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頭連結用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將拉鏈所具有的兩個拉頭連結的拉頭連結用具。
【背景技術】
[0002]作為以往的拉鏈用拉頭,公知一種使兩個拉頭彼此的引導柱前后對稱地將這兩個拉頭接合的拉鏈用拉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該拉鏈用拉頭以如下方式進行作用,即,即使前后移動,也能使左右的拉鏈鏈牙閉合。因此,在使嚙合狀態的拉鏈鏈牙列分離開的破裂狀態下,通過使拉頭向破裂的一側移動,能使破裂狀態的拉鏈鏈牙列再次嚙合。
[0003]另外,在利用一個拉頭使破裂狀態的拉鏈鏈牙列再次嚙合時,在使拉頭沿使拉鏈鏈牙列分離的方向移動一次后,必須使拉頭沿使拉鏈鏈牙列嚙合的方向再次移動,需要進行兩次拉頭操作。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103001號【實用新型內容】
[0007]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述的拉鏈用拉頭的情況下,雖然能利用一次的拉頭操作使破裂狀態的拉鏈鏈牙列再次嚙合,但由于拉頭本身是專用設計,所以拉頭的制造成本增加。因此,希望有一種能容易地連結兩個通常構造的拉頭的構件。
[0008]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的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容易地連結兩個通常構造的拉頭的拉頭連結用具。
[0009]采用下述的結構達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0010](I) 一種拉頭連結用具,其將拉鏈所具有的兩個拉頭連結,拉頭包括:上翼板及下翼板、在前端部連結上翼板及下翼板的引導柱、以及安裝部,上述安裝部配置在上翼板的上表面,且為了與拉頭連結用具連結而具有沿拉頭寬度方向貫穿的通孔,兩個拉頭配置為彼此的引導柱相向,拉頭連結用具具有配置在拉頭的安裝部的寬度方向兩側的一對蓋構件,一對蓋構件分別具有收容兩個拉頭的安裝部的至少一個收容部,在一對蓋構件設置有使一對蓋構件彼此結合的兩組彼此卡合的卡合片及卡合孔,卡合片從收容部的內壁突出形成,卡合孔凹陷設置在收容部的內壁,卡合片配置為通過安裝部的通孔。
[0011](2)根據(I)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一對蓋構件為相同形狀。
[0012](3)根據(2)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一對蓋構件分別包括:分別收容兩個拉頭的安裝部的兩個收容部、以及將兩個收容部分隔開的分隔壁。
[0013](4)根據(3)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一個蓋構件所具有的兩個收容部中的一方的收容部具有卡合片,另一方的收容部具有卡合孔57。
[0014](5)根據(4)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一個蓋構件所具有的卡合片從收容部的側表面朝向寬度方向延伸設置,卡合孔設置在收容部的側表面。
[0015](6)根據(5)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在一個蓋構件的兩個收容部中至少一方,形成有從下表面朝向上側凹陷設置在收容部的寬度方向外側的空隙部,卡合孔形成為貫穿收容部和空隙部。
[0016](7)根據(6)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在形成有卡合孔的收容部與空隙部之間具有壁部,卡合片包括能夠彈性變形的一對腳部、以及從各腳部的頂端突出的一對卡合突起。
[0017](8)根據(7)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在一對蓋構件中,配置于一方的蓋構件的收容部的卡合片與配置于另一方的蓋構件的收容部的卡合孔卡合,配置于另一方的蓋構件的收容部的卡合片與配置于一方的蓋構件的收容部的卡合孔卡合。
[0018](9)根據(8)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卡合片與拉頭的安裝部的通孔的內表面接觸而向分隔壁側推壓安裝部。
[0019](10)根據(9)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在蓋構件的收容部的頂面和與分隔壁相向的內側表面之間形成有曲面部,曲面部與拉頭的安裝部接觸而向分隔壁側推壓安裝部。
[0020](11)根據(10)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蓋構件的分隔壁與拉頭的安裝部的肩口側端部接觸而支承安裝部。
[0021 ] (12)根據(11)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將一對蓋構件的收容部的寬度方向尺寸設定為使拉頭的安裝部嵌合于收容部的尺寸,收容部的寬度方向內側表面支承安裝部。
[0022](13)根據(3)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連結用具,其中,在蓋構件的分隔壁沿寬度方向貫穿形成有用于插通拉片的拉片用通孔。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配置在拉頭的安裝部的寬度方向兩側的一對蓋構件分別具有收容兩個拉頭的安裝部的至少一個的收容部,在一對蓋構件設置有使一對蓋構件彼此結合的兩組彼此卡合的卡合片及卡合孔,卡合片從收容部的內壁突出形成,卡合孔凹陷設置在收容部的內壁,卡合片配置為通過安裝部的通孔,所以能夠容易地連結兩個通常構造的拉頭。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對使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拉頭連結用具的一實施方式的小袋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0025]圖2是圖1所示的拉鏈的周邊的放大正面圖。
[0026]圖3是對被拉頭連結用具連結的兩個拉頭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0027]圖4是將圖3所示的拉頭連結用具的一側的蓋構件卸下了的狀態的立體圖。
[0028]圖5是被拉頭連結用具連結的兩個拉頭的側視圖。
[0029]圖6是被拉頭連結用具連結的兩個拉頭的俯視圖。
[0030]圖7是圖6的A—A剖視圖。
[0031]圖8是圖7的B—B剖視圖。
[0032]圖9是說明拉頭連結用具的第I變形例的剖視圖。
[0033]圖10是說明拉頭連結用具的第2變形例的剖視圖。
[0034]圖11是說明拉頭連結用具的第3變形例的剖視圖。
[0035]圖12是對應用了使用有本實用新型的拉頭連結用具的拉鏈的男式襯衫類物件進行說明的局部剖切主視圖。
[0036]圖13是表示男式襯衫類物件的下擺部因圖12所示的拉頭連結用具的移動而被拉上來的狀態的局部剖切主視圖。
[0037]圖14是對應用了使用有本實用新型的拉頭連結用具的拉鏈的女式襯衫進行說明的主視圖。
[0038]圖15是表示女式襯衫的腹部因圖14所示的拉頭連結用具的移動而被收緊的狀態的主視圖。
[0039]附圖標記說明
[0040 ] 1、拉鏈;20、拉鏈帶;30、拉鏈鏈牙列;31、拉鏈鏈牙;3 2、非嚙合部;40、拉頭;41、上翼板;42、下翼板;43、引導柱;44、凸緣;45、安裝部(拉片安裝柱);45a、后P側端部;45b、肩口側端部;50、拉頭連結用具;51、蓋構件;51a、接合面;52、收容部;52a、曲面部;53、分隔壁;53a、拉片用通孔;54、空隙部;55、壁部;56、一對卡合片;57、卡合孔;R、繩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拉頭連結用具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以后的說明中,對于拉鏈,正面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近前側,背面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里側,上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上側,下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下側,左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左側,右側是指相對于圖2的紙面的右側。另外,拉鏈的左右方向也稱為寬度方向。另外,拉鏈的上下方向也稱為長度方向。另外,對于拉頭,上側是相對于圖5的紙面的上側,下側是相對于圖5的紙面的下側,前側是具有后述的引導柱的一側,后側是遠離后述的引導柱的一側,左側及右側是與上述上下前后方向正交的一側。另外,拉頭連結用具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與拉頭的各方向相同。
[0042]首先,對使用了本實施方式的拉頭連結用具50的小袋P進行說明。該小袋P如圖1所示,包括布制的小袋主體PI和將開口部P2封閉的拉鏈1,所述開口部P2以從小袋主體PI的上表面Pa遍及兩側表面Pb的方式形成。拉鏈10被縫合在開口部P2的緣部的布體P3。
[0043]如圖2所示,拉鏈10包括左右一對的拉鏈帶20、分別安裝在左右的拉鏈帶20的相向的拉鏈帶側緣部的左右一對的拉鏈鏈牙列30、以及使左右的拉鏈鏈牙列30嚙合/分離的兩個拉頭40,兩個拉頭40由本實用新型的拉頭連結用具50連結。
[0044]如圖2所示,拉鏈鏈牙列30是通過將合成樹脂制的單絲沿一定方向卷繞而形成的螺旋狀的拉鏈鏈牙列,具有多個拉鏈鏈牙31。
[0045 ]另外,在左右的拉鏈鏈牙列30沿拉鏈鏈牙列30的長度方向以存在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