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單胞菌的菌懸液制備:除了所用菌種為泡囊短波單胞菌,菌懸液的制備法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I)相同。
[0023]2.模擬生活污水配制: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2)相同。
[0024]3.旋輪蟲培養液制備:
(I)將旋輪蟲接種到以面粉為餌料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
[0025](2)在遮光、搖床轉速為120rpm,30°C的條件下培養旋輪蟲。
[0026](3)當旋輪蟲繁殖后的密度達到100?500ind/mL時,用300目尼龍網過濾旋輪蟲培養液,從旋輪蟲培養液中去除旋輪蟲。
[0027](4)再用超濾膜過濾由步驟(3)得到的濾液,進一步去除濾液中的面粉等細小顆粒物,由此得到的濾液即為本發明所述的旋輪蟲培養液。。
[0028]4.促進細菌生長實驗準備:除了所用菌懸液為泡囊短波單胞菌的菌懸液,步驟均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4)相同。
[0029]5.細菌培養: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5)相同。
[0030]6.細胞干重: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6)相同。
[0031 ] 7.旋輪蟲培養液促進泡囊短波單胞菌的生長效果:由圖2可知,細菌培養液中添加了旋輪蟲培養液的添加組,與未添加旋輪蟲培養液的對照組相比,泡囊短波單胞菌細胞干重增加了 29.7%,表明旋輪蟲培養液對泡囊短波單胞菌的生長具有較好的促進效果。
[0032]實施例3
利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蘇云金芽孢桿菌(BaciIIus thuringiensis)生長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蘇云金芽孢桿菌的菌懸液制備:除了所用菌種為蘇云金芽孢桿菌,菌懸液的制備法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I)相同。
[0033]2.模擬生活污水配制: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2)相同。
[0034]3.旋輪蟲培養液制備:
(I)將旋輪蟲接種到以面粉為餌料的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
[0035](2)在遮光、搖床轉速為120rpm,30°C的條件下培養旋輪蟲。
[0036](3)當旋輪蟲繁殖后的密度達到100?500ind/mL時,用300目尼龍網過濾旋輪蟲培養液,從旋輪蟲培養液中去除旋輪蟲。
[0037](4)再用超濾膜過濾由步驟(3)得到的濾液,進一步去除濾液中的面粉等細小顆粒物,由此得到的濾液即為本發明所述的旋輪蟲培養液。。
[0038]4.促進細菌生長實驗準備:除了所用菌懸液為蘇云金芽孢桿菌的菌懸液,步驟均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4)相同。
[0039]7.細菌培養: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5)相同。
[0040]8.細胞干重: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6)相同。
[0041 ] 7.旋輪蟲培養液促進蘇云金芽孢桿菌的生長效果:由圖2可知,細菌培養液中添加了旋輪蟲培養液的添加組,與未添加旋輪蟲培養液的對照組相比,泡囊短波單胞菌細胞干重增加了 67.9%,表明旋輪蟲培養液對蘇云金芽孢桿菌的生長具有較好的促進效果。
[0042]實施例3
利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由錯樣芽孢桿菌(Baci I Ius cereus)、泡囊短波單胞菌(Brevundimonasvesicularis)、蘇云金芽抱桿菌(BaciIIus thuringiensis)這三種細菌混合在一起的混合菌生長的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I)混合菌的菌懸液制備:對蠟樣芽孢桿菌、泡囊短波單胞菌、蘇云金芽孢桿菌這三種細菌分別按照實施例1中的步驟(I)制備成單菌的菌懸液。將三種菌的菌懸液以1:1:1的比例混合成混合菌的菌懸液。
[0043](2)模擬生活污水配制: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2)相同。
[0044](3 )旋輪蟲培養液制備: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3 )相同。
[0045](4)促進細菌生長實驗準備:除了所用菌懸液為混合菌的菌懸液,步驟均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4)相同。
[0046](5)細菌培養: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5)相同。
[0047](6)細胞干重:步驟與實施例1中的步驟(6)相同。
[0048]旋輪蟲培養液促進混合菌的生長效果:由圖3可知,細菌培養液中添加了旋輪蟲培養液的添加組,與未添加旋輪蟲培養液的對照組相比,混合菌細胞干重增加了52.9%,表明旋輪蟲培養液對混合菌的生長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果。
【主權項】
1.一種利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絮凝性細菌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a.將旋輪蟲置于旋輪蟲培養液中進行繁殖,當旋輪蟲的密度達到100?500ind/mL時,用.300目尼龍網過濾去除旋輪蟲; b.將步驟a所得到的培養液用超濾膜過濾,進一步去除濾液中的細小顆粒物; c.將斜面保存的絮凝性細菌用接種環接種至10mLLB培養基中,然后置于120rpm的搖床上,于30 °(:連續培養24小時,離心處理培養液,用去離子水洗滌,用無菌水將細菌濃度調節至OD6qq值為0.6-0.8,此溶液即為細菌菌懸液; d.將步驟c得到的細菌菌懸液以模擬生活污水體積的5%?10%的添加量添加至滅過菌的模擬生活污水中,即得到細菌培養基; e.將步驟b所得旋輪蟲培養液以細菌培養基體積的0.05%?1%的添加量添加到步驟d所得的細菌培養基中,然后置于120rpm的搖床上,于30°C連續培養48小時,即得到含有細菌絮凝體的培養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絮凝性細菌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性細菌為:泡囊短波單胞菌、蠟樣芽孢桿菌、蘇云金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鮑曼不動桿菌的一種或幾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絮凝性細菌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擬生活污水配方為:0.17g葡萄糖、0.16g淀粉、0.233g醋酸鈉、0.025g氯化銨、.0.158g蛋白胨、0.04g牛肉膏、0.0284g硫酸銨、0.07g磷酸二氫鉀、以及0.06g碳酸鈉,以及1OOOmL去離子水。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絮凝性細菌生長的方法。本發明通過如下步驟獲得旋輪蟲培養液:1)用以面粉為餌料的培養液培養旋輪蟲;2)當旋輪蟲密度達到100~500ind/mL時,用300目尼龍網過濾旋輪蟲培養液,從旋輪蟲培養液中去除旋輪蟲;3)再用超濾膜過濾分離由步驟2)得到的濾液,進一步去除濾液中的面粉等細小顆粒物,由此得到的濾液即為本發明所述的旋輪蟲培養液。本發明所述的旋輪蟲培養液作為絮凝性細菌生長促進劑的使用量為0.05%~1%。本發明采用旋輪蟲培養液促進絮凝性細菌生長的方法,具有生態、使用方便、效果明顯的特點。
【IPC分類】C12N1/20
【公開號】CN105647831
【申請號】
【發明人】丁國際, 林瑋, 胡夢楠, 崔海濤, 涂玉娟
【申請人】上海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