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力系統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智能開關柜系統。
背景技術:
開關柜(switch cabinet)是一種電氣設備,開關柜外線先進入柜內主控開關,然后進入分控開關,各分路按其需要設置。如儀表,自控,電動機磁力開關,各種交流接觸器等,有的還設高壓室與低壓室開關柜,設有高壓母線,如發電廠等,有的還設有為保主要設備的低周減載。
開關柜(switchgear)的主要作用是在電力系統進行發電、輸電、配電和電能轉換的過程中,進行開合、控制和保護用電設備。開關柜內的部件主要有斷路器、隔離開關、負荷開關、操作機構、互感器以及各種保護裝置等組成。開關柜的分類方法很多,如通過斷路器安裝方式可以分為移動式開關柜和固定式開關柜;或按照柜體結構的不同,可分為敞開式開關柜、金屬封閉開關柜、和金屬封閉鎧裝式開關柜;根據電壓等級不同又可分為高壓開關柜,中壓開關柜和低壓開關柜等。主要適用于發電廠、變電站、石油化工、冶金軋鋼、輕工紡織、廠礦企業和住宅小區、高層建筑等各種不同場合。
由于開關柜狀況決定了與其相連的系統能否正常工作,當開關柜出現故障,或者是工作異常時,則會導致與其相關聯的系統無法正常工作。
傳統技術方案中,對開關柜進行檢修的過程均是由認為完成,但是,此種方式消耗的人力資源過多,而且,在高壓開關柜領域,采用人工對開關柜進行檢修和維護,也可能導致維護人員的安全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開關柜系統,以提高對開關柜進行檢測的便捷性和人員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開關柜系統,包括:
呈長條形的開關柜群組,開關柜群組由多個呈長方體的開關柜體組成,開關柜群組中的開關柜體均沿同一方向呈直線型依次排列;
在開關柜群組的側面設置有長條形的移動軌道,在移動軌道上設置有移動檢測器,移動檢測器與移動軌道滑動連接,移動軌道與開關柜群組平行;
開關柜體包括方形的外殼、設置在外殼內壁上的S形的滑軌、與滑軌滑動連接的環境傳感器、與環境傳感器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送器、設置在外殼側壁上觀察窗口和設置在外殼外壁上的射頻發送器;第一無線發送器用于將環境傳感器所檢測到的環境信號傳輸至遠程的控制端;射頻發送器用于將存儲在其中的開關柜體的編碼發出;環境傳感器包括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觀察窗口朝向移動軌道;
移動監測器包括主體支架和移動器,主體支架通過移動器與移動軌道連接,移動器用于驅動主體支架沿移動軌道移動;
主體支架上設置有相機、第二無線發送器和與射頻發送器相配合的射頻接收器,第二無線發送器分別與相機和射頻接收器電連接,相機的鏡頭朝向觀察窗口;第二無線發送器用于將相機所拍攝的影像和射頻接收器所接收到的編碼傳輸至控制端;
控制端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環境信號的數值是否超過第一閾值,并當超過第一閾值時報警。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外殼由多塊拼接板組成,拼接板包括依次層疊排列的第一金屬層、橡膠層和第二金屬層組成;第一金屬層上設置有長條形的凹槽,拼接板的厚度方向的側壁上設置有卡接件,多個拼接板通過卡接件依次相接,以組成外殼;
在外殼內部還設置有分隔板,分隔板由依次層疊排列的第三金屬層、絕緣層和第四金屬層組成,分隔板的厚度與凹槽的厚度相同,分隔板能插入到凹槽中;
在第三金屬層遠離絕緣層的一側,和第四金屬層遠離絕緣層的一側還分別設置有靜電防護層。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在外殼的第一角落處設置有第一風機、第二角落處設置有第二風機、第三角落處設置有第三風機、第四角落處設置有第四風機;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均位于外殼的內部;
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依次相鄰,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的高度差、第二風機和第三風機的高度差、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的高度差均相同;
第一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二風機;第二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三風機;第三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四風機;第四風機的出風口朝向位于外殼側壁頂部的出風口。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在外殼的側壁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長條形的第一輸送口和第二輸送口,第一輸送口和第二輸送口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動輪和第二轉動輪,呈環形的傳送帶同時穿過第一輸送口和第二輸送口,并包圍第一轉動輪、第二轉動輪,以及包圍第一輸送口和第二輸送口之間的外殼的側壁;
在傳送帶位于外殼內部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在傳送帶位于外殼外部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層;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層均與傳送帶可拆卸連接;
第一轉動輪轉動時,能帶動傳送帶轉動,以使第一活性炭吸附層由外殼的內部移動至外殼的外部,以及使第二活性炭吸附層由外殼的外部移動至外殼的內部。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在外殼的底壁上還設置有金屬傳導鏈,是金屬傳導鏈的一端與外殼的底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面相接處;在外殼的頂壁的外側設置有高壓避雷器。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溫度傳感器為多個,且多個溫度傳感器依次設置在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之間;
控制端還用于判斷相鄰的兩個溫度傳感器所采集到的環境溫度信號的數值的差值是否超過第二閾值,并當超過第二閾值時報警。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所觀察窗口位于外殼側壁的底部,觀察窗口包括方形的透光口、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和第三反射鏡;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和第三反射鏡均呈平面狀,且均與地平面平行;
第一反射鏡的高度、第三反射鏡的高度和透光口的下邊沿的高度相同;第二反射鏡的高度與透光口的上邊沿的高度相同;
第一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和第三反射鏡沿由外殼內部向外殼外部的順序排列;第一反射鏡位于外殼的內部,第二反射鏡和第三反射鏡均位于外殼的外部,外殼內部的光線能夠順序經過第一反射鏡、透光口、第二反射鏡和第三反射鏡進入相機的鏡頭中。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第一反射鏡通過轉動電機與外殼的底壁相連接,轉動電機用于驅動第一反射鏡以透光口的下邊沿為軸進行轉動。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還包括設置在外殼內部的大氣壓力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控制器和設置在出風口的排風扇;控制器分別與大氣壓力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和排風扇電連接;
控制器用于比較大氣壓力傳感器所生成的大氣壓值的變化量是否超過第三閾值,如超過,則驅動排風扇工作;
控制器還用于比較氣體濃度傳感器所生成的氣體濃度值的變化量是否超過第四閾值,如超過,則驅動排風扇工作。
結合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移動檢測器的外周部還設置有紅外熱釋電傳感器,紅外熱釋電傳感器與第二無線發送器電連接;
紅外熱釋電傳感器用于檢測到環境溫度變化時,生成報警信號;
第二無線發送器,進一步用于將報警信號向控制端發送。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智能開關柜系統,采用自動檢測的方式,與現有技術中需要有維護人員采用人工到開關柜處進行檢測,由于開關柜處的電壓過高,使得維護人員容易出現危險相比,其通過設置了位于開關柜內部的環境傳感器和與該環境傳感器相配合的第一無線發送器,和設置了位于開關柜外部的移動監測器,使得用戶可以同時通過開關柜內部和外部的兩套檢測設備對開關柜的當前狀況進行檢測,既保證了檢測的全面性,也避免了維護人員需要到開關柜現場進行檢測容易發生危險的問題。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第一種立體視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群組俯視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外殼內壁視圖;
圖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外殼第一種側視圖;
圖5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外殼內部視圖;
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外殼側壁視圖;
圖7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外殼第二種側視圖;
圖8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開關柜體的第二種立體視圖;
圖9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的應對于圖8所示開關柜體的外殼側視圖。
圖中,101,外殼;102,觀察窗口;103,移動軌道;104,開關柜體;105,開關柜群組;106,滑軌;107,橡膠層;108,第一金屬層;109,第二金屬層;110,分隔板;111,第三金屬層;112,絕緣層;113,第四金屬層;114,第一輸送口;115,第二輸送口;116,傳送帶;117,透光口;118,第一反射鏡;119,第二反射鏡;120,第三反射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開關柜是一種電氣設備,開關柜的主要作用是在電力系統進行發電、輸電、配電和電能轉換的過程中進行開合、控制和保護用電設備。現有開關柜其動作是否可靠,絕緣水平,體積是否小型化,通流容量的大小、維護性能是重要技術指標,動作的可靠性和絕緣水平直接影響開關柜的安全性能,體積是否小型化會影響開關柜的安裝,占地面積和適用范圍,通流容量的大小直接決定開關柜的工作能力,維護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開關柜的使用成本和使用效率。
為了保證開關柜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會在開關柜中增加大量的安全設施,如:電纜轉接器、真空斷路器等等電子安全設備。除了設置這些設備以外,還會定時采用人工巡檢的方式對各個開關柜進行檢查,已查看開關柜是否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但開關柜通常處于高壓的工作狀態,一旦出現漏電或者操作失誤,維護人員容易發生危險,針對該種情況,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改良的只能開關柜系統。
如圖1-9所示,本申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包括:
呈長條形的開關柜群組105,開關柜群組105由多個呈長方體的開關柜體104組成,開關柜群組105中的開關柜體104均沿同一方向呈直線型依次排列;
在開關柜群組105的側面設置有長條形的移動軌道103,在移動軌道103上設置有移動檢測器,移動檢測器與移動軌道103滑動連接,移動軌道103與開關柜群組105平行;
開關柜體104包括方形的外殼101、設置在外殼101內壁上的S形的滑軌106、與滑軌106滑動連接的環境傳感器、與環境傳感器電連接的第一無線發送器、設置在外殼101側壁上觀察窗口102和設置在外殼101外壁上的射頻發送器;第一無線發送器用于將環境傳感器所檢測到的環境信號傳輸至遠程的控制端;射頻發送器用于將存儲在其中的開關柜體104的編碼發出;環境傳感器包括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觀察窗口102朝向移動軌道103;
移動監測器包括主體支架和移動器,主體支架通過移動器與移動軌道103連接,移動器用于驅動主體支架沿移動軌道103移動;
主體支架上設置有相機、第二無線發送器和與射頻發送器相配合的射頻接收器,第二無線發送器分別與相機和射頻接收器電連接,相機的鏡頭朝向觀察窗口102;第二無線發送器用于將相機所拍攝的影像和射頻接收器所接收到的編碼傳輸至控制端;
控制端用于判斷接收到的環境信號的數值是否超過第一閾值,并當超過第一閾值時報警。
其中,使用時,可以同時設置多個開關柜群組105,每個開關柜群組105均是有多個開關柜體104組成,且每個開關柜群組105均呈長條形。如圖中所示,每個開關柜群組105均是長條形,且每個開關柜群組105中開關柜的數量是相同的,這幾個開關柜群組105的長度也均是相同的(當然,每個開關柜的大小和形狀也均是相同的)。
如果只有一個開關柜群組105,則可以僅適用一個長條形的移動軌道103,優選的,如果只有一個開關柜群組105,也可以將移動軌道103設置為方形(由四個長條形的子軌道依次首尾連接組成),并且移動軌道103環繞著開關群組。此時,當移動監測器在移動軌道103上移動的時候,則可以使相機能夠從不同的方向對開關柜進行拍照,以使用戶能夠通過控制端了解到更加完整的圖像信息。
當開關柜群組105為多個的時候,如圖中所示,可以為每個開關群組設置一條對應的移動軌道103(此時移動軌道103為多個),此時,移動軌道103的長度方向與開關柜體104的長度方向平行。且相鄰的來往過移動軌道103通過連接軌道進行連接,以使移動軌道103和連接軌道組合形成多個S型,或多個8型。
具體的,開關柜體104的整體應當設置為方形(更準確的說是呈長方體),為了能夠對開關柜進行全面的檢測,本申請所提供的方案中,將檢測系統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位于外殼101內部的環境傳感器。其中,環境傳感器主要有兩個傳感器組成,分別是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作為電力設施配件,環境的溫度過高則可能已經發生了火災,濕度過高,則可能引發漏電的狀況。因此,本方案中至少應當設置這兩個傳感器對外殼101內部的環境進行檢測。
如果采用固定式的環境傳感器進行檢測,則可能導致檢測過于片面,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危險的問題。針對該種情況,本申請所提供的方案中,應當在外殼101內壁上設置S形的滑軌106。S形的滑軌106應當設置在一個側壁上,當然,S形滑軌106可以在外殼101的每個側壁的內壁上均進行設置,并且每個滑軌106上也有至少一個環境傳感器。通過設置電器,使得環境傳感器能夠沿滑軌106進行移動,便對外殼101內部的不同位置進行了檢測。并且,在檢測之后,環境傳感器所檢測得到的信號還會通過第一無線發送器發給控制端,以使用戶通過控制端能夠直接了解到外殼101內部的情況。
射頻發送器的作用是向外界發送射頻信號,以使與該射頻發送器相配合的射頻接收器能夠識別到該射頻信號。
第二部分是位于外殼101外部的移動監測器。移動監測器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相機和第二無線發送器組成的影像傳輸部分,還有便是射頻接收器和第二無線發送器組成的編碼發送部分。設計射頻發送器和射頻接收器的目的是第二無線發送器在發出影像的同時,能夠將開關柜的編碼發送給控制端,以使控制端能夠清楚的了解到是哪個開關柜出現了問題。
具體的,開關柜的編碼應當是預先錄入到射頻發送器中的,并且每個開關柜的編碼應當是不相同的。射頻發送器和射頻接收器主要是利用了無線射頻技術,進行近距離的編碼傳輸(防止遠距離傳輸造成的編碼泄露問題)。其中,無線射頻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射頻技術相對于傳統的磁卡及IC卡技術具有非接觸、閱讀速度快、無磨損等特點。無線射頻技術在閱讀器和射頻卡之間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目標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的。與傳統的條型碼、磁卡及IC卡相比,射頻卡具有非接觸、閱讀速度快、無磨損、不受環境影響、壽命長、便于使用的特點和具有防沖突功能的有點。由于開關柜的數量較多,且相距較近,因此此處應當首選使用無線射頻技術。
使用的時候,第一無線發送器在將環境信號發送至控制端時,也會攜帶其所在的開關柜的編碼,以便于控制端充分的了解到信息。移動器通常可以以勻速的方式在移動軌道103上進行移動,每靠近一個開關柜時,便自動的進行拍照(可以使用時間間隔觸發的方式進行拍照,也可以使用位置觸發的方式進行拍照,還可以是當射頻接收器接收到編碼的時候進行拍照),并且將射頻接收器接收到的編碼通過第二無線發送器一起發送至控制端。還可以是用戶在遠程控制移動器進行移動,使移動器朝著預定的方向進行移動。
控制端可以是手機、掌上電腦一類的電子設備。其可以比較環境信號的數值(主要是指環境信號所對應的環境數值,如溫度值、濕度值)是否超過第一閾值,當超過第一閾值的時候,則說明開關柜內部可能發生了危險,應當進行報警,以提示用戶。
觀察窗口102是相機進行拍攝的唯一窗口,因此應當保證觀察窗口102的大小足夠大,能夠清楚的看到開關柜內部的情況,也要保證觀察窗口102的透明度(避免觀察窗口102的玻璃起霧或其他原因,造成相機無法清楚的拍攝到開關柜內部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觀察窗口102應當使用鋼化玻璃或者類似的高強度透明材質。
上述方案中,同時設置了位于開關柜內部的檢測系統(以環境信號傳感器為主的檢測系統)和外部檢測系統(以相機為主的檢測系統),使得用戶可以同時了解到開關柜內部(環境信號和拍攝到的內部影像)和外部的信息(主要是拍攝到的內部影像)。使得用戶不在需要到達開關柜的附近進行檢測,提高了安全性。
進一步,本申請所提供的方案中,外殼101由多塊拼接板組成,拼接板包括依次層疊排列的第一金屬層108、橡膠層107和第二金屬層109組成;第一金屬層108上設置有長條形的凹槽,拼接板的厚度方向的側壁上設置有卡接件,多個拼接板通過卡接件依次相接,以組成外殼101;
在外殼101內部還設置有分隔板110,分隔板110由依次層疊排列的第三金屬層111、絕緣層112和第四金屬層113組成,分隔板110的厚度與凹槽的厚度相同,分隔板110能插入到凹槽中;
在第三金屬層111遠離絕緣層112的一側,和第四金屬層113遠離絕緣層112的一側還分別設置有靜電防護層。
也就是外殼101是通過拼接板拼接形成的,此種方式更易于進行運輸,避免了大個的箱式外殼101造成運輸的不便,和運輸空間的過度占用。
并且,拼接板設置了分層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橡膠層107起到絕緣的作用,使得外殼101內部發生的漏電會被橡膠層107阻隔在其內部,避免人員無意觸碰到外殼101外壁時,發生觸電的問題。同時將拼接板外側設置為金屬層,能夠使得外部的電流更容易的引導到底壁,進而疏導到地下,同樣避免了觸電的問題。同時,橡膠層107還起到了緩沖的作用,當外殼101整體發生撞擊的時候,橡膠層107能夠使得撞擊弱化,保護了外殼101內部的設備。
外殼101內部的分隔板110主要是起到分區的作用,使得開關柜內部能夠具有更多自由使用的空間。并且分隔板110是通過查找凹槽中起作用的,用戶可以依據具體情況的需要,選擇設置分隔板110,或者取消分隔板110。通過設置靜電防護層,使得外殼101內部的灰塵,能夠被虛浮到靜電防護層上,減少外殼101內部的灰塵,保障了內部電氣設備的安全性。
為了提高外殼101內部的散熱情況,本申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中,在外殼101的第一角落處設置有第一風機、第二角落處設置有第二風機、第三角落處設置有第三風機、第四角落處設置有第四風機;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均位于外殼101的內部;
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依次相鄰,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的高度差、第二風機和第三風機的高度差、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的高度差均相同;
第一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二風機;第二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三風機;第三風機的出風口朝向第四風機;第四風機的出風口朝向位于外殼101側壁頂部的出風口。
其中,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的連線在地面上的投影,與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的連線在地面上的投影平行。如將這四個風機均垂直投影到地面上,則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是順序沿順時針排列,或逆時針排列。
這四個風機同時工作的時候,第一風機能夠朝向第二風機的位置吹風、第二風機能夠朝向第三風機的位置吹風、第三風機能夠朝向第四風機的位置吹風,第四風機直接朝向出風口吹風,進而在外殼101內部形成了一個朝向出風口的旋轉式風道,提高了散熱效率。設置時,優選的,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的高度依次提高。當然,還可以在開關柜內部的設備(如高壓開關)上設置散熱片等設備,以進一步提高散熱效率。形成的這種旋轉式的風道,相較于傳統的單方向風道,能夠充分的利用內部空間,并且由于各個風機的高度不同,不會形成風向相對的情況。
在開關柜工作時,其內部空間難免會有少量的灰塵進入,在高壓狀態下,這些灰塵容易吸附在開關柜內部的設備上,從而引發危險,因此,本申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中,增加了灰塵吸附結構。具體而言,在外殼101的側壁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長條形的第一輸送口114和第二輸送口115,第一輸送口114和第二輸送口115分別設置有第一轉動輪和第二轉動輪,呈環形的傳送帶116同時穿過第一輸送口114和第二輸送口115,并包圍第一轉動輪、第二轉動輪,以及包圍第一輸送口114和第二輸送口115之間的外殼101的側壁;
在傳送帶116位于外殼101內部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在傳送帶116位于外殼101外部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層;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層均與傳送帶116可拆卸連接;
第一轉動輪轉動時,能帶動傳送帶116轉動,以使第一活性炭吸附層由外殼101的內部移動至外殼101的外部,以及使第二活性炭吸附層由外殼101的外部移動至外殼101的內部。
其中,第一轉動輪是設置在第一輸送口114的開口處,第二轉動輪是設置在第二輸送口115的開口處(更準確的,第一轉動輪是設置在第一輸送口114的開口內,第二轉動輪是設置在第二輸送口115的開口內)。工作時,第一轉動輪或第二轉動輪中的至少一個為主動輪,以自動的帶動傳送帶116轉動。第一轉動輪和第二轉動輪作為傳送帶116的旋轉軸,應當第一轉動輪的長度方向與第一輸送口114的長度方向平行,類似的,第二轉動輪的長度方向與第二輸送口115的長度方向平行。
當傳送帶116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應當保證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層中的至少一個位于外殼101內部,以通過在外殼101內部的活性炭吸附層對外殼101內部的灰塵進行有效的吸附作用(優選的,這兩個活性炭吸附層,應當一個在外殼101內部,一個在外殼101的外部)。并且,在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所形成的旋轉風的作用下,灰塵更容易經過活性炭吸附層,從而灰塵會被活性炭吸附層吸附住。如傳送帶116總長為2米,則可以在10cm處設置長度為80cm的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并在110cm處設置長度為80cm的第二活性炭吸附層。
由于第一活性炭吸附層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層均與傳送帶116可拆卸連接,用戶可以將處于外殼101外部的活性炭吸附層拆卸,并更換一個新的活性炭吸附層,以保證外殼101內部始終有可以工作的活性炭吸附層。
具體的,活性炭吸附層與傳送帶116之間優選使用粘貼的方式進行固定,以避免高壓電帶來的危險。傳送帶116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帶有陣列型孔洞的長條形布制品。
為了提高維護人員的安全性,還可以增加設置防雷設備和泄電設備。具體而言,在外殼101的底壁上還設置有金屬傳導鏈,是金屬傳導鏈的一端與外殼101的底壁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地面相接處;在外殼101的頂壁的外側設置有高壓避雷器。
前文中公開了外殼101采用分層的設計方式,保證了外殼101內部和外殼101外部的相對絕緣,此處,通過設置金屬傳導鏈和防雷器,使得外殼101外部的電流能夠直接通過金屬傳導鏈傳導到地下,避免了維護人員誤觸摸導致觸電的問題。
優選的,為了進一步提高對外殼101內部環境的檢測精準程度,本申請所提供的方案中,在設置了溫度傳感器的基礎上,還可以對溫度傳感器的結構進行復雜化。即,溫度傳感器為多個,且多個溫度傳感器依次設置在第一風機和第二風機之間;
控制端還用于判斷相鄰的兩個溫度傳感器所采集到的環境溫度信號的數值的差值是否超過第二閾值,并當超過第二閾值時報警。
當然,還可以是將多個溫度傳感器依次設置在第二風機和第三風機之間,或者是第三、第四風機之間。采用相鄰的兩個溫度傳感器的采集信號的數值差值進行判斷,能夠避免使用單個傳感器進行判斷的片面性。一般情況下,每個傳感器的溫度不應有明顯的差別,特別是在與旋轉風進行散熱的情況下,更不應當出現某個溫度傳感器的采集信號突然明顯升高的情況。因此,當某兩個相鄰的溫度傳感器所采集到的環境溫度信號的數值的差值過大時,則可以判定其內部出現了意外。
開關柜的外殼101整體強度應當足夠,因此,在其外殼101上不能設置過大的觀察窗口102,否則會影響外殼101整體強度。同時,觀察窗口102過小則會導致相機無法拍攝到外殼101內部足夠的影像,導致用戶無法充分的了解外殼101內部的情況。針對該種情況,本申請所提供的方案中增加了反射拍攝系統。
具體的,所觀察窗口102位于外殼101側壁的底部,觀察窗口102包括方形的透光口117、第一反射鏡118、第二反射鏡119和第三反射鏡120;第一反射鏡118、第二反射鏡119和第三反射鏡120均呈平面狀,且均與地平面平行;
第一反射鏡118的高度、第三反射鏡120的高度和透光口117的下邊沿的高度相同;第二反射鏡119的高度與透光口117的上邊沿的高度相同;
第一反射鏡118、第二反射鏡119和第三反射鏡120沿由外殼101內部向外殼101外部的順序排列;第一反射鏡118位于外殼101的內部,第二反射鏡119和第三反射鏡120均位于外殼101的外部,外殼101內部的光線能夠順序經過第一反射鏡118、透光口117、第二反射鏡119和第三反射鏡120進入相機的鏡頭中。
拍攝的時候,外殼101內部的設備的影像先照射到第一反射鏡118上,并進行反射,之后穿過透光口117,并照射到第二反射鏡119上,并進一步通過第三反射鏡120的反射進入到相機的鏡頭中。從而使得相機能夠獲取到更為全面的影像。具體的,這幾個反射鏡之間的高度差不應過大,第一反射鏡118和第三反射鏡120可以設置在地面上,第二反射鏡119的邊沿可以與透光口117的上邊沿固定連接,第一反射鏡118和第二反射鏡119的高度差應在15cm左右。
為了能夠更為全面的了解到外殼101內部的影像,還可以通過設置轉動電機的方式,使轉動電機帶動第一反射鏡118進行轉動,以使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反射外殼101內部的景象。
具體的,第一反射鏡118通過轉動電機與外殼101的底壁相連接,轉動電機用于驅動第一反射鏡118以透光口117的下邊沿為軸進行轉動。
優選的,除了設置環境傳感器來向控制端進行環境信號的上報,以進行報警外,還可以設置其他的傳感器設備來驅動排風扇的工作,以使外殼101內部的空氣能夠與外部的空氣有效的流通。具體的,本申請所提供的智能開關柜系統,還包括設置在外殼101內部的大氣壓力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控制器和設置在出風口的排風扇;控制器分別與大氣壓力傳感器、氣體濃度傳感器和排風扇電連接;
控制器用于比較大氣壓力傳感器所生成的大氣壓值的變化量是否超過第三閾值,如超過,則驅動排風扇工作;
控制器還用于比較氣體濃度傳感器所生成的氣體濃度值的變化量是否超過第四閾值,如超過,則驅動排風扇工作。
進一步,控制器還用于當排風扇工作時,同時驅動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工作,此時第一風機、第二風機、第三風機和第四風機均與控制器電連接。氣體濃度傳感器包括一氧化碳傳感器、CH4傳感器等。
優選的,還可以在移動檢測器的外周部設置紅外熱釋電傳感器,紅外熱釋電傳感器與第二無線發送器電連接;紅外熱釋電傳感器用于檢測到環境溫度變化時,生成報警信號;第二無線發送器,進一步用于將報警信號向控制端發送。
其中,紅外熱釋電傳感器是一種利用熱釋電效應而對溫度敏感的傳感器。它是由陶瓷氧化物或壓電晶體組件組成,組件兩個表面做成電極,當傳感器監測范圍內溫度變化時,熱釋電效應會在兩個電極上產生一定量的電荷,即在兩電極之間產生一定的微弱電壓。經過降噪濾波、放大等處理后,可將檢測結果以數字信號的形式進行輸出。提高紅外熱釋電傳感器靈敏度的菲涅耳透鏡根據菲涅耳原理制成。一是起到聚焦作用,二是將檢測區分為若干個明區和暗區,使進入檢測區的移動物體以溫度變化的形式在紅外熱釋電傳感器上產生變化電信號。也就是,紅外熱釋電傳感器能夠檢測出溫度的變化,工作時,當相鄰的兩個開關柜的溫度出現較大差值的時候,便會生成報警信號,并進一步通過第二無線發送器將該報警信號向控制端發出,以告知用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