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的大起重量 的海洋平臺吊機,其適用于半潛式海洋平臺,特殊駁船及陸地等型深較大的結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海洋工程日益發展,安裝在海洋平臺上的大重量的起重吊機的應用越來越廣 泛。大起重量的海洋平臺吊機可以實現安裝海洋鉆井平臺、海洋風力發電機組、跨海大橋的 構建、打撈沉船等。大起重量的海洋平臺吊機尤其在海洋重型工程領域有很好的使用前景。[0003]目前使用的海洋平臺上的大起重吊機有兩大類有配重的吊機和沒有配重的吊 機。由于起重量比較大,對于沒有配重的吊機需要設計一個很大的吊基座坐在上船體的主 甲板上。而且為了滿足強度的要求,吊基座下面相對應的船體支撐結構需要做比較強。對 于有配重的吊機需要增加配重來平衡起吊荷載。[0004]但目前使用的上述大起重吊機具有以下缺點[0005]穩性的要求因為吊機的荷載主要集中到吊機基座向下傳遞,對于沒有配重的大 吊,吊基座需要抵抗起吊產生的彎曲和垂向荷載,由于該基座比較重,且重心較高,導致整 個平臺整體的重心位置上移,對平臺的穩性不利。對于有配重的吊機需要有較大的配重來 平衡受力,而增加起吊設備的重量,會使平臺的可變荷載(VDL)減小。[0006]強度的要求由于基座重量較大,部分吊機還需要考慮配重的荷載作用,導致平臺 結構需要做的更強,增加結構成本。實用新型內容[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其是利用海洋平臺的 立柱結構,將吊的下轉柱和基座巧妙的嵌入平臺,有效地解決了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且節 約了空間和結構。[0008]為了實現上述一種吊機,安裝于海洋平臺上,所述海洋平臺包括上船體、設置在所 述上船體之下的浮體、以及連接所述浮體與所述上船體的多個立柱,其特點在于,所述吊機 包括基座、下軸承、下轉柱、旋轉機構、上軸承、上轉柱、吊臂、纜繩以及吊鉤,其中,所述基 座、所述下軸承以及所述下轉柱位于所述多個立柱的其中一個立柱內,且所述基座固定設 置于該其中一個立柱內的所述浮體的上甲板上,所述下轉柱通過位于其底部的所述下軸承 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旋轉機構安裝在所述下轉柱的頂部,所述上軸承安裝于所述旋轉 機構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上船體的主甲板上,所述上轉柱安裝于所述上軸承上,所述吊臂的 一端連接于所述上轉柱的下端部,所述吊鉤通過所述纜繩設置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上。[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旋轉機構設置于所述上船體內。[0010]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旋轉機構由多個行星齒輪組成,且所述多個行星 齒輪與對應設置于所述上船體上的鏈輪嚙合連接,并通過電機帶動所述多個行星齒輪自 轉,使所述下轉柱及整個吊機旋轉。[0011]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為8個,且平分為兩組,且該兩組行 星齒輪中的各行星齒輪 對應分布。[0012]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基座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的基座。[0013]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下軸承與第一船體加強結構相連,所述上軸承與 第二船體加強結構相連。[001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海洋平臺,其特點在于,其上設置有如 上所述的吊機。[0015]通過試驗分析及現場建造情況可知,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6](I)吊機工作時產生的彎矩可以通過上下兩個軸承結構將產生的水平荷載很好的 分布到主船體結構上,使船體結構受力均勻,避免了局部應力過大的問題。[0017](2)由于下轉柱放到了立柱里面,有效的減小了吊機的高度,使得吊機本身的安裝 更加方便。[0018](3)可以將吊機設計到平臺的某一個角的位置,增大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半徑。[0019](4)本實用新型通過吊機與海洋平臺之間獨特的連接形式,以及無配重自平衡的 新穎設計,使得該吊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和詳細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吊機安裝在海洋平臺上的結構示意圖;[0022]圖2是圖1中的基座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示意圖;[0023]圖3是圖1中的基座為鋼筋結構的示意圖;[0024]圖4是圖1中的下軸承的結構示意圖;[0025]圖5是圖1中的旋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26]圖6是圖1中的上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的大型無配重海洋平臺吊機20安裝于海洋平 臺10上。其中,該海洋平臺包括有上船體12、設置于該上船體12的下方的浮體11、以及連 接該浮體11與該上船體12的多個立柱13。該海洋平臺10還可包括有支撐結構14,例如 連接每個浮體11上的立柱13與上船體12的斜支撐141、142以及連接相對的兩個立柱13 的水平支撐143。所述吊機20安裝在所述海洋平臺10的一角。[0028]其中,所述吊機20包括基座21、下軸承22、下轉柱23、旋轉機構24、上軸承25、上 轉柱26、吊臂27、纜繩28以及吊鉤29。其中,所述基座21、所述下軸承22以及所述下轉柱 23位于所述多個立柱13的其中一個立柱13a內,且所述基座21固定設置于該立柱13a內 的所述浮體的上甲板上,主要用于支撐吊機的自重及吊物的重量等產生的垂向荷載。如圖 2所示,該基座21可為混凝土鋼筋結構的基座21a,該下軸承22通過該混凝土鋼筋結構的 基座21a頂部的安裝部211a安裝。或者,如圖3所示該基座21也可為鋼結構的基座21b。 而所述下轉柱23是通過位于其底部的下軸承22安裝在基座21上,較佳地,所述下軸承22與第一船體加強結構16相連,如圖4所示。[0029]繼續參考圖1,并結合參考圖5,所述旋轉機構24是安裝在所述下轉柱23的頂部。 較佳地,所述旋轉機構24也設置于所述上船體12內。并且,所述旋轉機構24可由多個行星 齒輪241組成,且所述多個行星齒輪241與對應設置于所述上船體上的鏈輪18嚙合連接, 并通過電機帶動所述多個行星齒輪241自轉,可使所述下轉柱23及整個吊機旋轉,并可將 吊機旋轉時產生的荷載傳遞到船體結構。在圖5所示實施例中,所述多個行星齒輪241為 8個,且平分為兩組,且該兩組行星齒輪中的各行星齒輪一一對應分布。[0030]繼續參考圖1,所述上軸承25是安裝于所述旋轉機構24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上船 體12的主甲板120上,較佳地,所述上軸承25是與第二船體加強結構15相連,如圖6所 示。這樣,通過在主船體與上、下軸承對應的位置作結構支撐,在吊機工作時的彎矩會對上、 下軸承產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荷載,該水平荷載通過上、下軸承傳遞分散到船體加 強結構上。[0031 ] 繼續參考圖1,所述上轉柱26是安裝于所述上軸承25上,而所述吊臂27的一端連 接于所述上轉柱26的下端部,所述吊鉤29,包括主吊鉤291和輔助吊鉤292,是通過所述纜 繩28設置于所述吊臂27的另一端上。在不工作時,所述吊機20的吊臂27的另一端支撐 在位于該海洋平臺10相對的另一角上的支撐平臺19上。[0032]通過試驗分析及現場建造情況可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33](I)吊機工作時產生的彎矩可以通過上下兩個軸承結構將產生的水平荷載很好的 分布到主船體結構上,使船體結構受力均勻,避免了局部應力過大的問題。[0034](2)由于下轉柱放到了立柱里面,有效的減小了吊機的高度,使得吊機本身的安裝 更加方便。[0035](3)可以將吊機設計到海洋平臺的某一個角的位置,增大的工作范圍和工作半徑。[0036](4)本實用新型通過吊機與海洋平臺之間獨特的連接形式,以及無配重自平衡的 新穎設計,使得該吊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0037]應當指出,雖然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然而本實用新型還 可有其它多種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 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 型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吊機,安裝于海洋平臺上,所述海洋平臺包括上船體、設置在所述上船體之下的浮體、以及連接所述浮體與所述上船體的多個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機包括基座、下軸承、下轉柱、旋轉機構、上軸承、上轉柱、吊臂、纜繩以及吊鉤,其中,所述基座、所述下軸承以及所述下轉柱位于所述多個立柱的其中一個立柱內,且所述基座固定設置于該其中一個立柱內的所述浮體的上甲板上,所述下轉柱通過位于其底部的所述下軸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旋轉機構安裝在所述下轉柱的頂部,所述上軸承安裝于所述旋轉機構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上船體的主甲板上,所述上轉柱安裝于所述上軸承上,所述吊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上轉柱的下端部,所述吊鉤通過所述纜繩設置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設置于所述上船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由多個行星齒輪組成,且所述多個行星齒輪與對應設置于所述上船體上的鏈輪嚙合連接,并通過電機帶動所述多個行星齒輪自轉,使所述下轉柱及整個吊機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為8個,且平分為兩組,且該兩組行星齒輪中的各行星齒輪一一對應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鋼結構的基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軸承與第一船體加強結構相連,所述上軸承與第二船體加強結構相連。
7.一種海洋平臺,其特征在于,其上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飛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吊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吊機及具有其的海洋平臺。所述海洋平臺包括上船體、設置在上船體之下的浮體、以及連接浮體與上船體的多個立柱。所述吊機包括基座、下軸承、下轉柱、旋轉機構、上軸承、上轉柱、吊臂、纜繩以及吊鉤,其中,基座、下軸承以及下轉柱位于所述多個立柱的其中一個立柱內,且所述基座固定設置于該其中一個立柱內的所述浮體的上甲板上,所述下轉柱通過位于其底部的所述下軸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旋轉機構安裝在所述下轉柱的頂部,所述上軸承安裝于所述旋轉機構的上方并位于所述上船體的主甲板上,所述上轉柱安裝于所述上軸承上,所述吊臂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上轉柱的下端部,所述吊鉤通過所述纜繩設置于所述吊臂的另一端上。
文檔編號B66C23/84GK202829369SQ20122048205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滕瑤, 韓華偉, 張譚龍, 夏廣印 申請人: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