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潤滑裝置,特別是涉及稀油站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稀油站系統,使用不便,控制精度受影響,也不能及時掌握被控部件的工作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稀油站系統,其使用方便,控制精度高,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稀油站系統,包括:油箱、雙筒網式油濾器、板式水冷卻器、安全閥、壓力傳感器以及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分別與雙筒網式油濾器、板式水冷卻器、安全閥、壓力傳感器電性連接;
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與所述油箱通過工作油泵連通,用于對油液進行過濾處理,其中,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具有換向閥,所述換向閥用于調節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的其中一個過濾濾芯處于工作狀態,而另一個過濾濾芯處于備用狀態;
所述板式水冷卻器與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連通,用于對油液進行冷卻處理;
工作時,油液由所述工作油泵從所述油箱吸出,依次經由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和板式水冷卻器后,而送至設備的潤滑點;
所述安全閥用于根據所述潤滑點的要求確定使用壓力,當所述壓力傳感器測定的該稀油站系統的工作壓力超出所述安全閥所確定的使用壓力時,安全閥將打開,多余的油液即通過所述油箱上的回油口流回所述油箱。
優選的,該稀油站系統還包括備用泵,當該稀油站系統的工作下降至所述使用壓力值以下時,所述備用泵自動開啟,與工作油泵一起工作,并直到所述使用壓力正常時,所述備用泵自動停止。
優選的,所述雙筒網式油濾器的進出口處連接有差壓發訊器,當壓差超過設定值時系統發出報警。
優選的,所述控制裝置采用PLC自動控制聯鎖裝置。
優選的,所述回油口處設置有用于過濾油液中微粒的磁性濾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至少在于:
1)設有備用油泵,通過控制裝置控制,可保證向潤滑點連續供油。
2)雙筒網式油濾器放在板式水冷卻器之前,可提高過濾和通過能力;更適合較粘度的潤滑介質。
3)采用雙筒網式油濾器,可不停車進行濾芯的清洗和更換。
4)采用板式水冷卻器,使冷卻效果更好,阻力小,便于維修。
5)回油口處設有磁性濾網過濾,可吸附清除油液中鐵質微粒,保證油液清潔度及提高潤滑部件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結構特征和技術要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稀油站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具體、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稀油站系統,包括:油箱、雙筒網式油濾器、板式水冷卻器、安全閥、壓力傳感器以及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分別與雙筒網式油濾器、板式水冷卻器、安全閥、壓力傳感器電性連接;
雙筒網式油濾器與油箱通過工作油泵連通,用于對油液進行過濾處理,其中,雙筒網式油濾器具有換向閥,換向閥用于調節雙筒網式油濾器的其中一個過濾濾芯處于工作狀態,而另一個過濾濾芯處于備用狀態;
板式水冷卻器與雙筒網式油濾器連通,用于對油液進行冷卻處理;
工作時,油液由工作油泵從油箱吸出,依次經由雙筒網式油濾器和板式水冷卻器后,而送至設備的潤滑點;
安全閥用于根據潤滑點的要求確定使用壓力,當壓力傳感器測定的該稀油站系統的工作壓力超出安全閥所確定的使用壓力時,安全閥將打開,多余的油液即通過油箱上的回油口流回油箱。
優選的,該稀油站系統還包括備用泵,當該稀油站系統的工作下降至使用壓力值以下時,備用泵自動開啟,與工作油泵一起工作,并直到使用壓力正常時,備用泵自動停止。
優選的,雙筒網式油濾器的進出口處連接有差壓發訊器,當壓差超過設定值時系統發出報警。
優選的,控制裝置采用PLC自動控制聯鎖裝置。
優選的,回油口處設置有用于過濾油液中微粒的磁性濾網。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時,油液由工作油泵從油箱吸出,依次經由雙筒網式油濾器和板式水冷卻器后,而送至設備的潤滑點。油站的最高供油壓力為0.4MPa,最低供油壓力為0.2MPa,根據潤滑點的要求,通過調節安全閥確定使用壓力,當油站的工作壓力超過安全閥的調定壓力時,安全閥將打開,多余的油液即流回油箱。正常工作時,油泵一臺工作、一臺備用。有時設備耗油量由于某種原因需要增加時,則系統壓力下降,當降到調定值時,備用泵自動開啟,與工作泵一起工作,直到壓力正常時,備用泵自動停止。
雙筒網片式油濾器的一組過濾濾芯工作,一組過濾濾芯備用,在其進出口處接有差壓發訊器,當壓差超過0.15MPa時,系統報警,(≥250L/min稀油站為0.15~0.1MPa),人工切換,備用濾芯工作,取出原工作濾芯,清洗或更換濾片。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相關人士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所述內容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任何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