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設備維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現場使用的輸油泵需要進行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在保養的過程中,需要檢查輸油泵減速箱內的潤滑油,如果潤滑油變質或低于油標刻度線以下,需要更換或加注潤滑油。將加油漏斗的導流管插入輸油泵減速箱的加油孔,往錐形漏斗體內倒入潤滑油,潤滑油沿導流管流入減速箱殼體內。現有加油漏斗向輸油泵減速箱加潤滑油時因減速箱內容積一定,當潤滑油進入減速箱殼體內時,使減速箱內壓強增大,并大于外界大氣壓,壓強差將空氣從減速箱中擠出。由于錐形漏斗體或導流管將減速箱的加油孔封堵住,不能順利排出空氣,很難加入潤滑油,加大工作量。
另外現有的加注方式在加注之前需要先使用潤滑油對軸承箱進行清洗,然后在進行加注,在進行清洗時,一般采用漏斗注入沖洗殘留雜質,其沖洗面以及沖洗油壓較小,有部分死區不能有效的進行沖洗,且浪費潤滑油。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其不僅可以解決加注排氣的問題,同時可以提高沖洗面積以及沖洗油壓。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包括手動油壓泵、加油管以及加注頭,所述加油管一端連接手動油壓泵出油口,加油管另一端與加注頭連接固定,所述加注頭為圓柱管狀且其端部為封閉圓弧狀,加注頭的側面以及底部由下而上環狀均布有若干出油孔,加注頭的側面沿其軸向方向焊接固定有至少兩個鋼絲。
進一步的,同一縱向設置的出油孔的中軸線與加注頭中軸線夾角由下而上逐漸增大。
進一步的,所述鋼絲位于任意相鄰水平設置的出油孔之間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加注頭的上部環狀設置有阻擋環,所述阻擋環在對應相鄰兩個鋼絲間隙處設置有出氣孔。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到的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其在使用時將加注頭插入到齒輪箱內,由于加注頭的側面設置有鋼絲,可以增加加注頭與齒輪箱加注口的間隙,方便潤滑油的順利加入,同時可以通過手動油壓泵進行加注潤滑油,潤滑油從加注頭上出油孔被高壓打出,其放射性的沖擊齒輪箱各個角落,提高清洗面面積,使得清洗更加高效,避免沖洗不干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1-手動油壓泵;2-加油管;3-加注頭;31-出油孔;32-鋼絲;33-阻擋環。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包括手動油壓泵1、加油管2以及加注頭3,所述加油管2一端連接手動油壓泵1出油口,加油管2另一端與加注頭3連接固定,所述加注頭3為圓柱管狀且其端部為封閉圓弧狀,加注頭3的側面以及底部由下而上環狀均布有若干出油孔31,加注頭 3的側面沿其軸向方向焊接固定有至少兩個鋼絲32。
其中,同一縱向設置的出油孔31的中軸線與加注頭3中軸線夾角由下而上逐漸增大;所述鋼絲32位于任意相鄰水平設置的出油孔31之間位置;所述加注頭3的上部環狀設置有阻擋環33,所述阻擋環33在對應相鄰兩個鋼絲32間隙處設置有出氣孔。
本實用新型提到的一種輸油泵潤滑油節能清洗加注裝置,其在具體使用時,在排出位于齒輪箱內廢棄的潤滑油后,需要利用清潔的潤滑油對齒輪箱進行清洗,首先將加注頭3插入到輸油泵注油口內,直到位于加注頭3上的阻擋環33 觸碰到注油口的上壁,此時通過手動油壓泵1進行潤滑油的加壓注入,潤滑油經過加油管2,然后從加注頭3上的出油孔31被高壓噴出,潤滑油在噴入齒輪箱以后,可以排除位于齒輪箱內的空氣,由于加注頭3的側面設置有鋼絲32,且阻擋環33上也設置出氣孔,齒輪箱內的空氣可以順利的被排出,因而潤滑油可以順利的從出油孔31噴入輸油泵齒輪箱內,由于加注頭3的側面設置有若干出油孔31,且出油孔31的中軸線與加注頭3中軸線夾角由下而上逐漸增大,因而潤滑油能夠呈從出油孔31內呈球形擴散狀被高壓打出,可以沖洗齒輪箱各處死角,提高清洗覆蓋面,清洗完成后,打開齒輪箱底部的放油孔,最后在加入清潔的潤滑油,即完成潤滑油的加注。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