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具體為一種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及其 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質子交換膜作為燃料電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熱 點。全氟磺酸型質子交換膜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質子交換膜,并已實現商業化,如:美 國Du Pont公司的Nafion膜、美國Dow化學公司的Dow膜、日本Asahi公司的Aciplex 膜及日本Asahi Glass公司的Flemion膜。全氟磺酸膜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其也 存在價格昂貴,使用溫度低及甲醇滲漏率高等不足(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5 (2000) 1463-1502)。因此開發高效、低成本、環境友好的新型質子交換膜材料是燃料電池 技術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0003] 全芳香類聚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加工性、化學組成的多樣性及在燃料電 池工作環境下可預期的穩定性,而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高性能的質子交換膜之一。特別是 聚芳醚酮,如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ES)及它們的衍生材料,已成為了很多研究的焦 點,關于這些材料的合成了也已經被廣泛報道。但現有的傳統磺化芳香主鏈聚合物(即:磺 酸基位于聚合物主鏈上)膜材料的綜合性能很難達到Nafion類氟磺酸膜的水平,要達到高 的質子傳導率就必須要引入足夠多的磺酸基團,這將導致膜的水溶脹性過大,進而降低膜 材料的尺寸穩定性和物理機械性能。而如果磺酸基團連接在聚合物側鏈上,則有利于聚合 物形成更穩固的內部相形態,減小聚合物的水溶脹,且提高質子傳導能力。因此有關側鏈型 磺化芳香聚合物的研究也受到重視,此類研究多從單體分子設計角度出發,將具有磺酸基 團的側基引入聚合所需單體之后,再實施聚合,從而獲得側鏈型磺化芳香聚合物質子交換 膜材料(CN201210447949. 7,CN201310713704. 9)。現有技術多是先在聚合物主鏈上引入具 有活性點的結構單元,然后利用這些活性點進行接枝,從而將側鏈引入。這樣合成出來的側 鏈型磺化芳香聚合物的缺點是,側鏈的位置數量可能是不固定的;且聚合物主鏈上的活性 點很難全部消耗,殘留的部分對于后續的成膜及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都會有影響。
【發明內容】
[0004] 為了克服傳統磺化芳香主鏈聚合物質子交換膜材料的不足,獲得新型側鏈型磺化 芳香聚合物質子交換膜材料,本發明提供一種側鏈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該化合物可作為單體與二鹵化物等進行聚合,從而獲得鏈型磺化芳香聚合物及其質子交換 膜材料。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
[0006] -種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其結構如通式(Ml)式所示:
[0007]
[0008] 在通式(Ml)中,R為酮基、砜基、亞甲基、直接鍵合、-POOO^-CCFjf-a為1~5 的整數)、_C(CH 3)2-或-C(CF3)2-中的一種;其中,R1為C1-C6的烴基、C3~C10的環烷基、 C2~C6的鏈烯基、C3~C6的環烯基、C1-C6的烴氧基、芳基或芳基取代的亞烷基中的至少 一種;η為大于等于1的整數;Μ為金屬陽離子或者銨陽離子。
[0009] 從化學角度出發,R優選為酮基、砜基、亞甲基、直接鍵合、-C (CH3) 2-或-C (CF3) 2-中 的一種;從結構穩定性方面考慮,R進一步優選為酮基、砜基或直接鍵合中的一種。
[0010] 從原料的獲得難易程度考慮,η優選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2的整數;從含磺 酸基的二酚化合物的反應活性,即低空間位阻反應活性高的觀點出發,η進一步優選為大于 等于1且小于等于6的整數。
[0011] Μ為金屬陽離子或者銨陽離子。其中所述金屬陽離子中的金屬優選為:鈉、鉀、鋁、 鎂、鈣、銅、鎳、鈷、鉛、鋅、錫、銻、鉍、銀、鉑、釕、銠、鈀、鋨、鎢、鉬、鉭、鈮、鋯、鉿、釩、鈦、銦、 鉈、鍺、硒或碲中的至少一種,從原料價格及獲得難易程度等因素考慮,所述金屬陽離子中 的金屬進一步優選為:鈉或鉀的一種。
[0012]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0013] 所述含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的方法,至少包括下述(1)~(3)的步驟:
[0014] (1)通式(S1)所表示的化合物溶解于甲醛的水溶液中,在堿催化劑和二氧化碳共 同作用下生成中間產物①;
[0015]
[0016] 在通式(S1)中,R為酮基、砜基、亞甲基、直接鍵合、-POOO^-CCFUf為1~5 的整數)、_C(CH 3)2-或-C(CF3)2-中的一種;其中,R1為C1-C6的烴基、C3~C10的環烷基、 C2~C6的鏈烯基、C3~C6的環烯基、C1-C6的烴氧基、芳基或芳基取代的亞烷基中的至少 一種;
[0017] (2)經過提純后的中間產物①與氯化亞砜作用,得到中間產物②;
[0018] (3)經過提純后的中間產物②與通式(S2)所表示的化合物在堿催化劑存在條件 下進行反應,得到所述的含有磺酸基的二酚化合物;
[0019]
[0020] 在通式(S2)中,η為大于等于1的整數;Μ為金屬陽離子或者銨陽離子。
[0021]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1)所述反應如下:
[0022]
[0023]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⑴中所述的具有通式(S1)的原料化合物為二酚 化合物,從化學角度出發,通式(S1)中的R優選為酮基、砜基、亞甲基、直接鍵 合、-C(CH 3)2-或_C(CF3)2-中的一種;從結構穩定性方面考慮,R進一步優選為酮基、砜基或 直接鍵合中的一種。
[0024]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1)中所述堿催化劑優選為堿金屬氫氧化物、堿金屬碳酸鹽、 堿金屬碳酸氫鹽或氨中的至少一種;從原料價格及獲得難易程度等因素考慮,所述堿催化 劑進一步優選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鉀的至少一種。 堿催化劑作為催化劑存在,具有通式(S1)的原料化合物與堿催化劑的投料摩爾比為1 :1~ 1 :1〇,堿催化劑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響反應速度,投料的摩爾比優選1 :2~1 :10,過量的 堿催化劑可能會給中間產物①的純化增加難度且有可能引發未知副反應,所以投料摩爾比 進一步優選1 :2~1 :5。
[0025]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1)中具有通式(S1)的原料化合物與甲醛的投料摩爾比為1 : 5~1 :30,因甲醛易揮發,為了保證合適的反應速度,投料摩爾比優選1 :10~1 :30,過量的 甲醛可能會給中間產物①的純化增加難度,也不利于環保,所以投料摩爾比進一步優選為 1 :10~1 :20。反應中所述二氧化碳是以氣體形式存在,以鼓泡的方式引入體系,故其用量 不予計量,以獲得中間產物①為宜。
[0026]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1)所述反應是以水作為溶劑,其用量沒有特別限定以20~ 25°C (室溫)可以充分溶解甲醛為宜。為了方便投料,溶劑水的用量以甲醛的用量為參照, 室溫下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上限為37重量%,即體系中水與甲醛的重量比大于等于2. 7 : 1。但是為了方便控制反應,且防止飽和的甲醛溶液在受熱時會有部分甲醛揮發,水與甲醛 重量比優選大于等于5 :1 ;溶劑水過多可能會降低反應速度,增加廢液處理量,所以水與甲 醛重量比進一步優選5 :1~15 :1。
[0027]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1)所述反應需要在一定加熱條件下進行,同時體系溫度控制 在溶劑水的沸點以下,即反應溫度優選為:30°C~100°C。考慮高溫下甲醛及二氧化碳的揮 發,反應溫度進一步優選為:30°C~80°C ;從提高反應速度的角度出發,反應溫度更進一步 優選為:50°C~80°C。反應時間與反應溫度直接相關,所以沒有特別限定,高溫反應所需時 間較短,低溫反應所需時間較長,以能夠獲得中間產物①為宜。優選反應時間范圍為1~10 小時,反應時間小于1小時,可能難以獲得中間產物①,而反應時間超過10小時,可能會引 起副反應的發生。
[0028] 上述制備方法步驟(2)所述反應可表示為如下:
[0029]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