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以下簡稱“甲維鹽”)是對阿維菌素B1a進行結構改造之后獲得的一種高效殺蟲化合物。其殺蟲活性,特別是對棉鈴蟲、甜菜夜蛾和斜紋夜蛾等夜蛾科害蟲的殺蟲活性比阿維菌素B1a大大提高,而對哺乳動物的毒性卻大大降低。因此,甲維鹽已經成為防治農業害蟲的重要農藥品種。但是,目前甲維鹽商品劑型比較單一,主要有乳油和微乳劑,水分散粒劑尚未見報道和未見有專利申請。
農藥水分散顆粒劑常規生產工藝有噴霧造粒法,擠壓造粒法等幾種,本專利發明人根據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的溶解特性,順應農民農藥肥料一次施用的要求,發明了以尿素、氯化鉀等化肥為載體生產水分散顆粒劑的方法(專利申請號02131126.9),并且用這種工藝路線成功地生產出了阿維菌素與高效氯氰菊酯二元復配的水分散顆粒劑和阿維菌素的水分散顆粒劑。本專利發明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甲維鹽的化學性質,調整溶劑和助劑配方,將上述以化肥為載體的水分散顆粒劑生產方法運用于甲維鹽的水分散顆粒劑的生產,完成了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它由如下組分制成甲維鹽0.3~6%,溶劑5~30%,乳化劑2~20%,包衣劑5~12%,余量為載體物質,溶劑在顆粒劑干燥過程中回收。
優選的本發明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由如下組分制成甲維鹽0.5~6%,溶劑5~10%,乳化劑4~15%,包衣劑6~10%,余量為載體,溶劑在顆粒劑干燥過程中回收。
上述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均按最終制劑的重量計。
1、載體用作本發明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的藥心,選自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二糖和單糖類的結晶;尿素、KCl、NH4Cl、KNO3、K2SO4、NH4NO3、(NH4)2SO4、NH4HCO3、磷酸銨、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硼砂(以硼砂生產的速溶性硼肥)、ZnSO4等農業生產上常用的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復混肥料的晶體或顆粒;NaCl、Na2SO4、NaNO3、NaH2PO4等無機鹽的晶體。可以用上述物質中的一種作為載體,也可以選兩種或兩種以上按比例混合作為載體。
2、溶劑用于溶解甲維鹽,可以是單一溶劑或者混合溶劑。所述的溶劑選自甲醇、無水乙醇、95%乙醇、醋酸乙酯、二氯甲烷、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丙酮、二甲基亞砜中的一種或多種。
3、乳化劑由非離子型乳化劑與陰離子型乳化劑混合而成。所述的非離子型乳化劑選自Span-40、Span-80、吐溫60、吐溫80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陰離子型乳化劑選自十二烷基丁二酸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兩性型、陽離子型乳化劑的成本較高,乳化效率較差,而且對具有酯鍵的農藥有促分解的作用,因此沒有選用。
我們選用的非離子型乳化劑與陰離子型乳化劑互溶性比較好,能迅速形成均勻的溶液,使用方便,乳化效果好。
4、包衣劑選自糊精、可溶性淀粉、白碳黑、滑石粉、皂角粉、茶枯粉(漂白)、羧甲基纖維素、高嶺土、十二烷基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等物質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而成。
本發明將甲維鹽的水分散顆粒劑設計為藥心、藥幔層和包衣層三層結構。在所述的藥幔層和包衣層中加進合適的乳化劑達到能使甲維鹽快速崩解并均勻分散于水中的目的。
甲維鹽殺蟲劑最常見的是乳油劑(E.C)。乳油劑中大約90%(重量比)為甲苯、二甲苯、甲醇等對人畜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有機溶劑。由于石油漲價,這些有機溶劑的市售價格跟著成倍上漲。同時這些有害的溶劑施到田間后對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的污染。淘汰乳油這種劑型已經成為近幾年農藥劑型發展的大趨勢之一。甲維鹽微乳劑比乳油劑的環境兼溶劑性要好很多,但它和乳油劑一樣也是液態的,也含有一些有機溶劑,所以包裝和運輸問題比較多。據測算,一噸甲維鹽乳油或微乳劑的包裝費用達到1萬多元人民幣,占到制劑化過程直接生產成本的30%左右。將甲維鹽做成固體的水分散型顆粒劑(簡稱“WDG”)之后,不僅可以降低溶劑成本、包裝成本和運輸費,而且貯藏運輸都十分安全,更重要的是減少了上述有毒害的有機溶劑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食品的安全。
具體實施例制劑實施例實施例1 1%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制備溶劑由甲醇與醋酸乙酯按等比例混合而成,乳化劑由Span-80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按等比例混勻而成,包衣劑由漂白茶枯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糊精(3∶3∶4)充分混勻后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400目以上。
先將1.0公斤甲維鹽(按B1組份折百計算)溶解到5公斤溶劑中,再向溶液中加入12公斤乳化劑,充分混勻,形成甲維鹽混合溶液。稱取載體(白砂糖晶體)79公斤,裝入旋轉造粒機(北京特麗潔機械技術有限公司TLJ-125型)中。開動電動機,令轉鼓轉動,轉速80rpm。將配好的甲維鹽混合溶液均勻噴到載體表面上,然后再將8公斤包衣劑趁濕噴涂在顆粒劑的表面,進行包衣。包衣完畢向轉鼓中吹冷風,風溫為室溫,風干時間大約為1小時,使制出的顆粒劑干燥。最終獲得甲維鹽干顆粒99.2公斤,顆粒劑中甲維鹽(B1)含量為1.01%。
實施例2 1.5%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制備溶劑為單一溶劑,即95%乙醇。乳化劑由吐溫-60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按照2∶3的比例混勻即成。包衣劑由十二烷基磺酸鈉、娟云母粉和可溶性淀粉(4∶3∶3)充分混勻后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400目以上備用。
準確稱取1.5公斤甲維鹽(按B1組份含量折百計算),用6公斤95%乙醇溶解,制得甲維鹽乙醇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12公斤乳化劑,充分混勻。再稱取載體(尿素與KCl,1∶1,w/w)補足至固形物總量90公斤,裝入自制的攪拌式造粒機中。開動攪拌,調節攪拌轉速至120轉/分。將藥幔物質通過管道緩慢加入造粒機中,涂布到載體表面,邊加藥幔物質邊攪拌。加完藥幔物質后繼續攪拌30分鐘再趁濕將10公斤包衣劑涂布在顆粒劑的表面,進行包衣,包衣過程中攪拌速度加100轉/分。涂布包衣劑后,常溫下吹風1小時使顆粒劑表面干燥。干燥過程中要保持攪拌轉速為60轉/分。本實施例最終獲得甲維鹽干顆粒101.5公斤,顆粒劑中甲維鹽(B1)含量為1.49%。
實施例3 2%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制備溶劑由無水乙醇、異丙醇和二甲基亞砜(6∶3∶1)混勻制成。乳化劑由吐溫80和十二烷基丁二酸苯磺酸鈉(2∶3)充分混合均勻而成。包衣劑由皂角粉、糊精、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白碳黑(1∶2∶4∶3)混勻后制成,并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400目以上。
準確稱取2公斤甲維鹽(按B1組份含量折百計算),備用。再稱取8公斤溶劑、15公斤乳化劑,二者充分混合均勻后將2公斤甲維鹽加入其中,繼續攪拌1小時以上時間,至甲維鹽完全溶解,成為藥幔物質。稱取載體(NaNO3結晶)約72公斤,將載體物質裝入旋轉式造粒機中,開動造粒機。其具體的噴涂方法、包衣方法和干燥方法同實施例2。包衣劑用量為11公斤。最終獲得甲維鹽干顆粒100.08公斤,顆粒劑中甲維鹽(B1)的含量為2.04%。
實施例4 3%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制備溶劑由二氯甲烷、丙酮和二甲基亞砜(4∶5∶1)混合均勻即成。乳化劑由Span-6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3∶7)充分攪拌混合而成。包衣劑由白碳黑粉(輕質)、羧甲基纖維素、可溶性淀粉和十二烷基磺酸鈉(4∶3∶3∶10)充分混合均勻之后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400目以上即成。
準確稱取3公斤甲維鹽(按其中B1組份含量折百計算),用10公斤上述溶劑溶解。再向溶劑中加入16公斤乳化劑,充分攪拌均勻后成為藥幔物質。稱取70公斤載體(K2SO4結晶)裝入旋轉造粒機中,按實施例1的同樣方法進行造粒和包衣。包衣劑用量11公斤。本實施例最后獲得干的甲維鹽水分散性顆粒劑98.9公斤。顆粒劑中甲維鹽(B1)的含量為3.02%。
實施例5 4%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制備溶劑由無水乙醇和仲丁醇(3∶2)混勻制成。乳化劑由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吐溫80、Span-40和(3∶1∶1)三者充分攪拌均勻。包衣劑由皂角粉、硅藻土和十二烷基磺酸鈉(1∶1∶3)混勻后用氣流粉碎機粉碎至400目以上。
準確稱取出4公斤甲維鹽(按其中B1組份的含量折百計算),用上述溶劑12公斤溶解,然后加入乳化劑16公斤,充分攪勻備用。本例選用速溶性硼肥小顆粒作為載體,速溶硼肥顆粒的用量約68公斤,以將本例的所有原材料固形物重量補足至100公斤為準。按實施例2進行造粒、干燥和溶劑回收。包衣劑用量為12公斤。本實施例最終得到甲維鹽干顆粒100.4公斤,顆粒劑中甲維鹽(B1)含量為3.99%。
生物實施例實施例6 1%、1.5%、2%、3%、4%五種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與0.6%甲維鹽乳油室內殺蟲活性比較為了確定本專利所發明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對主要目標害蟲的殺蟲效果是否與同等劑量條件的甲維鹽乳油相同,進行了殺蟲活性的比較。供試昆蟲為棉鈴蟲(Helicoverpa armigera)的3日齡幼蟲。試蟲系湖北省農科院B.t研究開發中心養蟲室用人工飼料喂養的健康幼蟲。測定方法為葉片浸漬法取小白菜葉片,在樣品溶液中浸泡30秒鐘后取出,晾至葉片表面無明水,寫好標簽,分別裝平皿,每皿20頭蟲。每個樣品做6個濃度梯度。以清水處理作為對照。三次重復。48小時后檢查試驗結果,計算半數致死濃度(LC50),按新復極差法對6種制劑的殺蟲活性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6種甲維鹽制劑對棉鈴蟲殺蟲活性比較結果
●字母a和A為差異顯著性標志。
●E.C代表乳油劑,WDG代表水分散型顆粒劑。
表1結果說明按本發明的方法制備的1%、1.5%、2%、3%、4%五種不同濃度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和傳統的0.6%的甲維鹽乳油相比較,它們的殺蟲毒力之間無顯著差異。
實施例7 6種甲維鹽制劑田間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對1%、1.5%、2.0%、3.0%、4.0%等5種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與0.6%甲維鹽乳油進行了防治甜菜夜蛾田間藥效試驗。試驗作物為甘藍,防治對象為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幼蟲蟲齡絕大多數為1齡末至2齡初。將6種制劑都稀釋到藥液中有效成份濃度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試驗。噴藥量為每畝60公斤藥水。每種處理三次重復。分別在藥后2天、3天和7天調查害蟲數量,計算死亡率和防治效果。以噴清水為空白對照。按新復極差法檢驗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6種甲維鹽制劑田間防治甜菜夜蛾的效果
試驗表明用本專利的方法制備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與傳統的甲維鹽乳油在有效成份含量相同的情況下,對甜菜夜蛾的田間防治效果無顯著差異,田間持效時間都可以保證7天以上。
實施例8 6種甲維鹽制劑田間防治斜紋夜蛾的效果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明的5種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的殺蟲效果,進行了防治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藥效試驗。田間防治對象主要為1~2齡的幼蟲,少數3齡幼蟲。試驗作物為芋頭。以清水為空白對照,0.6%甲維鹽乳油為標準藥劑對照。將6種甲維鹽制劑用清水稀釋至殺蟲活性組份(B1)濃度相同條件下噴霧,噴藥量為每平方米100毫升藥水。每處理重復三次。分別在噴藥后1天、3天、5天調查田間害蟲數量,計算防治效果。差異顯著性檢驗方法同實施例7。
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見,本專利的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與甲維鹽乳油在相同濃度下防治斜紋夜蛾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表3 6種甲維鹽制劑田間防治斜紋夜蛾效果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計各組份用量如下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B1)0.3~6%,溶劑5~30%,乳化劑2~15%,包衣劑5~12%,載體45~8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劑選自以下物質中的一種或兩種甲醇、無水乙醇、95%乙醇、丙醇、異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二氯甲烷、丙酮、醋酸乙酯和二甲基亞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劑是由非離子型乳化劑與陰離子型乳化劑混合而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離子型乳化劑選自以下物質中的一種或多種Span-40、Span-80、吐溫60、吐溫80。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陰離子型乳化劑選自以下物質中的一種或多種十二烷基丁二酸苯磺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載體選自以下物質中的一種或兩種蔗糖、乳糖、葡萄糖、KCl、NaCl、NH4Cl、NaNO3、KNO3、NH4NO3、KH2PO4、NaH2PO4、NH4H2PO4、K2SO4、Na2SO4、NH4HCO3、(NH4)2SO4、ZnSO4、膨化過的速溶硼肥和尿素。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劑選自以下物質中的一種或多種糊精、可溶性淀粉、白炭黑、滑石粉、皂角粉、茶枯粉、羧甲基纖維素、娟云母粉、十二烷基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顆粒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驟將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溶解到溶劑中,再向溶液中加入乳化劑,混勻,形成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混合溶液;將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混合溶液涂到載體表面上,然后包衣,干燥,制得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顆粒。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即甲維鹽)的水分散顆粒劑及其制備方法。這種水分散顆粒劑是選用蔗糖、乳糖等糖類化合物的晶體,或者KCl、NaCl、NH
文檔編號A01N25/14GK1669422SQ200510011428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14日
發明者謝九皋, 林開春, 張國安 申請人:武漢綠世紀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