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69886閱讀:40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殺蟲劑,更具體涉及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適用于生物防治。
背景技術
:菜青蟲是我國農業上的重要害蟲,主要危害大白菜、花菜、綠花菜、紫甘藍、搾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給菜農和農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菜青蟲幼蟲啃食葉肉,留下一層透明的表皮,3齡以上的幼蟲食量顯著增加,將葉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存葉脈、葉柄、苗期受害時整株枯死。幼蟲排出的糞便污染葉球和葉片,遇雨可引起腐爛。被害的傷口易誘發軟腐病。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其它因素的影響,菜青蟲的發生和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目前,國內菜青蟲的防治主要依賴化學農藥,以有機磷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為主,有機磷農藥主要有馬拉硫磷、敵敵畏、辛硫磷、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等,擬除蟲菊酯農藥主要有氰戊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化學農藥殺蟲譜廣,見效快,因此得到大量使用。但菜青蟲繁殖速度快,每年發生多代,世代重疊,加上化學農藥的持效期短,一般為3—5天。為達到防治效果,不得不頻繁使用化學農藥,進而導致菜青蟲對多種化學農藥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另外,在蔬菜田中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農藥殘留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是一種新型活體病毒殺蟲劑,其殺蟲機理是顆粒體病毒經害蟲取食后直接作用于害蟲幼蟲的脂肪體和中腸細胞核,并迅速復制,導致幼蟲染病死亡。菜青蟲感染顆粒體病毒后,很快體色由青綠色逐漸變為黃綠色,最后變為黃白色,體節腫脹,食欲不振,直至死亡。該病毒通過病蟲糞便及死蟲感染其他健康菜青蟲,在田間引起"瘟疫",導致大量幼蟲死亡。該病毒專一性強,只對靶標害蟲有效,不影響害蟲的天敵,不污染環境,持效期長,是防治目標害蟲的主要生物制劑之一。但與化學農藥相比,顆粒體病毒殺蟲劑殺蟲速度慢,田間施用5—7天才能看到明顯效果。顆粒體病毒殺蟲劑的這一缺陷是制約該病毒殺蟲劑發展的主要因素。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與蘇云金桿菌混配,由于顆粒體病毒中有一種特殊的增效蛋白,該蛋白能夠迅速溶解害蟲中腸的圍食膜,使病毒和蘇云金桿菌快速通過圍食膜,作用于相應位點,加快殺蟲速度;該配合物不僅保留了蘇云金桿菌殺蟲劑安全廣譜等優點,而且發揮了病毒的持效性。在防效上出現兩個顯著的殺蟲峰值,即施藥后的第2—3天出現第一次死蟲高峰,施藥后的第9-10天出現第二次死蟲高峰;本產品安全環保,不殺傷害蟲天敵,如草蛉、瓢蟲、馬蜂等,從而達到長期有效控制害蟲種群增長的目的,持效期長,而且還擴大了使用范圍,還可用于防治小菜蛾、銀紋夜蛾、甜菜夜蛾、菜螟等害蟲,持效期長達10—15天。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與蘇云金桿菌混配,按照l.O、1.5、2.0、2.5、3.0萬個/mg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與25%、40%、50%、60%、65%、70%、75%和80%蘇云金桿菌任意混配,其共毒系數均大于161,表現為增效。目前,可濕性粉劑在加工過程中不需要有機溶劑,這樣既降低生產成本,又減少了環境污染。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高質量的白炭黑、云母粉、亞甲基二萘磺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木質素磺酸鈉和二氧化鈦助劑,以及超微粉碎機的使用,可使可濕性粉劑在作物上有較強的粘著力、耐雨水沖刷和風吹,有助于提高藥效、減少環境污染,方便包裝、貯藏和運輸。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劑,配方合理,操作方便,殺蟲效果好,能有效的控制了菜青蟲的發生和危害。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主要成份為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屬于桿狀病毒屬,屬桿狀病毒科,屬于單粒包埋,少量有多粒包埋的函體病毒,其包函體形態在電鏡下呈雙折光性,卵形、橢圓形、卵橢圓性形。大小約330-500nmX200-290nm,直徑約0.30.比核型多角體病毒小。病毒由蛋白質、核酸、膜、水及微量元素組成,病毒核酸屬于雙鏈脫氧核糖核酸(dsDNA)。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與蘇云金桿菌都是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可以用于生物防治的安全生物農藥。菜青蟲被病毒感染后,在潛伏期不表現任何癥狀。在22'C溫度條件下,數小時后即滯食和停食、行動遲鈍,發育緩慢,兩天后蟲體體節略顯腫脹,體色由深綠漸變黃綠、黃白,腹部表面變為白色。最后,病蟲爬至葉緣,葉面多以腹足或尾足附著倒懸或呈"A"形而死。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極易感染初孵一2齡期幼蟲,蟲體感染后生長極慢,發育不良,食量極少,蟲體也很小,很難進入3齡就全部死亡。因此,該齡期是病毒防治的最佳蟲齡。該殺蟲劑也易感染2—3齡菜青蟲幼蟲,使大量病蟲發育滯后化膿而死,也有少量化蛹死于繭中。這段時期也是病毒防治的最佳有效時期。其一,2—3齡幼蟲已經在造成損害、蔬菜葉片上出現了小孔或缺刻,必須盡快進行打藥防治;其二,2—3齡幼蟲尚屬于輕危害期,一旦感染菜青蟲病毒后,即食量減少或停食直至死亡,死蟲體內流出的病毒將繼續發揮注行傳播作用。直接感染因交替重疊出現的次代初孵蟲和低齡幼蟲,也就是后效作用。4一5齡期幼蟲則因食量增大,尤其進入5齡后,幼蟲食量暴增,占幼蟲總食葉面積的84.19%。這個蟲齡每頭幼蟲將食掉40cm2的甘藍葉。因此,這時用藥防治效果不顯著,雖也能使大部分幼蟲感病而死、化蛹后呈畸形、成蟲產無精卵等現象。因此,防治應杜絕在4一5齡幼蟲期,盡量在害蟲初孵一2齡幼蟲期噴藥防治。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對目標昆蟲的殺蟲速度明顯優于其它病毒農藥,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劑型中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含量l一3萬個/mg、蘇云金桿菌含量25—88%。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它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菜青蟲顆粒體病毒l一3萬個/mg蘇云金桿菌含量25—88%白炭黑3_15%云母粉5—40%亞甲基二萘磺酸鈉1一6%十二烷基硫酸鈉1一3%木質素磺酸鈉1一6%二氧化鈦1_5%。配制時依次在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中加入云母粉、白炭黑、十二垸基硫酸鈉、二氧化鈦、木質素磺酸鈉和亞甲基二萘磺酸鈉,預混,攪拌均勻,用氣流粉碎機粉碎后,過篩,然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后,檢驗分裝,即可得到可濕性粉劑(參考劉步林2003年10月出版《農藥劑型加工技術(第二版)》)。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它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其優選范圍是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一2.5萬個/mg蘇云金桿菌含量40—83%白炭黑3—14%云母粉8—30%亞甲基二萘磺酸鈉2—5%十二烷基硫酸鈉1_3%木質素磺酸鈉2—4。X二氧化鈦1一4%。配制時依次在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中加入云母粉、白炭黑、十二垸基硫酸鈉.、二氧化鈦、木質素磺酸鈉和亞甲基二萘磺酸鈉,預混,攪拌均勻,用氣流粉碎機粉碎后,過濾,然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后,檢驗分裝,即可得到可濕性粉劑(參考劉步林2003年10月出版《農藥劑型加工技術(第二版)》)。所述的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含量不占本發明的百分重量比,加了所述的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含量使本發明的產品更加好,殺蟲優勢非常好。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是一種新型的生物農藥,由專一性病毒和廣譜性的蘇云金桿菌和化學助劑經篩選研究復配而成,顯示出病毒與蘇云金桿菌協同作用防治菜青蟲的優勢,克服了單純用病毒潛伏期長和單獨用蘇云金桿菌防效期短的缺陷。(2)能防、治結合,有利于控制害蟲種群的數量。(3)對人畜、家禽、害蟲天敵、植物無毒無害,對環境無不良影響,是一種安全無毒,又不使害蟲產生抗藥性的高效生物農藥。(4)用量少,藥效期長,即經濟實惠,又可以達到在較長時間內控制害蟲的目的。這都是化學農藥不能相比的。首先,一般化學農藥都是有機磷、有機氯、氨基甲酸酯等類的高毒或中毒性農藥。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禁止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化學農藥,而能用的部分中毒農藥產品已使菜青蟲產生了抗性、使用濃度和劑量越來越大,農藥殘留大,對人蓄不安全,污染環境。(5)由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和助劑組合復配而成,在防治過程中,出現明顯的兩個殺蟲峰,施藥4小時后,蘇云金桿菌的作用使幼蟲厭食或者拒食,危害明顯減少。第三天出現第一次殺蟲高峰,這是蘇云金桿菌的作用,第8天出現第二個死亡高峰,這個峰是病毒的作用,可延續到15天,而且病毒死蟲液化后殘留在菜葉上,繼續流行傳播,引起昆蟲的流行病,長期抑制害蟲的危害。因此,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最大優勢是高效殺滅害蟲的同時,可有效保護天敵,從而達到長期控制害.蟲的目的,延長了產品的持效期、減少施藥次數;同時還可減少農藥殘留,提高蔬菜品質。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圖1為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方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實例61.0萬個/mg75%5%10%3%2%3%2%100%實例72.0萬個/mg80%5%5%2%3%3%2%100%實例82.5萬個/mg80%4%6%4%1%2%3%100%實例92.5萬個/mg75%9%10%2%1%2%1%100%實例102.0萬個/mg70%6%17%2%1%3%1%100%實例111.0萬個/rag65%腦15%2%3%4%1%100%實例121.5萬個/mg65%11%3%3%2%2%100%實例132.0萬個/mg65%3%22%4%2%3%1%100%實例142.5萬個/mg65%11%15%5%1%2%1%100%實例151.0萬個/mg60%3%30%2%1%3%1%100%實例161.5萬個/mg60%14%2%1%2%1%100%實例172.0萬個/mg60%10%20%4%1%2%3%100%實例182.5萬個/mg60%5%.25%2%3%4%1%100%實例192.0萬個/mg50%腦30%4%1%4%1%100%實例202.5萬個/mg40%14%30%5%3%4%4%100%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步驟如下: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作進-步描述121.在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中,按順序按比例依次加入白炭黑、云母粉、亞甲基二萘磺酸鈉、十二垸基硫酸鈉、木質素磺酸鈉和二氧化鈦助劑1,預混2,混勻。2.混勻后,經過氣流粉碎機粉碎3。3.粉碎后過篩4,98%以上通過325目篩。4.然后進行超微粉碎5,98%以上可通過800目篩。5.抽樣檢驗6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含量。6.產品合格后,分裝,打包后入庫。所述的助劑為白炭黑、云母粉、亞甲基二萘磺酸鈉、十二垸基硫酸鈉、木質素磺酸鈉和二氧化鈦。即可得到可濕性粉劑(參考劉步林2003年10月出版《農藥劑型加工技術(第二版)》)。試驗例1:田間藥效試驗報告為驗證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的防治效果、使用劑量,為該產品登記和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依據。1試驗條件1.1作物品種及防治對象試驗作物為白菜(品種廣東高腳里葉),防治對象為菜青蟲。1.2試驗條件試驗地為肥力中等的菜園土,白菜移栽后14天,菜青蟲為2齡以下幼蟲占90%以上。2試驗設計與安排2.1藥劑2.1.1試驗藥劑l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武漢武大綠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品)2.1.2.對照藥劑2000IU/微升蘇云金桿菌懸浮劑(山東省濟南科貝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2小區安排2.2.1小區排列試驗藥劑、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的小區處理均按隨機區組排列。2.2.2小區面積和重復小區面積為每小區5m2,每處理4次重復。2.3施藥方式2.3.1施藥方式葉面噴霧。2.3.2器械類型工農-16型手動噴霧器。2.3.3施藥時間和次數施藥時間為12月2日下午4時后進行,共1次。2.3.4藥劑的劑量和容量1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1500mg/ha,每ha用藥液750L1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2250mg/ha,每ha用藥液750L1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3000mg/ha,每ha用藥液750L2000IU/微升蘇云金桿菌懸浮劑3750ml/ha,每ha用藥液750L3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3.1氣象及土壤資料3.1.1氣象試驗期間氣溫22-3rC,無降雨,以晴到多云為主。3.1.2土壤資料肥力中等的砂壤菜園地3.2調'査面積、時間和次數3.2.l調查方法每小區査10株,自下而上查全部葉片的蟲口數。3.2.2調查時間和次數藥前和第2、7、12天各一次,共4次。3.2.3藥效計算方法防效(%)=〔l一(藥前對照區蟲口x藥后處理區蟲口)/(藥前處理區蟲口x藥后對照區蟲口)〕xioo4結果與分析4.1結果見表一、二、三4.2分析用生物統計學方法分析試驗結果,表二縱行中不同字母表示顯著差異水平和極顯著差異水平。4.3據表一可知,每ha用1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1500mg、2250mg、3000mg,藥后第2天的防效分別為78.49%、84.73%、90.71%,藥后7天的防效分別為82.81%、89.54%、92.89%,藥后12天的防效分別為77.49%、80.55%、79.58%。可見藥后12天的防效明顯下降。對照藥劑2000IU/微升蘇云金桿菌懸浮劑3750ml/ha藥后2、7、12天的防效分別為80.25%、86.06%、77.56%。經方差計算分析,1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2250mg/ha與3000mg/ha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而與1500ml/ha處理間的差異顯著。4.4田間觀察各種處理均未發現藥害5結論與建議l萬個/毫克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6000IU/毫克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對菜青蟲有較好的防效,施藥間隔期在10天左右,可推廣在白菜上防治菜青蟲,推薦用量為每ha2250-3000mg,每ha噴藥750L。表一防治菜青蟲藥效試驗統計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表二Dimcan's新復極差測驗的多重比較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試驗例2:毒理學試驗報告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毒理學試驗委托湖北省衛生防疫站進行。實驗動物Wistar大鼠、封閉群白色豚鼠和大耳白兔由湖北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前經一周健康觀察,符合動物實驗要求。根據農業部《農藥登記資料要求》和《農藥登記毒理學試驗方法》(GB15670-1995),并參照國內外關于生物殺蟲劑類安全性檢測及評價方法,進行了急性經口LDs。、急性經皮IA(,、30天致病性觀察、皮膚刺激試驗和眼刺激試驗。試驗結果是急性經口LD5。該受試樣品對雌雄大鼠急性經口LD5。〉5000mg/kg。急性經皮LD5。該受試樣品對雌雄大鼠急性經皮LD5。>4000mg/kg。30天致病性觀察在劑量5000mg/kg染毒情況下,所有觀察指標與對照組比較,說明該樣品對大鼠無明顯致病作用。皮膚刺激試驗用涂敷法及劃痕后涂敷法共3次刺激,反復激發致敏,對所有豚鼠致敏率為10%,屬輕度刺激性。眼刺激試驗大耳白兔經滴眼后經觀察,24小時后結膜呈半閉合,有少許分泌物,充血明顯;48h上述癥狀明顯減輕;72h后基本恢復;角膜虹膜未見明顯異常,47天完全恢復。I.A.0.I.積分指數為10分;M.1.0.I,48h后小于5,眼刺激強度為輕度刺激性。權利要求id="icf0001"file="A2008100485290002C1.tif"wi="3"he="4"top="29"left="34"img-content="drawing"img-format="tif"orientation="portrait"inline="yes"/>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劑,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菜青蟲顆粒體病毒1-3萬個/mg蘇云金桿菌含量25-88%白炭黑3-15%云母粉5-40%亞甲基二萘磺酸鈉1-6%十二烷基硫酸鈉1-3%木質素磺酸鈉1-6%二氧化鈦1-5%。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菜青蟲顆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殺蟲可濕性粉劑。該劑型中主要成份是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和蘇云金桿菌,其中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包涵體含量1-3萬個/mg、蘇云金桿菌含量25-88%,它由白炭黑、云母粉、亞甲基二萘磺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木質素磺酸鈉、二氧化鈦按一定比例組成。本發明對環境生物、人畜無害,無環境污染,無農藥殘留,能有效控制菜青蟲的發生和危害,適于在蔬菜上大量施用,又加快病毒殺蟲速度,使病毒殺蟲劑的殺蟲時間縮短到2-3天。文檔編號A01P7/00GK101322501SQ200810048529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申請日期2008年7月25日優先權日2008年7月25日發明者取劉,王柏海,胡家鑫,鄔開朗申請人:武漢武大綠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