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衣造粒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藥機械,尤其是一種用于醫藥、食品行業的包衣造粒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醫藥、食品等行業,將藥粉等粉末經過造粒包衣以及球形顆粒、丸劑等的制造中,通常是使用不同的機械設備對粉末進行起母、造粒和包衣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所謂起母,是將粉狀的藥劑等通過供粉裝置加入到離心機內,并通過噴漿裝置噴射適量的霧化漿液,從而在離心機內獲得球形母粒的過程,其母粒的線形尺寸一般大約為d=0.4~0.8mm;所謂造粒,是將球形母粒活晶體核輸入離心機中旋轉,通過噴漿裝置適量噴射霧化漿液,通過供粉裝置噴灑粉料,把球形母粒的尺寸增大,最后在離心機內獲得真球度較高的球狀顆粒的過程,其尺寸一般為d=0.4~0.22mm;所謂包衣,是把一定量的成晶球粒加入到離心機內滾動,通過噴漿裝置噴射適量的霧化包衣液,從而在每個顆粒表面上包上一層薄膜的過程,其薄膜厚度可在0.05~0.1mm內變化。在現有的制作工藝中,上述的起母、造粒和包衣工序分別在單一功能的機械上進行,設備利用率不高,造成設備的部分閑置和資源的浪費。另外,從起母到包衣的整個工藝過程中,需對半成品的球粒各個不同功能的機械之間轉運,不僅效率不高,對于藥品、食品以及純凈度要求高的產品而言還容易在轉運的過程中造成半成品的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起母、造粒和包衣三種功能的包衣造粒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包衣造粒機包括噴漿裝置、供粉裝置、帶密封上蓋的上筒體和轉盤體,上筒體固定在機架上,轉盤體同軸設置在上筒體的底部并與動力源連接,轉盤體的外圓周與上筒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狹縫,噴漿裝置設置在上筒體的內部空腔中,供粉裝置與上筒體的內部空腔連通。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筒體的頂部設置有蓋板。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筒體的底部連接有下筒體,上筒體與下筒體的內腔之間通過狹縫連通,下筒體的內腔與空氣管道連通,上筒體的內腔與排氣口連通。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空氣管道上設置有空氣加熱器。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下筒體的底部設置有帶排水閥的排水管。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筒體的側邊上設置有帶控制閥的出料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將供粉裝置、噴漿裝置、筒體以及轉盤體等組裝在一起的技術方案,形成離心流動型造粒包衣設備,使其具有起母、造粒和包衣三種功能。該機采用全不銹鋼制作,將供粉、噴漿、包衣、干燥及除塵融為一體,符合GMP要求,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設備投資,同時還省去了產品加工時各個工序之間的搬運環節,有利于減少外來污染。經本機加工的產品具有粒徑均勻、真球度高、劑量準確、流動性好的優點,且具有良好的崩解度和可壓性,同時還改善了吸濕性,可廣泛的應用于所有粉末的包衣造粒以及球形顆粒(丸)的制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沿圖1中A向的局部剖視圖。
圖3是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標記為上筒體1、轉盤體2、噴漿裝置3、供粉裝置4、蓋板5、下筒體6、狹縫7、空氣管道8、出料斗9、排水管1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包衣造粒機,包括噴漿裝置3、供粉裝置4、上筒體1和轉盤體2等。噴漿裝置3和供粉裝置4采用現有結構,上筒體1固定在機架上,轉盤體2同軸設置在上筒體1的底部并與動力源連接,轉盤體2的外圓周與上筒體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狹縫7,狹縫的大小可控制在0.2~0.25mm之間,這樣可以使熱風均勻進入上筒體,同時也不會使產品落入下筒體內。噴漿裝置3設置在上筒體1的內部空腔中,通常由蠕動泵、噴槍以及控制空氣流量的流量調節閥組成。供粉裝置4與上筒體1的內部空腔連通,供粉裝置4通常由微電機帶動螺桿送料,螺桿的轉速通過變頻器調節微電機轉速進行控制。噴漿裝置3和供粉裝置4都是現有技術,這里不在贅述。
為了防止粉料以及小顆粒從轉盤體2的外圓周與上筒體1的內壁之間的狹縫7處漏出,在上筒體1的底部連接有下筒體6,上筒體1與下筒體6的內腔之間通過狹縫7連通,下筒體6的內腔與空氣管道8連通,排氣口與上筒體1的內腔連通,該排氣口通常設置在蓋板5上。這樣,通過空氣管道8向下筒體6的內腔鼓風,不僅可防止粉料以及小顆粒從狹縫7處漏出,還可適當地干燥上筒體1內的粒子。
為了更好的干燥上筒體1內的粒子,可以在空氣管道8上設置空氣加熱器,從而利用加熱的空氣不斷烘干產品。
為了方便清洗,在下筒體6的底部設置有帶排水閥的排水管10。工作時排水管10上的排水閥關閉,需要清洗時將排水閥開啟。
為了方便產品出料,在上筒體1的周邊上設置有帶控制閥的出料斗9。
本實用新型的包衣造粒機在工作時,由離心力、重力和從狹縫7處直接進入上筒體1內的流動氣體聯合產生的一連串旋轉運動的合力,使粉末粒子、母粒或成品顆粒沿著上筒體1的圓周內壁形成流態化環形粒子圈,當粘合劑、包衣溶液等與粉末噴入上筒體1內的流態化環形粒子圈時,即被混和并被擴散且均勻地到達上筒體1的圓周內壁和環圈內,從而粉末粒子、母粒或成品晶粒被造成顆粒,或者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均勻包衣。
權利要求1.包衣造粒機,包括噴漿裝置(3)和供粉裝置(4),其特征是還包括上筒體(1)和轉盤體(2),上筒體(1)固定在機架上,轉盤體(2)同軸設置在上筒體(1)的底部并與動力源連接,轉盤體(2)的外圓周與上筒體(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狹縫(7),噴漿裝置(3)設置在上筒體(1)的內部空腔中,供粉裝置(4)與上筒體(1)的內部空腔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上筒體(1)的頂部設置有蓋板(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供粉裝置(4)穿過蓋板(5)連通上筒體(1)。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上筒體(1)的底部連接有下筒體(6),上筒體(1)與下筒體(6)的內腔之間通過狹縫(7)連通,下筒體(6)的內腔與空氣管道(8)連通,上筒體(1)的內腔與排氣口連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空氣管道(8)上設置有空氣加熱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下筒體(6)的底部設置有帶排水閥的排水管(10)。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造粒機,其特征是上筒體(1)的周邊上設置有帶控制閥的出料斗(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醫藥、食品行業的包衣造粒機,具有起母、造粒和包衣三種功能。該包衣造粒機包括噴漿裝置、供粉裝置、帶密封上蓋的上筒體和轉盤體,上筒體固定在機架上,轉盤體同軸設置在上筒體的底部并與動力源連接,轉盤體的外圓周與上筒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狹縫,噴漿裝置設置在上筒體的內部空腔中,供粉裝置與上筒體的內部空腔連通。該機采用全不銹鋼制作,將供粉、噴漿、包衣、干燥及除塵融為一體,符合GMP要求,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設備投資。經本機加工的產品具有粒徑均勻、真球度高、劑量準確、流動性好的優點,且具有良好的崩解度和可壓性,可廣泛應用于粉末的包衣造粒以及球形顆粒(丸)的制造。
文檔編號A23P1/02GK2902285SQ20062003389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1日
發明者戚順年, 許啟明, 劉紅 申請人:成都永泰制藥化工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