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成像單元的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源,其具有至少一個發光模塊和控制模塊,該控制模塊具有電子控制設備。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帶有根據本發明的光源的抬頭顯示器的成像單元。
背景技術:
開頭所述類型的光源和成像單元已經在德國公開申請文件DE198 58 591 A1中公開。在僅提供有較小的安裝空間的同時,特別是在來自于周圍環境的外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對用于抬頭顯示器的光源的亮度的高要求對其發展持續地提出了大的挑戰。利用發光裝置產生的亮度很低,即例如多個發光裝置需要傳統的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或者單個的發光裝置具有如此高的作為熱量消耗的能量損失,則用于冷卻的復雜性和空間的需求不再符合給定的經濟的和技術的邊界條件。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光源,其在僅僅很小的空間需求時可以產生特別高的亮度,其中,在應用到在汽車范圍的抬頭顯示器中時,裝置還應該滿足大規模生產的要求。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開頭所述類型的光源用于解決該問題,在該光源中,發光模塊和控制模塊分別各自具有支承件,即發光模塊具有第一支承件,控制模塊具有第二支承件,并且發光模塊與控制模塊利用一個共同的支架彼此固定地連接在一起,其中發光模塊與控制模塊利用第一導線連接,該導線這樣地設計,即由熱量導致的在發光模塊與控制模塊之間的相對運動通過導線的變形毫無損害地吸收。
決定性的優點是光源的模塊化設計,該光源允許根據亮度的需求使控制模塊對應附加的發光模塊。該模塊化的結構滿足標準化的高要求,這極大地降低了大規模生產的費用。
此外,在安裝時,對應于發光模塊或者控制模塊的支承件提高了這些組件的可操作性。此外,利用第一導線在控制模塊和發光模塊之間建立的電連接帶來特別的優點,該導線這樣地設計,即其毫無損害地克服了由熱量造成的相對運動。在此,這是特別有利的,即這些導線弧形地設置,從而在相對運動時弧形的幾何形狀發生改變,這對應用于第一導線的材料的變形能力提出了相對較小的要求。根據本發明的光源的模塊化設計的機械斷開裝置,特別是在瞬時的熱過程期間,尤其降低了出現的由熱量造成的應力的大小,這允許較高的溫度梯度和溫度瞬變以及較高的溫度水平的使用。同時,較高的允許溫度降低了對于冷卻的要求并實現了更節省空間的設計。
本發明的一個有利的改進方案提出,用于發光模塊與控制模塊連接的第一導線設計為接合線。首先,發光模塊到控制模塊的根據本發明的固定利用一個共同的支架實現,接合線可以應用在該位置。此外,提供帶有可連接的表面的驅動電子裝置或者發光模塊的相應的接觸點(例如基于金鎳、銀鉑、銀鈀)是符合目的的。在須承受的溫度時,在導線抻拉測試中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為了機械地保護該連接,在相應的區域可以利用塑料覆蓋,例如利用樹脂或者硅凝膠。
當發光模塊具有至少一個半導體晶片,該半導體晶片與導體層保持電連接地設置在導體層上時,光源在具有較長的壽命的同時還具有恒定的光輸出。在此,半導體晶片的直徑可以為1mm,其中,發光功率的預期的數量級可以在對角線尺寸大約為0.5mm時達到。在亮度方面的非常好的效果以及可以接受的放熱可以利用具有0.5m2到1.5m2的,特別是大約1m2面積擴展的半導體晶片來達到,其中,在1m2時,功率消耗為500Mw。
發光模塊和/或控制模塊在支架上的固定可以費用低廉地利用粘合劑實現。
當控制模塊對應有多個發光模塊時,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結構的優點變得非常明顯。
當在控制模塊和/或在發光模塊上設置溫度傳感器時,還可以更好地利用由單個組件的材料設置的極限。在此,好的解決方案是在主熱源上的溫度傳感器與發光模塊連接,特別是在暫時性的溫度過程時實現最大的功率。為了降低與控制模塊規則連接的多個發光模塊的費用,溫度傳感器也可以熱耦合到具有相當大的功率損失的控制模塊上。當在發光模塊和控制模塊上都配備相應的溫度傳感器系統時,獲得最高的材料利用。
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結構,每個半導體晶片可以實現至少0.5瓦特的功率消耗并且對于實現預期的亮度是有利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光模塊的熱負荷能力,導體層可以敷設在由陶瓷構成的支承件上。該陶瓷可以有意義地設計為導熱的混合物,特別是氧化鋁陶瓷(Al2O3)。當陶瓷具有至少5K/W的導熱系數時,在導出熱損耗時,可以得到好的效果,其中,其有利地設計為電絕緣體。雖然陶瓷可以設計為第一支承體,但其對于設計為第三支承件的陶瓷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利的,并且第三支承件在制造的中間步驟中固定在第一支承件上。
為了經受住高的熱負荷,并且滿足導線的要求,即導線有利地至少部分地由包括銀和鉑的混合物構成。在此,導體層可以包括印制導線。該印制導線利用兩根設計為接合線的導線中的一根與半導體晶片的遠離導體層的一側連接。
導體層可以有利地利用導線電連接到通向控制模塊的導線上,該導線優選地是印刷電路板的一部分,這些導線設計為接合線,從而可以持續地承受在此產生的高溫。該連接有利地利用塑料隔離物保護以防止外部的化學和機械的影響。
當發光模塊包括多個半導體晶片,并且導體層以及在導體層與半導體晶片之間的連接這樣地設計時,即至少兩個半導體晶片可利用印制導線彼此不依賴地施加電壓時,光源可以根據亮度和色彩以特別靈活的方式控制。利用該方法可以實現特別高的明暗度和在色彩的選擇中的靈活性。
當導體層至少部分地由包括銀和鉑的混合物構成時,可以實現在高的工作溫度時的非常突出的傳導性。在生產中,該混合物至少暫時是糊狀的,并且優選地利用二氧化硅涂敷在確定的區域,該區域隨后進行熔化處理。當導體層包括印制導線,該印制導線利用兩條至少設計為接合線的導線中的一條與半導體晶片的遠離導體層的一例連接時,其對于半導體晶片的電壓供應是有利的。有利地選擇一種特別耐高溫的,并且在該溫度時具有好的傳導性的材料,例如金。為了防止外部的特別是化學和機械的影響,由半導體晶片和利用接合線實現的接觸組成的該裝置可以有利地利用由透明的耐高溫塑料構成的層覆蓋,例如環氧樹脂。同時,該覆蓋構成主光學系統,其根據反射地設計的背景的形狀和設計來造成基于半導體晶片的光路的聚焦,半導體晶片位于該背景上。
當發光模塊包括第一印刷電路板,并且支承件固定在印刷電路板上時,獲得用于聯合發光模塊的各個組件的特別成本低廉的同時又是技術優選的解決方案。在此,第一印刷電路板可以利用平坦側抵靠在支架上,并且優選地與之粘接在一起。當支架設計為散熱體時,其對于排導以熱的形式的功率損失是有利的。在第一印刷電路板和支架之間的連接一方面應該耐高溫地設計,另一方面應該良好地導熱地設計。用于設計為散熱體的支架的成本低廉的材料是鋁。同樣,控制模塊可以具有第二印刷電路板,其利用平坦面抵靠支架,并且可以同樣固定在支架上。
在選擇可由半導體晶片發射的光的顏色時,產生用于在抬頭顯示裝置中應用的半導體晶片的特別有利的聯合。在此,發光模塊優選地具有1、2、3、4個半導體晶片,這根據功率損失和產生的亮度證明是特別有利的。
特別有利的是,直到現在描述的光源能夠以全部的變體應用,以用于成像單元。
在基于光源的光路中,第二光學系統有利地設置在具有發光模塊的主光學系統之后。該第二光學系統可以有利地包括反射體,其中,該反射體至少部分地完全反射地設計,這差不多排除了所有的光損失。一個特別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在于,發射體由可傳輸的聚合體構成。在此,反射體具有一個基本上圓錐形或者棱錐形的輪廓,其中,反射體的橫截面在主要的光傳播方向上加寬,用于光束的形成。詳細地說,這是有利的,當由發光模塊的主光學系統射出的光在反射體的入射面入射,除了該光在反射體中幾乎全反射之外并且以光束的形式從出射面出射。在此,當反射體發射一個加寬的光束,該光束具有邊界面,這些邊界面以光的主傳播方向中心地穿過光束的中心軸線構成大約5°到15°的角度時,反射體特別有利地設計用于應用在根據本發明的成像單元中。當發射體的外部輪廓是凸面的時候,該特征可以更好地實現,其中,當反射體的外部輪廓設計為在光的主要傳播方向上加寬的旋轉拋物曲面,并且旋轉拋物曲面是基于五階多項式時,其證明是特別有利的。當入射面上具有一個至少部分地容納設置在發光模塊上的發光裝置的凹進處時,反射體的輸入損失可以降到最低。
如果希望得到入射的光的附加的聚焦,那么當凹進處具有在中心軸線的方向上相對于光源設置的端面,并且該端面在光源的方向上具有凸起的拱面時,是非常有利的。
當對應于反射體的多個光模塊彼此相鄰地排列時,特別是在成像單元的光源的預期的平面地照射時是有利的。為了在各個反射體之間的交匯區域中避免過強的不規則地照明,反射體具有出射面,例如當出射面是矩形的時,其可以實現相互間差不多無縫隙的布置。當在到反射體的光路中設置一個公用的光混合模塊時,有利于避免在反射體的出射面的全部面上出現的亮度分配的不均勻性。在到光混合模塊的光路中可以根據結構空間的要求直接設置一個圖形生成模塊的透明的顯示器,或者插入折疊光路的反射體或者鏡子。這種類型的反射體或者鏡子可以在抬頭顯示器中增強虛擬畫面對于駕駛員的立體感或者距離感。基于第二光學系統的聚焦效應,第二光學系統的出射面可以具有與可投射的顯示面差不多的尺寸。利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以及向內反射的側壁,優選地與第二光學系統相鄰的光混合模塊可以有利地箱形地設計。在光路的方向上延伸的長度根據在第二光學系統中的出射面的區域中的亮度差別的強度確定。在亮度中的可能的不均勻性以及由光源或者第二光學系統引發的視覺干擾效應可以附加地或者在僅僅很小的差別時僅僅利用在光路中在光模塊和顯示器之間設置散射盤來避免。
接下來,根據用于解釋的特別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除了該實施例,本領域的專業人員可以從在此描述的發明中得出結構方案的大量的其它可能性。特別是,本發明還包括特征的組合,其從權利要求的組合中得出,即使在沒有提出明確的相應參考的時候。圖中示出圖1根據本發明的圖形發生單元的示意性透視圖,圖2根據本發明的光源的發光模塊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3a到圖3d用于發光模塊的半導體晶片的不同顏色結構的聯合的例子。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中示出根據本發明的成像單元1,其具有在光的主要傳播方向6中沿著從光源2出發的光路5的基本組件光源2、第二光學系統3、光混合單元4、鏡子7、散射盤8和顯示器9,其中在鏡子7和散射盤8之間能夠以如在這里示出的方式隨意地設置一個發光盒10。
光源2基本上有支架11、控制模塊12和發光模塊13構成。由鋁構成的支架11設計為散熱體,在其之上通過未占用的平坦表面粘接有驅動控制模塊12和發光模塊13。在此,粘接在任何情況下確保導熱性和耐高溫性的高要求。控制模塊12具有設計為印刷電路板的第二支承件14,其與極大簡化地示出的電子控制設備15安裝在一起。此外,被安裝的組件包括溫度傳感器16,其向電子控制設備15報告工作溫度,其中,在達到確定的極限溫度時,降低發光模塊13的運行功率。電子控制設備15從未示出的控制單元接受經過調制的脈沖寬度信號,并且將其轉換為用于各個發光模塊13的適當的工作電壓。
發光模塊13于控制模塊12利用第一導線21連接。第一導線21設計為接合線,其中,根據詳細說明2a,該導線弓形地從控制模塊12的第一觸點70延伸到所示的發光模塊13的第二觸點71。為了適合于接合線的連接,第一觸點70和第二觸點71對應地設計。發光模塊13的全部組件都固定在第一支承件22上,該支承件設計為印刷電路板。發光裝置24分別處于兩個發光模塊13的第一支承件22上,該發光裝置在光的主傳播方向6上基本上射入到第二光學系統3中。
第二光學系統3具有面對于入射面30的發光裝置24和相對于入射面30的出射面31。沿著光的主要傳播方向6,第二光學系統3具有連續加寬的矩形橫截面,從而使出射面31具有比入射面30大的面積。兩個示出的發光模塊13這樣地間隔地相鄰設置,即分別對應于兩個發光模塊的第二光學系統3的出射面31彼此無縫隙地鄰接在一起。第二光學系統3設計為由透明的聚合物構成的全反射傳輸的截圓錐體。
接下來在光路中的光混合器基本上由側壁42構成,該側壁由光入射面40和光出射面41限定,其中在光的主要傳播方向6中的光混合模塊4的橫截面基本上對應于顯示器9的尺寸。
在控制模塊12和發光模塊13上分別以較好的導熱連接設置有溫度傳感器60、61。溫度傳感器60、61向電子控制設備15報告本地的測量溫度,電子控制設備根據測量值限制功率消耗,從而不會超過可靠的溫度。
在圖2中詳細地示出的發光模塊13基本上由發光裝置24和第二導線25構成,其中,發光裝置24和第二導線25設置在第一支承件22上,并且固定再其上面。發光裝置24利用在詳細說明2a中示出的設計為接合線的第三導線27與第二導線25形成電連接。發光裝置24本身以良好的導熱性和耐高溫性粘接在第一支承件22上,該第一支承件設計為印刷電路板。
發光裝置24具有一個特別耐高溫的第三支承件50,其設計為由氧化鋁(Al2O3)構成的小陶瓷盤。第三支承件50是導體層51、半導體晶片52-55以及第一光學系統56的載體。導體層51有多個印制導線57構成,這些印制導線與第二導線25以已經描述的方式利用設計為接合線的第三導線27構成電連接。一些印制導線57通到設置在半導體晶片下面的接觸面中,另一些通到在半導體晶片52-55的相對側上的由接合線構成的焊接連接59中。第一光學系統56由耐高溫的透明材料構成,其同時保護半導體晶片52-55的接合線連接59免受外部的機械和化學的影響。
圖3中示出了半導體晶片55的不同的組合,其中圖3a示出半導體晶片52在發光模塊13上的設置,圖3b示出兩個半導體晶片52、53的設置,圖3c示出了三個半導體晶片52-54的設置,圖3d示出了四個半導體晶片52-55在第三支承件50上的設置。根據發射特征,以兩個、三個、四個為一組示出的設置是特別有利的。根據希望的發射顏色,在圖3a中示出的設置時,選擇半導體晶片52,其發射白色、紅色、綠色或者藍色的光。因此,除了發射紅色和綠色的半導體晶片52、53、54應用到圖3b、3c中示出的布置是值得推薦的以外,對于在抬頭顯示器中的應用,使用紅色和綠色都具有特別的人機工程學的優點。在差不多所有的周圍光線條件下,這些顏色可以具有更好的可閱讀性。如果希望較大的顏色選擇,在接受較低的亮度時,也可以選擇用于半導體晶片52-55的紅色、綠色、藍色的組合。根據圖3d中示出的三個半導體晶片52、53、54的設置,按照抬頭顯示器的亮度和顏色要求,使用兩個發射綠色的半導體晶片52-55是有利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2)具有至少一個發光模塊(13)和控制模塊(12),該控制模塊具有電子控制設備(15),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和所述控制模塊(12)分別具有自己的支承件(14、22),所述發光模塊(13)具有所述第一支承件(22)并且所述控制模塊(12)具有第二支承件(14),并且利用共同的支架(11)互相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發光模塊(13)利用第一導線(21)與所述控制模塊(12)連接,所述第一導線這樣地設計,即所述控制模塊(12)和所述發光模塊(13)之間由熱造成的相對運動通過所述第一導線(21)的變形來毫無損害地吸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線(21)設計為接合線,用于所述發光模塊(13)與控制模塊(12)的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具有至少一個半導體晶片(52、53、54、55),其設置在導體層(51)上,并與所述導體層(51)導電地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導體晶片(52、53、54、55)具有至少0.5瓦特的功率消耗。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層(51)安裝在由陶瓷構成的第三支承件(50)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是導熱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為氧化鋁陶瓷。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具有至少5K/W的導熱系數,并且是電絕緣體。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承件(50)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件(22)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層(51)至少部分地由包括銀和鉑的混合物構成。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屬導體層(51)包括印制導線(57),所述印制導線利用設計為接合線的至少一條第二導線(25)與所述半導體晶片(52、53、54、55)的遠離所述導體層(51)的一側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層(51)的印制導線(57)利用第三導線(27)連接到所述第三支承件(50)和所述導線(25)之間的接合處,所述導線與所述控制模塊(12)處于導電連接,并且所述第三導線(27)設計為接合線。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包括多個半導體晶片(52、53、54、55),并且所述導體層(51)以及連接這樣地設計,即至少兩個所述半導體晶片(52、53、54、55)可以利用所述印制導線(57)互相獨立地被施加有電壓。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包括所述兩個半導體晶片(52、53),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半導體晶片(52)可發射紅色的光,以及利用所述兩個半導體晶片中的另一個半導體晶片(53)可發射綠色的光。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具有四個半導體晶片(52、53、54、55),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個和第二個半導體晶片(52、53)可發射紅色的光,利用所述第三個和第四個半導體晶片(54、55)可發射綠色的光。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具有所述三個半導體晶片(52、53、54),其中,利用所述至少一個半導體晶片可發射紅色的光,利用至少一個另外的所述半導體晶片可發射綠色的光。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包括所述四個半導體晶片(52、53、54、55),其中,利用所述第一和第二半導體晶片(52、53)可發射綠色的光,利用所述第三半導體晶片(54)可發射紅色的光,利用所述第四半導體晶片(55)可發射藍色的光。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包括第一印刷電路板,在所述第一印刷電路板上固定有所述第三支承件(50)。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件(22)設計為所述印刷電路板,并且利用平坦的側面抵靠在所述支架(11)上。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設計為散熱體。
2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由鋁構成。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件(14)設計為印刷電路板,其利用平坦的側面抵靠在所述支架(11)上。
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模塊(13)和/或所述控制模塊(12)利用粘接材料固定在所述支架(11)上。
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12)對應于多個所述發光模塊(13)。
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模塊(12)和/或所述發光模塊(13)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60、61)。
26.一種用于抬頭顯示器的成像單元(1),其具有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至少一項所述的光源(2)。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在發源于所述光源(2)的光路(5)中順次設置有第二光學系統(3)。
28.根據權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學系統(3)包括反射體。
29.根據權利要求26至28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設計為全反射。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由可透射的聚合物構成。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具有基本上為圓錐形的或者角錐形的外部輪廓。
3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1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具有入射面(30)和出射面(31),來自于至少一個所述光源(2)的光入射到所述入射面上,并且光在所述出射面上射出。
3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2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發射一個加寬的光束,該光束具有邊界面,這些邊界面與以光的主傳播方向(6)中心地穿過光束的中心軸線構成大約5°到15°的角度。
3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3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的外部輪廓是凸面的。
3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4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的外部輪廓設計為在所述主傳播方向(6)上加寬的旋轉拋物曲面,所述旋轉拋物曲面基于五階多項式。
3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5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在所述入射面上具有一個至少部分地容納在所述發光模塊(13)上設置的發光裝置(24)的凹進處。
3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6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處具有圓柱形的、平行于中心軸線延伸的側向的限定輪廓。
3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7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處具有在所述中心軸線的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光源(2)設置的端面,該端面在所述光源(2)的方向上具有凸起的拱面。
3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8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體具有一個對角線尺寸大約20mm的出射面。
4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39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處具有大約5mm的對角線尺寸。
41.根據前述權利要求26至40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對應于所述反射體的所述多個發光模塊(13)彼此相鄰地設置。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路(5)中,在所述反射體的后面設置有公共的光混合模塊(4)。
43.根據權利要求42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相鄰于所述光混合模塊(4)設置有透明的顯示器(9)。
44.根據權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混合模塊(4)利用光入射面(40)和光出射面(41)箱形地設計,并且具有向內反射的側壁(42)。
45.根據權利要求42至43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光模塊和顯示器之間的光路中設置有至少一個鏡子(7),所述鏡子折疊所述光路(5)。
46.根據權利要求42至45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成像單元(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發光模塊(13)和所述顯示器(9)之間設置有散射盤(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源(2),其具有至少一個發光模塊(13)和控制模塊(12),該控制模塊具有電子控制設備。此外,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光源(2)的抬頭顯示器的成像單元(1)。為了獲得足夠的亮度,傳統的解決方案需要太多的結構空間,或者不能夠大規模生產。本發明的目的是使高亮度、較小的結構空間和大規模生產彼此結合,特別是用于抬頭顯示器。根據本發明提出,發光模塊(13)和控制模塊(12)分別具有各自的支承件(14、22),其利用共同的支架(11)互相固定地連接,其中發光模塊(13)利用第一導線與控制模塊(12)連接,該第一導線這樣地設計,即由熱導致的控制模塊(12)和發光模塊(13)之間的相對運動通過導線的變形毫無損害地吸收。
文檔編號H05B33/08GK1998093SQ200580008330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8日
發明者赫伯特·布賴尼希, 凱·霍曼, 奧利弗·雅各比, 海因里希·諾爾 申請人:西門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