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風電場用電安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線槽盒。
背景技術:
風電場電纜和光纖在集控室和機房里經常擺放的混亂無章,在室外部分又容易受到高溫、潮濕等環境因素的影響,時間長了容易受損老化,影響通信質量和通電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槽盒,包括線槽盒本體,在所述線槽盒本體內,包括:
溫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線槽盒內的溫度數據;
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線槽盒內的濕度數據;
中央處理單元,分別與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電連接,接收所述數據,并轉發給與其連接的無線通信模塊;
降溫除濕模塊,與所述中央處理單元電連接。
由上,給線槽盒內的光纖、電纜等設備提供物理上的保護,實時監控線槽盒內的溫度環境和濕度環境,并針對溫度過高、濕度過大等影響線纜壽命的情況進行降溫除濕處理,保證線纜的正常工作性能。尤其對于溫度偏高和雨水較多的風電場適用。線槽盒在交通不方便的地段,可提供遠程無線輸出,方便運檢人員檢修光纖電纜的工作。
可選的,所述無線通信模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之一:Zigbee通信單元、Wi-Fi通信單元和GSM通信單元。
可選的,所述降溫除濕模塊包括:
第一風扇;
抽風機;
所述第一風扇和抽風機分別安裝于所述線槽盒的前、后面板內。
由上,由第一風扇和抽風機組成線槽盒內的風路。
可選的,所述降溫除濕模塊還包括若干風扇,安裝于線槽盒的頂板,各風扇等間隔朝下設置。
由上,實現線槽盒內的降溫。
可選的,所述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中央處理單元和無線通信模塊印制于電路板;
所述電路板固定于線槽盒的頂板。
可選的,所述線槽盒本體尺寸為200mm*150mm。
由上,采用高結構設計,可以提供更好的空氣流通性,以及可以容納尺寸更大、通風更好的風扇和排氣設備。
可選的,所述線槽盒本體為表面涂刷隔熱材料的線槽盒本體。
由上,降低環境溫度對線槽盒內部溫度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線槽盒電氣原理示意圖;
圖2為線槽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線槽盒,對光纖、電纜等設備提供物理上的保護,并且實時監控線槽盒內的溫度環境和濕度環境,并針對溫度過高、濕度過大等影響線纜壽命的情況進行處理,保證線纜的正常工作性能。
如圖1所示為線槽盒的電氣原理示意圖,包括中央處理單元10,以及分別與其連接的無線通信模塊11、濕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3和降溫除濕模塊14。
其中。所述濕度傳感器12和溫度傳感器13分別用于檢測線槽盒 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數據,并將所檢測的數據傳輸至中央處理單元10。
所述中央處理單元10依據溫度數據和濕度數據,控制與其連接的降溫除濕模塊14進行工作,從而優化線槽盒內的環境。
另外,所述中央處理單元10還用于將線槽盒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數據傳輸至與其連接的無線通信模塊11,由無線通信模塊11進行調制處理,以無線形式輸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無線通信模塊1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類:Zigbee通信單元、Wi-Fi通信單元和GSM通信單元。由此,用戶端便可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實時了解線槽盒內的信息。
本實施例中,所述降溫除濕模塊14包括若干風扇以及一抽風機組成。如圖2所示,其中第一風扇和抽風機分別安裝于線槽盒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從而形成在線槽盒內的風路。另外,在線槽盒的頂板,每間隔一定距離,還設有朝下的風扇,從而通過各風扇和抽風機的轉動,起到線槽盒內降溫除濕的目的,從而優化光纖、電纜21的工作環境。
另外,如圖2所示,所述無線通信模塊11、濕度傳感器12、溫度傳感器13和中央處理單元10可印制于電路板上,該電路板通過旋入螺絲等固定方式安裝于線槽盒的頂板,所述降溫除濕模塊14的風扇及抽風機通過接口引線的方式從電路板取電。
圖2中的20為線槽盒本體,采用加高設計結構,一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空氣流通性,二是可以采用尺寸更大通風更好的風扇和排氣設備。普通的線槽盒一般尺寸多為200*100(mm),本實施例中線槽盒本體尺寸定為200*150(mm)。并且線槽盒本體表面涂刷一層隔熱材料,從而降低環境溫度對線槽盒內部溫度的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例如,所述用戶端可向降溫除濕模塊14下達控制指令,其所下達的指令由無線通信模塊11接收,解調后傳輸至中央處理單元10,由中央處理單元10控制降溫除濕模塊14。又例如,所述中央處理單元10可直接依據濕度傳感器12和溫度傳感器13所檢測的數據 進行合理化判斷,依據判斷結果直接向降溫除濕模塊14下達控制指令。上述控制方式均可通過現有技術實現,本實施例無意對其進行保護。總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