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包括轉動太陽輪、圍繞轉動太陽輪運動的行星輪以及與行星輪嚙合的固定齒輪,所述太陽輪與固定齒輪同心安裝;所述轉動太陽輪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轉動正極輪以及轉動負極輪組成;所述固定齒輪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固定正極輪以及固定負極輪組成;所述行星輪包括連通轉動正極輪與固定正極輪的正極導通部分以及連通轉動負極輪與固定負極輪的負極導通部分。本實用新型的行星式供電裝置具有傳輸平穩、供電穩定的優點,且隨用電設施轉動的同步性高,充分利用了齒輪傳輸嚙合的原理以及傳輸平穩的優點,壽命高,適用于對供電要求比較嚴苛的場合。
【專利說明】
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電裝置,特別是一種針對連續轉動用電設施的供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很多場合中需要涉及到連續轉動的用電設施,由于用電設施連續單向轉動,若用傳統輸電線為其供電會產生絞線現象,現有市場上針對此問題的常見解決方案是采用電滑環為其供電,電滑環的原理是利用碳刷類導電物質圍繞金屬條帶運動使其連續導通,這種供電方式壽命較低且傳輸不平穩。
【發明內容】
[0003]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供電穩定壽命長的行星式供電裝置。
[0004]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行星式供電裝置包括轉動太陽輪、圍繞轉動太陽輪運動的行星輪以及與行星輪嚙合的固定齒輪,所述太陽輪與固定齒輪同心安裝;所述轉動太陽輪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的轉動正極輪以及轉動負極輪組成;所述固定齒輪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固定正極輪以及固定負極輪組成;所述行星輪包括連通轉動正極輪與固定正極輪的正極導通部分以及連通轉動負極輪與固定負極輪的負極導通部分,所述正極導通部分與負極導通部分相互絕緣。
[0005]所述固定齒輪為外齒輪,固定齒輪與轉動太陽輪同軸上下放置,所述行星輪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一行星輪以及第二行星輪,所述第一行星輪與所述轉動太陽輪嚙合,所述第二行星輪與所述固定齒輪嚙合;所述第一行星輪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一正極行星輪以及第一負極行星輪,所述第二行星輪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二正極行星輪以及第二負極行星輪;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正極行星輪與第二正極行星輪,第一正極行星輪和第二正極行星輪分別與轉動正極輪和固定正極輪嚙合;所述所述負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與第二負極行星輪,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和第二負極行星輪分別與轉動負極輪和固定負極輪嚙合。
[0006]所述固定齒輪為內齒輪,轉動太陽輪與固定齒輪同平面內外安裝,所述行星輪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正極行星輪以及負極行星輪,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同時與所述轉動正極輪和固定正極輪嚙合的所述正極行星輪,所述負極導套部分為同時與所述轉動負極輪和固定負極輪的負極行星輪。
[0007]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行星式供電裝置具有傳輸平穩、供電穩定的優點,且隨用電設施轉動的同步性高,充分利用了齒輪傳輸嚙合的原理以及傳輸平穩的優點,壽命高,適用于對供電要求比較嚴苛的場合。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為第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的結構圖;
[0009]附圖2為第二種行星式供電裝置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0011 ]本發明的行星式供電裝置包括轉動太陽輪1、圍繞轉動太陽輪I運動的行星輪2以及與行星輪2嚙合的固定齒輪3,所述太陽輪I與固定齒輪3同心安裝;所述轉動太陽輪I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的轉動正極輪11以及轉動負極輪12組成;所述固定齒輪3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固定正極輪31以及固定負極輪32組成;所述行星輪2包括連通轉動正極輪11與固定正極輪31的正極導通部分以及連通轉動負極輪12與固定負極輪32的負極導通部分,所述正極導通部分與負極導通部分相互絕緣。在實際使用中,轉動太陽輪I的驅動動力源自于用電設施的驅動動力,與用電設施固連在一起,隨其一起轉動,電源來源于固定正極輪31以及固定負極輪32,通過正極導通部分與負極導通部分將電源傳輸至固定正極輪31以及固定負極輪32上,轉動太陽輪I再將電輸出至用電設施實現連續供電。
[0012]本發明充分利用了漸開線齒輪嚙合時嚙合齒連續接觸的原理,巧妙地利用齒輪傳遞電,平穩可靠,克服了傳統電滑環的不穩定的缺點。
[0013]對于固定齒輪3的不同形式,存在下列兩種實施例:
[0014]實施例1:
[0015]如附圖1所示,所述固定齒輪3為外齒輪,固定齒輪3與轉動太陽輪I同軸上下放置,所述行星輪2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一行星輪21以及第二行星輪22,所述第一行星輪21與所述轉動太陽輪I嚙合,所述第二行星輪22與所述固定齒輪3嚙合;所述第一行星輪21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一正極行星輪211以及第一負極行星輪212,所述第二行星輪22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二正極行星輪221以及第二負極行星輪222;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正極行星輪211與第二正極行星輪221,第一正極行星輪211和第二正極行星輪221分別與轉動正極輪11和固定正極輪31嚙合;所述所述負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212與第二負極行星輪222,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212和第二負極行星輪222分別與轉動負極輪12和固定負極輪32嚙合。
[0016]實施例2:
[0017]如附圖2所示,所述固定齒輪3為內齒輪,轉動太陽輪I與固定齒輪3同平面內外安裝,所述行星輪2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正極行星輪21’以及負極行星輪22’,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同時與所述轉動正極輪11和固定正極輪31嚙合的所述正極行星輪21’,所述負極導套部分22’為同時與所述轉動負極輪12和固定負極輪32的負極行星輪22’。
[0018]本實用新型的行星式供電裝置具有傳輸平穩、供電穩定的優點,且隨用電設施轉動的同步性高,充分利用了齒輪傳輸嚙合的原理以及傳輸平穩的優點,壽命高,適用于對供電要求比較嚴苛的場合。
[001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動太陽輪(I)、圍繞轉動太陽輪(I)運動的行星輪(2)以及與行星輪(2)嚙合的固定齒輪(3),所述太陽輪(I)與固定齒輪(3)同心安裝;所述轉動太陽輪(I)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的轉動正極輪(11)以及轉動負極輪(12)組成;所述固定齒輪(3)由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固定正極輪(31)以及固定負極輪(32)組成;所述行星輪(2)包括連通轉動正極輪(11)與固定正極輪(31)的正極導通部分以及連通轉動負極輪(12)與固定負極輪(32)的負極導通部分,所述正極導通部分與負極導通部分相互絕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齒輪(3)為外齒輪,固定齒輪(3)與轉動太陽輪(I)同軸上下放置,所述行星輪(2)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一行星輪(21)以及第二行星輪(22),所述第一行星輪(21)與所述轉動太陽輪(I)嚙合,所述第二行星輪(22)與所述固定齒輪(3)嚙合;所述第一行星輪(21)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一正極行星輪(211)以及第一負極行星輪(212),所述第二行星輪(22)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第二正極行星輪(221)以及第二負極行星輪(222);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正極行星輪(211)與第二正極行星輪(221),第一正極行星輪(211)和第二正極行星輪(221)分別與轉動正極輪(11)和固定正極輪(31)嚙合;所述負極導通部分為連通在一起的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212)與第二負極行星輪(222),所述第一負極行星輪(212)和第二負極行星輪(222)分別與轉動負極輪(12)和固定負極輪(32)嚙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行星式供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齒輪(3)為內齒輪,轉動太陽輪(I)與固定齒輪(3)同平面內外安裝,所述行星輪(2)包括上下疊放在一起且相互絕緣的正極行星輪(21’)以及負極行星輪(22’),所述正極導通部分為同時與所述轉動正極輪(11)和固定正極輪(31)嚙合的所述正極行星輪(21’),所述負極導套部分為同時與所述轉動負極輪(12)和固定負極輪(32)的負極行星輪(22’)。
【文檔編號】F16H57/08GK205715605SQ20162063037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3日
【發明人】杜暉, 汪東琰, 周繼堯
【申請人】無錫金谷三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