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控制用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再循環(EGR)閥等流體控制用閥。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流體控制用閥(蝶式、提升式、瓣式等)中,為了刮落附著于閥柱周圍的流體以及廢氣沉積物(Exhaust gas deposit)等異物、抑制流體以及異物侵入軸承部,而使用篩網過濾器等過濾器,為了保持該過濾器而設置保持架。另一方面,為了支持軸承部,例如如專利文獻I那樣,利用O形環對軸承部沿軸向施壓而使其與外殼的臺階部端面抵接、或者如專利文獻2那樣,利用螺旋彈簧對軸承部沿軸向施壓而使其與閥柱的臺階部端面抵接、或者如專利文獻3那樣,利用密封環部對軸承部沿軸向施壓而使其與迷宮式密封部抵接。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20932號公報
[0004]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291129號公報
[0005]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32301號公報
[0006]以往的流體控制用閥以上述方式構成,因此為了支承軸承部,需要用于產生按壓力的其他部件(O形環、螺旋彈簧、密封環部等)。因此存在部件件數增加,結構所需的空間增大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而完成的,目的在于不需要用于支承軸承部的施壓部件,從而減少部件件數。
[0008]本實用新型的流體控制用閥具備:外殼,其具有供流體流通的流體通路、與所述流體通路連通的貫通孔、以及將所述貫通孔的一部分縮徑的縮徑部;保持架,其具有:大徑筒部,該大徑筒部插入至所述貫通孔;小徑筒部,該小徑筒部壓入或插入至所述縮徑部;以及肩部,該肩部將所述大徑筒部與所述小徑筒部連接;過濾器,其收納于所述保持架的所述大徑筒部;軸承部,其在借助軸向的按壓力的作用而與規定的支承部抵接的狀態下被支承,所述軸向的按壓力是所述肩部在與臺階部接觸的位置產生的,所述臺階部位于所述貫通孔與所述縮徑部之間;閥柱,其從所述貫通孔插入所述流體通路,并軸支承于所述軸承部;以及閥芯,其與所述閥柱一體地動作,對所述流體通路進行開閉。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利用過濾器保持用的保持架來產生軸向的按壓力,在使軸承部抵接于規定的支承部的狀態下對軸承部進行支承,由此不需要用于支承軸承部的施壓部件。所以能夠減少構成流體控制用閥的部件件數。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的流體控制用閥的結構的縱剖視圖。
[0011]圖2是圖1表示的流體控制用閥的保持架周邊的放大圖。
[0012]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流體控制用閥的保持架變形例的放大圖。
[0013]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流體控制用閥的保持架變形例的放大圖。
[0014]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I的流體控制用閥的保持架變形例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方式I
[0016]圖1表示的EGR閥I構成為:通過收納于齒輪箱3的齒輪系(未圖示),將馬達2產生的旋轉驅動力傳遞至閥柱4,使被螺釘5等固定于該閥柱4的蝶式的閥芯6旋轉,對形成于外殼7的流體通路8進行開閉,從而控制在流體通路8流動的廢氣流量。
[0017]在外殼7設置有將外部與流體通路8連通的貫通孔9。閥柱4插入于該貫通孔9。另外,在該貫通孔9的向流體通路8開口的端部一側,形成有使內徑縮徑后的縮徑部10。另夕卜,在貫通孔9設置有:篩網過濾器等過濾器11、保持該過濾器11的保持架12、環狀的板
13、以及將閥柱4軸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軸承部14。此外,向貫通孔9的朝外部開口的端部一側,壓入塞柱(支承部)15,從而貫通孔9被封閉。
[0018]接下來,使用圖2的放大圖,來說明保持架12的詳細情況。
[0019]金屬制的保持架12構成為包括:與貫通孔9大致同徑的圓筒狀的大徑筒部12a、比該大徑筒部12a小徑且與縮徑部10大致同徑的圓筒狀的小徑筒部12b、以及將大徑筒部12a與小徑筒部12b連接的肩部12c。在大徑筒部12a的內部收納有過濾器11。使小徑筒部12b的軸向的長度比縮徑部10的軸向的長度長,從而使小徑筒部12b形成向流體通路8內突出的突出部12d。肩部12c具有:從小徑筒部12b垂直地折彎的平面狀的直線部12c-l、和從該直線部12c-l的端部朝向大徑筒部12a的端部傾斜的錐形部12c-2。
[0020]在組裝EGR閥I時,將保持架12插入外殼7的貫通孔9,將小徑筒部12b壓入縮徑部10。通過將小徑筒部12b壓入縮徑部10,從而將保持架12設置于貫通孔9內。此時,使直線部12c-l抵接于臺階部10a,對保持架12進行定位。另一方面,在錐形部12c_2與臺階部1a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錐形部12c-2能夠在該間隙中彈性變形,從而能夠確保保持架12的軸向的彈性。
[0021]或者,也可以不將小徑筒部12b壓入縮徑部10來固定保持架12,而是通過直線部12c-l與臺階部1a的抵接來固定保持架12。在該情況下,小徑筒部12b插入縮徑部10即可。
[0022]接著,將過濾器11以及板13插入貫通孔9,將該過濾器11收納于大徑筒部12a的內部,使板13抵接于大徑筒部12a的端部。接著,將軸承部14壓入貫通孔9。最后,將塞柱15 (在圖2中未圖示)壓入貫通孔9,從而經由軸承部14以及板13來按壓保持架12。保持架12的錐形部12c-2承受該按壓力而被壓縮,從而在圖2中箭頭表示的軸向上產生按壓力。然后,保持架12經由板13沿軸向對軸承部14施壓,從而使軸承部14與塞柱15抵接并支承于塞柱15。因此塞柱15需要以即使承受該按壓力也不會脫離的壓入力來組裝。
[0023]由此,能夠省略以往為了對軸承部14施壓進行支承所需的O形環、螺旋彈簧、密封環、波形墊圈等其他部件的施壓部件,從而能夠減少構成部件的件數。另外,以往需要用于設置其他部件的施壓部件的空間,但通過采用本結構的保持架12,由此不需要那樣的空間,從而能夠實現EGR閥I的小型化。
[0024]另外,雖然在圖1中被遮擋而看不到,但在隔著流體通路8的相反側的貫通孔9,也能夠設置過濾器11、保持架12、板13以及軸承部14。在組裝EGR閥I時,將保持架12、過濾器11、板13以及軸承部14從朝變速箱3側開口的貫通孔9的端部插入或者壓入,最后,只要將開設有孔的板等(相當于塞柱15)壓入來按壓保持架12即可,該孔用于使閥柱4貫通于齒輪箱3內。
[0025]在EGR閥I動作時,在流體通路8中流通的廢氣、該廢氣所包含的沉積物、以及該廢氣所包含的水蒸氣冷凝后的冷凝水等,從閥柱4與貫通孔9的間隙侵入過濾器11以及軸承部14。過濾器11抑制該侵入。另外,過濾器11刮落附著于閥柱4的外周面的廢氣等。
[0026]此時,由于保持架12的突出部12d向流體通路8內突出,由此能夠抑制廢氣等向保持架12內侵入。另外,構成為使該突出部12d的前端向閥柱4側彎曲,來縮小前端與閥柱4之間的距離,以使開口部變窄,從而進一步抑制廢氣等向保持架12內侵入。另外,將突出部12d的彎曲形狀形成為光滑的R形狀,從而能夠成為難以阻礙廢氣在流體通路8內流動(難以產生旋渦)的結構。但是,突出部12d的彎曲形狀不限定于R形狀。
[0027]此外,也可以形成如下結構,即:在小徑筒部12b與閥柱4之間設置空間來作為積存部12e,從而即使廢氣沉積物等以某種程度侵入保持架12內,也能夠堆積于該積存部12e0由此,將突出部12d彎曲而使朝向流體通路8開口的開口部變窄,來抑制廢氣沉積物等侵入,并且在小徑筒部12b的內側的空間,設置積存部12e而使該空間擴大,從而能夠積存侵入進來的廢氣沉積物等。因此,能夠抑制因廢氣沉積物等那樣的物質的堆積而造成小徑筒部12b與閥柱4之間堵塞、以及閥柱4的粘著。
[0028]另外,作為構成外殼7的材料,在考慮成本而使用銷、鑄鐵等材料的情況下,廢氣的流動容易在朝向流體通路8開口的縮徑部10以及該縮徑部10周邊的貫通孔9停滯,因此容易發生腐蝕。假設,在閥柱4與外殼7之間不設置保持架12的情況下,若鋁以及鑄鐵等腐蝕,則縮徑部10以及該縮徑部10周邊的貫通孔9的表面成為凹凸粗糙的狀態,從而廢氣沉積物等容易堆積以及固著,因此導致影響閥柱4固著的懸念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