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其應用的電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7363782閱讀:268來源:國知局
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其應用的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其應用的電機,該固定結構包括溫控器和設于電機的定子鐵芯上的絕緣框架;還包括彈性卡固件;絕緣框架上設有與彈性卡固件卡合的卡接部;彈性卡固件與絕緣框架卡合固定,溫控器位于彈性卡固件的內側且與彈性卡固件的內壁及卷繞于絕緣框架上的定子繞組貼合;而該種電機采用了前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電機,其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容易裝配,易實現自動化操作而且能夠有效的保證彈性卡固件不會碰到繞組線圈,避免了傳統工藝需要將溫控器埋入繞組易于出現的溫控器及繞組損傷、膠布松脫等風險,能夠有效保證溫控器的穩定性。
【專利說明】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其應用的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機【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及其應用該溫控器固定結構的電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電機的溫控器多數采用埋入繞組線圈并綁扎在定子繞組線圈上的方式,操作較復雜,同時在埋入繞組后包膠布、綁扎時容易出現溫控器外殼被壓傷及繞組損傷、膠布松脫等風險,從而導致溫控器動作異常等不良隱患。近來,也有部分電機廠家通過第三方部件(例如:電控板)上設置容納溫控器的容納部件來固定溫控器,但結構較復雜,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旨在保證溫控器性能穩定的前提下,簡化溫控器的固定結構,使其易于裝配,并降低成本。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包括溫控器和套設于電機的定子鐵芯上的絕緣框架;
[0005]還包括彈性卡固件;
[0006]所述端部絕緣框架上設有用于與所述彈性卡固件卡合的卡接部;
[0007]所述彈性卡固件與所述絕緣框架的卡接部卡合固定,所述溫控器位于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內側且與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內壁及卷繞于所述絕緣框架上的定子繞組抵貼。
[0008]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上設有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穿繞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0009]更具體地,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絕緣框架上的凹槽結構,所述彈性卡固件上設有與所述凹槽結構適配卡合的凸起結構。
[0010]更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凹槽結構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外側的第一凹槽,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所述凸起結構包括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一倒鉤或者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倒鉤或者第一凸臺卡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底側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0011]更具體地,所述底側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所述底側部穿設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且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與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
[0012]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結構還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內側和第二凹槽,所述彈性卡固件還具有沿所述底側部的另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二側邊部,所述凸起結構還包括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內。
[0013]或者,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外側的第一凸臺部,所述彈性卡固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臺部適配卡合的第二凸臺部、或倒鉤部、或與所述第一凸臺部適配卡合的卡扣部。
[0014]更具體地,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所述第二凸臺部、或倒鉤部、或者與卡扣部設于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所述底側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所述底側部穿設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且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與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所述底側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0015]優化地,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底側部還設有向內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表面與所述溫控器相抵貼。
[0016]或者,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凹槽結構為設于所述底部的貫穿所述絕緣框架的內側和外側的通槽,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兩側分別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和第二側邊部,所述第一側邊部穿設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第二側邊部穿設于穿繞于所述缺口部或者貫孔中,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外端均設有一卡鉤,所述卡鉤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且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0017]或者,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卡接部包括所述固定套筒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的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兩端卡合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0018]或者,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和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底部的至少一個凹槽和設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或另一端的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兩端分別卡合于所述凹槽與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0019]更具體地,所述絕緣框架包括相互對接的第一絕緣架體和第二絕緣架體,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絕緣架體上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絕緣架體上的第二套筒。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通過在絕緣框架設置卡接部,利用彈性卡固件將溫控器固定并直接與定子繞組相抵貼,其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容易裝配,易實現自動化操作,從而提升生產效率,而且能夠有效的保證彈性卡固件不會碰到繞組線圈,避免了傳統工藝需要埋入繞組后包膠布、綁扎過程中易于出現的溫控器及繞組損傷、膠布松脫等風險,能夠有效保證溫控器的穩定性。
[002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機,該種電機包括上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所述定子鐵芯包括定子鐵芯軛部和對接于所述定子鐵芯軛部內側的多個定子鐵芯齒部,所述絕緣框架具有多個用于套在所述定子鐵芯齒部的容置腔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定子繞組的絕緣槽。
[0022]具體地,所述定子鐵芯、定子繞組、絕緣框架、溫控器、彈性卡固件塑封成一體。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電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結構得以簡化,成本相對于同類產品降低,而且其溫控器的穩定性、可靠性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一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27]圖4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二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28]圖5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三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29]圖6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四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0]圖7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五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1]圖8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六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2]圖9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七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3]圖10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八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4]圖11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九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5]圖12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十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6]圖13為圖2中A處的實施方式十一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7]圖14為圖2中 A處的實施方式十二提供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38]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9]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0]圖1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1]圖1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電機的定子總成及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2]圖1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的絕緣框架(第一絕緣框架)的立體結構圖;
[0043]圖20為圖13中B處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0044]圖2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的絕緣框架的爆炸圖;
[0045]圖2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機中的定子總成的爆炸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7]實施例一
[0048]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3、圖19至圖21,現對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進行說明。該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包括溫控器I和套設于電機的定子鐵芯2上的絕緣框架3 ;特別是還包括彈性卡固件5 ;絕緣框架3上設有與彈性卡固件5卡合的卡接部;彈性卡固件5與絕緣框架3卡合固定,溫控器I位于彈性卡固件5的內側且與彈性卡固件5的內壁及卷繞于絕緣框架3上的定子繞組4貼合。具體地說,本實施例中,絕緣框架3包括固定套筒30,固定套筒30上設有至少一個缺口部3120或者貫孔,彈性卡固件5穿繞于缺口部3120或貫孔(未圖示)中,使得溫控器I貼近定子繞組4,對定子繞組4的溫度監測非常精準;同時,彈性卡固件5穿過缺口 3120或者貫孔后,使得彈性卡固件5不會高出固定套筒30的邊緣,裝配后不會被電機的其它部件接觸或者對其它部件造成干涉,而且這個缺口 3120或貫孔對彈性卡固件5也有限位的作用,使其不會相對于固定套筒30沿圓周方向滑動;而彈性卡固件5可以選用扣環或者卡簧。
[004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無需將溫控器I埋入定子繞組4中,也無需在絕緣框架3上增設復雜的容置腔等結構,只需采用彈性卡固件5將溫控器I固定在絕緣框架3上并緊貼定子繞組4,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且充分利用了絕緣框架3自身的結構空間,其結構緊湊,而且彈性卡固件5成本低廉,容易裝配,易實現自動化操作,生產效率高;而且這種結構能夠有效的保證彈性卡固件5不與定子繞組4接觸,也就不會碰到繞組線圈,避免了傳統工藝需要將溫控器I埋入繞組后包膠布、綁扎過程中易于出現的溫控器I及繞組損傷、膠布松脫等風險,能夠有效保證溫控器I的穩定性。
[0050]其中,卡接部包括設于絕緣框架3上的凹槽結構,彈性卡固件5上設有與凹槽結構適配卡合的凸起結構。這種配合結構,可以有如下多種組合形式。
[0051]請參閱圖4至圖7及圖11、圖14,絕緣框架3還包括與定子鐵芯2的端面貼合的底部311或321,凹槽結構包括設于底部311或321且位于絕緣框架3外側的第一凹槽3110a,彈性卡固件5具有底側部510和沿底側部510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511,凸起結構包括第一側邊部511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一倒鉤5111或者第一凸臺,第一倒鉤5111或者第一凸臺卡合于第一凹槽3110a內,底側部510的內壁與溫控器I抵貼。
[0052]請參見圖3、圖8、圖10、圖11,底側部510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底側部510穿設于缺口部3120或貫孔中且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與固定套筒30的內壁卡合。
[0053]請參見圖7、圖12、圖10、圖11,凹槽結構還包括設于底部311或321且位于絕緣框架3內側的第二凹槽3110b,彈性卡固件5還具有沿底側部510的另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二側邊部512,凸起結構還包括第二側邊部512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卡合于第二凹槽3110b內。其中,第一凹槽3110a與第二凹槽3110b也可以貫通,形成通槽3111。
[0054]請參見圖3、圖8、圖9、圖10圖12,,絕緣框架3還包括與定子鐵芯2的端面貼合的底部311或321,卡接部包括設于底部311或321且位于絕緣框架3外側的第一凸臺部3112a,彈性卡固件5上設有與第一凸臺部3112a適配卡合的第二凸臺部3112b、或倒鉤部、或與第一凸臺部3112a適配卡合的卡扣部5110。
[0055]請參見圖3、圖8至圖11,彈性卡固件5為“L”型結構,其具有底側部510和沿底側部510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511,第二凸臺部5112b、或倒鉤部、或卡扣部5110設于第一側邊部511的外端,底側部510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底側部510穿設于缺口部3120或貫孔中且第二倒鉤5112或者第二凸臺與固定套筒30的內壁卡合,底側部510的內壁與溫控器I抵貼。
[0056]請參見圖14,彈性卡固件5的底側部510還設有向內凸出的凸起部513,凸起部513的表面與溫控器I相抵貼,這樣,只利用凸起部5101與溫控器I相抵貼,這種結構使得彈性卡固件5的回復力更好,其兩端固定后,由于回復力增大,凸起部5101對溫控器I產生的壓緊力也就更大,于是固定更牢固可靠。
[0057]參閱圖4至圖6及圖14,絕緣框架3還包括與定子鐵芯2的端面貼合的底部311或321,凹槽結構為設于底部311或321的貫穿絕緣框架3的內側和外側的通槽,彈性卡固件5為“U”型結構,具有底側部510和沿底側部510的兩側分別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511和第二側邊部512,第一側邊部511穿設于通槽中,第二側邊部512穿設于穿繞于缺口部3120或者貫孔中,第一側邊部511的外端和第二側邊部512的外端均設有一^^鉤,卡鉤與固定套筒30的內壁卡合且第二側邊部512的內壁與溫控器I抵貼。
[0058]請參閱圖21,絕緣框架3包括相互對接的第一絕緣架體31和第二絕緣架體32,固定套筒30包括第一絕緣架體31上的第一套筒312和第二絕緣架體32上的第二套筒322,這種相互對接的方式使得絕緣框架3可以預制,且更容易裝配在定子鐵芯2上。
[0059]實施例二
[0060]請參閱圖15及圖16,本實施例中,絕緣框架3包括固定套筒30,卡接部包括固定套筒30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的至少一個缺口部3120或者貫孔(圖中未示),彈性卡固件5的兩端卡合于缺口部3120或貫孔中,這種方式使得該固定結構裝配起來十分快捷,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其中,為了不讓彈性卡固件5與電機內的其他部件發生干涉,在定子鐵芯2的軛部21外側設置一容置槽,這樣,彈性卡固件5可以環繞在容置槽中而不高出軛部21的外表面;本實施例中,彈性卡固件5與絕緣框架3的具體的卡接結構,可以參照實施例一中的多種卡接方式進行選擇性設計。
[0061]實施例三
[0062]請參閱圖17及圖18,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不同,彈性卡固件5的一端與固定套筒30通過缺口部3120或貫孔(圖中未示)卡接,另一端則是穿過絕緣框架的底部311或321后與固定套筒30的內壁卡合,具體來講,絕緣框架3包括固定套筒30和與定子鐵芯2的端面貼合的底部311或321,卡接部包括設于底部311或321的至少一個凹槽3111和設于固定套筒30的一端或另一端的至少一個缺口部3120或者貫孔,彈性卡固件5的兩端的分別卡合于凹槽3111中與缺口部3120或貫孔中。
[0063]本實施例中,彈性卡固件5與絕緣框架3的具體的卡接結構,同樣可以參照實施例一中的不同卡接方式進行多種靈活設計。
[006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機。請參閱圖1或圖5或圖9及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電機中的定子總成示意圖,該種電機采用上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定子鐵芯2、定子繞組4、絕緣框架3、溫控器1、彈性卡固件5成一體。參閱圖14及圖15,本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中,定子鐵芯2包括定子鐵芯軛部21和對接于定子鐵芯軛部21內側的多個定子鐵芯齒部22,具體可在定子鐵芯軛部21的內側設置多個如燕尾槽之類的卡槽220,而在定子鐵芯齒部22的尾部設置與卡槽220相適配的卡接凸筋221,這種對接結構更有利于提升制造鐵芯的材料利用率,減少浪費,降低成本;而絕緣框架3的第一絕緣架體31和第二絕緣架體32相互對接后形成有多個用于套在各定子鐵芯齒部22的多個容置腔301和用于容納定子繞組4的絕緣槽302。裝配時,將容置腔301對準定子鐵芯齒部套入,然后將定子繞組4卷繞于相應的絕緣槽302中,再將溫控器I通過彈性卡固件5固定在絕緣框架3上并緊貼在定子繞組4上。[0065]其中,定子鐵芯2、定子繞組4、絕緣框架3、溫控器1、彈性卡固件5可以塑封成一體,用工程塑料進行整體封裝成為塑封電機,其體積小,重量輕,裝配方便,適用大批量自動化生產;噪聲低、振動小;絕緣性能好。當然也可以不塑封,而采用金屬機殼。
[0066]另外,該種電機還包括線控板6和固定支架7,該線控板6通過固定支架7固定在絕緣框架3上,而溫控器I通過導線與線控板6連接。
[006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機,采用了上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結構得以簡化,成本相對于同類產品降低,而且其溫控器I的穩定性、可靠性更好。
[0068]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包括溫控器和設于電機的定子鐵芯上的絕緣框架;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彈性卡固件; 所述絕緣框架上設有用于與所述彈性卡固件卡合的卡接部; 所述彈性卡固件與所述絕緣框架的卡接部卡合固定,所述溫控器位于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內側且與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內壁及卷繞于所述絕緣框架上的定子繞組抵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上設有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穿繞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絕緣框架上的凹槽結構,所述彈性卡固件上設有與所述凹槽結構適配卡合的凸起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凹槽結構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外側的第一凹槽,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所述凸起結構包括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一倒鉤或者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倒鉤或者第一凸臺卡合于所述第一凹槽內,所述底側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側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或者第 二凸臺,所述底側部穿設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且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與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結構還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內側的第二凹槽,所述彈性卡固件還具有沿所述底側部的另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二側邊部,所述凸起結構還包括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的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卡合于所述第二凹槽內。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底部且位于所述絕緣框架外側的第一凸臺部,所述彈性卡固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凸臺部適配卡合的第二凸臺部、或倒鉤部、或與所述第一凸臺部適配卡合的卡扣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一側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所述第二凸臺部、或倒鉤部、或卡扣部設于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所述底側部的外端向內側形成有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所述底側部穿設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且所述第二倒鉤或者第二凸臺與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所述底側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9.如權利要求4至8任一項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底側部還設有向內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表面與所述溫控器相抵貼。
10.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框架還包括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凹槽結構為設于所述底部的貫穿所述絕緣框架的內側和外側的通槽,所述彈性卡固件具有底側部和沿所述底側部的兩側分別折彎并延伸形成的第一側邊部和第二側邊部,所述第一側邊部穿設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第二側邊部穿設于穿繞于所述缺口部或者貫孔中,所述第一側邊部的外端和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外端均設有一卡鉤,所述卡鉤與所述固定套筒的內壁卡合且所述第二側邊部的內壁與所述溫控器抵貼。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卡接部包括所述固定套筒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的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兩端卡合于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所述絕緣框架包括固定套筒和與所述定子鐵芯的端面貼合的底部,所述卡接部包括設于所述底部的至少一個凹槽和設于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或另一端的至少一個缺口部或者貫孔,所述彈性卡固件的兩端分別卡合于所述凹槽與所述缺口部或貫孔中。
13.如權利要求4、5、6、7、8、10或12任一項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框架包括相互對接的第一絕緣架體和第二絕緣架體,所述固定套筒包括第一絕緣架體上的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絕緣架體上的第二套筒。
14.一種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13任一項所述的電機溫控器的固定結構,所述定子鐵芯包括定子鐵芯軛部和對接于所述定子鐵芯軛部內側的多個定子鐵芯齒部,所述絕緣框架具有多個用于套在所述定子鐵芯齒部的容置腔和多個用于容納所述定子繞組的絕緣槽。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鐵芯、定子繞組、絕緣框架、溫控器、彈性卡固件塑封成一體。
【文檔編號】H02K11/00GK203377745SQ201320430797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7日
【發明者】萬為君, 文凱平 申請人:廣東威靈電機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