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降解育苗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泥的處理和利用,涉及一種可降解育苗缽。適用于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或城市生活垃圾生產的堆肥產品制作可降解育苗缽及花盆。
背景技術:
為保護水資源,越來越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起來,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量也急劇增加。一座二級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污泥含水率約80%)約占總處理水量的0.05%-0.1%(重量比)。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不僅要將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而且還要把在處理污水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泥進行有效處理,如果污泥處理不當,將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充分發揮其消除污染、保護環境的作用。
目前,污泥處理有焚燒、填埋、堆肥(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營養成份有機質和N、P、K等,植物生長所需的有機成份平均值高達37%)等三種方式。焚燒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管理復雜;衛生填埋因污泥含水率高,嚴重影響填埋作業,也容易發生衛生填埋場垃圾堆體滑動跨塌,填埋場不愿接受污泥;污泥農用堆肥又受到重金屬、病蟲等的制約,難以應用。
近年來,隨著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增加與規模發展,污泥處理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突出問題,而“如何解決污泥出路”便成為了涉及日常生活、環保、資源再生利用等的重大社會難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通過將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或添加有粘合材料的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經壓模等方式成型,提供一種變廢為寶、制作簡單、成本低,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提供一條再生利用有效途徑的可降解育苗缽。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是一種可降解育苗缽,其特征是由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或添加有粘合材料(粘土或其它同現有技術的粘合材料)的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經模具壓制涼干而成的底部有孔(3)的缽體(1),以及間隔設置于缽體(1)內、與缽體(1)連為一體的一組凸臺(2)組成。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中所述凸臺(2)的數量為3-50個。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中所述凸臺(2)間隔均勻設置。
所述缽體(1)的橫切面的外形可以為圓形、方形、多邊形或同現有技術的其它形狀,亦即缽體(1)的外形可以是同現有技術花盆的任意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特點和有益效果(1)實現污泥循環再生利用本發明利用污泥堆肥產品制作可降解育苗缽并用植物種植來處理污泥中重金屬污染的這種創新方法,既解決了污泥的出路,又實現了污泥循環再生利用、變廢為寶、美化了環境,同時投資省、成本低,使用生產操作簡單、容易推廣,他不僅可用在園林綠化,更方便使用在高速公路綠化帶難施肥的地方,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提供出一條循環再生利用的安全出路,完全符合“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理論”;(2)解決廢舊塑料環境污染本發明可降解育苗缽在育苗階段替代現有塑料育苗盆的使用完成育苗任務,可減少廢舊塑料育苗盆所產生的環境污染。
(3)社會、環境、經濟效益顯著以年處理污水5200萬噸的污水廠為例,年產脫水污泥2.6萬噸(含水率約80%),若將污泥填埋,一年需支付城市垃圾填埋場費用180萬、運費53萬以上;若將污泥制成用可降解育苗缽,即可直接節約成本200多萬元;每個育苗缽重以2.5千克計,污水處理廠全年所產生的污泥經發酵制成堆肥后,可制作300余萬個可降解育苗缽,若考慮育苗缽的銷售收入(目前有機肥市場銷售價800~1200元/噸,育苗缽是用有機肥做成的),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如果污泥出路沒有解決,污水廠的安全運行將難以保證,將會產生巨大的環境污染和社會損失。顯然,利用污泥堆肥產品制作的可降解育苗缽種植非食物鏈植物,如推廣應用于園林綠化,園林植物回收后可用作工業原料,如造紙等,而工業生產會產生污水,污水又進入了污水處理廠,這樣以來,就實現了污泥循環再生利用,這不僅給污泥出路指明了方向,保障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安全生產,同時,帶動了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具有明顯的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縱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缽體、2—凸臺、3—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可降解育苗缽,由底部有孔3的缽體1,以及間隔設置于缽體1內、與缽體1連為一體的一組16個間隔均勻設置的凸臺2構成。
所述缽體1的橫切面的外形可以為圓形、方形、多邊形或同現有技術的其它形狀,亦即缽體1的外形可以是同現有技術育苗缽、花盆的任意形狀。
本實施例可降解育苗缽,底部開有孔3(1厘米孔徑漏水孔、保證育苗缽在澆水時不潴水);有一定厚度,其中缽體1外徑20cm,內徑7cm,壁厚6cm,高18cm;底部直徑16cm。模具可用45號碳鋼加工制作,每個育苗缽設計重量為2-4.5公斤。
在可降解育苗缽中種植植物(例如黑麥草、冬葵等)。在移栽時,將可降解育苗缽與吸收重金屬的苗體一同植入土中,育苗缽可在土中自然分解,為植物持續提供營養,實現天然自動施肥。植物吸收養份的同時處理了苗缽中的重金屬離子。可降解育苗缽的使用,解決重金屬含量限制污泥農用的問題,為污泥處理找到了出路,實現了污泥的循環再生利用,變廢為寶;代替塑料育苗缽,又減少了廢舊塑料污染。使污泥集中處理變分散處理,綜合利用。使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實現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處理。可降解育苗缽生產制作簡單,投資省、成本低,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探索出一條再生利用的安全出路。
針對污泥及污泥堆肥產品中重金屬情況進行了植物吸收試驗證明植物對重金屬吸收效果良好;黑麥草和冬葵植物對肥料中的重金屬都有一些吸收效果,種植過冬葵后的污泥堆肥樣品重金屬含量比未種過冬葵的低,如鎘(Cd)降低16%,鉛(Pb)降低11%,鉻(Cr)降低8%,隨著生長時間的推移,冬葵對重金屬吸收量會增加。
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內容所述均可實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可降解育苗缽,其特征是由底部有孔(3)的缽體(1),以及間隔設置于缽體(1)內、與缽體(1)連為一體的一組凸臺(2)組成。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育苗缽,其特征是所述凸臺(2)的數量為3-50個。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降解育苗缽,其特征是所述凸臺(2)間隔均勻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可降解育苗缽,其特征是由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或添加有粘合材料的污泥或污泥堆肥產品經模具壓制晾干而成的底部有孔的缽體,以及間隔設置于缽體內、與缽體連為一體的一組凸臺組成。采用本實用新型,既可有效解決污泥、重金屬和廢塑料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又可實現污泥循環再生利用,保障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安全生產;變廢為寶、美化了環境,同時投資省、成本低,使用生產操作簡單、容易推廣,具有明顯的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G9/10GK2925068SQ20062003
公開日2007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7日
發明者黃宇晴, 侯蕓 申請人:侯蕓, 黃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