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屬于太陽能電池組件配用器材領域。
背景技術:
太陽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陽提供的熱和光生存,而自古人類也懂得以陽光曬干物件,并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鹽和曬咸魚等,但在化石燃料減少下,才有意把太陽能進一步發展,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等,在幾十億年內,太陽能是取之不及、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太陽能是由內部氫原子發生聚變釋放出巨大核能而產生的能,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中材聯建太陽能發電系統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在植物體內貯存下來,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演變形成的,此外,水能、風能等也都是由太陽能轉換來的,地球本身蘊藏的能量通常指與地球內部的熱能有關的能源和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與原子核反應有關的能源正是核能,原子核的結構發生變化時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稱為原子核能,簡稱核能,俗稱原子能,它則來自于地殼中儲存的鈾、钚等發生裂變反應時的核裂變能資源,以及海洋中貯藏的氘、氚、鋰等發生聚變反應時的核聚變能資源,這些物質在發生原子核反應時釋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發電。此外,還可以用作其它類型的動力源、熱源等,可是在安裝太陽能組件時,往往太陽能組件尺寸大小不好控制,為此,我們提供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通過滑塊、滑道與擋板結合,能夠調節移動卡臂的位置,自由調節固定卡臂與移動卡臂的距離,方便太陽能電池組件安裝與拆卸,通過智能太陽跟蹤儀、第二支撐桿與旋轉軸結合,跟蹤調節旋轉第二支撐桿,調節太陽能電池組件接收太陽能的角度,操作便利,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與使用可靠性,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連接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頂部連接旋轉軸,所述旋轉軸連接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一端頂部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卡臂,所述第二支撐桿另一端頂部設有移動卡臂,所述固定卡臂與移動卡臂內壁上均設有卡組件槽,所述移動卡臂底部固定連接滑塊,所述第二支撐桿一側頂部設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設有擋板。
進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與第三支撐桿均為不銹鋼材質。
進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旋轉軸與第二旋轉軸一側均設有驅動電機。
進一步而言,所述旋轉軸頂部設有智能太陽跟蹤儀,且所述智能太陽跟蹤儀電性連接驅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滑塊、滑道與擋板結合,能夠調節移動卡臂的位置,自由調節固定卡臂與移動卡臂的距離,方便太陽能電池組件安裝與拆卸,通過智能太陽跟蹤儀、第二支撐桿與旋轉軸結合,跟蹤調節旋轉第二支撐桿,調節太陽能電池組件接收太陽能的角度,操作便利,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與使用可靠性,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組件易安裝結構的光伏發電裝置第二支撐桿結構圖;
圖中標號:1、底座;2、第一支撐桿;3、旋轉軸;4、第二支撐桿;5、螺栓;6、固定卡臂;7、移動卡臂;8、卡組件槽;9、滑塊;10、滑道;11、擋板;12、驅動電機;13、智能太陽跟蹤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頂部連接第一支撐桿2,所述第一支撐桿2頂部連接旋轉軸3,所述旋轉軸3連接第二支撐桿4,所述第二支撐桿4一端頂部通過螺栓5連接固定卡臂6,所述第二支撐桿4另一端頂部設有移動卡臂7,所述固定卡臂6與移動卡臂7內壁上均設有卡組件槽8,所述移動卡臂7底部固定連接滑塊9,所述第二支撐桿4一側頂部設有滑道10,所述滑道10上設有擋板11。
所述第一支撐桿2與第二支撐桿4均為不銹鋼材質,所述第一旋轉軸3一側設有驅動電機12,所述旋轉軸3頂部設有智能太陽跟蹤儀13,且所述智能太陽跟蹤儀13電性連接驅動電機12,通過滑塊9、滑道10與擋板22結合,能夠調節移動卡臂7的位置,自由調節固定卡臂6與移動卡臂7的距離,方便太陽能電池組件安裝與拆卸,通過智能太陽跟蹤儀13、第二支撐桿4與旋轉軸3結合,跟蹤調節旋轉第二支撐桿4,調節太陽能電池組件接收太陽能的角度,操作便利,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與使用可靠性,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通過智能太陽跟蹤儀13追蹤太陽光,然后驅動電機驅動旋轉軸調節第二支撐桿的角度,來吸收太陽能,通過滑塊9在滑道10上移動調節固定卡臂6與移動卡臂7的距離,通過擋板22能夠固定滑塊9。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