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體繁育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華絨螯蟹繁育,尤其是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體繁育技術。
背景技術: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 inensis)屬甲殼綱,十足目,方蟹科,絨螯蟹屬,俗稱河蟹,大閘蟹,是我國主要養殖的特種經濟水產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河蟹養殖迅猛發展,依賴捕撈天然蟹苗資源已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只有通過人工育苗來填補蟹苗的缺口 ;但是,由于繁育技術因素制約和市場利益驅使,當前河蟹育苗場大多采用小規格河蟹親體(80-100克)育苗,年復一年用小規格河蟹親體繁殖,導致養成商品蟹規格小,表觀性狀差,品味差,容易造成遺傳漂變,引起河蟹種質退化;而選用大規格(雌150克,雄200克以上)河蟹親體育苗,河蟹懷卵量大,養成商品蟹規格大,表觀性狀好,品味佳,遺傳基因穩定性高,有助于河蟹良種選育,提高和保護河蟹種質資源,穩定河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大規格河蟹親體越冬成活率相對較低,交配后抱卵困難,孵化過程中耗能大,抱卵蟹死亡率高,育苗產量低,導致育苗成本相對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大規格中華絨螯蟹親體越冬成活率低,交配后抱卵困難,抱卵蟹死亡率高,育苗產量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通過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體室內越冬、交配及抱卵蟹孵化的繁育技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選擇雌蟹規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體格健壯的中華絨螯蟹親體,其特征是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將選來的中華絨鰲蟹親體浸入微流水氧氣充足的新鮮水中2-3分鐘后取出,過3-5分鐘后,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高錳酸鉀用水配成濃度為5-10mg/l溶液,將中華絨螯蟹親體放入消毒池浸泡20-30分鐘,藥浴時應避光,然后采用室內玻璃鋼越冬池暫養,越冬池池底鋪設黃沙15-20cm,搭建瓦片隱蔽物和網片攀護物,越冬池氣頭密度為O. 5-1個/m2,溶解氧5-8mg/l,水深55_65cm,光照度500_10001χ,雌雄分開放養,雌、雄蟹放養密度分別為5-10只/m2和4-8只/m2,淡水水源為天然河道水,抽入蓄水池沉淀三天后使用,每三天換水一次,投喂小蝦、螺螄和魚肉,輔以玉米、南瓜、豆柏,搭配河蟹全價顆粒飼料、Ve微量元素,暫養期間每天早晚各投喂餌料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螺螄和魚肉日投喂量為中華絨螯蟹親體體重的3-8% ;12月中旬開始中華絨螯蟹親體的越冬培育,室內最低水溫不低于5°C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螺螄和魚肉日投喂量為親體體重的1-5% ;每年3月初,當水溫達到9°C以上,安排促產配對,交配用海水納入土池池塘內沉淀,鹽度穩定在18%。,交配時水溫控制在9-121,雌雄配比為1.5-2 1,交配密度為7-13只/m2,持續交配時間為7-15天,及時捉出雄蟹,以防止對抱卵蟹的干擾;抱卵后,連續不間斷充氣并加大充氣量,調整氣頭密度為1-1. 5個/m2,保證抱卵蟹受精卵胚胎發育的溶氧5-8mg/l需求,每三至五天換水一次,換水時溫度偏差小于土 l°c,鹽度偏差小于±0. 5%o,以防因溫度和鹽度變化太大而引起抱卵蟹流產;中華絨螯蟹幼體培育溫度在24-25°C ;育苗海水鹽度在18%。;投喂輪蟲、鹵幼和淡水枝角類生物餌料。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突出特點是創造了中華絨螯蟹蟹大規格親體室內越冬育肥強化培育,促產交配,抱卵蟹孵化配套繁育技術,使大規格中華絨螯蟹親體的越冬成活率達87. 4-94. 8 %,抱卵率90. 3-94. 2 %,孵化率86. 7-89. 3 %,每個親體生產大眼幼體重量750-1180g/只;實現規模化育苗,達到保護種質資源,穩定中華絨螯蟹產業發展和可持續利用,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操作簡便、方法實用,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案本發明選擇生長在水草茂盛,水質清新,無病害環境中的體格健壯,肥滿度好,成熟系數高,兩鰲八步足齊全,雌蟹規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頭胸甲潔凈,具光澤,體黃綠色、古銅色或墨綠色,額齒4枚,尖銳,居中兩額齒間缺刻最深,其夾角為等于或小于90°的直角或銳角,第二步足彎曲緊靠頭胸甲時,其長節和腕節彎曲處長度超過或與額齒持平的中華絨螯蟹親體。中華絨螯蟹親體的暫養培育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按照中華絨螯蟹親體選擇條件選來的中華絨鰲蟹親體浸入微流水氧氣充足的新鮮水中2-3分鐘后取出,使運輸來的中華絨鰲蟹有一個緩沖作用,起到溫度調節和生理補償;過3-5分鐘后,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處理,高錳酸鉀用水配成濃度為5-10mg/l溶液,然后將中華絨螯蟹親體放入消毒池浸泡20-30分鐘,殺滅外表的微生物、原蟲;藥液應現用現配,藥浴時應避光;采用室內玻璃鋼越冬池暫養,越冬池面積為IOm2 ;池底鋪設黃沙15-20cm,搭建瓦片隱蔽物和網片攀護物;越冬池水體連續充氣,氣頭密度O. 5-1個/m2,保證中華絨螯蟹親體強化培育的溶解氧
5-8mg/l需求;水深55-65cm,光照度在500-10001χ ;雌雄分開放養,雌、雄蟹放養密度分別為5-10只/m2和4-8只/m2 ;淡水水源為天然河道水,從池塘抽入蓄水池沉淀三天后使用;暫養期間室內水溫較高,中華絨螯蟹親體活動能力強,新陳代謝旺盛,餌料攝食量大,餌料主要投喂小蝦、螺螄和魚 肉,輔以玉米、南瓜、豆柏,搭配河蟹全價顆粒飼料,適量補充Ve微量元素,做到定時定量,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等濕料日投喂量為河蟹親體體重的3-8% ;每天檢查河蟹的攝食情況,同時依據水溫的變化,增加或減少餌料的投喂量,避免剩餌太多;每三天換水一次;定期測量水質溶解氧、pH、氨氮、亞硝酸鹽和C0D,觀察水色,測量水溫,及時撈出死蟹和殘餌,避免污染水質,達到育肥和強化培育的作用。中華絨螯蟹親體的越冬培育12月中旬開始,水溫相對較低,中華絨螯蟹親體進入越冬階段,室內最低水溫不低于5°C ;中華絨螯蟹親體活動能力差,新陳代謝低,但為滿足越冬所需能量,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等濕料日投喂量為親體體重的1-5% ;每天檢查河蟹的攝食情況,依據水溫的變化,增加或減少餌料的投喂量;每周換水一次,避免水溫的突變;定期測量水質,每天巡查中華絨螯蟹的活動,觀察水色,測量水溫,及時撈出死蟹和殘餌,避免污染水質。每年3月初,水溫達到9°C以上,安排促產配對;交配用海水納入土池池塘內沉淀,鹽度穩定在18%。;為了保證親體交配活動能力,交配時,水溫控制在9-12°C ;親體雌雄配比為1. 5-2 1,交配密度為7-13只/m2;每天觀察親體活動情況,持續交配時間為7-15天,及時捉出雄蟹,以防止對抱卵蟹的干擾;檢查抱卵蟹數量和質量,注入新鮮海水。抱卵蟹的孵化培育抱卵后,受精卵附在母體腹肢上,母蟹會煽動腹肢促使胚胎周圍形成一定的水流,從而保證了胚胎周圍水體的不斷更新,提供充足的氧氣,完成胚胎發育,所以要連續不間斷充氣并加大充氣量,調整氣頭密度為1-1. 5個/m2,保證抱卵蟹受精卵胚胎發育的溶氧5-8mg/l需求;受精卵胚胎發育需更多的能量,對餌料營養要求更高;投喂的餌料質量要好,新鮮度要高,注意營養的均衡,適量補充Ve微量元素;餌料充足,以防抱卵蟹取卵充饑;加強水質的監控,每三至五天換水一次,換水時注意海水溫度和鹽度突變,溫度偏差小于±1°C,鹽度偏差小于±0.5%。,以防因溫度和鹽度變化太大而引起抱卵蟹流產;室內培育,可以控制溫度來調節胚胎發育的同步性;根據育苗計劃,通過控制水溫來安排育苗生產;隨著水溫的不斷上升,抱卵蟹胚胎發育相應加快;胚胎發育歷經多細胞期-囊胚期-原腸期-眼點期-心跳期;每天檢查抱卵蟹的攝食和觀察抱卵蟹的活動,尤其后期要檢查抱卵蟹的胚胎發育,肉眼觀察受精卵的顏色變化,由紫醬色-深灰色-淡灰色(此時受精卵透亮);定期顯微鏡檢查,心跳達到130次/min以上,掛籠釋放幼體。中華絨螯蟹幼體培育采用工廠化育苗方式,育苗溫度在24-25°C ;育苗海水鹽度在18%。;投喂輪蟲、鹵幼和淡水枝角類生物餌料;潘狀幼體經過5次蛻皮變成大眼幼體;經淡化后可出苗 。
權利要求
1.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體繁育技術,選擇雌蟹規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體格健壯的中華絨螯蟹親體,其特征是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將選來的中華絨鰲蟹親體浸入微流水氧氣充足的新鮮水中2-3分鐘后取出,過3-5分鐘后,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高錳酸鉀用水配成濃度為5-10mg/l溶液,將中華絨螯蟹親體放入消毒池浸泡20-30分鐘,藥浴時應避光,然后采用室內玻璃鋼越冬池暫養,越冬池池底鋪設黃沙15-20cm,搭建瓦片隱蔽物和網片攀護物,越冬池氣頭密度為0. 5-1個/m2,溶解氧5-8mg/l,水深55-65cm,光照度500-10001X,雌雄分開放養,雌、雄蟹放養密度分別為5-10只/m2和4_8只/m2,淡水水源為天然河道水,抽入蓄水池沉淀三天后使用,每三天換水一次,投喂小奸、螺螄和魚肉,輔以玉米、南瓜、豆柏,搭配河蟹全價顆粒飼料、VE微量元素,暫養期間每天早晚各投喂餌料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螺螄和魚肉日投喂量為中華絨螯蟹親體體重的3-8%;12月中旬開始中華絨螯蟹親體的越冬培育,室內最低水溫不低于5°C;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上午的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小蝦、螺螄和魚肉日投喂量為親體體重的1-5% ;每年3月初,當水溫達到9°C以上,安排促產配對,交配用海水納入土池池塘內沉淀,鹽度穩定在18%。,交配時水溫控制在9-12°C,雌雄配比為1.5-2 1,交配密度為713只/m2,持續交配時間為7-15天,及時捉出雄蟹,以防止對抱卵蟹的干擾;抱卵后,連續不間斷充氣并加大充氣量,調整氣頭密度為1-1. 5個/m2,保證抱卵蟹受精卵胚胎發育的溶氧5-8mg/l需求,每三至五天換水一次,換水時溫度偏差小于±1°C,鹽度偏差小于±0. 5%。,以防因溫度和鹽度變化太大而引起抱卵蟹流產;中華絨螯蟹幼體培育溫度在24-25°C;育苗海水鹽度在18%。;投喂輪蟲、鹵幼和淡水枝角類生物餌料。
全文摘要
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體繁育技術,本發明選擇雌蟹規格在150克以上,雄蟹200克以上體格健壯的中華絨螯蟹親體,其特征是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將選來的中華絨鰲蟹親體浸入微流水氧氣充足的新鮮水中2-3分鐘后取出,過3-5分鐘后,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然后采用室內玻璃鋼越冬池暫養,12月中旬開始中華絨螯蟹親體的越冬培育,每年3月初,交配時水溫控制在9-12℃,雌雄配比為1.5-2∶1,交配密度為7-13只/m2,抱卵后,連續不間斷充氣并加大充氣量,中華絨螯蟹幼體培育溫度在24-25℃;育苗海水鹽度在18‰;投喂輪蟲、鹵幼和淡水枝角類生物餌料。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26989SQ20111030396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0日
發明者嚴銀龍, 施永海, 張根玉, 徐嘉波, 朱雅珠, 王建軍 申請人:上海市水產研究所, 上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