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人機巡檢輔助用具,特別涉及一種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
背景技術:
旋翼無人機巡檢作業系統由模塊式組成,包含地面站電腦、通訊模塊(即電臺)、遙控器、飛行器等,各模塊配件繁多、接線復雜,每次巡檢作業前期準備工作耗時較長,且作業中不方便移動,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目前技術條件下的無人機巡檢系統作業平臺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組成部件較多接口繁雜,工作時在組裝拆卸環節會浪費較多時間和人力,制約了無人機巡檢的效率,增加無人機系統部件缺失、接口松動的隱患,特別是在應急搶險方面削弱了其時間優勢;第二,按照規定小型旋翼無人機巡檢需在目視范圍內進行,工作現場經常存在樹木或者建筑物擋在地面站和無人機之間的情況,目前的地面站平臺部件放置散亂缺少移動作業的靈活性。
地面站系統設備數量多、攜帶重量大、展放時間過長、搬運移動十分不便等情況嚴重影響了作業效率,因地形原因無法正常開展作業因素突出,這種情況下作業人員只能按線路走廊順延巡檢塔基。因此,就需要對無人機巡檢系統作業平臺進行便攜式改造,以提高便攜性、減少展放時間,提高無人機電力巡檢覆蓋率及工作效率。無人機巡檢系統作業平臺進行便攜式改造的其中一項就是將地面站電腦更改成平板電腦,但是,如何將平板電腦定位在工作人員的身體上,使工作人員無需手持即可看到平板電腦中的信息,同時如何固定電臺,則成為便攜式改造的重要內容。
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一種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現場攜帶方便,能夠有效將平板電腦定位在工作人員的身體上,同時穩定地固定電臺。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現場攜帶方便,能夠有效將平板電腦定位在工作人員的身體上,同時穩定地固定電臺。
本實用新型的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包括電臺背包、卡具、支臂和肩部托架;
所述電臺背包包括背包本體,背包本體內設有供電臺固定安裝的固定座,背包本體上設有天線過孔、若干收納袋和若干散熱孔;
所述卡具包括底座、上卡爪、上爪臂、下卡爪及下爪臂,所述底座的上下兩端分別沿其長度方向延伸形成上滑套及下滑套;所述上卡爪的一端與上爪臂相連、另一端伸入上滑套并通過上彈性件與底座相連,所述上爪臂可在上滑套內滑動并在上彈性件的作用下朝底座方向做回復運動;所述下卡爪的一端與下爪臂相連、另一端伸入下滑套并通過下彈性件與底座相連,所述下爪臂可在下滑套內滑動并在下彈性件的作用下朝底座方向做回復運動;所述上卡爪與下卡爪之間形成用于夾持平板電腦的夾持區;
所述支臂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連接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與第二支板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相連,所述第一支板的另一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板的另一端與底座背面通過第二鉸鏈相連;
所述肩部托架包括掛臂、壓臂、關節座和承重座;所述掛臂呈“L”形并由平直部及用于搭在人體肩膀的彎曲部連接而成;所述關節座連接在平直部的末端;所述壓臂呈弧形,壓臂的上端鉸接于關節座,且所述關節座上設有用于限制壓臂自由度的限位件;所述承重座連接在關節座上,所述承重座與連接板連接。
進一步,所述散熱孔均勻設在背包本體的正面及左右兩側,且散熱孔上連接有散熱金屬片,散熱金屬片上分布有透氣孔。
進一步,所述背包本體上縫制有可活動蓋設于天線過孔上的防水翻蓋。
進一步,所述支臂采用ABS塑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上均設有沿各自長度方向延伸的減重槽。
進一步,所述上卡爪包括垂直于上爪臂的上爪體,所述上爪體的內端面上部朝內延伸形成與上爪臂平行的上限位塊;所述下卡爪包括垂直于下爪臂的下爪體,所述下爪體的內端面上部朝內延伸形成與下爪臂平行的下限位塊。
進一步,所述底座、上滑套及下滑套的位于夾持區的表面設有防滑墊;所述防滑墊包括一由橡膠材料制成的墊體,墊體的下表面連接有粘貼層,墊體的上表面設有若干條縱向貫穿墊體的透氣凹槽,透氣凹槽的底部設有散熱金屬條。
進一步,所述上彈性件、下彈性件均為拉簧結構。
進一步,所述關節座內設有一轉盤,所述轉盤與壓臂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關節座上設有穿至轉盤表面的弧形的調節槽,所述限位件為穿過調節槽并與轉盤相連的緊固螺釘。
進一步,所述壓臂的下端連接有用于支撐在人體胸部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胸部支撐墊,所述壓臂的縱截面積為胸部支撐墊縱截面積為1/3-1/2。
進一步,所述承重座包括下板和上板,所述下板連接在關節座末端,所述上板與下板之間通過第一螺栓相連;所述上板與連接板之間通過第二螺栓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以背包的方式固定電臺,便攜性較高,能夠穩定地固定電臺,同時對電臺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卡具可夾緊平板電腦,而支臂則可將卡具支撐起來,使平板電腦架在工作人員可視的位置;通過調整上爪臂、下爪臂的伸出長度可適應不同尺寸型號的平板電腦,由于上彈性件、下彈性件的彈性回復作用,置于夾持區的平板電腦會被上卡爪、下卡爪所夾緊,從而能夠牢固地定位在底座上,實現牢固夾持;第一支板與第二支板之間、第二支板與底座之間均以鉸接方式相連,其轉動自由度較高,便于根據需要調節平板電腦的位置;承重座用于與連接板配合相連,使用時掛臂的彎曲部搭在人體肩膀,調節弧形壓臂的轉動角度使其前端壓在人體胸部,支撐于人體后通過限位件使壓臂定位,由此可將平板電腦支撐在工作人員的身體上,使工作人員無需手持即可看到平板電腦中的信息。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背包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卡具、支臂和肩部托架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卡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卡具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滑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A-A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支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肩部托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施例的無人機巡檢移動作業平臺,包括電臺背包、卡具、支臂和肩部托架。
所述電臺背包包括背包本體1,背包本體1內設有供電臺固定安裝的固定座(圖中未示出),背包本體1上設有天線過孔11、若干收納袋12和若干散熱孔13;背包本體1上還設有背帶、拉鏈、魔術扣等現有的結構;所述散熱孔13可均勻設在背包本體1的正面及左右兩側,且散熱孔13上連接有散熱金屬片14,散熱金屬片14上分布有透氣孔;散熱金屬片14覆蓋散熱孔13,提高背包本體1的結構強度;透氣孔為直徑1mm-3mm的微孔結構,若干透氣孔均勻分布在散熱金屬片14上;天線過孔11設在背包本體1的左側或者右側,背包本體1上縫制有可活動蓋設于天線過孔11上的防水翻蓋15,從而提高對電臺的防護性。
所述卡具包括底座21、上卡爪、上爪臂23、下卡爪及下爪臂25,所述底座21的上下兩端分別沿其長度方向延伸形成上滑套211及下滑套212;所述上卡爪的一端與上爪臂23相連、另一端伸入上滑套211并通過上彈性件261與底座21相連,所述上爪臂23可在上滑套211內滑動并在上彈性件261的作用下朝底座21方向做回復運動;所述下卡爪的一端與下爪臂25相連、另一端伸入下滑套212并通過下彈性件262與底座21相連,所述下爪臂25可在下滑套212內滑動并在下彈性件262的作用下朝底座21方向做回復運動;所述上卡爪與下卡爪之間形成用于夾持平板電腦的夾持區;底座21可采用硬質塑料制成;上卡爪與上爪臂23可一體成型,下卡爪與下爪臂25也可一體成型;上爪臂23、下爪臂25對稱設置;上滑套211及下滑套212中設有滑道,上爪臂23在上滑套211的滑道中滑動,下爪臂25在下滑套212的滑道中滑動,上滑套211、下滑套212對稱設置;所述上爪臂23及下爪臂25的縱截面均可呈矩形,所述上滑套211及下滑套212的滑道分別與上爪臂23及下爪臂25適形配合,有利于上爪臂23及下爪臂25的運動導向及定位;所述上彈性件261、下彈性件262均優選為拉簧結構。
所述支臂包括第一支板31、第二支板32和連接板33;所述第一支板31的一端與第二支板32的一端通過第一鉸鏈34相連,所述第一支板31的另一端與連接板3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板32的另一端與底座21背面通過第二鉸鏈35相連;連接板33上設有連接孔33a;第一支板31與連接板33傾斜相連,傾斜角度可為30°-60°;優選地,第一支板31與連接板33一體成型;第一鉸鏈34、第二鉸鏈35均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及固定,例如可為球頭及球頭襯套配合的結構。
所述肩部托架包括掛臂、壓臂42、關節座43和承重座;所述掛臂呈“L”形并由平直部411及用于搭在人體肩膀的彎曲部412連接而成;所述關節座43連接在平直部411的末端;所述壓臂42呈弧形,壓臂42的上端鉸接于關節座43,且所述關節座43上設有用于限制壓臂42自由度的限位件45;所述承重座連接在關節座43上,所述承重座與連接板33連接;背包本體1的背帶上可設有與彎曲部412配合的定位帶,彎曲部412搭在背帶上并穿過定位帶而定位,從而提高使用舒適性;平直部411與彎曲部412可一體成型,以提高結構強度;彎曲部412的彎曲度與人體肩部相適應;壓臂42的弧度可為60°-90°。
本作業平臺以背包的方式固定電臺,便攜性較高,能夠穩定地固定電臺,同時對電臺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卡具可夾緊平板電腦,而支臂則可將卡具支撐起來,使平板電腦架在工作人員可視的位置;通過調整上爪臂23、下爪臂25的伸出長度可適應不同尺寸型號的平板電腦,由于上彈性件261、下彈性件262的彈性回復作用,置于夾持區的平板電腦會被上卡爪、下卡爪所夾緊,從而能夠牢固地定位在底座21上,實現牢固夾持;第一支板31與第二支板32之間、第二支板32與底座21之間均以鉸接方式相連,其轉動自由度較高,便于根據需要調節平板電腦的位置;承重座用于與連接板33配合相連,使用時掛臂的彎曲部412搭在人體肩膀,調節弧形壓臂42的轉動角度使其前端壓在人體胸部,支撐于人體后通過限位件45使壓臂42定位,由此可將平板電腦支撐在工作人員的身體上,使工作人員無需手持即可看到平板電腦中的信息。
本實施例中,所述支臂采用ABS塑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板31及第二支板32上均設有沿各自長度方向延伸的減重槽3a;減重槽3a的長度可為相應支板長度的4/5,在保持支板強度的基礎上減輕支臂的重量,提高組件的便攜性;所述支臂可采用ABS塑料制成,ABS塑料的抗沖擊性、耐熱性、耐低溫性、耐化學藥品性及電氣性能優良,還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穩定、表面光澤性好等特點,容易涂裝、著色。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卡爪包括垂直于上爪臂23的上爪體221,所述上爪體221的內端面上部朝內延伸形成與上爪臂23平行的上限位塊222;所述下卡爪包括垂直于下爪臂25的下爪體241,所述下爪體241的內端面上部朝內延伸形成與下爪臂25平行的下限位塊242;上爪體221通過其內端面與上爪臂23固定連接,下爪體241通過其內端面與下爪臂25固定連接,朝內即朝向夾持區的方向;上限位塊222、下限位塊242可防止夾持區中的平板電腦脫離,從而提高夾持的可靠性。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21、上滑套211及下滑套212的位于夾持區的表面設有防滑墊28;所述防滑墊28包括一由橡膠材料制成的墊體281,墊體281的下表面連接有粘貼層282,墊體281的上表面設有若干條縱向貫穿墊體281的透氣凹槽28a,透氣凹槽28a的底部設有散熱金屬條283;防滑墊28設在底座21的正面,底座21的背面則為與防滑墊28相對的一面;粘貼層282用于與底座21、上滑套211及下滑套212連接;縱向即圖5中的上下方向;透氣凹槽28a有利于緊貼于防滑墊28的平板電腦的散熱,防止平板電腦因部分過熱而損壞;散熱金屬條283提高散熱性能,散熱金屬條283例如可為薄鋁條。
本實施例中,所述關節座43內設有一轉盤431,所述轉盤431與壓臂4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關節座43上設有穿至轉盤431表面的弧形的調節槽43a,所述限位件45為穿過調節槽43a并與轉盤431相連的緊固螺釘;轉盤431可自軸旋轉,同時帶動壓臂42轉動;調節槽43a設在關節座43的一側面;轉盤431上設有與緊固螺釘配合的螺孔;擰緊緊固螺釘時,緊固螺釘壓緊關節座43,從而使壓臂42無法轉動;松開緊固螺釘時,壓臂42可自由轉動;所述調節槽43a優選呈弧形,弧度可為160°-200°。
本實施例中,所述壓臂42的下端連接有用于支撐在人體胸部的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胸部支撐墊46,所述壓臂42的縱截面積為胸部支撐墊46縱截面積為1/3-1/2;胸部支撐6有利于增加壓臂42與人體的接觸面積,減小對人體的壓強,提高佩戴的舒適度;柔性材料例如可為橡膠;肩部托架還可與一肩帶5配合使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承重座包括下板441和上板442,所述下板441連接在關節座43末端,所述上板442與下板441之間通過第一螺栓47相連;所述上板442與連接板33之間通過第二螺栓相連;下板441可一體設在關節座43上;上板442設有與連接板33配合的裝配孔442a。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