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1317閱讀:3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的“癌癥”,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森林病害,是松科植物 的毀滅性疫病,寄主植物感染該病后2-3月即可死亡,3-5年即可摧毀整片松林,危害性極 強。我國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發現松材線蟲病以來,疫情擴散迅速,蔓延到包括江蘇、安 徽、廣東、廣西、浙江、福建、上海、重慶、湖北、山東等14個省市,86個縣市。28年來,累計致 死松樹5億多株,毀滅松林500多萬畝,造成數千億元的經濟損失,而且發生范圍還在逐年 擴大。它不僅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破壞了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對我國豐富的松林 資源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病危害的毀滅性在于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傳播快,且常 常猝不及防;一旦發生,治理難度大。目前,對松材線蟲病,主要依靠清除所有病樹來進行治 理,但因為其病原生活周期的特殊性,效果不明顯。因此,從致病機理出發尋找適宜的防治 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松材線蟲病的病原是松材線蟲,是我國最重要的外來入侵種之一。松材線蟲致死 松樹的關鍵因素就是松材線蟲在樹體內的大量繁殖。而它在松樹之間的傳播擴散是依靠 媒介昆蟲松墨天牛的攜帶來完成的。其生活周期可分為繁殖周期和擴散周期兩部分。每 年6-10月,繁殖型松材線蟲寄生在健康松樹木質部的樹脂道,大約以4d 1代的速度大量繁 殖,并逐漸遍及全株,并導致樹脂道薄壁細胞和上皮細胞的破壞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 騰作用降低,樹脂分泌急劇減少和停止。所表現出來的外部癥狀是在側枝上可見松墨天牛 啃食樹皮的痕跡;針葉陸續失綠,變為黃褐色乃至紅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林間松材 線蟲病的初發病時間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是松材線蟲病的發病高峰。被松材線蟲侵染 了的松樹是松墨天牛產卵的對象。來年1-5月,松材線蟲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 首先蛻皮形成擴散型三齡幼蟲(L111),并聚集在松墨天牛蛹室周圍,6月形成擴散型四齡幼 蟲(Liv)并隨著木質部松墨天牛的羽化出孔而被攜帶傳播到新的健康松樹,開始新一輪的 侵染循環。Liv通過松墨天牛取食或產卵時在樹皮上所造成的傷口進入樹脂道,然后蛻皮形 成成蟲,這些雌、雄成蟲交尾后產卵,卵孵化后變為繁殖型松材線蟲并大量繁殖而使松樹很 快枯萎變黃再次成為松墨天牛產卵的對象,產卵孵化的松墨天牛幼蟲又進入松材線蟲病樹 內取食蛀道,形成蛹室。兩者協調配合,為對方完成生活史提供所需條件,并利用對方創造 的條件完成自身發育。總之,松材線蟲的大量繁殖是松樹致死的直接原因。擴散型三齡幼 蟲(Lm)和擴散型四齡幼蟲(Liv)形成的時間與松墨天牛羽化時間的契合是松材線蟲被攜 帶傳播的關鍵。繁殖型松材線蟲和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持久型四齡幼 蟲(Liv))形態差異明顯。繁殖型松材線蟲體內透明無脂肪粒,分卵、1、2、3、4齡幼蟲和雌、 雄成蟲,體長各異;擴散型三齡幼蟲(Lm)體長一致,角質膜增厚、體腔內含物濃稠,腸內積 聚脂肪粒,整個蟲體呈黑色,尾端鈍圓、較寬,有口針和食道球。擴散型四齡幼蟲(Liv)體長一致,體內脂肪粒增多,頭部半圓形,口針和食道球退化,尾端尖削,體表覆蓋粘性物質。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對松材線蟲病的有效防控,本發明提供一種新防控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明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本發明所提供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為將反油酸乙酯置于含 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中。作為優化,本發明所提供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為將反油酸 乙酯吸附于具備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中,將該載體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 中。所述具備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為硅橡膠塞頭。作為優化,本發明所提供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為1)、將反油酸乙酯和有機溶劑混合,得混合液;2)、將步驟1)所得混合液與具備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接觸,待有機溶劑揮發 后,將該載體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中。所述有機溶劑選自甲醇、乙醇或乙醚。作為優化,本發明所提供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中,反油酸乙 酯的用量為5-100μ 1/m3松樹體。本發明所實現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所采用的反油酸乙酯為市售產品,其結構穩定,常溫常壓下化學性質穩定, 無毒,不污染環境。本發明所提供的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操作簡單,易 于推廣應用。本發明所提供的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對松材線蟲病的防 治效果明顯。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采用的反油酸乙酯可購自上海豐達香料有限公司、中山市尤利卡天然藥 物有限公司等。硅橡膠塞頭,可購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實施例1 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 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 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2cm深的孔。對實驗組孔中 直接滴入反油酸乙酯劑量1 μ 1/孔,反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不添加反 油酸乙酯,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 果顯示,實驗組90%的松材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 齡幼蟲(L111)和擴散型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2:
將反油酸乙酯溶于甲醇,吸附于硅橡膠塞頭(rubber s印ta) (0. 5cm直徑,Icm長)。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 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 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 酸乙酯1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5 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 取20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 組插入含甲醇1 μ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 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松材線蟲停止繁殖,91 %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 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111)和擴散型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 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3 將反油酸乙酯溶于乙醇,吸附于硅橡膠塞頭(0.5cm直徑,Icm長)。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 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 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硅橡 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5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乙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 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乙醇1μ 1 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 察。結果顯示,實驗組松材線蟲停止繁殖,89%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 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 蟲。實施例4 將反油酸乙酯溶于乙醚,吸附于硅橡膠塞頭(0.5cm直徑,Icm長)。在松材線蟲發 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 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 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硅橡 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5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乙醚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 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乙醚1 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 察。結果顯示,實驗組松材線蟲停止繁殖,86%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 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 蟲。實施例5 將反油酸乙酯溶于甲醇,吸附于棉花(0.5cm直徑,Icm長)。在松材線蟲發生區, 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 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 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棉花若 干分散插入孔中(將5μ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棉花,溶劑揮發 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1 μ 1的棉花,10天后, 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48%松材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 散型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
實施例6 將反油酸乙酯吸附于木炭(0.5cm直徑,Icm長)。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 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 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 高度用電鉆鉆Icrn直徑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木炭若干分散插入孔 中(將5 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木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 油酸乙酯用量為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1的棉花,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 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44%的松材線 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幼 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7:將反油酸乙酯劑量改變。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 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 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 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10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5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為50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10 μ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 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73%松材線 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幼 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8 將反油酸乙酯劑量改變。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 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 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 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20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10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為100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20 μ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 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61%的松材 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 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9 將反油酸乙酯劑量改變。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 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 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 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25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10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5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為12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25 μ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21%的松材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齡 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10 將反油酸乙酯劑量改變。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 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 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 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0. 1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0. 5 μ 1 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 乙酯用量為0. 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0. 1 μ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 鏡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26%的 松材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 四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實施例11 將反油酸乙酯劑量改變。在松材線蟲發生區,選擇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馬 尾松。識別方法為有松材線蟲危害的松樹鉆孔后不流脂,側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跡,部分 松針失綠。10株作為實驗組,10株作為對照組,在樹體向陽面不同高度用電鉆鉆Icm直徑 2cm深的孔。實驗組將含反油酸乙酯0. 01 μ 1的硅橡膠塞頭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將0. 05 μ 1 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膠塞頭,溶劑揮發后可使用),反油酸 乙酯用量為0.05 μ 1/m3松樹體。對照組插入含甲醇Iy 1的硅橡膠塞頭,10天后,在顯微鏡 下對用貝爾曼漏斗法從馬尾松中分離的松材線蟲進行觀察。結果顯示,實驗組中15%的松 材線蟲停止繁殖,進入滯育,形成擴散型松材線蟲(包括擴散型三齡幼蟲(Lm)和擴散型四 齡幼蟲(Liv)),而對照組為繁殖型松材線蟲,無擴散型松材線蟲。在自然條件下,擴散型松材線蟲是在來年的1-5月份大量形成,并與媒介昆蟲松 墨天牛羽化時間相一致,能夠被松墨天牛攜帶并傳播到新的健康松樹。通過使用本發明提 供的方法,在每年的6月到10月份期間,尤其是初發病的6月初,可以使松材線蟲停止繁殖 周期的發育,降低松材線蟲種群密度,減少松樹死亡率,同時,使松材線蟲提前5-10個月進 入擴散周期,使其在來年5月媒介昆蟲松墨天牛羽化之前就死亡,進而達到干擾其進一步 傳播擴散的目標,從而實現減少松材線蟲發生區松樹死亡率,并預防在林區進一步蔓延擴 展的防控目標。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可利用在林間被感染松材線蟲的松樹治理上。可解決在松材線 蟲疫情發生地的松材線蟲大量繁殖發生和迅速擴散的問題。
權利要求
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的應用。
2.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將反油酸乙酯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中。
3.權利要求2所述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反油酸 乙酯吸附于具備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中,將該載體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 中。
4.權利要求3所述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備 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為硅橡膠塞頭。
5.權利要求3所述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1)、將反油酸乙酯與有機溶劑混合,得混合液;2)、將步驟1)所得混合液與具備吸附性和緩釋效果的載體接觸,待有機溶劑揮發后, 將該載體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中。
6.權利要求5所述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 溶劑選自甲醇、乙醇或乙醚。
7.權利要求2-6任意一項所述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反油酸乙酯的用量為5-100μ 1/m3松樹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線蟲病防治中的應用。本發明所提供將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線蟲病防治的方法為將反油酸乙酯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線蟲的松樹中。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可利用在林間被感染松材線蟲的松樹治理上。可解決在松材線蟲疫情發生地的松材線蟲大量繁殖發生和迅速擴散的問題。
文檔編號A01N37/06GK101861862SQ20101019867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1日
發明者孫江華, 趙莉藺, 韋衛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