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度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核電廠中汽輪機屬于精密設備,在汽輪機頂軸油系統調試時,需要測量各瓦頂起高度,由于汽輪機高壓缸外缸受保溫棉包裹,空間位置十分狹小,且測量點進深達到50cm,常規的百分表測量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場的需求,影響汽輪機頂軸油系統的調試測量,影響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滿足核電廠現場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需要的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裝置,包括用于定位在汽輪機上的支撐機構、通過調節組件可活動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頂部的支撐板、以及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的測量機構;
所述測量機構包括測量桿、百分表以及用于與所述汽輪機上待測表面接觸的接觸板;所述測量桿與所述支撐機構相平行間隔且位于所述支撐板同一側,并且所述測量桿的第一端穿設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百分表安裝在所述支撐板上且與所述測量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接觸板連接在所述測量桿的第二端上。
優選地,所述測量機構還包括至少一根與所述測量桿相平行間隔的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的第一端穿設在所述支撐板上,第二端連接在所述接觸板上。
優選地,所述測量機構包括兩根所述導向桿,分別位于所述測量桿的相對兩側。
優選地,所述測量機構還包括套設在所述導向桿上的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抵接所述支撐板和所述接觸板。
優選地,所述測量機構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百分表的表座;所述表座固定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百分表設置在所述表座上,百分表的測量頭抵接在所述測量桿上。
優選地,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相間隔設置的兩個固定座、以及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撐板安裝在所述支架的頂部;所述測量機構位于兩個所述支架之間。
優選地,所述固定座為具有磁吸功能的磁鐵體。
優選地,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螺桿以及配合在所述螺桿上的螺母;所述螺桿一端連接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穿過所述支撐板;所述螺母于所述螺桿上鎖固在所述支撐板上下兩側。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上設有供所述螺桿穿過的通孔。
優選地,所述通孔為腰形孔;所述螺桿可沿所述腰形孔來回移動,使所述支撐板水平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滿足核電廠現場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的需要,獲得精準測量數據,提高汽輪機維修質量,為核電廠機組的穩定運行提供最大保證。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測量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圖1所示測量裝置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裝置,包括支撐機構10、通過調節組件40可活動安裝在支撐機構10頂部的支撐板20、以及安裝在支撐板20上的測量機構30。支撐機構10用于定位在汽輪機上,測量機構30可伸入汽輪機軸頸上待測量位置,對軸頸頂起高度進行測量。
本實施例中,支撐機構10包括相間隔設置的兩個固定座11、以及分別垂直連接在固定座11上的支架12。兩個固定座11的間隔設置,使得可以跨在汽輪機上待測量位置外的兩側,對整個測量裝置的定位。
優選地,固定座11為具有磁吸功能的磁鐵體,從而可以磁吸方式固定,固定效果好。固定座11進一步優選為手動給磁固定座,手動給磁方式操作靈活,固定效果好,可靠性高。
支架12垂直連接在固定座11上,支撐板20安裝在支架12的頂部。兩個支架12的頂部分別通過調節組件40與支撐板20連接。
調節組件40用于將支撐板20連接在支撐機構10上并且實現支撐板20在支撐機構10上的調節。
作為選擇,調節組件40可包括螺桿41以及配合在螺桿41上的螺母42。螺桿41一端連接在支架12上,另一端穿過支撐板20。螺母42于螺桿41上鎖固在支撐板20上下兩側,定位支撐板20。并且,支撐板20可通過沿螺桿41軸向移動調節其在支撐機構10上的高度,并且通過螺母42進行鎖固定位。
對應螺桿41,支撐板20上設有通孔210,供螺桿41穿過。
進一步地,通孔210為腰形孔,沿支撐板20表面延伸,在支撐板20上具有一定的延伸長度,使得螺桿41可沿腰形孔來回移動,使支撐板20水平移動,實現支撐板20在支撐機構10上的水平方向調節。
支撐板20在支撐機構10上的水平調節,可通過數顯水平尺進行調節校正,確保滿足測量條件要求。數顯水平尺測量精量可達到±0.05°。
支撐板20可具有三個延伸端,支撐機構10的兩個支架12分別安裝在其中兩個延伸端的下方,測量機構30可安裝在剩余的一個延伸端下方。并且,測量機構30位于兩個支架12之間。
優選地,如圖2所示,支撐板20可包括第一支撐板21以及可拆卸連接在第一支撐板21上的第二支撐板22。支撐機構10安裝在第一支撐板21下方,測量機構22安裝在第二支撐板22上,這樣使得第二支撐板22可與測量機構20組成一個整體模塊,該模塊可自第一支撐板21上拆離,方便測量裝置的儲存、搬運等。
如圖1、3所示,測量機構30包括測量桿31、百分表32以及接觸板33。測量桿31與支撐機構10相平行間隔且位于支撐板20同一側。測量桿31的第一端穿設在支撐板20上,百分表32安裝在支撐板20上且與測量桿31的第一端連接;接觸板33連接在測量桿31的第二端上,用于與汽輪機上待測表面接觸。汽輪機軸頸頂起使,使得接觸板33和測量桿31也頂起,測量桿31抵壓百分表32,通過百分表32顯示頂起高度數據。
百分表32的測量精度可達到0.01mm,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度。
測量機構30還包括用于固定百分表32的表座34。表座34固定在支撐板20上,百分表32設置在表座34上,百分表32的測量頭抵接在測量桿31上。
測量機構30還包括至少一根與測量桿31相平行間隔的導向桿35;導向桿35的第一端穿設在支撐板20上,第二端連接在接觸板33上。該導向桿35的設置,對測量桿31的頂起起到導向作用。
本實施例中,測量機構30包括兩根導向桿35,分別位于測量桿31的相對兩側,起到平衡導向作用。
進一步地,測量機構30還包括套設在導向桿35上的復位彈簧36;復位彈簧36的兩端分別抵接支撐板20和接觸板33。在頂起后,可通過復溫彈簧36的回復力使導向桿35復位移動,從而帶動測量桿31移動復位。
在核電廠現場對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時,通過支撐機構10將本實用新型的測量裝置定位在汽輪機上,根據測量位置的深度調節支撐板20在支撐機構10上的高度及水平方向,將測量機構30深入測量位置,直至接觸板33與測量位置表面相接觸。測量時,通過測量機構30上的百分表32讀數獲取汽輪機軸頸頂起高度。測量完成后將測量裝置自汽輪機上拆下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