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計算機輔助企業生產管理的物料清單(BOM)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術:
物料清單(BOM)的英文全稱為Bill of Material,是計算機可以識別的產品結構數據文件,實際生產中BOM不僅僅是零件和物料的簡單集合,同時還可以包含零部件所有有價值的屬性信息,例如零部件圖號、裝配要求、技術規范、用戶需求、質量標準、供應商數據、公差規范、定價數據、供應商報價、替換件、結構的有效性、引用標識等文檔的交叉引用等等。作為聯系與溝通企業各項業務的紐帶,物料清單(BOM)的生成方法是計算機輔助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同行業的產品結構和制造方式千差萬別,要生成基于產品的BOM并非易事。
傳統的BOM是采用父子網狀的結構記錄數據的,其數據結構為父項編號,子項編號,結構數量,低層碼。該方法會出現一個父項編號下面有很多個子項編號,一個子項編號同時屬于不同的父項編號的情況,信息繁瑣,且在一定程度上易造成管理混亂。在實際生產中,由于圖紙數量多,單套產品零部件層次復雜,產品BOM的整理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按照傳統的BOM生成方法,若一系列產品一套圖紙超過200張,零部件多達上千個,即便是讓操作熟練的工作人員來操作,生成一套完整的BOM也至少需兩到三天的時間,而且數據的規整性和準確性都無法得到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本方法是克服現有BOM生成技術領域內存在的效率低、使用性差、準確率低等缺點,提供的一種基于產品的BOM生成方法。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生成“.xls”格式的明細表用各自的圖號和零部件名稱命名所有相關明細表的Excel文件,并存儲在同一目錄下;b.讀取總裝圖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程首先將總裝圖的相關明細表信息匯總到數據庫當中,并對所讀取信息進行相關的排序、調整處理,為后續的BOM生成做好準備;c.按總裝圖展開讀取數據并對BOM編碼從總裝圖信息中提取產品零部件名稱圖號,按照Excel文件命名規則,自動查找各零部件展開,對零部件編碼、提取、再查找、再編碼、逐級展開,直到BOM完成;d.對比檢查對生成的BOM進行數據對比檢查,完成最終BOM。
所述步驟c中BOM編碼是設定第一層中的X層次碼為0,第二層中的零部件A、B、C、D分別以自然數1、2、3、4編碼,若其中有可展開的部件則將它下面的零部件E、F分別用2.1、2.2的形式表示,部件E的子件G、H、I則分別用2.1.1、2.1.2、2.1.3的形式表示,依此類推,向下逐級展開,以完成整套產品的層次碼編制。
所述步驟c中BOM展開是從上層零件開始向下逐層展開得到下層零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的明細表處理方法、BOM表的編碼方法、基于計算機的產品搜索展開方法的集合。本發明材料清單生成方法不僅使產品所有構件的層次關系以及構件之間的父子關系一目了然,而且大大提高了BOM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適應性好,數據量小,記錄簡單,便于進行物料分解和材料匯總,為零件的反查,以及產品零部件相關信息的查詢提供了方便,其效率高、使用性好、準確率更高。
圖1是本發明網狀結構以及編碼方法示意圖;圖2是BOM編制實例圖;圖3是BOM生成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描述,一種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生成“.xls”格式的明細表用各自的圖號和零部件名稱命名所有相關明細表的Excel文件,并存儲在同一目錄下;b.讀取總裝圖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程首先將總裝圖的相關明細表信息匯總到數據庫當中,并對所讀取信息進行相關的排序、調整處理,為后續的BOM生成做好準備;c.按總裝圖展開讀取數據并對BOM編碼從總裝圖信息中提取產品零部件名稱圖號,按照Excel文件命名規則,自動查找各零部件展開,對零部件編碼、提取、再查找、再編碼、逐級展開,直到BOM完成;d.對比檢查對生成的BOM進行數據對比檢查,完成最終BOM。
實施例11、生成“.xls”格式的明細表明細表是BOM生成的重要依據,在大多數企業中,明細表的管理存檔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dwg”文件,另一種則是“.xls”文件。基于Excel強大的表格生成和編輯功能,Excel倍受廣大生產企業的青睞,而且現有的將“.dwg”格式的明細表轉化為“.xls”格式的方法多而簡單。用各自的圖號和零部件名稱命名所有相關明細表的Excel文件,并存儲在同一目錄下。
2、讀取總裝圖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程,首先將總裝圖的相關明細表信息匯總到數據庫當中,并對所讀取信息進行相關的排序,調整處理,為后續的BOM生成工作做好準備。
3、按總裝展開,讀取數據并對BOM編碼從總裝圖信息中提取產品零部件名稱圖號,按照Excel文件命名規則,自動查找各零部件展開,對零部件編碼、提取、再查找、再編碼、逐級展開,直到BOM完成。編碼對于BOM的編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好的編碼方法不僅可以避免錯誤的發生,而且可以有效的節省資源。
BOM可以分成自頂向下的分解型和自底向上的追蹤型兩種。分解型是指從上層零件開始向下逐層展開得到下層零件;分解型順向分解的方法方便零件的逐層展開,且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零件的遺漏,是BOM編制的優選方法。在BOM中上層零件被稱為“父件”,下層零件被稱為“子件”。在零件的裝配關系中,“父件”就是通常的裝配件,而“子件”則是組成該裝配件的眾多零件。“單層結構”是產品組成的基本單位,由一個“父件”和從屬于該“父件”的“子件”組成。如附圖1所示,X作為最上層的父件,由A、B、C、D四個子件組成,它們一起組成了第一個層次的“單層結構”。圖中的零件B對于X來說是子件,但對應于E、F就成為了父件,并一起組成第二個層次的一個“單層結構”。E和G、H、I三個零件以及D和I之間也存在著同樣的父子關系,I零件在不同的“單層結構”中出現了兩次,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復用件”或者“借用件”,不同的零件出現在相同的“單層結構”中,可以給予不同的編碼,并且加以標識。以上述產品結構為依據,以產品BOM的網狀展開編碼技術為核心技術,對產品零部件進行編碼,如附圖所示,設定第一層中的X層次碼為0,第二層中的零部件A、B、C、D分別以自然數1、2、3、4編碼,若其中有可展開的部件,如部件B,則將它下面的零部件E、F分別用2.1、2.2的形式表示,部件E的子件G、H、I則分別用2.1.1、2.1.2、2.1.3的形式表示,依此類推,向下逐級展開,以完成整套產品的層次碼編制。在實際生產中,以整套產品的名稱或代碼命名第一層次,即將整套產品定義為BOM的源,并規定其編碼為0,再將總裝圖中的相應零部件全部集合于BOM的第二層次,并依次規定其編碼為1、2、3、4......。查找整個第二層次,找出其中可以展開或者需要展開的部件。例,此處假設3、6、9為符合上述條件部件,以3、6、9為父件,找出其全部子件作為第三層次,并規定其編碼為3.1、3.2、3.3......,6.1、6.2......,9.1、9.2、9.3。查看3.1、3.2、3.3......,6.1、6.2......,9.1、9.2、9.3找到可展開的部件,依此類推,循環反復,直至某一層次中的所有零件均無法再次展開,完成整套產品的BOM編制。此種形式的編碼方法不僅使產品所有構件的層次關系以及構件之間的父子關系一目了然,而且大大提高了BOM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適應性好,數據量小,記錄簡單,便于進行物料分解和材料匯總。為零件的反查,以及產品零部件相關信息的查詢提供了方便。BOM編制實例見附圖2。
4、對生成的BOM進行數據對比檢查,完成BOM。BOM生成的流程見附圖3。
以上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構思下的基本說明,而依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變換,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生成“.xls”格式的明細表用各自的圖號和零部件名稱命名所有相關明細表的Excel文件,并存儲在同一目錄下;b.讀取總裝圖信息通過計算機編程首先將總裝圖的相關明細表信息匯總到數據庫當中,并對所讀取信息進行相關的排序、調整處理,為后續的BOM生成做好準備;c.按總裝圖展開讀取數據并對BOM編碼從總裝圖信息中提取產品零部件名稱圖號,按照Excel文件命名規則,自動查找各零部件展開,對零部件編碼、提取、再查找、再編碼、逐級展開,直到BOM完成;d.對比檢查對生成的BOM進行數據對比檢查,完成最終BO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c中BOM編碼是設定第一層中的X層次碼為0,第二層中的零部件A、B、C、D分別以自然數1、2、3、4編碼,若其中有可展開的部件則將它下面的零部件E、F分別用2.1、2.2的形式表示,部件E的子件G、H、I則分別用2.1.1、2.1.2、2.1.3的形式表示,依此類推,向下逐級展開,以完成整套產品的層次碼編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驟c中BOM展開是從上層零件開始向下逐層展開得到下層零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產品的物料清單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生成“.xls”格式的明細表;b.讀取總裝圖信息;c.按總裝圖展開讀取數據并對BOM編碼;d.對生成的BOM進行數據對比檢查完成最終BOM。本發明是一種基于計算機的明細表處理方法、BOM表的編碼方法、基于計算機的產品搜索展開方法的集合。應用本發明不僅使產品所有構件的層次關系以及構件之間的父子關系一目了然,而且大大提高了BOM的準確性和實用性,效率高、使用性好、準確率更高。
文檔編號G06F17/30GK101025805SQ20071003677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24日
發明者于曉, 仲梁維 申請人:上海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