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中,為達到操縱靈活性一般采用球頭與球籠相結合方式,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2013205009785號公開的一種汽車選換檔軟軸操縱器,浮動安裝座上設置有軸承套,軸承套通過三角臂與浮動安裝座連接支撐,關節軸承外圈與軸承套連接,關節軸承內孔與軸承限位套過盈配合連接;操縱桿與U形選檔擺臂上端固定連接,橫向球頭擺桿設置在軸承限位套的軸孔內,橫向球頭擺桿通過鎖緊螺母與U形換檔擺臂、軸承限位套連成一體,同時將U形換檔擺臂軸向限位;選檔擺臂通過選檔擺臂軸支撐在浮動安裝座側面,選檔擺臂和選檔擺臂軸之間設有選檔擺臂的回位彈簧,選檔擺臂一端固定有固定套管,固定套管內有球面襯套,橫向球頭擺桿的球頭與球面襯套形成摩擦副。
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加工精度影響以及長時間運動磨損,極易使配合間隙逐漸加大,產生異響從而影響產品性能以及操控舒適性,減少產品使用壽命。
因此,急需提供一種減少運動磨損,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減少運動磨損,有效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思是:提供一種新穎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在操縱桿與選檔臂以及換擋臂之間齒輪與旋轉軸相結合的傳動技術,達到減少運動磨損的目的。本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的基本結構包括操縱桿與換檔臂固定連接,換檔臂與旋轉軸Ⅰ相連接,旋轉軸Ⅰ與連接架一端固定連接,連接架另一端與旋轉軸Ⅱ固定連接,傳動齒Ⅰ固定在旋轉軸Ⅱ上,旋轉軸Ⅱ兩端分別與主體支架相連接,傳動齒Ⅰ與傳動齒Ⅱ嚙合在一起,選檔臂固定在傳動齒Ⅱ上,傳動齒Ⅱ一端與主體支架相連。同時通過回位彈簧、回位支架、限位支架使產品具有自動回位功能。由于采用新穎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在操縱桿與選檔臂以及換擋臂之間齒輪與旋轉軸相結合的傳動技術,確保了操縱過程中的舒適性,無異響。本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具有結構簡單、生產安裝方便、性能安全可靠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操作方式為:
a.換檔操作功能:操縱桿(1)與換檔臂(2)固定連接,換檔臂(2)與旋轉軸Ⅰ(3)相連接。當前后推動操縱桿(1)時,操縱桿(1)帶動換檔臂(2)繞旋轉軸Ⅰ(3)做旋轉運動;而換檔臂(2)通過與之相連的換擋拉線使汽車完成換擋功能。
b.選檔操作功能:操縱桿(1)與換檔臂(2)固定連接,換檔臂(2)與旋轉軸Ⅰ(3)相連接,旋轉軸Ⅰ(3)與連接架(4)一端固定連接,連接架(4)另一端與旋轉軸Ⅱ(5)固定連接,傳動齒Ⅰ(6)固定在旋轉軸Ⅱ(5)上,旋轉軸Ⅱ(5)兩端分別與主體支架(7)相連接,傳動齒Ⅰ(6)與傳動齒Ⅱ(8)嚙合在一起,選檔臂(9)固定在傳動齒Ⅱ(8)上,傳動齒Ⅱ(8)一端與主體支架(7)相連。當左右推動操縱桿(1)時,操縱桿(1)通過換檔臂(2)、旋轉軸Ⅰ(3)以及連接架(4)迫使旋轉軸Ⅱ(5)做旋轉運動,并通過傳動齒Ⅰ(6)、傳動齒Ⅱ(8)帶動選檔臂(9)做旋轉運動;而選檔臂(9)通過與之相連的選擋拉線使汽車完成選擋功能。
C.回位功能:將回位彈簧(10)與旋轉軸Ⅰ(3)或旋轉軸Ⅱ(5)軸向連接,回位支架(11)固定連接在旋轉軸Ⅰ(3)或旋轉軸Ⅱ(5)上,限位支架(12)固定在主體支架(7)或換檔臂(2)上。當操作操縱桿(1)帶動任意旋轉軸發生旋轉運動時,回位支架(11)迫使回位彈簧(10)產生位移;當停止操作操縱桿(1)時,回位彈簧(10)產生是力將迫使回位支架(11)帶動操縱桿(1)回到限位支架(12)的預設位置即初始位置,而限位支架(12)確保了回位功能的準確性。
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具有主體支架(7),所述主體支架(7)上包括有操縱桿(1)、換檔臂(2)、旋轉軸Ⅰ(3)、連接架(4)、旋轉軸Ⅱ(5)、傳動齒Ⅰ(6)、傳動齒Ⅱ(8)和選檔臂(9),所述操縱桿(1)與換檔臂(2)固定連接,所述換檔臂(2)與旋轉軸Ⅰ(3)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軸Ⅰ(3)與連接架(4)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架(4)另一端與旋轉軸Ⅱ(5)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齒Ⅰ(6)軸向固定在旋轉軸Ⅱ(5)上,所述旋轉軸Ⅱ(5)兩端分別與主體支架(7)相連接,所述傳動齒Ⅰ(6)與傳動齒Ⅱ(8)相嚙合,所述選檔臂(9)固定在傳動齒Ⅱ(8)上,所述傳動齒Ⅱ(8)的中軸與主體支架(7)相連且能轉動。
為了讓駕駛人員操作更加方便,本實用新型所述主體支架(7)上還可以具有回位彈簧(10)、回位支架(11)和限位支架(12),能快速的帶動操縱桿(1)回到初始位置以便進行下一次選換擋操作,所述限位支架(12)可以固定在主體支架(7)上,所述回位支架(11)可以固定設置在旋轉軸Ⅱ(5)上,所述回位彈簧(10)可以套置在旋轉軸Ⅱ(5)上,并與回位支架(11)和限位支架(12)相接觸。
與前述現有同類產品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能減少運動磨損,有效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以下實施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內容。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右視圖。
圖4是圖1的仰視圖。
圖5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的立體圖。
圖6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向前推動操縱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左視圖。
圖8是圖6的右視圖。
圖9是圖6的仰視圖。
圖10是圖6立體圖。
圖11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向后推動操縱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1的左視圖。
圖13是圖11的右視圖。
圖14是圖11的仰視圖。
圖15是圖11的立體圖。
圖16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向左推動操縱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7是圖16的左視圖。
圖18是圖16的右視圖。
圖19是圖16的仰視圖。
圖20是圖16的立體圖。
圖21是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向右推動操縱桿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2是圖21的左視圖。
圖23是圖21的右視圖。
圖24是圖21的仰視圖。
圖25是圖21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具有主體支架7,所述主體支架7上包括有操縱桿1、換檔臂2、旋轉軸Ⅰ3、連接架4、旋轉軸Ⅱ5、傳動齒Ⅰ6、傳動齒Ⅱ8和選檔臂9,所述操縱桿1與換檔臂2固定連接,所述換檔臂2與旋轉軸Ⅰ3傳動連接,所述旋轉軸Ⅰ3與連接架4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架4另一端與旋轉軸Ⅱ5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齒Ⅰ6軸向固定在旋轉軸Ⅱ5上,所述旋轉軸Ⅱ5兩端分別與主體支架7相連接,所述傳動齒Ⅰ6與傳動齒Ⅱ8相嚙合,所述選檔臂9固定在傳動齒Ⅱ8上,所述傳動齒Ⅱ8的中軸與主體支架7相連且能轉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主體支架7上還具有回位彈簧10、回位支架11和限位支架12,所述限位支架12固定在主體支架7上,所述回位支架11固定設置在旋轉軸Ⅱ5上,所述回位彈簧10套置在旋轉軸Ⅱ5上,并與回位支架11和限位支架12相接觸。
當使用本實施例中汽車選換檔控制機構時,如圖6~15所示,執行換檔操作功能:當前后推動操縱桿1時,操縱桿1帶動換檔臂2繞旋轉軸Ⅰ3做旋轉運動;而換檔臂2通過與之相連的換擋拉線使汽車完成換擋功能。
如圖16~25所示,執行選檔操作功能:當左右推動操縱桿1時,操縱桿1通過換檔臂2、旋轉軸Ⅰ3以及連接架4迫使旋轉軸Ⅱ5做旋轉運動,并通過傳動齒Ⅰ6、傳動齒Ⅱ8帶動選檔臂9做旋轉運動;而選檔臂9通過與之相連的選擋拉線使汽車完成選擋功能。
執行回位功能時:當操作操縱桿1帶動任意旋轉軸發生旋轉運動時,回位支架11迫使回位彈簧10產生位移;當停止操作操縱桿1時,回位彈簧10產生是復位力將迫使回位支架11帶動操縱桿1回到限位支架12的預設位置即初始位置,而限位支架12確保了回位功能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