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軸承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到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
【背景技術】
[0002]軸承是機械工程或汽車中應用最廣的部件之一,大部分軸承主要包括外圈、滾動體、保持架、內圈組成,外圈通常在軸承座內或機械部件殼體內起支承作用,而內圈設置在外圈內部,而滾動體通過保持架設置在內圈與外圈之間,常見的軸承外圈和內圈多由鍛件經過精車加工而成,所以內、外圈鍛件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加工后的成品外圈的質量。
[0003]但是常見的內、外圈鍛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1.整體強度較差,極易磨損,嚴重的降低了電機軸承的使用壽命;2.內、外圈鍛件比較粗糙,不易加工,給后續加工帶來了較大的不便。
[0004]然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研發者有必要研制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整體強度較高、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便于后續加工的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整體強度較高、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便于后續加工的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
[0006]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7]—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GCrl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所述第二鍛件本體設置在第一鍛件本體內部;
[0008]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上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下小上大的錐形盲孔,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下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圓柱孔,所述圓柱孔與錐形盲孔相連通;
[0009]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圓柱形的安裝孔,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上部的外周面上開設有內圈滾道。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錐形盲孔的小徑為76.6mm,大徑為78.6mm,長度為10mm,所述圓柱孔的直徑為57.8mm,長度為6.6mm。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錐形盲孔的內表面與第一鍛件本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7°。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內圈滾道的半徑為4_。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采用GCrl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從而使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具有較高的強度,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被滾動體磨損,有效的提高了采用該電機軸承鍛件制成的軸承的使用壽命;另一個,該電機軸承鍛件的外形尺寸與加工完成的外圈與內圈的尺寸較為接近,便于加工,并且節省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鍛件本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鍛件本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8]參照圖1和圖2所示,圖中給出的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包括采用GCrl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100和第二鍛件本體400,第二鍛件本體500設置在第一鍛件本體100內部。
[0019]第一鍛件本體100整體為圓柱形,第一鍛件本體100的外徑為94.6mm,在第一鍛件本體100的上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下小上大的錐形盲孔200,錐形盲孔200的小徑為76.6mm,大徑為78.6mm,長度為I Omm,在第一鍛件本體100的下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圓柱孔300,圓柱孔300的直徑為57.8mm,長度為6.6mm,圓柱孔300與錐形盲孔200相連通,也就是說第一鍛件本體100整體的長度為16.6mm。
[0020]第一鍛件本體100的外表面110與其上端面120通過第一圓弧700過渡連接,第一圓弧700的半徑為2_,而第一鍛件本體100的外表面110與其下端面130通過第二圓弧800過渡連接,第二圓弧800的半徑為3mm,錐形盲孔200的內表面210與第一鍛件本體100的上端面120之間通過第三圓弧900過渡連接,第三圓弧900的半徑為1mm,錐形盲孔200的內表面210與其底面220之間通過第四圓弧1000過渡連接,第四圓弧1000的半徑為2mm,錐形盲孔200的內表面210與第一鍛件本體100的軸線之間的夾角A為5.7°,圓柱孔300的內表面310與第一鍛件本體100的下端面130之間通過第五圓弧1100過渡連接,第五圓弧1100的半徑為1mm。
[0021]第二鍛件本體400整體為圓柱形,第二鍛件本體400的外徑為68.1mm,長度為18.8mm,在第二鍛件本體400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圓柱形的安裝孔500,安裝孔500的直徑為50mm,在第二鍛件本體400的上部的外周面上開設有內圈滾道600,內圈滾道600的半徑為4mm,內圈滾道600的內徑為64.8mm,內圈滾道600的中心到第二鍛件本體400的下端面430的距離10.9mm,也就是說內圈滾道600的中心到第二鍛件本體400的上端面420的距離為7.9mmο
[0022]安裝孔500的內表面510與第二鍛件本體400的上、下端面420、430之間通過第六圓弧1300過渡連接,第六圓弧1300的半徑為1mm,第二鍛件本體400的外表面410與其上、下端面420、430之間通過第七圓弧1200過渡連接,第七圓弧1200的半徑為2mm。
[002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采用GCrl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從而使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具有較高的強度,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被滾動體磨損,有效的提高了采用該電機軸承鍛件制成的軸承的使用壽命;另一個,該電機軸承鍛件的外形尺寸與加工完成的外圈與內圈的尺寸較為接近,便于加工,并且節省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4]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GCrl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所述第二鍛件本體設置在第一鍛件本體內部; 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上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下小上大的錐形盲孔,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下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圓柱孔,所述圓柱孔與錐形盲孔相連通; 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圓柱形的安裝孔,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上部的外周面上開設有內圈滾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盲孔的小徑為76.6mm,大徑為78.6mm,長度為10mm,所述圓柱孔的直徑為57.8mm,長度為6.6mm。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盲孔的內表面與第一鍛件本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5.7°。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圈滾道的半徑為4mm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輪轂電機軸承鍛件,包括采用GCr15材料鍛造而成的第一鍛件本體和第二鍛件本體,所述第二鍛件本體設置在第一鍛件本體內部;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上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下小上大的錐形盲孔,在所述第一鍛件本體的下端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圓柱孔,所述圓柱孔與錐形盲孔相連通;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中部沿其軸向開設有整體呈圓柱形的安裝孔,在所述第二鍛件本體的上部的外周面上開設有內圈滾道。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整體強度較高、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便于后續加工。
【IPC分類】F16C19/00, F16C33/58
【公開號】CN205350046
【申請號】CN201620023045
【發明人】劉紀華
【申請人】上海通旺軸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