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醫學用品,特別是一種便攜式生物醫學樣本電鏡制樣裝置。
背景技術:
透射電鏡在基礎醫學研究和臨床病理診斷中地位日益重要,生物醫學樣本的制樣是透射電鏡觀察的最基礎的操作,但由于制樣流程中步驟環節眾多:前固定,漂洗(3次),后固定,漂洗(3次),脫水(4-5個濃度梯度),浸透等,所需時間較長。目前國內生物醫學透射電鏡制樣方式的選取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傳統手工制樣,按生物醫學透射電鏡電鏡制樣步驟,在制樣膠囊或瓷盤孔中進行一步步手工吸換液體;此方式對客觀儀器要求較低,易于推廣,尤其對于中小實驗室較為實用。但其缺點顯而易見,一是效率低,不利于一次大樣本量的制樣;二是人性化不夠,人力耗費很大,一個樣本整個制樣流程下來需要20次左右的吸換不同類別液體,100個樣本就是2000次吸換液體手工操作,對人的體力和耐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三是難以對時間進行標準化,由于對每一個樣本每一次吸換液體是需要耗時的,對于多個樣本而言,第一個樣本和最后一個樣本的時間差會較大,而樣本每一步處理都有嚴格的時間要求;這會造成同一批樣本出現質量的差異。另一類為大型自動組織處理儀,該類儀器具有獨特一些優點:人力投入少,時間控制精準;但在也存在一些很現實的問題:一是儀器昂貴,一般中小實驗室,購買意愿不強;二是試劑耗損較多。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攜帶方便,提取樣品時更加的方便快捷,透明材料更加方便我們觀看樣品,同時試管塞與試管的配合全自動不用人工,防止了二次污染的裝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便攜式生物醫學樣本電鏡制樣裝置包括:箱體、試管架、液壓桿、箱蓋、試管塞架、提升桿、試管塞、試管和側門,所述箱體與箱蓋脫拆連接,試管架移動連接于箱體底部,試管架兩側安裝有液壓桿,液壓桿與試管架頂端的試管托體固定連接,試管脫拆連接于試管架上,試管塞架脫拆連接于箱體頂部,試管塞架兩側固定連接有提升桿,箱體一側開鑿有側門,所述試管架分為兩部分包含升降裝置、架體和托體,升降裝置與托體底部固定連接,托體上表面與架體移動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箱體與箱蓋都是透明材料制成,托體上開有滑道架體底端的凸起與滑道配合滑動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所述側門凸出整個箱體有一部底部為滑道,滑道與托體的滑道配合將架體拉出箱體。
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有:攜帶方便,提取樣品時更加的方便快捷,透明材料更加方便我們觀看樣品,同時試管塞與試管的配合全自動不用人工,防止了二次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符號說明:
1.箱體、2.試管架、3.液壓桿、4.箱蓋、5.試管塞架、6.提升桿、7.試管塞、8.試管、9.側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便攜式生物醫學樣本電鏡制樣裝置包括:箱體1、試管架2、液壓桿3、箱蓋4、試管塞架5、提升桿6、試管塞7、試管8和側門9,所述箱體1與箱蓋4脫拆連接,試管架2移動連接于箱體1底部,試管架2兩側安裝有液壓桿3,液壓桿3與試管架2頂端的試管8托體固定連接,試管8脫拆連接于試管架2上,試管塞架5脫拆連接于箱體1頂部,試管塞架5兩側固定連接有提升桿6,箱體1一側開鑿有側門9,所述試管架2分為兩部分包含升降裝置、架體和托體,升降裝置與托體底部固定連接,托體上表面與架體移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箱體1與箱蓋4都是透明材料制成,托體上開有滑道架體底端的凸起與滑道配合滑動連接。
優選地,所述側門9凸出整個箱體1有一部底部為滑道,滑道與托體的滑道配合將架體拉出箱體。
本實用新型攜帶方便,提取樣品時更加的方便快捷,透明材料更加方便我們觀看樣品,同時試管塞與試管的配合全自動不用人工,防止了二次污染。
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