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表面封裝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金屬端子料帶的封裝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手持移動通信終端越來越多樣化,相應的作為移動通信終端重要組成部分的SIM卡和SD卡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因此,如何提高SIM卡和SD卡的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SD卡和SIM卡都是通過人工將SD卡和SIM卡的金屬端子送入注塑機中注塑成型的。這種SD卡和SIM卡的成型方式不僅作業環境溫度高,作業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易眼疲勞,而且工作效率低,送料精度差。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SD卡和SIM卡的成型方式進行進一步開發,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的SD卡和SIM卡的成型方式存在作業環境溫度高,作業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易眼疲勞,工作效率低,送料精度差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送料精度高,能節省人力的封裝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用于金屬端子料帶的表面封裝,其包括出料裝置、收料裝置、具有注塑模具的注塑機、導料裝置、拉料裝置及帶整裝置,所述出料裝置和所述收料裝置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注塑機的同側,所述導料裝置包括第一導軌、第二導軌及導向件,所述拉料裝置拉動所述出料裝置引出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向所述收料裝置運動,且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軌、所述注塑模具、所述導向件及所述第二導軌,所述帶整裝置沿所述第二導軌設置并用于修飾注塑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帶整裝置包括沿所述第二導軌依次設置的擠壓組件、平面度檢測儀及裁切組件,其中,所述裁切組件靠近所述收料裝置設置并與所述平面度檢測儀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平面度檢測儀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平面度檢測儀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導軌的上下兩側。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封裝設備還包括設于所述第一導軌靠近所述注塑模具一端及設于所述第二導軌靠近所述導向件一端的感應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金屬端子料帶的兩側分別均勻開設有收容孔,所述拉料裝置包括與所述收容孔相匹配的齒輪及驅動所述齒輪轉動的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與所述感應裝置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拉料裝置的數量為三個,分別為第一拉料裝置、第二拉料裝置及第三拉料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拉料裝置設于所述第一導軌,所述第二拉料裝置設于所述注塑模具的出料端,所述第三拉料裝置設于所述第二導軌并位于所述帶整裝置和所述收料裝置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出料裝置包括出料盤、收紙盤及驅動所述出料盤和所述收紙盤轉動的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與所述感應裝置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收料裝置包括收料盤、送紙盤及驅動所述收料盤和所述送紙盤轉動的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所述感應裝置電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導料裝置還包括設于所述出料裝置和所述第一導軌之間及設于所述收料裝置和所述第二導軌之間的限位輪。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封裝設備還包括架體,所述架體包括用于安裝所述出料裝置和所述收料裝置的第一架體及用于安裝所述第一導軌、所述第二導軌、所述導向件及所述帶整裝置的所述第二架體。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過所述拉料裝置拉動所述出料裝置引出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向所述收料裝置運動,且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軌、所述注塑模具、所述導向件及所述第二導軌,并通過沿所述第二導軌設置所述帶整裝置以修飾注塑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不僅工作效率高,送料精度高,而且能節省人力。
二、通過在所述出料裝置和所述第一導軌之間以及所述收料裝置和所述第二導軌之間設置限位輪,可以防止所述金屬端子料帶轉彎時因拉動較大造成的移位問題。
三、通過所述平面度檢測儀控制所述氣缸動作以驅動所述切刀,不僅能提高注塑質量,而且能避免提高切割效率,從而節省了人力。
四、通過設置所述感應裝置以防止料帶堆積現象,可以進一步提高送料精度和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封裝設備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主視圖;
圖3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拉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擠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裁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結合參閱圖1和圖2,其中,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封裝設備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主視圖。所述封裝設備100用于金屬端子料帶的表面封裝,所述金屬端子料帶的兩側分別均勻開設有收容孔。所述封裝設備100包括架體1、具有注塑模具21的注塑機2、出料裝置3、收料裝置4、導料裝置5、拉料裝置6、帶整裝置7及感應裝置8。
所述架體1包括與所述注塑機2間隔設置的第一架體11及設于所述注塑機2和所述第一架體11之間的第二架體13。
所述第一架體11用于安裝所述出料裝置3和所述收料裝置4。在如圖所示實施例中,所述出料裝置3位于所述收料裝置4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架體13用于安裝所述導料裝置5及所述帶整裝置7。
所述出料裝置3包括出料盤31、收紙盤33及驅動所述出料盤31和所述收紙盤33轉動的第一電機35。
所述出料盤31用于引出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和防止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層之間摩擦的紙帶。
所述收紙盤33用于卷收所述出料盤31引出的紙帶。
所述收料裝置4包括收料盤41、送紙盤43及驅動所述收料盤41和所述送紙盤43轉動的第二電機45。
所述收料盤41用于卷收所述金屬端子料帶。
所述送紙盤43用于向所述收料盤41提供紙帶,從而使得紙帶位于卷收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層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料裝置3和所述收料裝置4的結構相同。
所述導料裝置5包括第一導軌51、第二導軌53及導向件55。所述第一導軌51、所述第二導軌53及所述導向件55分別安裝于所述第二架體13,且所述第一導軌51的兩端分別對應所述出料裝置3和所述注塑模具21的進料端,所述第二導軌53的兩端分別對應所述收料裝置4和所述注塑模具21的出料端,所述導向件55位于所述第二導軌53和所述注塑模具2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件55為轉動輪。
所述導料裝置5還包括設于所述出料裝置3和所述第一導軌51之間及設于所述收料裝置4和所述第二導軌53之間的限位輪57。所述限位輪57用于防止所述金屬端子料帶轉彎時因拉動較大造成的移位問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輪57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限位輪57分別設于所述第一架體11和所述第二架體13。
請結合參閱圖3,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拉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拉料裝置6包括與所述金屬端子料帶的所述收容孔相匹配的齒輪61及驅動所述齒輪61轉動的伺服電機63。當需要拉料時,所述齒輪61的齒牙插入所述收容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拉料裝置6的數量為三個,分別為第一拉料裝置、第二拉料裝置及第三拉料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拉料裝置設于所述第一導軌51,所述第二拉料裝置設于所述注塑模具21的出料端,所述第三拉料裝置設于所述第二導軌53并位于所述收料裝置4和所述帶整裝置7之間,且所述第一拉料裝置、所述第二拉料裝置及所述第三拉料裝置可以分別控制其拉料速度。
所述第一拉料裝置、所述第二拉料裝置及所述第三拉料裝置共同配合作用以拉動所述出料裝置3引出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向所述收料裝置4運動,且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軌51、所述注塑模具21、所述導向件55及所述第二導軌53。其中,所述第一導軌51和所述第二導軌53用于防止所述金屬端子料帶沿所述出料裝置3向所述收料裝置4運動時發生位移,所述注塑模具21用于所述注塑機2對進入其中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注塑封裝,按所述金屬端子料帶的運動路徑,所述導向件55用于封裝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轉向。
所述帶整裝置7沿所述第二導軌53設置并用于修飾封裝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其包括沿所述第二導軌53依次設置的擠壓組件71、平面度檢測儀73及裁切組件75,且所述裁切組件75靠近所述收料裝置4設置并與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電連接。
請結合參閱圖4,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擠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擠壓組件71包括用于擠壓注塑水口的擠壓塊711及驅動所述擠壓塊711的擠壓氣缸713。
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導軌53的上下兩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為CCD平面度檢測儀。
請結合參閱圖5,是圖1所示封裝設備的裁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裁切組件75包括用于裁切所述金屬端子料帶注塑成型部分的切刀751及驅動所述切刀751的氣缸753。
所述氣缸753與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電連接。且當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檢測到封裝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表面不平時,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控制所述氣缸753動作以驅動所述切刀751裁切所述金屬端子料帶注塑成型部分。通過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控制所述氣缸753動作以驅動所述切刀751,不僅能提高注塑質量,而且能避免提高切割效率,從而節省了人力。
所述感應裝置8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感應裝置8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導軌51靠近所述注塑模具21一端以及設于所述第二導軌53靠近所述導向件55一端。兩個所述感應裝置8與所述第一電機35、所述第二電機45及所述伺服電機63電連接。兩個所述感應裝置8分別用于檢測所述第一導軌51靠近所述注塑模具21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導軌53靠近所述導向件55一端是否出現料帶堆積現象,并根據檢測結果綜合控制所述第一電機35、所述第二電機45及所述伺服電機63的轉速以消除料帶堆積現象。通過設置所述感應裝置8以防止料帶堆積現象,可以進一步提高送料精度和產品質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封裝設備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過所述拉料裝置6拉動所述出料裝置3引出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向所述收料裝置4運動,且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依次經過所述第一導軌51、所述注塑模具21、所述導向件55及所述第二導軌53,并通過沿所述第二導軌53設置所述帶整裝置7以修飾注塑后的所述金屬端子料帶,不僅工作效率高,送料精度高,而且能節省人力。
二、通過在所述出料裝置3和所述第一導軌51之間以及所述收料裝置4和所述第二導軌53之間設置限位輪57,可以防止所述金屬端子料帶轉彎時因拉動較大造成的移位問題。
三、通過所述平面度檢測儀73控制所述氣缸753動作以驅動所述切刀751,不僅能提高注塑質量,而且能避免提高切割效率,從而節省了人力。
四、通過設置所述感應裝置8以防止料帶堆積現象,可以進一步提高送料精度和產品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