狀態變為自由狀態,便于裝配時對柱塞6不同狀態的切換。參見圖1及圖6,第四限位槽17包括:立面及曲面,立面與曲面相接。柱塞6與殼體1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立面對第二彈性擋圈7限位,限制柱塞6與殼體1繼續反向運動,確保柱塞6不與殼體1脫離。柱塞6與殼體1相向運動時,第二彈性擋圈7與曲面分離,確保柱塞6與殼體1無阻礙相向運動。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進行說明:參見圖1~圖6,一、在非工作狀態下,液壓張緊器需要鎖緊時,將第一彈性擋圈8的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全部置于限位塊13的同一側,第一鎖緊環82將柱塞6鎖緊;裝配時輕敲張緊器的后端提供外力,第一彈性擋圈8在外力的作用下從第一圓形槽141滑入第二圓形槽142,柱塞6自由通過第一彈性擋圈8,柱塞6彈出,達到工作狀態。二、不需要鎖緊時,將第一彈性擋圈8的第一鎖緊端81及第二鎖緊端83分別置于限位塊13的兩側,將第二彈性擋圈7的第三鎖緊端及第四鎖緊端分別置于限位塊13的兩側,復位彈簧11將柱塞6彈出,第二彈簧擋圈卡入第四限位槽17,達到限位目的,防止柱塞6與殼體1分離。三、在工作狀態下,柱塞6與殼體1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8進入第三限位槽16,防止柱塞6彈出;柱塞6與殼體1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彈性擋圈7進入第四限位槽17,防止柱塞6與殼體1脫離。在工作狀態下,柱塞6只能在第三限位槽16及第四限位槽17之間運動,可對液壓張緊器進行裝配。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技術方案,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或優點: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進入第三限位槽,柱塞與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二彈性擋圈進入第四限位槽;使柱塞只能在第三限位槽及第四限位槽之間運動,防止柱塞自由彈出,降低了液壓張緊器的裝配難度。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開設有調節口,通過在調節口內調節第一彈性擋圈的鎖緊端及第二彈性擋圈的鎖緊端的位置,可實現對柱塞的鎖緊或解除對柱塞的鎖緊,操作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中,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圓形槽與第二圓形槽,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第一彈性擋圈滑動至第一圓形槽內,第一彈性擋圈在外力的作用下從第一圓形槽滑入第二圓形槽,可通過施加外力將柱塞由鎖緊狀態變為自由狀態,便于裝配時對柱塞不同狀態的切換。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張緊器中,第四限位槽包括立面及曲面,柱塞與殼體反向運動至最大位置時,立面對第二彈性擋圈限位,限制柱塞與殼體繼續反向運動,確保柱塞不與殼體脫離。柱塞與殼體相向運動時,第二彈性擋圈與曲面分離,確保柱塞與殼體無阻礙相向運動。

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