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屬于綠色智能建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綠色建筑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室內環境質量和高效運營管理是綠色建筑的兩個重要環節。室內環境質量環節強調改善用戶的熱舒適效果,提高室內空氣品質,從而提高教學和辦公效率。高效運營管理環節強調節能管理,實現高效用能,減少能耗浪費。
教室內與辦公室內空氣質量和環境控制至關重要。室內人員密集并且長期處于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室內的粉塵、呼出的污濁空氣、昏暗或過強的燈光等降低了學習和工作效率,甚至會影響同學們和工作者的身體健康。通過改善室內的采光條件、通風條件,改善教師的授課和學生學習的環境,減輕學習工作過程中的身體負擔,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顯著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公效率。
現有的一些建筑項目中,教室或辦公室內安裝了環境質量控制和節能監測兩套系統,兩套系統完全獨立,很難實現協同工作。由于采用不同廠家的環境監測產品、調節控制產品,通訊協議復雜,增加了通訊轉換環節,降低了系統的穩定性,提高了集成安裝難度,增加了建設成本。
現有市場項目由于環境監測和調控是獨立的系統,缺少智能的控制單元,無法綜合分析用戶衣著和勞動狀態,無法量化計算室內熱舒適度,無法給出最佳的設備控制策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本實用新型通過采集相鄰層教室和辦公室內環境參數,環境參數為各相鄰層的建筑從而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并且控制辦公設備,在保障室內空氣品質和環境質量的同時,降低了設備能耗;可實現多層同時動態化智能控制,其監測結果可通過顯示屏直接顯示,便于查看結果且監測結果更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該系統包括交互模塊1、顯示模塊2、電源模塊3、數據存儲模塊4、數據發送端5、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交互模塊1包括中心處理單元8、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
交互模塊1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中間位置,顯示模塊2、電源模塊3、數據存儲模塊4、數據發送端5分別與交互模塊1連接。
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窗戶均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和出氣口分別設有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兩相鄰側邊。
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分別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進氣口處。
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分別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出氣口處。
中心處理單元8分別與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連接。
交互模塊1的中心設有空氣交互管道,通過空氣交互管道與外界相連。
所述數據發送端5與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內的數據接收端通過藍牙連接的方式交互。
所述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的進氣口處設有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強度傳感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實現了教室和辦公室多種環境參數的監測與設備的自動控制,提高了自動化控制水平、提高了效率;
2、本系統采用交互模塊及中心處理單元,數據傳輸和控制命令透明化,采用嵌入式芯片智能系統綜合分析室內環境的綜合狀態,量化計算室內熱舒適度,制定出最佳的設備控制策略;
3、本系統設有數據發送端,數據發送端綜合無線通訊進行數據傳輸,使得建筑物內的空氣質量被明顯監測。
附圖說明
圖1為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的交互模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帶綠色新風控制的建筑環境智能調節系統,該系統包括交互模塊1、顯示模塊2、電源模塊3、數據存儲模塊4、數據發送端5、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交互模塊1包括中心處理單元8、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
交互模塊1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中間位置,顯示模塊2、電源模塊3、數據存儲模塊4、數據發送端5分別與交互模塊1連接。
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窗戶均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和出氣口分別設有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兩相鄰側邊。
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分別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進氣口處。
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分別設置在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的出氣口處。
中心處理單元8分別與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左側排氣泵10.1、右側排氣泵10.2連接。
交互模塊1的中心設有空氣交互管道,通過空氣交互管道與外界相連。
所述數據發送端5與上層建筑物6、下層建筑物7內的數據接收端通過藍牙連接的方式交互。
所述上層吸氣泵9.1、下層吸氣泵9.2的進氣口處設有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強度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