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制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
背景技術: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一種高效、廣譜、殘效期長的優良殺蟲殺螨劑,其作用機理阻礙害蟲運動神經信息傳遞而使身體麻痹死亡。作用方式以胃毒為主觸殺作用,對作物無內吸性能,但能有效滲入施用作物表皮組織,因而具有較長殘效期。對防治鱗翅目、螨類、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蟲有極高活性,在土壤和水中易降解無殘留,不污染環境,在常規劑量范圍內對有益昆蟲及天敵、人、畜安全,可與大部分農藥混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長期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單劑,造成害蟲抗性逐年上升,使用成本增大等的風險。
虱螨脲是一種通過攝入后起作用的蛻皮抑制劑,該藥作用于產下后24小時內的卵、低齡幼蟲和高齡幼蟲。抑制昆蟲脫皮、殺蟲、殺卵效果好。對多種作物上的鱗翅目害蟲有特效,主要防治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棉鈴蟲、豆莢螟、瓜絹螟、煙青蟲、薊馬、銹螨、柑橘潛葉蛾、飛虱等,可作為抗性治理的藥劑使用。
二鹵代吡唑酰胺是康寬衍生物,屬3-鹵代乙氧基吡唑酰胺類化合物,能高效激活昆蟲細胞內的魚尼丁受體,與之結合,導致該受體通道非正常長時間開放,從而過度釋放細胞內的鈣離子,導致昆蟲肌肉麻痹,最后癱瘓死亡。二鹵代吡唑酰胺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小菜蛾、棉鈴蟲、菜青蟲、夜蛾類等害蟲防治效果顯著。
微乳劑是幾年來開發出的一種新的液態制劑,屬于水基型制劑的一種,它以水為介質,借分散、乳化等作用對不溶于水的有效活性組分,通過勻化工藝,將其均勻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型的熱力學穩定體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包括如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5%-8%,二鹵代吡唑酰胺0.05%-6%,虱螨脲1%-28%,左旋α-松油醇2%-4%,生物表面活性劑5%-10%,增效劑2%-8%,溶劑2%-8%,穩定劑0-2%,補足水至100%。
進一步的,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劑為鼠李糖脂、烷基糖苷、槐糖脂、海藻糖脂和蔗糖酯中的一種或兩種按任意比例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增效劑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琥珀硫磺酸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溶劑為二甲苯、環己酮、環己醇、乙二醇、丙二醇和dmf中的任意一種或兩種以上復配。
進一步的,所述穩定劑可選用環氧氯丙烷、mpd、磷酸三丁酯、硫酸銨鹽,磷酸酯、環氧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進一步的,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原料稱取:按質量百分比稱取0.5%-8%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0.05%-6%的二鹵代吡唑酰胺,1%-28%的虱螨脲,2%-4%的左旋α-松油醇,5%-10%的生物表面活性劑,2%-8%的增效劑,2%-8%的溶劑,0-2%的穩定劑和余量的水;
2、混合溶液制備:將步驟1中稱取好的原料置于混合釜中,在60-80r/min轉速下攪拌30-50min,得到均勻透明溶液;
3、過濾:將步驟2中均勻透明溶液經過40-80目篩過篩,得到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混合而成的微乳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由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殺蟲作用力增強,有利于克服和延緩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并且增加了殺蟲范圍;本發明的藥效大幅度提高,具有持續防治效果,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本發明利用左旋α-松油醇優良的滲透性等理化性能,與二鹵代吡唑酰胺、虱螨脲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混合后,增加了農藥有效成分在昆蟲、植物體表的滲透、展著、濕潤能力,提高了防治效果,減少了有效成分的浪費。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所提供的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包括如下質量百分比的組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5%,二鹵代吡唑酰胺5%,虱螨脲15%,左旋α-松油醇3%,生物表面活性劑8%,增效劑5%,溶劑5%,穩定劑1%,補足水至100%。
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劑為鼠李糖脂和海藻糖脂的混合物。
所述增效劑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所述溶劑為二甲苯和丙二醇的復配物。
所述穩定劑為環氧氯丙烷、硫酸銨鹽和環氧植物油的組合物。
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的微乳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原料稱取:按質量百分比稱取5%的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5%的二鹵代吡唑酰胺,15%的虱螨脲,3%的左旋α-松油醇,8%的生物表面活性劑,5%的增效劑,5%的溶劑,1%的穩定劑和余量的水;
2、混合溶液制備:將步驟1中稱取好的原料置于混合釜中,在80r/min轉速下攪拌30min,得到均勻透明溶液;
3、過濾:將步驟2中均勻透明溶液經過60目篩過篩,得到含有二鹵代吡唑酰胺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混合而成的微乳劑。
將制得的微乳劑在田間試驗,防治對象為芒果的薊馬,用藥量為50kg/500m2,采用手動噴霧器均勻噴灑,分別于藥前、藥后1天、3天、7天各進行一次殘留蟲數調查,同時觀察藥劑對芒果有無藥害產生。
防治效果(%)=[1-(對照區藥前蟲數×試驗區藥后蟲數)/(對照區藥后蟲數×試驗區藥前蟲數)]×100。
表1防治芒果薊馬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藥后1/3/7天,防治效果在89%-99%之間,試驗藥劑對芒果生長安全,無藥害現象發生。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變型,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